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關于東瀚林氏“兄弟三院士”(林同驊、林同炎、林同驥)家族淵源及其祖籍地的尋根,本來于20年前經三院士親屬考證認定,早已塵埃落定,但在去年的六、七月間,閩侯蘭圃林氏祠堂有人提出了“三院士祖籍地在蘭圃”一說,由此形成爭議。</p><p class="ql-block">文史考證有爭議,實屬正常。但其關乎學術范疇,又是一件嚴肅的事。因此,考證考據者應以誠實的態度為原則,以可信的資料為依據,來證明史實、確立觀點。反之,不嚴謹或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方法則不足為訓,其所謂結論亦不足以讓人信服。</p><p class="ql-block">以下為筆者根據多方考據、以完整的證據鏈來論證“兄弟三院士”祖籍地為福清東瀚。是否確鑿可信,讀者諸君自有明斷。</p> <p class="ql-block">一、幾代傳承的一卷家譜:</p><p class="ql-block">三院士家族珍藏著一份已經傳承了幾代的家(支)譜。這份家譜于1959年9月由三院士的叔父林斯高(29世孫)重修于福州。此譜系斯高依據其祖父林灼三(心甫)所修族譜而續修。其譜序載:“爰將原譜修訂,詳于本支而略于旁系”。[見附件①]</p><p class="ql-block">本冊家譜修訖后,謄抄一式七份,分寄給海內外同炎、同驊、同騮、同坡、同聰等本族各支各一份。其中同坡的一份手抄本原件,于1969年藏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永久保存(見同坡寫給哥大主持中文圖書館的唐德剛教授的信件手札)。[見附件②]</p><p class="ql-block">時移世易,以林斯高(29世孫)所修家譜為藍本,1965年林同坡(30世孫)又增補編制家族譜表。同坡在跋文中稱:“以示宗族支系之來龍去脈,所謂飲水思源,詳吾所出之意也。”[見附件③]其后,又有林伯支(31世孫)向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借出原本,復印多份,分發給后輩族人;2022年春,再有林伯年(31世孫)又接續增修此譜,并制作成中英文對照新版本,以便于分布海外的后代閱讀并傳承。[見附件④]</p><p class="ql-block">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尋根認祖之確鑿依據的祠堂行第(輩分)楹聯,此卷家譜在蕃衍接續過程中,始終傳抄在冊,且注明“錄福州支祠之楹聯二句,以示本支世系命名之所據”。所以,三院士家族至今無論男女均以此輩分命名,百年傳承不輟,確乎難能可貴。此楹聯與東瀚林氏宗祠的行第聯一字不差,即:克師有道上達圣賢則為公卿宏昭帝采,聿迪人倫懋修孝友斯同伯叔大展天常。[見附件①]</p> <p class="ql-block">二、審慎圓滿的認祖歸宗:</p><p class="ql-block">因此,二十年前,三院士家人正是捧著這份家譜開始了尋根之旅。</p><p class="ql-block">據林斯高譜序載:“……入閩始祖[祿公]十四傳至玄泰公遷莆田,又十五傳至水南公于宋真宗祥符間遷云莊,東瀚為今福清縣屬,是為我東瀚本支始祖。東瀚二十世祖燧公因娶侯官陽岐陳氏,始于清初遷福州。……〞這段譜序,將其支派的遷延世系脈絡述說明了,毫無含糊之辭,且與東瀚族譜完全吻合。又據該譜封面標注的譜牒名:“福州東瀚云莊北窗林氏支譜”,“東瀚云莊北窗”這三個關鍵地名,與東瀚林氏族譜以及現用地名完全相符。當年三院士家人一行六人,正是以地名和東瀚祠堂內刻錄的行第楹聯,“按圖索驥”,慎重確認之后,才圓滿完成了認祖歸宗——東瀚北窗支派。[上述兩段敘述又見附件①]</p><p class="ql-block">其時,喜獲消息,三院士之一林同炎先生當即親筆手書“溯源懷祖”四字,并制作牌匾懸掛于東瀚林氏宗祠的大堂之上。[見附件⑤]</p><p class="ql-block">再往后,經核對北窗支譜,世系考證準確無誤:第十九世尚芬、尚芳兄弟二人,“尚芬一支遷福州”。[見附件⑥]</p><p class="ql-block">如上所述,筆者以為,三院士家族與東瀚林氏一脈相承,同根同源,其完整的證據鏈無可辨駁。</p> <p class="ql-block">三、可予采信的證據考辨:</p><p class="ql-block">關于三院士祖籍地歸屬,究竟孰是孰非,且以證據說話。</p><p class="ql-block">1,如上述可見,三院士家譜有三個關鍵證據,可“鐵證”與東瀚林氏同出一脈:一是地名,二是行第楹聯,三是世代順序。</p><p class="ql-block">2,三院士家譜的準確度和可信度。三院士家族現持家譜,乃林斯高依據其祖父所修家譜續修。而斯高系福熙第三子,作為“父子雙進士”的孫子、兒子,血緣如此之近,年代亦未久遠,其準確度無庸置疑。</p><p class="ql-block">3,世系脈絡的焦點人物林灼三,有一份古版(木刻)印刷履歷作為書證。這份資料由三院士的堂侄兒林伯工考查后留存,可作為不容置疑的重要證據鏈。資料中詳細記述了林灼三上溯至曾祖父的生平以及其本人中式的科甲經歷。其實,細究之下,尚可證實各世代名字均與東瀚祠堂輩分可對應相符。[見附件⑦]</p><p class="ql-block">4,經實地考察的一座八代合葬祖墳。在現今的蓋山鎮保福村一處地名芋坑之所,有一座自廿一世至廿八世(斯高之父輩)的合葬祖墳。據斯高在家譜眉注載:我家祖墳均葬于芋坑,立有石碑,上刻云“一九五八秋奉廿一世祖竹溪公至廿八世考皥農公考妣十八棺深葬于此……”(有照片為據)[見附件⑧⑨]</p><p class="ql-block">結語:</p><p class="ql-block">真相自當明辨,謬誤豈容訛傳。以筆者拙見,上文關于“兄弟三院士祖籍地”之考查,不唯據理力辨,更重真憑實證,還請諸方家明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专栏|
甘孜|
宜宾县|
永州市|
玛沁县|
太原市|
兰州市|
拜城县|
安国市|
临武县|
柘城县|
龙胜|
万宁市|
徐水县|
仁布县|
贺兰县|
锡林浩特市|
金沙县|
德钦县|
合阳县|
望谟县|
廉江市|
孝感市|
尤溪县|
巫溪县|
蕲春县|
仪征市|
彰武县|
盈江县|
云安县|
九江县|
大洼县|
华亭县|
洪江市|
文水县|
日喀则市|
喀什市|
屏南县|
陵川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