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長篇小說《天池淚》連載之三

駱駝

<p class="ql-block">(接上篇) (吳建國 13186001780)</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就這樣靜靜地看著、看著。突然起風了,風中氤氳著一股濃 濃的柴草炊煙味,對面農家的幾處燭火忽隱忽現,讓他們感到既新鮮又 陌生,既沖動又茫然。秋風吹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感到一種入骨的浸涼。</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看見有兩個女知青的身體在微微顫抖著,眼眸中浸出了晶瑩 的淚珠,緊抿著微翹的嘴角,側臉微仰著的頭顱,讓人看不出她們是在表達一種自信的堅毅呢,還是在揣測今后的生活中將會出現哪些魔幻的夢囈?</p><p class="ql-block"> 夜已經很深了,知青們雖然都感到有些困倦,但初來乍到的新鮮 感,以及昨天還在喧囂的鬧市,親人們的身邊,今天就身處在一種全新 的陌生環境里的惆悵心情,讓他們對將要開始的新生活既感到興奮和激 動,又涌出一股說不出的酸楚、茫然和不安。使得他們久久地難以入 睡,他們靜靜地半躺在被窩里,誰也不說話,都看著墻洞里那一盞忽閃忽閃的煤油燈火苗,想象著今后漫長的生活將是咋樣的開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開始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早上九點多鐘,李隊長的小兒子來叫知青們去吃早飯。隊長 家有三間連在一起的茅草房,墻體的下半部是由石塊砌成,上半部由于 雨水連年的沖刷,有些地方已能看見里面是用土坯壘的。 一間住著隊長 的父母和兩個弟弟, 一間住著隊長一家四口,另一間是廚房和放雜物的 房子。院子雖然不大,但打掃的很干凈,院內有一棵柿子樹、 一棵棗 樹,樹上結滿了一骨碌一骨碌的柿子和棗子,都已開始泛黃、染紅,樹下幾只雞正在柴草堆里和泥土里尋找著食物。</p><p class="ql-block"> 房間里光線較暗,屋頂已被炊煙熏得黝黑,屋內盤著一大土炕,土 炕的一頭連著做飯的灶臺,土炕里頭有一排火柴盒樣式的木柜,柜子有 半米高,醬紅色的底漆上繪有吉祥如意的花鳥草蟲圖案,柜子上面摞著 二床橫疊起來的被子和一些針線活的雜物,其中一床是黃軍被,被子上打有補丁。土炕上面鋪著一張破舊的草席,炕中間置一小方桌。</p><p class="ql-block"> 隊長招呼知青們都上炕,圍桌而坐。早飯是一碗玉米糝和玉米面餅, 一碟腌酸菜。</p><p class="ql-block"> 吃過早飯后,知青們就在隊長家拉了一輛架子車和裝糧食的麻袋以及繩子,帶著隊上開的購物證明,就奔公社去了。</p><p class="ql-block"> 北塬公社地處隴北塬上,周圍是一片種著苞谷的梯田。公社有著像樣的街道,街道上有糧、油、煤供銷社,有小百貨門市部,有農貿交易市場,還有衛生院、學校、澡堂、郵局、國營食堂、社辦企業、農機站等部門。街面上比較冷清,人不太多。</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到達公社時已近中午時分,這時大家都感到肚子餓了,就在一家國營食堂吃了一碗肉臊子面,每碗一角錢,四兩糧票。</p><p class="ql-block"> 吃完飯后,知青們就在街道上轉著、看著,購買著需要的貨物,待他們把需要的貨物購齊后,已把架子車裝的滿滿的。</p><p class="ql-block"> 當他們再次走到公社食堂時,熊建良說:“我們一會就要出大力,拉大車了,我中午飯沒吃飽。”</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說:“行,我們把晚飯提前吃了。”就這樣,他們每人又吃了一碗臊子面。</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尤其是拉上一車貨物,下坡時特別費 勁。既要掌握好車子的平衡,又要控制好車子的速度,稍有閃失就會造 成人仰馬翻,損壞貨物。知青們在家時,雖然經常會幫著父母拉架子車買煤或拉一車冬存菜,但城里的路都是平坦的水泥路,而農村的路是土路,尤其是上下坡的石子路,知青們以前根本就沒走過。