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尼泊爾游

鄒范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國的陸地鄰國共有14個,我去過其中的6個,不足一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泊爾是我國南面的一個鄰國,與我國隔著喜馬拉雅山脈,中尼現有的三個口岸,都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大裂谷里。兩國的邊界線挺有意思,喜馬拉雅山脈的中段為兩國共有,劃界方法基本上是循著山脈從中間劃定邊界線,將山脈一分為二,差不多是一家一半。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是一家一半,邊界線通過峰頂,峰之北屬于中國,峰之南屬于尼泊爾,攀登珠峰從兩國境內都可以攀登,不過多數人還是喜歡從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攀登,因為南坡相對來說坡度較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泊爾面積14.7萬平方公里,近似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短,地勢由北向南急劇下降,從海拔幾千米快速降到一二百米。地區氣候差異明顯,北部高寒山區終年積雪,中部丘陵地區氣候溫和,南部平原地區常年炎熱。在同一時間里,當南部平原上酷熱難耐的時候,中部加德滿都則是百花爭艷,而北部山區卻是雪花飛舞,其實尼泊爾南北最寬處也不超過240公里,氣候卻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區的海拔高度差異巨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泊爾的北面與中國相鄰,其余三面與印度接壤?,F在尼泊爾與中國的邊界線劃分清楚不存在爭議,但與印度存在領土爭議,我覺得這也許是英國人有意造成的,印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而尼泊爾則屬英國的半殖民地,按理說英國有能力劃清兩國分界線,但英國人撤離時故意留下邊界劃分不清問題,西方大國做事的思路往往是別人互相爭斗別人互相敵視于自己有利,此類事情并不少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泊爾屬于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總人口約3000萬,人均GDP只有1200美元左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尼泊爾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十分薄弱,許多工業品都需要進口。尼泊爾多數人的生活比較貧困,普通人的月收入也就幾百人民幣,如果月收入能達到一千人民幣以上,就算高收入了,就可以過比較舒適的生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流傳一個說法,說尼泊爾雖然落后,但卻是國民幸福感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有的人還煞有介事的解釋為什么會是這樣,我覺得這純屬編造,一派胡言,這玩笑開的實在不應該。經濟是一切的基礎,過去尼泊爾各方面都深受印度的影響和制約,前幾年尼泊爾加入一帶一路,現在中國修建的日喀則到加德滿都的鐵路即將完工,這條鐵路對尼泊爾的經濟以及旅游業都大有好處,以后來自中國的游客肯定會增加許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尼泊爾旅游,有什么東西可看呢?尼泊爾最早是佛教國家,后來變成以印度教為主、印度教與佛教并存的國家,可以看看佛祖誕生地和一些宗教建筑;尼泊爾的歷史不算短,可以看看過去的老皇宮老建筑老廣場;尼泊爾的自然環境優美,沒有受到破壞,可以看看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國家森林公園;尼泊爾有著自己獨特的民俗民情,可以看看尼泊爾的村寨,看看普通尼泊爾人的生活等等,總之,尼泊爾是一個我以前從未去過的陌生的國家,值得去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飛機飛越珠峰時,從飛機上俯瞰喜馬拉雅山脈壯麗的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餐前,在賓館附近轉轉。沒看到有高大的建筑,一般都是四五層樓,而且略顯陳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路邊上的一排小佛像。剛才看見一老婦人,用一個水瓶往小佛像身上澆水,這叫浴佛,浴佛是佛教徒禮佛的一種形式。由于年深日久,小佛像已經殘破不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路邊上的這個,應該是一個小小的印度教神廟。加德滿都的神廟非常多,多數都是小型的,既不占地方,又滿足了需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加德滿都是尼泊爾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加德滿都谷地之中,四面環山,海拔約1400米。加德滿都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北面的寒風吹不到,而南面的印度洋暖流卻可以到達,因此造就了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氣候宜人,終年陽光燦爛,綠樹蔥郁,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加德滿都建城于723年,是一座具有1300年歷史的古城,市內名勝古跡眾多,文物數量難計其數,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亞洲重點保護的18座古城之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加德滿都氣候宜人,但城市建設不盡如人意。