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顧貽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屬章(MEDAL)資深研究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屬章(MEDAL)策展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國錢幣學會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評審專家組成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海市收藏協會名譽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海市錢幣學會會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海市普陀區收藏協會副會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國際金屬章(MEDAL/譯音為麥朵爾)藝術聯合會(FIDEM/譯音為菲戴姆)會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①上海東方早報采訪的講述“格式”金屬章(MRDAL)之父安東尼奧·皮薩內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②從事金屬章(MEDAL)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③④2015年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講述“幣章藝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⑤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普及金屬章(MEDAL)藝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⑥2015年中國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①兒時居的上海盧灣區成都南路,2000年變成延中綠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②出生地上海中德醫院(后為上海市盧灣區婦幼保健院),2000年建延中綠地搬遷,屬保護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③兒時的幼兒園最近準備拆遷,屬保護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④上海復興公園長彎的法國梧桐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復興公園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國古典式風格的園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園林文化交融的杰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⑤曾經就讀上海盧灣區長樂路第一小學(已經撤銷),現歸上海盧灣區向明中學(高中部)使用,兩個學校原來一墻之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⑥曾經就讀于上海盧灣區向明中學(初高中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上海向明中學前身由著名愛國教育家馬相伯先生于1902年創建。新中國成立后,收回教育主權,1952年9月25日,震旦大學附屬中學與震旦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合并,改為公立的上海市向明中學,遷入長樂路原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校址辦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⑦上海南市區董家渡號175號半導體器體工廠(天主教堂/原工廠的食堂,在上帝眼下進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董家渡天主堂是上海尚存較老的天主教堂之一,位于董家渡路和萬裕街的交匯處。 董家渡天主堂興建于公元1847年,它的外觀造型屬西班牙風格,建筑風格則歸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⑧上海南市區董家渡號175號半導體器件工廠(工廠已經撒銷),現為外灘綠地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⑨上海美國領事館,為上海市淮海中路1469號,兩根柱子是原來大門,當年從這扇門進去的,現遷移南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大樓始建于1921年,主樓是一幢法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小洋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左圖為文森特·梵高創作《夜晚的露臺咖啡館》,腳下的路就是“彈格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右圖為上海過去弄堂里的“彈格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百度百科:對老上海來說,彈街路是再熟悉百度:不過的了。