上坡時, 一人駕轅,兩人在后面推車,倒還不費事,但下坡時,拉 著一車重物,車子由著慣性是越跑越快,加上土路坑洼不平,駕轅的人就駕不住車了,急得是連喊帶叫,后面跟車的知青就趕緊拽住車子,讓 車子平緩下行,不一會就把知青們累得是氣喘吁吁,逗得幾位女知青是</p><p class="ql-block">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待他們好不容易走回知青點時,天色已黑。只見院內的廁所已搭 好,廁所是用幾根木棍搭建,四周用包谷秸稈圍攏起來,里面挖了兩個小坑,廁所是露天的。</p><p class="ql-block"> 楚葉看著廁所說:“這也太簡陋了吧,四周還露著縫隙,再一個,下雨咋辦?”</p><p class="ql-block"> 高紅燕說:“怎么是一個廁所,這咋用呀?”</p><p class="ql-block"> 熊建良說:“男女合用,誰先進去是誰的,只是在進去之前要咳嗽 幾聲打個暗號,不要瞎迷失眼的犯了政治錯誤。”</p><p class="ql-block"> 白平鴿側臉斜眼看著熊建良說:“想得美,這廁所,我們女的承包了,男的都鉆進苞谷地里去,直接給莊稼地上肥去。”</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這時已開始架鍋點火燒開水了,知青們這才把車上的貨物都卸下了車,拿到窯洞里。柴禾有些潮濕,煙很大,不一會,窯洞里就罩滿了嗆人的炊煙,煤油燈的火苗在煙霧中暗的更加朦朧。待一鍋水燒開,都灌入熱水瓶后,隊長的小兒子就叫知青們去他家喝湯。</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農民們一天吃兩頓飯,早飯和午飯。早飯大約在九點鐘,吃稀的, 一碗苞谷面糊糊,好一點的是苞谷糝和兩個窩窩頭。晌午飯是在 中午一點吃, 一碗燃面和兩個窩窩頭。晚上八點以后,簡單的吃點玉米面餅或者窩窩頭,喝點開水,所以叫“喝湯”。</p><p class="ql-block"> 隊長媳婦給知青們每人端上來一碗苞谷糝和一些玉米面餅,還有幾個煮熟的土豆。吃完飯后,隊長問知青們東西都買齊了嗎?</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說:“差不多都買了。”</p><p class="ql-block"> 隊長接著說:“你們坐一會, 一會隊干部們就來了, 一起開個會。”</p><p class="ql-block"> 約摸有半個時辰,陸陸續續來了六個人,隊長見人都到齊了,把嘴 里的煙袋鍋在地上磕了一下說:“那咱就開會了。”</p><p class="ql-block"> 隊長把來的六個人都向知青們做了介紹。大隊貧協主席是個清瘦 孱弱的高個子,約有五十多歲, 一口煙熏的黃牙。婦女主任有四十多 歲,看上去非常的精干潑辣。大隊會計是個小個子,小小的眼睛,臉上 布滿了雀斑,說話細聲細氣。民兵排長大概有三十歲,國字臉,濃眉大 眼,臉上的肌肉高低不平,身材不高,但很壯實,知青們認出就是那位 在公社來接他們的貧下中農代表。副隊長是位二十來歲的小伙子,看上 去人很精明活套,也很熱情,話很多,說話快,擠在知青們中間坐著。記工員李豆花是個年輕的姑娘兼團支部書記,李虎是村支書兼隊長。</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也一個個站了起來,向隊干部們自報了姓名。</p><p class="ql-block"> 李支書接著說:“咱們隊是在山區,地少地薄,完全是靠天吃飯, 沒明沒白的干也打不了多少糧食,生活中也缺少蔬菜和副食品,耕地也 沒有農業機械。社員們都很貧窮,主要是吃不飽。但在毛主席的領導 下,以后會好的。你們來了,是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來農村接受勞動鍛煉的,都是好娃娃。都才十幾歲,就離開了父母到這山溝溝里來,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都是好樣的。慢慢來,習慣了就好了。在勞動中要向貧下中農學習,在生活中要向貧下中農看齊。”</p><p class="ql-block"> 說到這里,李支書停了下來,點上了一鍋旱煙,又接著說:“你們 剛來初到,對農業活還不熟悉,再一個是年齡小,力氣小,干不了啥 活,所以隊上研究決定,你們第一年的工分是男勞力一天7分,女勞 力一天6分。出一天工,由隊上記工員記一個工,不出工的不記工,年 底統一結算。明天,你們到隊上保管室先領一些常用的農具。還有,把 你們買回來的麥子和苞谷拉到隊上的保管室都磨成面,再磨一些苞谷 糝,大后天就開始出工干活吧。另外,我看了一下你們的檔案材料,楚 葉娃娃根紅苗正,還是學校里的班干部,就由楚葉同志擔任知青點的點長。”