尼泊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這一點在首都加德滿都就可以體現出來,我去過世界幾十個國家的首都,感覺加德滿都可能是最落后的首都之一,城市建筑、道路交通以及基礎設施都比別人差不少,街道上衛生狀況不佳且顯得非常雜亂,我不是有意在貶低,確實是有差距,但好在尼泊爾人普遍都具有宗教信仰,心態比較平和,民風比較淳樸,社會比較安定,印度教和佛教都讓人追求來世而安于現世。如果不考慮別的,只作為旅游目的地,加德滿都還是很不錯的,這里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名勝古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博達哈大佛塔位于加德滿都東北部,是尼泊爾境內最大的佛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該塔高38米,周長100米,塔身部分共有五層,第一層為半圓形,代表水,被刷成了白顏色;第二層為方形,代表地,東南西北四面都畫有巨大的佛眼;第三層也為方形,代表火,分為13級,層層縮??;第四層為傘形,代表氣;第五層為螺旋形,代表生命之精華。它以地、水、火、風四元素表示萬物的組成,在佛教中稱作“四大和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塔身之下是基座,共有三層,四個方向上各有一組臺階,可由下至上直通塔身底部。另外,圍繞著基座,還有一圈圍墻,墻的外壁上有147個凹進去的壁龕,內懸經輪,經輪里側的墻上畫有佛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佛塔的周圍,還有十幾座小佛塔,塔的顏色都是下白上黃,非常漂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小佛塔的空隙處,每天都有虔誠的藏傳佛教徒朝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佛塔外圍有數座藏傳佛教寺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博達哈大佛塔一帶是尼泊爾藏傳佛教的重要圣地,被稱為小西藏,藏傳佛教氛圍十分濃郁,在這的感覺很像是到了西藏。據說此塔是西藏人建造的,周圍的居民有不少是西藏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來膜拜的信徒多為尼泊爾、中國西藏、不丹等地的藏傳佛教徒。信徒們祈禱時,按順時針方向繞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瓦揚布納寺,位于加德滿都市西部的一座山上。它也叫四眼天神廟,俗稱猴廟、猴山。該寺廟名氣非常大,是游客來加德滿都必到的一個景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瓦揚布納寺是加德滿都谷地最古老的遺跡之一,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紀,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是一座佛教寺廟,現在是印度教神廟和佛教寺廟相結合的一組廟宇。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曾經親臨此地,現在每年佛祖誕生日,這里都要舉行隆重的法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來此,主要有三個看點,一是看廟宇群,其核心建筑是一座巨大的佛塔,塔身呈圓錐形,底座上所繪的眼睛被稱為“智慧之眼”,象征著佛祖的遠見和智慧;二是從這里眺望加德滿都市全貌;三是看這里的野猴,野猴的數量多達上千只,成為了寺廟一個特殊的景觀?,F在游客如果問當地人斯瓦揚布納寺,可能答不上來,記不住寺廟的名字了,但要問猴廟或猴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山上的小廣場上,除了佛塔,還有一座藏傳佛教寺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廣場上還有幾座印度教神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德崗市位于加德滿都以西15公里,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也是尼泊爾著名的旅游勝地。13~18世紀是尼泊爾歷史上馬拉王朝的都城,18世紀以后尼泊爾的政治中心從巴德崗轉移到了加德滿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德崗和加德滿都均處在加德滿都谷地中。巴德崗市中心的廣場叫杜巴廣場,意思是皇宮廣場,加德滿都也有杜巴廣場。在巴德崗杜巴廣場上及周邊,有諸多的神廟、佛塔、王宮、神殿、雕像等等,這里被譽為“中世紀尼泊爾藝術的精華和寶庫”,素有“露天博物館”之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王宮大門,里面是王宮。大門是印度教風格,整體為銅雕鍍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座尼泊爾馬拉王朝的王宮,始建于1427年,主體建筑是一座四層的磚木結構建筑,上方有五十五扇雕花木窗,因此這座王宮也叫“五十五窗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宮里面不讓照相,這是外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宮的左前方,是巴特薩拉女神廟,建于1672年,由馬拉王朝建造。