這種由卵石、碎石鋪筑的路面,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在上世紀50年代,全上海約有4000條彈街路、彈街弄堂,一時“鼎盛”。實際上“彈街路”也被分為幾種檔次,最差的就是以大小不等的碎石鋪筑的路,這種碎石行內稱之“毛片”,于是這種路也被叫作“毛片路”;一種是將石塊敲成大小相近的邊長約10厘米的石塊鋪的路,而最好的“彈街路”是以斬成上大下小方錐形石塊鋪的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顧貽達,一個雙城記的人,地道的上海人,60年代初跟隨父母支內北京,在紡織大院生長,兒時的歡樂爬過大院的墻,盼著父母早點下班,60年代中葉回到了上海,與外公和外婆住在石庫門帶有天井的客堂間,與玩伴穿越在弄堂的彈格路上,跟著外婆常去上海的復興公園,也掉入公園長彎的法國梧桐樹下小溪里,1966年開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見過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豐子愷被批斗和游街,把上?;春V新犯某煞葱蘼罚?976年的暑期回京探親,碰上了唐山大地震,感受到人類的渺小,留下對大自然災害的深刻影響,讀書其間有過二次參軍機會,第一次身體合格,三代的政審通不過,第二次身體合格,政審通過,但當地的武裝部領導通不過,這位老領導為我說了一句公道話,第一次通不過,為什么第二次能通過,這個不公正,所以不讓參軍,如果第二次參軍,應該去中越自衛反擊戰,錯過了上戰場的機會,如果參軍可能會與所謂的“大銅章”的收藏差臂而過,1979年進入半導體的圈子,為了工作進修讀書,如果當年直接考大學,畢業后可能留不了上海,我的同學有人留在外地工作,上世紀未因為工作需要去過上海美國領事館商務處(上海市淮海中路1469號),踏進紡織業巨賈的后裔榮鴻元購置該處地產,看見領事館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說OK請進,算我去過美國的領土。2005年辭去了半導體圈子的工作(今天中國半導體業界的痛,我比任何人都知道。),開始創業與朋友合伙成立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①上海錢幣學會編,1991年上海翻譯出版公司出版《中國現代紀念幣 附紀念章 1979-198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②上海造幣廠錢幣研究會編著,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中國當代大銅章》(1979-199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③上海工藝美術學會大銅章藝術研究專業委員會編,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外大銅章收藏與鑒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注:圖①②③書籍基本存在嚴重的學術問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④葡萄酒世家、葡萄酒古董收藏家、國家評酒委員、國際評酒會裁判郭松泉編著,2007年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葡萄酒古董鑒賞寶典》,這個藏品統一稱為“銅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⑤溫迪·貝克特嬤嬤編著,三聯書店出版《溫迪嬤嬤講述繪畫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介紹繪畫把金屬章(MEDAL)帶入,說明金屬章(MEDAL)的藝術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⑥金屬章(MEDAL)史學家馬克·瓊斯編著,1979年大英博物館出版社出版《金屬章(MEDAL)藝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一本全面介紹金屬章(MEDAL)的歷史和藝術,作者為大英博物館館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面講講癡迷那些事,上世紀80年代初在一位朋友的指點下,不知不覺進入了收藏,愛上了所謂的“大銅章”,開始進入癡迷,相信他們講述的歷史,一個詞組“淵源”把我帶入另一個藏品“花錢”,我們圈子很自信感覺振救了“花錢”,他們常說“大銅章”比“花錢”好看,但一直不知道好看哪里,感覺“花錢”也有自己美,上世紀90年代中葉,突然看見法國章(MEDAILLE/譯音“美達意”)和美國章(MEDAL/譯音“麥朵爾”),腦海里出現為什么人家比我們做的好,那時這是表像問題,自己問自己,我們悠久的歷史傳承至今,人家為什么比我們做的好,一直很糾結這個問題,上世紀90年代出版了二本書籍,1991年上海翻譯出版公司出版《中國現代紀念幣附紀念章》一書,同時出現紀念章、銅質紀念章、銅章、大銅章、獎章、獎牌、法語MEDAILLE、英語MEDAL,在這本書籍里看見使用“金屬幣”。