</p><p class="ql-block"> 楚葉站起來說:“李支書,我不行,我啥都不懂,我認為石志堅同志最合適。”</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也急忙站了起來,還未開口。李支書說:“石志堅同志為知青點的副點長,大家在今后的勞動生活中都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共同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蘆葦蕩里思家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吃過早飯后,知青們就在隊長家拉上了一輛架子車,拉著從公社糧站買回來的小麥和苞谷到隊上保管室去磨面。</p><p class="ql-block"> 西洼村的保管室,在一塊地勢略高的平坦之處,是在山崖上掏出的 一排五間窯洞,兩間保管室, 一間保管室里還有一個電磨子,上面落滿 了灰塵。兩間飼養室,里面養著兩頭牛,兩頭豬,還有一間房是保管員兼飼養員住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窯洞前有一塊不太大的院子,院子的西邊堆積著豬糞、牛糞,東邊 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樹, 一枝樹權上掛著一個鐵鏵犁,樹下堆積著一些秸 稈和柴火,還有一把鍘草的大鍘刀, 一群雞正在秸稈里、草叢里尋找著食物,院子中間還有一個石磨盤。</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看著院子的大磨盤很稀奇,就推著磨盤上的石碾子在玩,石碾子隨著知青們歡快的腳步隆隆作響,熊建良拿起一根木棍“哐、哐、哐”的敲起樹上掛的鐵鏵犁玩。</p><p class="ql-block"> 這時,保管員急忙從窯洞里出來,大聲喝道:“不敢胡敲,這是叫社員們上工的鐘。”</p><p class="ql-block"> 保管員是個老人,看上去有六、七十歲, 一臉的褶子又黑又皺,頭上裹著一個臟兮兮的毛巾,但說話聲音倒很洪亮。</p><p class="ql-block"> 保管員問:“你們磨面把麥子和苞谷擦洗了沒有。”</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問:“糧食還要擦洗。”</p><p class="ql-block"> “不擦洗,皮就脫不下來。”保管員說。</p><p class="ql-block"> 保管員就叫知青們從他的房間里拿出兩個大蒲蘿和一盆水一條毛 巾。讓知青們把麥子、苞谷分開倒在蒲蘿里,用濕毛巾把麥子和苞谷粒都用水擦洗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武滿剛問:“不是有電磨子嗎,為啥不用電磨子磨面?”</p><p class="ql-block"> 保管員說:“沒有電咋磨面?”</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不會磨面,保管員就指導著知青們把小麥磨成了面粉,把苞谷也磨了一半面粉和苞谷糝。石志堅、熊建良、武滿剛他們推著磨盤一 圈一圈的轉著,磨盤是越推越沉,他們的步子是越走越慢,剛才那種興 奮地玩的興趣一下子變成了快點離開的欲望。麥子,苞谷在磨盤的碾軋 下一遍又一遍, 一點一點的變成了面粉。他們才知道想吃飯是那么的不容易。不付出,不勞動就得餓肚子。</p><p class="ql-block"> 后來他們才知道,那臺電磨子是李虎隊長復原時從部隊上帶回來的。李虎隊長當年在部隊上是團里多年的模范炊事班長,后來部隊糧食 供應改由軍區統一調配管理,這臺小型磨面機就淘汰了下來。李虎隊長 從部隊復員時,向團里提出想買下這臺磨面機, 一來返鄉后能為鄉親們 辦點好事,二來也是對多年來在部隊生活的一個念想。團領導不但答應 他的要求,鑒于他在部隊上連年多次曾榮獲五好戰士、優秀黨員、模范 班長等稱號,就把這臺磨面機作為獎勵送給了他,他復員離隊時,部隊 還派車把磨面機送了過來。此事,在全公社都傳為軍民魚水情的佳話。</p><p class="ql-block"> 只是西洼村沒有電,這臺磨面機在隊上就成了擺設。待他們把面粉磨完,回到知青點時已到晌午時分,卸下面粉后,他 們就去隊長家還架子車。這時,隊長還沒從地里回來。隊長嬸子已把面 條搟好,像褲帶一樣寬的面條鋪滿了案板, 一大鍋水冒著熱氣,隊長的 小兒子正往灶膛里填著秸稈,灶房里是煙霧和水蒸氣混合著繚繞在屋 頂。