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叩問長城十三關(拾)殺虎口·變遷

吾謀

<p class="ql-block">殺虎口,位于山西朔州右玉縣東北面約40公里的地方,從這里沿241國道再向北不遠,就是內蒙古涼城縣和和林格爾縣。可見,殺虎口就是蒙晉之間的門戶。</p><p class="ql-block">殺虎口是個歷史悠久的關隘,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叫參合口,也曾有白狼關、啞狼關之類名字。其實,它最為人熟悉的名字叫“西口”。</p><p class="ql-block">細究“參合”二字,能大致了解殺虎口不同于其他關隘的功能定位沿革。所謂“參合”,在古代漢語里有“驗證”、“相合”的意思,與“勘合”一詞語義相近。由此推測,這一關隘有“通行驗證”的功能,可能是“通商口岸”。</p> <p class="ql-block">作為防御北面蒙古騎兵襲擾的軍事據點,殺虎口建關遲至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因為主要針對塞外游牧騎兵,所以當時用了一個殺氣騰騰的名字——殺胡口。</p> <p class="ql-block">雖然是邊防關隘,殺虎口卻并不是據險而守。它東西兩邊雖然有山,卻并不高,也不險。關口所在基本上是一片開闊地帶,如果蒙古騎兵放馬沖鋒,除了城墻,沒有可以憑籍攔阻的地勢。</p> <p class="ql-block">因此,殺虎口的防御體系的完備,靠的是人為的布署。</p><p class="ql-block">關城在最北面,關城之南,圍繞朔平府城次第設有14個堡城。</p><p class="ql-block">在明代的軍事體系中,堡城是最基層的防御單位,一般駐扎100-300人不等,帶兵將領多為守備,也有百戶。如果按每個堡城平均200人計算,兵力接近3000人,再加上守衛朔平府城的兵力約1100人(明代軍制一個衛所兵力的標準配置),殺虎口的常駐兵力應該超過4000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明代朔平府城,即舊右玉縣城的羅城。</span></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蒙古韃靼部數萬人攻破了殺虎口,包圍朔平府城長達八個月之久。城內軍民同仇敵愾,堅持到“拆房當柴,煮革充饑”的最后關頭,等來了朝廷派來的援軍,才解除危險。</p><p class="ql-block">據此可以證明,這里兵力還是比較雄厚,物資儲備也比較充足。</p> <p class="ql-block">殺虎口為何晚至明中期嘉靖朝才建關、設防?也是因應形勢變化之舉。</p><p class="ql-block">明初,殺虎口一線明蒙之間并不是經常處于劍抜弩張的狀態,就像春秋時期的“參合口”一樣,這里基本上是“通商口岸”。</p> <p class="ql-block">北方游牧地區緯度高、氣溫低、冬季長,不適合農作物生長。而游牧民族以肉食為主,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大多只能靠喝茶來補充。明初開始,殺虎口及西北地區長城沿邊的“茶馬貿易”十分興盛。</p><p class="ql-block">明朝官方從南方組織販運茶葉到殺虎口和西北沿邊各關隘,與蒙古、吐蕃、回紇、吐魯番等游牧民族交換作戰急需的馬匹,雙方各取所需。因此,當時茶葉是國家控制的戰略物資。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歐陽倫因為走私茶葉,被朱元璋下令處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除了茶葉,鹽也是草原上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但當地并不出產。不過,鹽從戰國時齊國管仲開始,就和鐵一起被列入戰略物資管理,實施官營即政府壟斷經營。到西漢時,桑弘羊更是為漢武帝制定了嚴密的鹽鐵專賣制度,以后的朝代基本上都沿襲這種專營制度。</p><p class="ql-block">明初,為了解決邊境地區軍民糧食問題,朝廷實行了“開中法”:朝廷鼓勵民間有實力的人,從產糧區買糧食并運到邊境地區,或自己招募人手在邊境地區“屯田種糧”,邊境地區軍方收到糧食后,根據多少發給“鹽引”(相當于特許經營證書),持有者可憑“鹽引”到產鹽區買鹽,賣到全國各地。