1997年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書籍《中國當代大銅章》,同時出現二個名字(名稱),書名大銅章,條目紀念章,書中的文章采用銅章或大銅章,以上海造幣廠錢幣研究會界定60毫米以上稱為“大銅章”,歷史的再講述與花錢的淵源,舉例了花錢的實物,來證明兩者之間關系,但沒有學術軌跡的依據,這本書名同樣引起圈外人的爭議,當代中國大銅章,古代大銅章是什么?是“花錢”,那為什么要改名,如果傳承應該稱為“大花錢”。1999年首屆大銅章展后加入了中國上海第一個大銅章沙龍,后變成了協會,2002年上海第一個大銅章協會在上海舉辦第二屆大銅章展,我被排擠在外,原因是我加入了上海另一個大銅章協會,后來看見展覽中“大銅章”和“花錢”同臺展出,證明它們之間的“淵源”,兩個藏品放在一起展覽就變成父子關系,現在來看成了笑話,也就是從那年開始我走向了金屬章(MEDAL)的研究,因為我有了電腦,但我碰到了很多問題,比如那時輸入“銅章”,解釋是古代官員使用“銅章”,完整的說銅制“印章”,圖片全是銅制“印章”,與我們圈子說完全不一致,記得那年朋友去美國,讓他幫忙買大銅章,結果從美國夏威夷軍事(二戰)博物館帶回來一個名字(名稱)“銅牌”,英文為“BRONZE MEDAL”,后來看見美國造幣局網站都使用這個英文詞組,在前三四年間,國際上資料很少,慢慢開始尋找,看見了世界上被公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屬章(MEDAL)《拜占庭皇帝約翰八世》,走向了整體研究的系統,這時有朋友說有本《溫迪嫫嫫講述繪畫的故事》的書籍中有三枚文藝復興時期金屬章(MEDAL),書籍是上世紀末引進中國。200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外大銅章收藏與鑒賞》,首先承認“大銅章”這個詞組在任何字典或者辭海找不到解釋,但忘了《中國當代大銅章》一書的界定,書中說是造幣廠工人隨口的俗稱,這么重要的學術名,便成了這個圈子的大家喜歡使用的名字(稱),書中說在國外百科全書中沒有大銅章的詞組,確實沒有,原因這個詞組是臆造,我們沒有反向找一下人家老外稱為什么,這里告訴大家人家老外稱為英語“MEDAL”,英漢字典和百科全書都有解釋,可追溯歷史,書中將FIDEM(譯音“菲戴姆”)組織翻譯成國際紀念章聯合會,書中什么還使用大銅章名字(名稱),也沒有搞清楚,但書中對待歷史左右搖擺,還是堅持歸屬于壓勝錢(俗稱“花錢”),但有說起源于17世紀西方,這個說法存在問題,少了二個世紀(誕生于15世紀初文藝復興時期),兩個“爹”從這本書中誕生,騎墻派同時開始,書中繼續同一個品種三個名字(名稱)。2007年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葡萄酒古董鑒賞寶典》,作者全面介紹與葡萄酒相關的“銅牌”(BRONZE MEDAL),作者長期在世界各國從事葡萄酒的工作,作者不能理解我們說的“大銅章”,作者提出語言的互譯必須符合學術,也是一個圈外人首次提出這樣的概念。2009年在上海第一個某大銅章協會活動中,我第一次講述大銅章的歷史來自于西方,該大銅章協會會員不愿聆聽,認為與花錢有淵源或者演變過來,我實在無語。這個圈子里有一位幣&章(MEDAL)雕塑家鼓勵我堅持講述,2011年在圈外講了幾堂課程,聆聽的朋友都是收藏愛好者,講述金屬章(MEDAL)歷史,與圈子里講述不一樣,但有一位愛好者通過半年的學習,證實顧老師講述金屬章(MEDAL)的歷史正確的,他通過網上與美國金屬章(MEDAL)史學家貝茨交流,得到金屬章(MEDAL)歷史資料,同時給我推薦了英國金屬章(MEDAL)史學家馬克·瓊斯的撰寫最完整的歷史書籍《金屬章(MEDAL)藝術》,通過閱讀基本證實研究的方向沒有錯,同時比對書中與我自學各個歷史和藝術階段基本一致,書中幫助我更加解了金屬章(MEDAL)整體歷史和藝術的發展。(</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作者金屬章(MEDAL)史學家馬克·瓊斯2023年任命為大英博物館館長,他曾是大英博物館金屬幣(硬幣)和金屬章(MEDAL))研究部主任、牛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館長、現任全英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副院長。</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①紀念金屬章(MEDAL)《香港東南棉紡公司》,材料為黃銅,尺寸為60毫米,主創者為雕塑家張充仁,輔助者王振峰、羅家輝,日期1979年(1991年書籍中有輔助者二位藝術家的名字,到了1997年書籍中二位藝術家的名字沒有了,為什么隱瞞不得而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這類章(MEDAL)就是我癡迷的開始,開始跳入坑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②2012年4月9日東方早報采訪,首次提出“掌中雕塑”的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③2012年7月看見法國七個博物館準備同時舉辦“掌中雕塑-19-20世紀金屬章(MEDAL)藝術展”,圖為奧賽博物館展示廳,至今還保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④金屬章(MEDAL)《放風箏》,材料為青銅,尺寸為162毫米,波蘭金屬章(MEDAL)雕塑家</b><b style="font-size:15px;">麥格娜</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多克魯布(中國人稱為麥格娜),日期2006年。(2007年第30屆美國科羅拉多普林斯金屬章(MEDAL)雙年展學術研討會首次提出“掌中雕塑”理念,這枚金屬章(MEDAL)就是范本。)