灶房本身就低矮狹小,又沒有透亮的窗戶,知青們猛一進去,眼睛就灰蒙蒙的看不清室內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這時,李隊長回來了,讓知青們都到屋里坐。很快飯就做好了,李隊長讓知青們先吃。他們每人吃了一大碗燃面,面里有一些野菜,面沒有用油潑,但油潑辣子還是有的,再用醬油、醋一調,味道還是很香的。他們幾個男生每人還吃了一個饃。饃是用小麥面粉和苞谷面粉混合蒸的,饃的個頭很大,也很瓷實。</p><p class="ql-block"> 吃完飯后,李隊長說:“你們下午到保管室去領一些常用的農具, 明天就開始出工吧,明天跟侯副隊長一起給苞谷地澆水,再一個,明天在侯娃家吃飯。”</p><p class="ql-block"> 下午社員們上工后,知青們就到保管室去領農具,每人領了一把鐵锨和鑊頭,農具是新的。鐵锨和鑊頭還都沒有安裝木把,知青們就按自己的使用習慣,挑選合適的木把,在保管員的指導下安裝好了自自的農具。</p><p class="ql-block"> 當日,陽光和煦,初秋的天氣不冷不熱。楚葉說:“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去河邊洗衣服吧。”</p><p class="ql-block"> 白平鴿快言快語的說:“洗啥衣服呢,我們都來了兩天了,還沒上山看看這里的風景呢。”</p><p class="ql-block"> 熊建良興奮的說:“好主意,正好把我們剛領的鐵锨帶上,說不準還能逮只兔子、野雞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看著遠方的群山說:“別上山了,我們以后天天都會在山上干活的,今天就在溝底下,河道上轉一轉吧。”</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他們從橋的一側下到了溝底,河溝不太深,坡也不太陡, 溝里的水汩汨的向前流動著,河面窄的地方有十幾米寬。水質清澈,泛著藍光,映著青山。河道兩邊的漫坡上長滿了雜草和灌木,河岸上遍布 大大小小的巖石。熊建良把手中的鐵锨插入水中,測量出岸邊的水深有一米多。</p><p class="ql-block"> 在橋下,有兩位婦女正在一塊平坦的巖石上捶洗衣服, 一些已經洗好的衣服就晾曬在漫坡上的灌木叢上,不遠處,還有兩位年輕的姑娘坐在一塊光潔的巖石上洗頭發,洗衣的婦女和洗頭的姑娘邊洗邊說著悄悄話,還不時的發出清脆的笑聲。</p><p class="ql-block"> 當知青們走到她們身邊時,她們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好奇的側目看著知青們,知青們和她們禮貌的對視著,臉上都露出了和藹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人常說:山道彎彎,但彎彎的山道都是由河流沖刷出來的。他們繼 續順著河道往前行走。這時,順著山勢,河流突然彎了起來,拐了個彎的河床一下子收縮了許多,河水開始湍急的流動。只見幾個光溜溜的孩 童正在河里戲水游泳,看見知青們正在走過來,都急忙躍入水中,蹲在河里,露著一個個小腦袋,眼睛瞅著知青們。</p><p class="ql-block"> 突然,高紅燕在喊:“快看,蘆葦蕩,好美啊。”</p><p class="ql-block"> 只見,在前面約200多米處,河床又陡然變寬了,河岸邊上有了較 平坦的沙灘,長長的沙灘上長滿了青翠茂密的蘆葦,河道里的河水在輕柔地流動著。</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以前只是在書本上知道蘆葦這個植物,但都沒有親眼看見 過,現在一大片活生生的青翠蘆葦就出現在眼前,他們頓時都感到非常 的驚訝和興奮。</p><p class="ql-block"> 初秋的蘆葦,正是長勢最旺盛的季節。這里的蘆葦有兩米多高,拇指粗細,葦葉碧綠細長,葦桿亭亭玉立, 一根一根緊挨著茂密的生長 著。蘆葦頂上一簇簇的蘆花呈淡紫色豐滿、穗長,微風吹過,如波浪般輕搖慢擺, 一群麻雀和翠鳥在蘆葦蕩中歡欣躍舞,騰飛落下。麻雀在嘰喳爭鳴,翠鳥在啁啾呼喚,好一個熱鬧狂歡的歌舞場面。</p><p class="ql-block"> 看著此情此景,石志堅說:“真美啊,難怪一些文人墨客、癡郎情妹,還有那些繪畫的、攝影的,都那么喜愛蘆葦,贊美蘆葦,寫出了那么多優美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中國寫蘆花最早的,也是最著名的,莫過于詩經里的那首《兼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中的“兼葭”,指的就是蘆葦,這是一首最早描寫愛情的意境絕美的詩歌。