這是一座印度教神廟,供奉著女神巴特薩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寺廟的基座是三層,寶塔也是三層。臺階上還有兩對石雕,左右對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印度教神廟,我在游覽柬埔寨吳哥王城時見過不少,吳哥窟就是一座規模非常大的印度教神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印度神廟,我一眼可以認出來,但要具體說出它有那些特點卻不容易,神廟有單體的,也有復合體的。就單體的神廟來說,它的結構好像是這樣的:整體建筑是一個錐形體,下方上圓,下面是一個多層的基座,中部是壁龕和浮雕,上面是一個多層的圓塔,正面臺階上通常有石雕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印度教只有神廟,并沒有寺廟,中國人常把印度神廟叫做寺廟,是因為叫寺廟叫習慣了。佛教寺廟與印度教神廟是有區別的,不是一回事兒,寺廟里住著人,而神廟里面沒有人住,它是神在地上的住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德崗杜巴廣場周圍有多座神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宏偉的尼亞塔波拉塔,也是一座印度教神廟,印度教的塔、廟、殿、寺,不管怎么叫,其本意都是神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亞塔波拉塔建于馬拉王朝的1708年,供奉著毗濕奴神的妻子一一希提拉克希米,她被視為是繁榮、吉祥、美麗、財富與幸運的女神。因此可以稱她為吉祥女神、美麗女神、幸運女神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亞塔波拉”尼泊爾語的意思是五層,所以尼亞塔波拉塔也叫“五層塔”。高約38米,由五層臺階的基座和五層金字塔形的四方寬大屋檐重疊構成。五層臺階上分列著五對雕像,從下到上分別是金剛、大象、獅子、獅鷲和天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亞塔波拉塔是尼泊爾重要的地標性建筑之一,被印在了尼泊爾的鈔票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覽完巴德崗杜巴廣場,我們前往納加闊特山頂度假村住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納加闊特山海拔約二千米,從山頂上能以最廣且最佳的視角觀賞到喜馬拉雅山脈的景色,因而被稱為喜馬拉雅山觀景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所謂度假村,實際是一酒店,建在山頂之上,安排我們在此住宿的目的是想讓我們觀賞喜馬拉雅山脈的景色。我們傍晚到達,第二天早上離開,雖然看到了日落和日出,但都不理想,因為有云霧,看不清楚,而最想觀賞的喜馬拉雅雪山的景色幾乎一點沒看見,很是遺憾。觀賞風景是需要運氣的,決定因素在天而不在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據說天空晴朗的時候,喜馬拉雅山脈的二十多座六千米以上的山峰,包括珠穆朗瑪峰、雅安納普爾納山峰和岡底斯圣山等世界著名雪峰,都可以看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日落,被云遮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上看日出,因為有霧,也不理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奇特旺國家森林公園距首都加德滿都約160公里。位于尼泊爾南部兩條河谷之間的平原上,海拔一百多米到七百多米,占地面積932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森林,小部分為草地和河流,公園里還有幾個土著人村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奇特旺是個地名。奇特旺國家森林公園原先是尼泊爾皇室的私人狩獵場,1973年根據國王的要求建立了國家森林公園,目的是保護這里的生態環境和珍稀野生動物。1984年奇特旺國家森林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奇特旺國家森林公園里生長的樹種有松樹、海棗樹、菩提樹、無花果樹、娑羅雙樹及竹林,與我國的森林有很大不同。公園里的動物種類繁多,哺乳動物有幾十種,鳥類有幾百種,比較珍貴的有亞洲獨角犀牛、孟加拉虎、葉猴等,獨角犀僅產于尼泊爾和印度,難得一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森林我在國內外都見過不少,但森林里的動植物種類如此之多,還從來沒有經歷過,因此我對它非常好奇充滿了興趣。其實我主要是對近距離觀看野生動物很有興趣,我平時喜歡看《動物世界》,幾年前我在南非旅游時曾坐敞篷車游覽過匹林斯堡國家公園,尼泊爾的這個國家森林公園與南非的國家公園性質差不多,都是觀看野生動物,但一個是看森林里的野生動物,一個是看草原上的野生動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奇特旺國家森林公園的游玩方式有多種,可以坐敞篷車,可以騎印度大象,也可以在向導帶領下步行進入森林。