</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12年4月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采訪我,問到最后一個問題,大銅章是什么?回答了圈子里常說的幾個性(紀念性、歷史性、藝術性、宗教性等),記者繼續問郵票是什么?同樣也是幾個性,說明兩者之間回答有問題,沒有回答到真正實質性,記者讓我靜靜的想一想,通過回顧多年的研究和總結,回答“掌中雕塑”,同時也回絕了收藏家的名號,如果寫收藏家就不能刊登采訪,最后記者說我是所有采訪者唯一拒絕這樣名號的人,有朋友問我,為什么不要這樣的稱號,我說如果要這樣的稱號,必須要有學術論文,必須刊登在國際一流的雜志上,這次采訪給我帶來了自我轉身,開始從新起步,2012年7月看見法國七個博物館同時舉辦“掌中雕塑-19-20世紀金屬章(MEDAL)藝術展”(①奧賽博物館②法國國家圖書館③馬賽市檔案館④巴黎造幣博物館⑤里昂美術博物館⑥里爾美術宮⑦巴黎市小皇宮美術博物館),查閱資料看到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金屬章(MEDAL)研討會首次提出“掌中雕塑”的理念,實物就是波蘭金屬章(MEDAL)雕塑家麥格娜·波布魯克創作的《放風箏》作品,實際當年我的電腦里下載了研討會的原文和實物,但我只看實物,相差三年時間才看原文,說明我的回答上海東方早報記者沒有問題,有朋友會問至前有沒有“掌中雕塑”的作品嗎,回答太約十年前就有這樣的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2年9月開始走向美術學院,第一次帶著自認為好章,請國美上海公共藝學院雕塑家老師欣賞和評說,得到結果就是一堆爛泥,讓我從美術基礎知識開始學習,同年去清華美院找了雕塑家老師欣賞和評說,結果就是一堆抹布,感覺一盆冰水澆在全身,2013年去了南京大學雕塑藝術研究院找了雕塑家老師欣賞和評價,結果就是一般的工藝品,2014年去了中國美術學院找了雕塑家老師欣賞和評說,結果就是與雕塑語言沒有關系,有些作品創作人自己想這些做就這么做,三年的學習和交流,勇敢的說我家有一堆垃圾章(MEDAL),2015年辭了上海第一個大銅章協會會員,感覺應該退出,同年加入中國錢幣學會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期間與國際金屬章(MEDAL)藝術聯合會(FIDEM)主席菲利普·阿特伍德交流,再次證實了金屬章(MEDAL)歷史和金屬章(MEDAL)藝術發展趨勢,①“格式”金屬章(MEDAL)永不變,②“掌中雕塑”的理念,③藝術家的個性化,④回歸金屬藝術的表現,主席先生非常贊同我的觀點,確實國際金屬章(MEDAL)藝術聯合會(FIDEM)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國際FIDEM組織主席希望我們之間有機會再交流,這次交流使我提高了眼界和認識。同年去了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和交流。2016年我在上海另一個大銅章協會任其已到,退出該協會,中國美術學院一位雕塑家老師說,勇敢的跨了一大步,感謝這位雕塑家讓我退出這些協會,同年再次去清華美院雕塑系學習和交流,雕塑家讓我堅持在這個圈子,2017年碰到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時,他問我現在做些什么事,我回答基本與美術學院的老師交流和學習,他說回不去了,確實回不去了,同年去了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和交流,2018年去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雕塑家學習和交流,結果就是我們作品是繪畫抬抬高,同年上??萍汲霭嫔绯霭妗犊藙谒?1901年至今 世界流通硬幣大全》前言介紹中出現“金屬章”詞組,不知翻譯團隊這么會選擇金屬章(MEDAL)。2019年創辦金屬章(MEDAL)藝術薈萃期刊,目的是普及和宣傳金屬章(MEDAL)歷史和藝術,2022年與上海美術學院雕塑家老師學習和交流,幾年的學習和交流得到結果就是與雕塑語言沒有關系,繪畫抬抬高。2018年底開始走出去,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各國100多位金屬章(MEDAL)雕塑家,與他(她)們進行了交流,同時也了解各國金屬章(MEDAL)藝術的趨勢,也宣傳我們中國金屬章(MEFAL)雕塑家的作品,疫情后將繼續學習和交流,成為一個金屬章(MEDAL)歷史和藝術的普及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①中華書局出版,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著《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日期2013年,主編 劉春聲。(首先學術名“壓勝錢”誕生,其它稱為俗稱,告訴大家大辭典里前言和后記沒有關于大銅章與花錢有淵源或者演變過程,學術探討可以找壓勝錢專家交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②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日期2007年中文版出全,我們要資料M本可以查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③1980年4月17日法國金屬章(美達意)展覽在香港包兆龍畫廊舉辦,由香港藝術中心和法國總領事館合辦。