</p><p class="ql-block"> 楚葉說:“蘆葦最美的時節是在初冬。那時,蘆葦逐漸褪去蔥綠的 衣裳,周身上下開始泛黃變白,而灰紫色的蘆花,逐漸有了潔白雪花的 色彩和團絮。微風吹來,滿天的花絮如飛雪,飄飄灑灑,天是白的,地 是白的,眼前是一片朦朦朧朧,讓人不由得魂牽夢縈,思緒飛揚,去想象,去思念…… ”</p><p class="ql-block"> 武滿剛接口說:“思念我的故鄉,思念我的爹娘,思念我的課堂, 思念離家時那個早上,媽媽端上的那碗雞蛋湯,讓我熱淚流淌,讓我懷念難忘……蘆花啊! 讓我的柔腸不由得去思鄉,讓我的青春,孤獨的</p><p class="ql-block">流浪在遠方…… ”</p><p class="ql-block"> 武滿剛即興的蘆葦抒懷讓知青們都好奇的看著他,這武滿剛還是個情種,還會寫詩。</p><p class="ql-block"> 高紅燕掐了兩支豐碩的蘆花插在她的兩條短辮子上,紫紅色的蘆花襯托著她桃紅色的嫩臉,更加顯得嬌艷嫵媚。</p><p class="ql-block"> 白平鴿拔了一大把蘆花說:“蘆花好漂亮啊,拿回去插在瓶子里,給我們的土窯洞里增添點色彩。”</p><p class="ql-block"> 熊建良揮起鐵锨,就鏟起了蘆葦,說:“要拿就多拿些,要拿就連整個蘆葦一起拿,回去種在我們的院子里。”</p><p class="ql-block"> 只是堅韌的蘆葦讓熊建良手中的新鐵锨卻鏟不斷,他只好用腳踩,用手折,用鐵锨砍才折斷了幾支蘆葦。</p><p class="ql-block"> 此時,太陽已開始落山,天邊是一抹燦爛火紅的晚霞,夕陽照在蘆葦蕩上是一片金黃,黃的鮮亮,黃的熱烈,山村就要被炊煙籠罩了,沸騰的鄉村就要寂靜下來了。</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說:“我們該回去了。”知青們這才戀戀不舍的向村子里走去,夕陽照在他們的臉上是那樣的青春嫵媚,歡快的腳步踩在沙石子的土路上,神情是那樣的興奮昂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挑水澆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晨,天還沒亮,知青們都還在睡夢中,只聽見村中傳來一陣陣“哐、哐、哐”的響聲。</p><p class="ql-block"> 楚葉披上衣服,順著門縫往外看,外面的天是灰蒙蒙的,靜悄悄的 沒一個人影。她穿好衣服就到廚房去點火燒水,待她洗漱完畢,侯副隊長就站在院子里喊:“知青社員們,上工了。”</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這才一個個懶洋洋地走出窯洞。熊建良說:“咋這么早就上工啊!”</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不早了,天馬上就要大亮了,有的社員這會已經都到地里了。”</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叫知青們把水桶、扁擔、鐵锨,還有洗臉盆都帶上。他 們走了約有一里多路,來到了小河邊,這時已有社員們在河溝里挑水上坡。</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叫知青們把水桶、臉盆都裝滿水,說:“今天,我們給梯田上的苞谷地澆水。”</p><p class="ql-block"> 白平鴿看著梯田說:“咋能這樣澆地呢?這不把人累死啦!”</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咱這是山區,打不成機井,就是有了機井,咱又買 不起抽水泵。幾十年了,咱一直就是這么干的。干吧,苞谷正是灌漿時節,苞谷缺了水,就長得瘦小,就會影響產量。”</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只有一副水桶,侯副隊長就叫知青們用臉盆端水上梯田澆地。石志堅把兩個水桶灌滿了水,用扁擔挑起了水桶,可是他的雙腿剛 一邁開,前后的兩個水桶就開始晃悠擺動,腳步也像個醉漢一樣左右搖擺,掌握不住平衡。</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把腰挺直,眼朝前看,兩手放松,腳踏實在。”