而且游客觀看完了陸地上的動物,還可以乘坐獨木舟觀看拉善梯河里的鱷魚、河豚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奇特旺國家森林公園是全亞洲最好的觀賞野生動物的國家公園,因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和動植物種類繁多而著稱于世,非常值得一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住的酒店與國家森林公園隔著拉善梯河,河對岸就是國家森林公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傍晚時,走出酒店,去到河邊的某一地點觀看日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感覺今天看到的日落,比昨天在山上看到的要清楚一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對岸邊,趴著一條大鱷魚,一動不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酒店的旁邊有一個塔奴族村落,我們去看日落的路上經過這里,順便看了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塔奴族是尼泊爾的一個古老民族,是尼泊爾最早的原住民之一??此麄儸F在的房子,十分的簡陋,叫人難以置信,我在驚訝之余,感覺塔奴族人的生活似乎還沒有完全擺脫過去那種原始落后的狀態。我相信尼泊爾政府肯定對他們給予了幫助,但他們目前仍然是尼泊爾最貧困的一類人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以前在欠發達國家旅游時,曾經幾次參觀過社會最底層人群的生活,如埃及的沙漠人家、柬埔寨的水上人家等等,每次都讓我感覺不舒服。人類的問題真是太多太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上,從酒店這里看到了日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去森林公園,坐大象背上在森林公園邊上轉了一個多小時,沒有深入森林里面,看見了一些野生動物,但不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象讓人訓練的都很聽話,規規矩矩的,一頭大象的背上可以坐4個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駕象人手里的東西,一根木棍,一把鐵鉤子,具體怎么用,看了一會兒,沒看明白,但駕象人為什么光腳看明白了,想要大象加快速度走,就用腳尖用力頂大象的耳朵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鱷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梅花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兩只野鹿,叫不上名字,鹿有多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鹿群跑過草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騎完了大象,再乘獨木舟游拉善梯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坐船游河并沒有什么新鮮的,但獨木舟很少坐,而且河里還有鱷魚,讓我覺得挺有意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家伙個頭不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了獨木舟,走過河上的吊橋,往停車場去,上午的游覽結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我們又乘敞篷車再次進入森林里看野生動物,這次用了兩個多小時,進到了森林深處。來一次國家森林公園不容易,本想乘車進去多看一些野生動物,但是結果并不如所愿,看到的動物仍然不多??匆吧鷦游锞拖窨慈粘鋈章?,全憑運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相信這個森林公園里野生動物一定很多,我們之所以看到的少,有多種原因,公園面積很大,900多平方公里,我們畢竟只是在森林的邊緣,并沒有真正深入其中,而且我們坐的吉普車噪音大,車沿著固定線路走,可能許多動物提前避開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蛇鳥,長脖子像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猴子藏在樹葉后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孔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行程中的一個自費項目是游覽藍毗尼,團里多數人不愿意去,而我很想去,游覽藍毗尼是我尼泊爾之行的目的之一。它位于尼泊爾西南部,距尼泊爾和印度的邊境線只有7公里。藍毗尼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也是佛教最重要的圣地之一,錯過了機會,以后再要想看就不可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七年前去過以色列,參觀過位于伯利恒的圣誕教堂,教堂地下有一個洞穴,里面有一個泥馬糟,耶穌就誕生在泥馬槽里。這次看了藍毗尼之后,世界三大宗教中兩大宗教創始人的誕生地就都去過了,等什么時候有機會再去沙特阿拉伯的麥加看看,麥加是默罕默德的誕生地,不過麥加可以去,但麥加大清真寺卻不能進。伯利恒在約旦河西岸,屬巴勒斯坦法塔赫管轄區,目前的巴以沖突還主要限于加沙地帶,伯利恒及圣誕教堂應該不會受到影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關于佛祖一生的經歷幾乎人人耳熟能詳,不用多說,我只想親眼看看那棵菩提樹,看看寺廟,看看當地的環境,算是去過就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釋迦牟尼一出生就挺神奇,向前走7步,步步生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念到“天上天下,惟我獨尊”。