(原這個展覽應該在北京或上海展覽,有種種原因沒有程行,如果這個展覽在國內舉辦,可能今天對歷史和名字(稱)一片混亂,不知什么原因當年有人隱瞞“金屬章”詞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④意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畫廊收藏的原作,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告知一位年輕人手拿金屬章(MEDAL),記錄那個時代貴族玩章(MEDAL)的長景。這幅油畫的作者是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薩畫派的藝術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歷史因你而在,講述真實的歷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這個圈子呆了約40多年,問題最大的就是歷史不明確,產生了二個爹,圈子里很多人無所謂,騎在墻上兩到,雖然全世界都使用通用英文名字(稱)“MEDAL”,但中文使用約18個名字(稱)以上,有字典里的、有拿別人名字的、有臆造的,使用人各自說各自的理有,我們一起分柝一下歷史,第一種說法,與中國“花錢”有淵源或者演變過來,讓人感覺振救了中國“花錢”的復蘇,當我們去中國“花錢”圈,那個圈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藏品從新開始,消忘了約百年被“大銅章”圈復蘇了,成了一大笑話,2012年“花錢”被中國錢幣學會壓勝錢編委會改為了學術名“壓勝錢”,大辭典的前言和后記沒有與大銅章相關的說法,另一種說法,金屬章(MEDAL)誕生于古希臘或古羅馬,文藝復興時期誕生了“格式”金屬章(MEDAL),全世界公認的金屬章(MEDAL)之父為安東尼奧·皮薩內洛,所有世界一流博物館、國際FIDEM組織、各國MEDAL組織等都有介紹和實物,只有中國的國家博物館、地方博物館、專業博物館都沒有金屬章(MEDAL)歷史介紹,至今中國錢幣學會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也不表態,所以整個圈子歷史混亂,隨口一說,因為歷史不明確,所以名字(名稱)混亂,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有人使用“紀念章”,隨后使用“銅質紀念章”,有人開始簡化,使用“銅章”,有人借上海造幣廠錢幣研究會界定60毫米以上稱為“大銅章”,有人在上海造幣廠廠報文章中使用“花錢紀念章”,廣州某報使用“大型紀念章”,隨后長期在國外工作的朋友開始使用“銅牌”,某些書籍中使用獎章、獎牌、勛章,本世紀開始有人拿日語“章牌”當中文“章牌”使用,有人隨后拿“金屬章”使用,不知什么原因隱藏起來,有人使用法語譯音“美達意”,也有人使用英語譯音“麥朵爾”,不列顛百科全書使用“金屬牌”,隨后某大學使用“銘章”,還有人使用銘牌,更有人使用“美達意章牌”,以上這些名字(稱)存在各自的解釋,所以大家回顧一下,同一種藝術作品這么多名字(名稱)會造成學術的笑話,典型的表現就是不要學術。另外建議大家看看《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關于“MEFAL”解釋,有歷史和藝術的介紹,也有名字(稱)解釋,也很全面,就是價格貴,可以去市一級圖書館查閱付款打印,是國內最完善的解釋。(最近看見一本專業的期刊的文章,再次出現一篇文章七個名字(稱),希望與雜志社深刻的文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圖2023年開始玩ChatGP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當今科技的發展,ChatGPT來了,我們問問它ChatGP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問ChatGPT</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問中國與MEDAL相關的中文名很多,如:獎牌、金屬牌、金屬章、銅牌、獎章、勛章、紀念章、大銅章、銅章、銅質紀念章、章牌、銘牌、銘章、法語譯音“美達意”、英語譯音“麥朵爾”等,您感覺哪個中文名字包容性最好或者最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ChatGPT答</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作為一個外部觀察者,我認為“金屬章”這個詞最能代表MEDAL這種藝術品類別的本質。因為它比較簡潔明了,同時也不會引起與其他文化或物品類別混淆的問題。雖然其他中文名字也可以代表MEDAL,但是它們可能有其他的含義或使用范圍,容易造成混淆或誤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注:它(AI)的解讀讓驚訝,所以我問它(AI)選擇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問ChatGPT</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您作為旁觀者,為什么從多名字中選擇金屬章(MEDAL)作為中文的名字,請您講講選擇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ChatGPT答</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我選擇將金屬章(MEDAL)作為中文名字,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理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1.