</p><p class="ql-block">這種以“糧換鹽”的貿易辦法,在明初至嘉靖朝,繁榮了包括殺虎口在內的不少邊境小城,草原上的蒙古和其他游牧部族也因此受益。</p> <p class="ql-block">可惜,這種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雙贏關系,在嘉靖初年,被逐漸崛起的蒙古韃靼部打破。尤其是俺答成為該部首領后,幾乎年年都率兵犯邊、搶掠。不但經常攻擊大同、寧夏等軍鎮,還打到北京附近,導致京畿震動,一夕數驚。甚至還從甘肅入邊打到了四川的松潘。</p><p class="ql-block">鑒于邊疆形勢日益嚴重,明廷不得已開始進一步加強邊防,設關、增兵,整修西起甘肅洮河,東到陜西榆林三千多里的長城。</p><p class="ql-block">這樣一來,促成了殺虎口地位、作用的一次重大變遷一一從通商變為守備作戰。</p> <p class="ql-block">好在這樣的局勢,數十年后就發生了逆轉。</p><p class="ql-block">明穆宗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蒙古韃靼部俺答請求重開茶馬互市。此時,明朝后期難得的明白人張居正執掌朝政,他盡力推動促成這件對雙方都有利的好事。</p><p class="ql-block">于是,明廷封俺答為順義王,雙方從此罷兵互市。明蒙之間200年左右的戰爭狀態宣告結束,茶馬貿易、鹽糧貿易又慢慢興旺起來。</p><p class="ql-block">殺虎口迎來地位和作用的又一次變遷一一從作戰變回通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AⅠ技術還原的明穆宗朱載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呼和浩特大召寺門外的俺答像(他自稱阿勒坦汗,據說這個稱號包含了他是黃金家族后裔的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俺答與明朝罷兵言和后,到青海去拜謁藏傳佛教高僧大德們,并虔誠地皈依了佛教,還積極推動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傳播。同時,他還主持修建了草原上的第一座城市一一呼和浩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尊俺答塑像造型是個佛教“禮義圓明”的手印。</span></p> <p class="ql-block">殺虎口的第三次變遷,推動者是清朝的康熙皇帝,雖然只是名字的改變,卻對民族和睦、團結以及后來的民族大融合有著深遠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AⅠ技術還原的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像。</span></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帝御駕親征,平定了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后,凱旋班師途中,駐蹕曾作為西征大軍后勤大本營的殺虎口。為褒獎晉地商人為國效力,給大軍輸運糧秣的愛國行為。康熙帝御筆親改“殺胡口”為“殺虎口”,并特許晉商經營茶鹽糧鐵等重要戰略物資,貫通蒙漢之間貿易。</p><p class="ql-block">這次重大變遷一個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清廷已派蒙古八旗官兵3065人在右衛城(今右玉縣老城)開始駐防。</p><p class="ql-block">自此,殺虎口“硝煙散而駝鈴響,商道通而兵戈罷”。</p><p class="ql-block">以殺虎口為起點的商道,向北延伸至蒙古國及俄羅斯,向西延伸至新疆及中亞諸國,不少晉商巨賈也由此起家發跡,足跡遍天下。</p><p class="ql-block">殺虎口不但名字改變,地位和作用也迎來第三次、而且是最深刻的一次變遷。