</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的雙手緊抓著扁擔的前半部,弓著背,身子晃悠悠的小心翼翼的往前行走著,走了約有50多米。石志堅放下了擔子,揉著肩膀說:“不行、不行,累死我了。”</p><p class="ql-block"> 熊建良看見社員們挑擔子的動作是各式各樣,有的人是一只手扶扁 擔,有的人是兩只手扶扁擔,還有的人是兩只手都沒扶扁擔。有的人是 右肩挑擔子,有的人是左肩挑擔子。扁擔在社員們的肩上有的是豎著的,有的是橫著的。男社員們會挑擔子,女社員們也會挑擔子。水桶在 社員們的肩上,隨著輕快的腳步上下微微抖動,桶里的水似蓮花波動,卻不外溢,動作十分優美。</p><p class="ql-block"> 熊建良說:“我個子大,讓我來試試。”他彎腰挑起了水桶,邁開大步就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步子不能太大,大了走不穩,水容易晃出來。”</p><p class="ql-block"> 他挑擔子的動作跟石志堅一樣也是顫顫悠悠,滑稽可笑。在上一處梯田時,坡度變陡,前面的水桶碰到了地面。他想把扁擔的前頭往上抬 一點,這時,由于重心的變動,扁擔隨之往后滑動了一下,重心和平衡都沒掌握好,扁擔從他的肩上滑落了下來,兩桶水都翻倒在地。</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走過來說:“挑擔子走上坡路,跟走平路的動作是不一樣 的,上坡時的擔子在肩上最好能橫著挑,也可以把前面的水桶往懷里拉,縮短它的垂直長度。別著急,慢慢來,時間還長著呢。”</p><p class="ql-block"> 接著他又說:“我看你們就別挑水了,你們兩人一組抬水吧。”</p><p class="ql-block"> 要澆的這一塊梯田有十畝多,苞谷長的不到兩米,苞谷棒已開始吐 穗,紫紅色的穗絲,鮮嫩的垂著,苞谷頂上的黃蕊一簇一簇的,微風吹來,飄飄灑灑。</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一盆水澆四顆苞谷苗,省點水。”</p><p class="ql-block"> 一位社員把挑來的水倒在知青們的臉盆里,知青們就端著水盆,鉆 進了苞谷地給苞谷苗澆水。這種完全靠人力蜻蜓點水似的給莊稼澆水的方法,既費時又費力,而且效率很低。知青們端著水盆不停地穿梭在苞谷地里。橫斜逸出的苞谷葉子像小刀子似的,掃過知青們的手上、臉 上,劃出了許多紅印子,正在揚花的花粉又灑落在知青們的頭上、肩上、脖子里,又蜇又癢的很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收工的路上,石志堅問侯副隊長,“你叫啥名字,有多大了?”</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我叫侯桃生,桃花開的時候出生的,今年二十四歲,咱村就俺一家姓侯,祖輩是從甘肅逃荒過來的,社員都叫我侯娃。”</p><p class="ql-block"> 白平鴿問:“你娃多大了?”</p><p class="ql-block"> “我還沒結婚呢。”</p><p class="ql-block"> 高紅燕問:“有對象了嗎?”</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親戚給說了一個,是東洼村的,已經見了一面。”</p><p class="ql-block"> 楚葉問:“人長得漂亮嗎?</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咱莊戶人家,不講究人的長相,只要能下地干活,會生娃娃就行。”</p><p class="ql-block"> 武滿剛問:“那農村娶親要彩禮嗎?”</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要,人家把女娃養那么大也不容易。結婚那是一輩 子的大事,男方家條件再不好,也要給姑娘家扯幾件像樣的衣服,給老丈人買兩盒點心,提兩瓶酒。這不,我爸正為這彩禮的事發愁呢。現在 就等著隊上年底分紅,再把家里養的雞,還有攢下的雞蛋都賣了,湊上幾個錢,簡簡單單的把婚事辦了。”</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問:“那你準備啥時間辦呢?”</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想在過年時辦了。