國際通用:金屬章(MEDAL)作為一種藝術品和獎項,其在國際上是通用的,各國之間互相認可。因此,將其作為中文名字,可以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方便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和合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2.包容性強:金屬章(MEDAL)作為中文名字,包容性比較強。它既包括了獎牌、獎章、勛章、紀念章等多種不同的形式,同時也不僅僅局限于銅制品,還可以包括其他金屬材質制作的。因此,可以涵蓋更廣泛的范圍,不僅適用于藝術品、獎項頒發等場合,還適用于紀念品、紀念活動等場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3.簡潔易懂:金屬章(MEDAL)這個詞語簡潔明了,易于理解,不僅在中文國內易于推廣和普及,而且在國外也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相比于其他詞語,如“章牌”、“銘牌”等,金屬章(MEDAL)更符合普遍語言習慣,更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基于以上理由,我認為金屬章(MEDAL)作為中文名字是比較合適的選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注:所以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堅持學術引導,這樣的圈子才會走向藝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圖①為日本(大板)造幣局貨幣紀念金屬章(メダル)《日本(大板)造幣局大樓》,材料為青銅,尺寸為55毫米,1979年贈送中國禮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圖②1979年上海造幣廠仿制金屬章(MEDAL)《上海造幣廠廠房》,材料為黃銅,尺寸為55毫米,也是新中國第一枚,創作者為幣&章(MEDAL)雕塑家駱行沙和路盛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圖③1979年中國雕塑家張充仁創作“格式”金屬章(MEDAL)《香港東南棉紡公司廠房》,材料為黃銅,尺寸為60毫米,可是“格式”我們基本不學。</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圖④1979早法國巴造幣廠手雕金屬章(MEDAL)《熊貓》,材料為銅,尺寸為76毫米,創作者華裔金屬章(MEDAL)雕刻家樓寶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回顧一下,上世紀70年代未日本造幣局帶來了金屬章(MEDAL)的形式,我們學習了,同年雕塑家張充仁帶來了“格式”金屬章的形式,我們不學習,上世紀80年初華裔金屬章(MEDAL)雕塑家樓寶善和法國巴黎造幣博物館來中國想展覽金屬章(MEDAL),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辦成和推廣,如果當年推廣可能改變名字(稱)的一片混亂,前一些日子與樓先生交流,他也感到推廣的堅難,1990年芬蘭金屬章(MEDAL)藝術協會和芬蘭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合作,在中國北京和哈爾濱舉辦第一屆芬蘭金屬章(MEDAL)展,1990年10月28至11月9日在北京圖書館(現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芬蘭徽章藝術展覽”,主辦方為中國對外藝術展覽公司(目前已經注銷),中國國家圖書館查閱到條目,沒有詳細的資料和記錄,外方資料是芬蘭金屬章(MEDAL)藝術協會與芬蘭國家博物館提供資料和展品,看來沒有起到普及的作用。40多年走過來,國內造幣系統堅持隨意和無所謂,沒有起到引領的作用,可能更關注金屬幣(硬幣),近幾年與美院交流,認同缺失專業,因為沒有專業,就沒有學術,沒有學術,就無法確認歷史和藝術的語言,只能慢慢的……,雖說自己入坑這么多,但最終需要自己努力的爬出坑。2022年底至2023年初ChatGPT(切特GTP)進入人們的生活中,我開始跟上科技的潮流,開始了人機(AI)對話,真實了金屬章(MEDAL)的歷史,關于“MEDAL”翻譯成中文名字(稱)的進行探討,讓我感覺對面坐著一位學術人,回答正確自然,但對這位AI人感覺非常強大,有點可怕,讓我趕上時代高科技的步伐,大家不妨去試試很有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多年的研究證明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時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誕生了“格式”金屬章(MEDAL),這么多中文名字(稱)我堅持使用“金屬章(MEDAL)”,所有一切用學術來講述,我今天的學習來自于21年的自學,感謝網絡和專業的書籍提供了我養分,同時也感謝圈子里的朋友和美院老師們的支持,有了你們的支持,我將繼續研究和普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今天在電腦里翻到一張2015年中國錢幣學會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時與原