</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唐庚堯曾奉旨主持山西鄉試,大概見過右玉殺虎口一帶“胡漢雜處”、市場興旺的景象,賦詩道:</p><p class="ql-block">“西上殺虎口,重岡連廣漠。</p><p class="ql-block">居場雜馬牛,飲啖半乳酪。</p><p class="ql-block">遠人無絕理,得茗以為藥。</p><p class="ql-block">誰謂互市非,良以示約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為了管理日益繁榮的市場,征收稅金,清中央政府向殺虎口派駐了“欽差督理殺虎口稅務監督署”,老百姓稱之為“戶部衙門”。而且規定駱駝商隊只能從殺虎口進出,不許繞行其他關口,并依例征收稅金。很難相信,平常年份僅殺虎口一處,年稅金總額能達到白銀三十五六萬兩,可見商業之盛。</p><p class="ql-block">收到的稅金,府縣不能分潤,早期全部镕鑄成五十兩一個的銀錠,由鏢馱解送北京,交戶部入國庫。后來,銀兩解繳事宜則交由票號辦理。有人統計過,僅殺虎口的稅額就占當時全國歲入的4%。</p> <p class="ql-block">不過,世事無常,隨著清王朝國勢的衰落,政府無力保護百姓的平安生活。殺虎口在清末,逐漸從“生意興隆通四海”的商貿口岸,演變成升斗百姓遠走他鄉,就食求生的途徑。</p><p class="ql-block">這也是殺虎口,即西口,地位和作用的又一次變遷。</p><p class="ql-block">這一過程,沒有準確的時間節點,也沒有標志性的事件,漸漸地"殺虎口"的名字從人們口中消失,而"西口"則常常掛在嘴邊。</p><p class="ql-block">同樣是這個千年關隘,“走西口”仿佛乎意味著黃沙漫漫,路途艱險,前路莫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天在城墻上,一個中年漢子用嗩吶吹起一首悲涼傷感的曲子。盡管已是5月,從蒙古草原吹來的風,依然冷冽,而且如刀劍般地刺人。伴著風聲呼嘯,嗚嗚咽咽的嗩吶聲,忽近忽遠,時有時無,不由得把人帶到那個“走西口”的場景中:</p><p class="ql-block">踏上走西口的路,官府的苛稅,胥吏的盤剝,匪徒的殺人越貨,沙漠戈壁的艱險莫測,一切都是未知,處處都有危險。怎能不讓送行的妹妹“汪汪的淚水肚里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問他,吹的什么調。他說,就叫《西口調》,是當地的民間音樂曲調。</p><p class="ql-block">曲到高潮處,聲音高亢凄厲,像聲聲嘶啞的呼喊,向蒼天,向戈壁大漠,向莫測的前路,大聲地呼喊。</p><p class="ql-block">而婉轉低迥處,如泣如訴,如悲如嘆,向親人絮絮地訴說,向家園喃喃地細語。</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曲哀嘆命運的詠嘆調,一曲傾訴思念的情歌。</p><p class="ql-block">直到我走下城墻,坐進車里,那嗩吶聲還隱隱約約地傳來。回到右玉縣城,我問司機師傅,你聽過那首《西口調》嗎?他有點答非所問地說:不想聽,因為聽了想哭。</p> <p class="ql-block">從司機師傅的反應看,當地人對“走西口”的記憶,如此深刻綿長,不僅僅是那個時代萬千普通百姓個體的無助和苦難,被長輩口口相傳到了今天,那么簡單。</p><p class="ql-block">這里面也承載著晉陜商人、民眾的光榮與夢想一一國家有事,不惜己身,甚至毀家紓難,為國效力;趕著駱駝,艱難跋涉,遠走他鄉,懷揣著謀求家人衣食無憂的夢想,成就了“貨通天下”的奇跡。當然,也有這光榮與夢想背后,不為人知的付出和艱辛。</p><p class="ql-block">這是一份沉甸甸的集體記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法库县| 凌源市| 正安县| 平乡县| 喜德县| 北辰区| 铜川市| 葵青区| 邵东县| 五寨县| 杨浦区| 铜鼓县| 泗水县| 东方市| 正安县| 栖霞市| 达拉特旗| 大关县| 辽阳县| 岳普湖县| 青海省| 齐河县| 金华市| 宁德市| 革吉县| 织金县| 明光市| 永嘉县| 迭部县| 徐闻县| 康马县| 涡阳县| 卢湾区| 马关县| 十堰市| 大丰市| 盐津县| 邹平县| 凉山|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