那時是農閑,親戚朋友來的人多, 再一個正好把準備過年的年貨都能用上,這時辦事能省好多錢,不用專門再為結婚準備了。”</p><p class="ql-block"> 熊建良看著侯副隊長挺直的腰板,行走穩健有力,說話鏗鏘洪亮。問他:“你是不是當過兵?”</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在青藏線上當了四年的工程兵,是個班長。”</p><p class="ql-block"> 武滿剛說:“當兵不是三年服役期嗎?”</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當時工期緊,任務重,我要求延期復員,部隊生活雖然很艱苦,但能吃飽肚子,平時還能吃上肉。”</p><p class="ql-block"> 楚葉問:“你是黨員嗎?”</p><p class="ql-block"> “是,是當兵第三年入的黨。”</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都不由地贊揚著:“哇,真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到了侯副隊長家時,他媽已把飯做好,早飯跟其他社員家一樣,也是一碗苞谷糝,幾個熱騰騰的苞谷面饃, 一碟腌酸菜。</p><p class="ql-block"> 晌午飯是干飯,每人一大碗燃面,白平鴿在往碗里調醬油醋時,發現碗里咋有一些苞谷糝子。就問侯副隊長:“這面條里為啥要放一些苞谷糝?”</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哦! 不好意思。這是農民們養成的生活習慣,因為 窮,糧食不夠吃,農民們吃完飯都不洗碗洗鍋。因為,碗和鍋上多少還 殘留著一些飯渣子,洗碗,洗鍋就會把上面沾的糧食都浪費掉了。尤其是晌午飯,面條吃完后,鍋里剩下的面湯,那是晚上喝湯的飯。”</p><p class="ql-block"> “原來是這樣啊,那多不衛生啊!”高紅燕驚訝著說。</p><p class="ql-block"> “那有什么辦法呢,誰叫咱窮嘛,這里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因為吃不飽,每頓飯吃完后,還要舔碗,那舔過的碗比洗過碗都干凈。既不浪費糧食,還節約了用水。”侯副隊長風趣的在說。</p><p class="ql-block"> “啊! 這么說,我們這幾天吃飯的碗,都是農民們用嘴舔過的?”白平鴿也驚訝著說。</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可以這樣說。”</p><p class="ql-block"> “哎呀呀,怎么會是這樣的呢,這不是瞎胡鬧嗎!”高紅燕放下手中的碗說。</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站立起來說:“這是一種貧窮養成的陋習,這是一種落后的無奈現象,這種陋習一定要改變,這種現象一定得改變!”</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摹仿著蘇聯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瓦西里的口吻說:“是的、是的,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一切都會有的。”</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都哈哈的大笑了起來。沒想到,侯副隊長還是個幽默之人,真不愧是當過兵的人,見多識廣,語直言快,還潑辣能干。</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是家中老二,哥哥成家后單另過,家里還有一個弟弟, 一個妹 妹。家里的經濟條件看著跟李隊長家差不多,也是三間茅草房,養了一 群雞。這里的農戶都不養豬、養狗。因為,人的肚子餓得整天都吃不 飽,哪還有多余的東西養牲畜。 </p><p class="ql-block"> 吃過飯后,侯副隊長對知青們說:“稍</p><p class="ql-block">微歇一會,就去地里上工吧。”</p><p class="ql-block"> 再上工時,女知青們的頭上包上了紗巾,穿上了長袖衣裳,男知青 們頭上都帶上了黃軍帽。女知青們頭上漂亮的彩色紗巾在綠色的苞谷地 里格外的亮眼,讓地里年輕的女社員們看得是非常的羨慕,時不時地停 下腳步側目觀看。</p><p class="ql-block"> 他們澆完一塊梯田后,又步入另一塊梯田,梯田是越上越高,挑水的路是越走越遠,路上的石子是越來越多。