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戴志強(現中國幣&章(MEDAL)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和大英博物館硬幣和金屬章(MEDAL)研究部主任(退休)、國際金屬章(MEFAL)藝術聯合會(FIDEM)主席、原英國金屬章(MEDAL)藝術協會會長(現副會長)、金屬章(MEDAL)史學家菲利普·阿特伍德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站在兩位學者旁,讓我相信誰講的金屬章(MEDAL)學術,希望你們給我答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2019年開始編輯《金屬章(麥朵爾)藝術薈萃(半年刊)》期刊,目的是普及和傳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圖左為金屬章(MEDAL)《文藝復興時期金屬章(MEDAL)雕塑家安東尼奧·皮薩內洛肖像/1992》,創作者英國金屬章(MEDAL)雕塑家羅納德·塞爾,圖右為“格式”金屬章(MEDAL)《拜占庭皇帝約翰八世/1438》,被世界公認為第一枚金屬章(MEDAL),創作者意大利金屬章(MEDAL)雕塑家安東尼奧·皮薩內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退體后我堅持做自己的喜歡事,一步一個腳印編輯好期刊,確定期刊的主題與定位,聚焦于金屬章(MEDAL)藝術的歷史,尋找更多的金屬章(MEDA)作品,呈現不同風格、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金屬章(MEDAL)藝術作品,以展示其多樣性和豐富性,讓愛好者了解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創作背后的故事,同時作為中國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做好自己的本職,協助專委會普及和滿足大家的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10月11日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辦第37屆國際金屬章(MEDAL)藝術聯合會(FID)雙年展開幕現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注:圖⑤中國金屬章(MEFAL)展示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發現:2022年日本東京國際FIDEM(菲戴姆)組織雙年展(因疫情退遲一年)和2023年意大利佛羅倫薩國際FIDEM(菲戴姆)組織雙年展中國展示柜觀看人較少,這個現象值得中國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重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意大利佛羅倫薩第37屆國際金屬幣(MEDAL)藝術聯合會(FIDEM)雙年展青年競賽獎,來自于保加利亞四位青年金屬章(MEDAL)雕塑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二)右①保加利亞阿塔納斯、右②保加利亞茨維坦·帕納約托夫、圖(中)國際金屬章(MEDAL)藝術聯合會(FIDEM)主席菲利普·阿特伍德、左①保加利亞瓦茜琳娜·斯坦切娃、左②保加利亞彼佳·塔內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注:幣&章同源,但幣&章已分家,各自有自己的藝術道路,各自有自己的專業協會,千萬不要混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普及知識:2023年11月日本金屬章(メダル)藝術協會舉辦第40屆日本金屬章(メダル)藝術展,圖①廣告牌最下面一行字,翻譯中文為日本金屬章(メダル)藝術協會,日語“メダル”翻譯英語“MEDAL”,“MEDAL”(譯音“麥朵爾”)就是國際上玩這個東西通用詞組,大家看看圖②再次出現“メダル”(譯音“麥朵爾”)詞組,說明這個才是國際金屬章(MEDAL)藝術聯合會(FIDEM)說的雕塑物件,桌上有石膏模(陰/陽)、銅型、鋼模、成品的制作過程,形式為三維(壓縮),藝術語言采用“雕塑浮雕”,翻譯中文就是金屬章(MEDAL),圖③出現日語“國寶章牌”,這個告訴大家形式為二維,藝術的語言采用“壁畫浮雕”,圖④出現“七寶章牌”,這個告訴大家,形式為二維,藝術的語言采用“繪畫”,日語“七寶”翻譯中文就是“景泰藍”,告訴大家采用“景泰藍”制作工藝,完整的說中文就“景泰藍繪畫章”,介紹了三種不同的藝術語言所產生的名字(稱),這是再次強調國際金屬章(MEDAL)藝術聯合會(FIDEM)的主流藝術是“雕塑”物件,當然也歡迎其它藝術的表現,所以當年有人拿日語“章牌”當中文“章牌”使用,請您告訴我,詞組的出處和詞組的解釋,這么與外語互譯,希望大家用學術規范自己,不要隨意,否則誤了整個圈子學術氛圍,讓圈外人看笑話,圖⑤展廳墻上掛著紫色的就是日本金屬章(メダル)藝術協會的標志,圖⑥展示臺金屬章(メダル)作品可觸摸,圖⑦⑧⑨卡片上告訴大家這個東西的詞組是日語“メダ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注:我們圈子有人說不要《字典》,隨意自己翻譯,中文“章牌”翻譯成日語“メダル”(譯音“麥朵爾”),中文“章牌”翻譯成日語“章牌”,笑話來了,人家日語“メダル”≠日語“章牌”,是二個不同東西和名字(稱),展臺的作品已經告訴大家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信息:在國際FIDEM組織雙年展后,2023年11月3日立陶宛在“梅杜莎”藝術空間畫廊舉辦第12屆立陶宛金屬章(MEDAL)三年展,出席由立陶宛畫家聯合會主席、金屬章(MEDAL)畫廊主任、立陶宛FIDEM代表、立陶宛文化理事會、立陶宛國家博物館、立陶宛硬幣協會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注:立陶宛語“ medali? ”翻譯英語“MEDALS”。</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記:金屬章(MEDAL)不僅僅是一個表彰獎勵的象征,它也承載了悠久而豐富的歷史與藝術傳統。作為一名致力于金屬章(MEDAL)的宣傳和普及者,我深刻理解金屬章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在文化、藝術和社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屬章(MEDAL)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它們最初是作為紀念和表彰杰出成就的方式而誕生的,如軍事勝利、偉大統治者的統治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屬章(MEDAL)的制作工藝逐漸精湛,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在文藝復興時期,眾多著名雕塑家和藝術家開始設計“格式”金屬章(MEDAL),為其賦予更多的美感和文化內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屬章(MEDAL)的制作技術也不斷發展。從最初的澆鑄到后來的壓印、雕刻和鍍金等,每一種技術都為金屬章的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今天,金屬章(MEDAL)可以以各種材質、形狀和尺寸制作,從金到銀和各種金屬,從圓形到多邊形,金屬章(MEDAL)的形態多樣,使其適應了各種場合和用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而,金屬章(MEDAL)不僅僅是一種制品,它還承載著深刻的象征意義。金屬章(MEDAL)代表著榮譽、成就、忍耐和領導力。它們可以用于表彰軍事英勇、學術卓越、文化貢獻以及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金屬章(MEDAL)還常常反映了特定歷史時刻和文化價值觀,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為一個金屬章(MEDAL)的普及者,我希望將金屬章(MEDAL)的價值和美感傳達給更多人。金屬章(MEDAL)不僅是一種表彰方式,它也是一門藝術,一種文化的傳承。通過推廣金屬章(MEDAL)的歷史和藝術,我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并幫助人們了解金屬章(MEDAL)在塑造社會、文化和歷史方面的獨特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屬章(MEDAL)是歷史的見證者,是藝術的杰作,是文化的珍寶。通過深入了解金屬章(MEDAL)的過去,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它們在當代的價值。讓我們一同致力于傳承和推廣金屬章的歷史與藝術,以便這一珍貴的傳統藝術能夠繼續照耀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謝各國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金屬章(MEDAL)藝術協會、美術學院等支持,感謝各國朋友們的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國語:金屬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意大利語:Medaglia(譯音:麥達里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法語:Médaille(譯音:美達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英語:Medal(譯音:麥朵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日語:メダル(譯音:麥朵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俄語:медаль(譯音:麥朵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金屬章(MEDAL)藝術畫廊/2023.11.3 撰寫</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阳西县|
孙吴县|
奉新县|
东安县|
公安县|
托克逊县|
灵寿县|
环江|
肇庆市|
理塘县|
铜陵市|
德昌县|
林西县|
马山县|
清原|
乐平市|
蒙阴县|
同仁县|
五常市|
万载县|
株洲县|
普洱|
牡丹江市|
枣阳市|
永川市|
同心县|
正镶白旗|
宁德市|
博白县|
德江县|
阿克陶县|
陵水|
寻甸|
景泰县|
浦东新区|
山阴县|
潜山县|
巴林右旗|
盘锦市|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