知青們端著水盆,彎著腰, 穿梭在苞谷地里。他們才十六、七歲,以前根本就沒干過農活,干到下 午時, 一個個都累的是氣喘吁吁,腳上的鞋也都是泥糊糊的,走起路來都感到沉重費力。</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你們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別著急,慢慢來,這活干完還早著呢。這座山上的梯田干完了,還有另一座山上的梯田,只要天不下雨,這澆地的活就要一直干下去。”</p><p class="ql-block"> 他們干到第十天時,越往高走,梯田的面積是越來越小。而且是東 一塊西一塊的零零散散,呈不規則形狀互不連接,苞谷苗點狀凌亂的生長著,而且地里的碎石塊很多,還間雜著許多雜草。路越往上走,巖石越來越大,樹木越來越密,澆地的活是越來越緩 慢費力。他們端著水盆澆地時,還要留神腳下的石頭,稍不留神就會被石塊絆倒,弄得是水灑了,身上也是一身泥漿。</p><p class="ql-block"> 突然,白平鴿在喊:“快看,那有瀑布。”</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循聲望去,只見對面的群山中,茂密的樹林里掩藏著一股清澈的流水。</p><p class="ql-block"> 楚葉看著瀑布說:“那水好美啊,清亮清亮的,像一條潔白的玉帶。”</p><p class="ql-block"> 武滿剛說:“還像一股山神的眼淚,所以山林才那么的清新嫵媚,婀娜多姿。”</p><p class="ql-block"> 高紅燕說:“這么高的山,還能見到水。”</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望著順山而下的流水說:“用那水來澆地多好啊,白白的讓它流走,太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那水離這還遠著呢,而且中間還隔著一個大深溝。”</p><p class="ql-block"> 石志堅說:“想辦法把水引過來,為我所用。”</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那太難了,就算能把水引過來,咱也沒錢買水泥、鋼材建水渠。咱這山區,靠天吃飯,是幾輩子就傳下來的,改不了。”</p><p class="ql-block"> 熊建良說:“不是有句老話說,戰天斗地,愚公移山嘛。”</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有那種精神當然好,但是沒有錢啥事都辦不成啊!”</p><p class="ql-block"> 傍晚,收工的路上,楚葉說:“侯隊長,我們明天想休息一天,洗洗臟衣服。再一個從明天起,我們自己就要開灶了,我們都還不會做飯,得試著學一下。”</p><p class="ql-block"> 侯副隊長說:“行,我回去跟李隊長說一下。”</p><p class="ql-block"> 在路上,熊建良砍了幾根樹枝,說:“拿回去栽到院子里,晾衣服、曬被子。”</p><p class="ql-block"> 知青們看到有的社員水桶里裝著一些從地里挖的野菜,有的社員扁 擔上挑著一些柴火。社員們的腳上都沒穿鞋,腳上都是泥糊糊的,身上穿的衣裳都落滿了補丁,他們都說著笑著走在回家的土路上。</p><p class="ql-block"> 暮色已朦朧,群山亦朦朧,知青們的腦袋困倦的也在朦朧。朦朧的 山村,朦朧的生活,讓知青們朦朧的頭腦此刻清醒的只有一個念想,那就是:快點回家歇息,那才是最幸福、最朦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待續)書價:60元包郵。電話同微:13186001780</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牙克石市| 交口县| 白玉县| 泾阳县| 青海省| 勐海县| 临海市| 景德镇市| 保山市| 司法| 丽水市| 濉溪县| 叙永县| 城步| 林芝县| 卫辉市| 忻城县| 仙桃市| 色达县| 文昌市| 龙海市| 邹城市| 垫江县| 定结县| 石家庄市| 外汇| 永登县| 崇信县| 彭山县| 柳江县| 金昌市| 绥宁县| 明光市| 九龙城区| 桂阳县| 延津县| 阜新市| 祁阳县| 长治市|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