當然,這只是傳說,他不可能一出生就會說話,更不可能說這種大話,這不符合佛教的教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尊佛祖孩童時的像是包金的,2012年由泰國佛教徒建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條路通往摩耶夫人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道路兩邊各有一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座白色建筑就是摩耶夫人廟,或叫摩耶夫人祠,被認為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摩耶夫人是釋迦牟尼他媽,他媽在白房子位置生下了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寺廟里面有建筑遺跡,也許是他媽原來住的房子,現在只剩下一片碎磚頭,估計是地基部分。此外,寺廟里還有釋迦牟尼剛生下來時,踩在地上的腳印,我看那腳印不小,而且是一個坑,莫非他踩在了爛泥巴上?不然哪兒來的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里面不允許拍照。游客脫了鞋進去,排著隊看腳印。我覺得不讓照相和脫鞋,是為了表示對佛祖的敬意,鞋子上有塵土或其它污穢物,怕臟了神圣地方,而佛像之類的本來就不能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摩耶夫人廟是對她的紀念,也是釋迦牟尼的誕生之地,看外觀,還真是漂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摩耶夫人廟南面,是著名的菩提樹,釋迦牟尼就是在這棵菩提樹下開悟成佛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據說這棵菩提樹的樹齡有2100年,而釋迦牟尼是2500多年前出生的,顯然這棵菩提樹不是當年的那棵菩提樹,而是后來補種的。我有點納悶,既然菩提樹這么能活,先前的那棵菩提樹怎么在釋迦牟尼成佛后幾百年就死了呢?只有一種解釋,先前那棵菩提樹在釋迦牟尼成佛時已經垂垂老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摩耶夫人廟西側有一根石柱子,叫阿育王塔或阿育王柱,高7.79米,周長2米多,柱子上有阿育王銘文: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石柱為阿育王所立,他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篤信佛教,對佛教在印度和世界的傳播貢獻巨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說,加德滿都是尼泊爾的,而藍毗尼是世界的。目前已經有二十幾個國家在藍毗尼建造了寺廟,這些寺廟的建筑風格都具有本國佛教建筑的特色。各個國家的寺廟仿佛是各個國家的佛教界設在藍毗尼的使館,哪個國家的寺廟由哪個國家的僧人負責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看完了摩耶夫人廟和菩提樹后,又參觀了“中華寺”。中華寺是中國佛教協會1998建造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大天王出了國,樣子都變了,變得溫柔了,像帥小伙。</b></p> <p class="ql-block"><b>  鄰近中華寺的,是韓國寺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殿里供奉著佛的畫像,而不是塑像。據說這座韓國寺廟因為缺錢還未建成,所以暫時以畫像替代塑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門口瞄了一眼,沒進去,時間來不及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泊爾中部有一個寬闊的河谷,叫博卡拉河谷。尼泊爾第二大城市博卡拉就座落在河谷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晨,在博卡拉北面的山上,觀賞到了喜馬拉雅山脈最美麗的景色,金黃色的雪峰。尖頂的高山叫魚尾峰,尼泊爾人視其為圣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博卡拉市西部是美麗的費瓦湖。博卡拉是尼泊爾著名的旅游城市,而費瓦湖則是博卡拉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乘小船游覽美麗的費瓦湖,遠山近水,湖光山色,令人賞心悅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魚尾峰,又叫邁克普奇爾山,海拔6997米,由于峰頂形狀酷似魚尾而得名,被視為尼泊爾的圣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時人們稱尼泊爾為雪山佛國。意思是雪山和佛教是尼泊爾的兩大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尼泊爾一側,可以很方便的看到雪山景色,而且是世界上最為壯麗的雪山景色一一喜馬拉雅雪山,而在中國一側卻不容易,必須去新疆西藏高海拔地區才能看到,可以說觀賞雪山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比得過尼泊爾。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其中有8座在尼泊爾境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于說佛國,尼泊爾幾乎人人信教,全國神廟和寺廟林立,遍布城鄉各個角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小亭子,是過去國王游湖時的觀景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湖中心小島上的夏克蒂女神廟,是一座印度教神廟。夏克蒂是一位印度教體系中的女神,她是力量女神,也是女性保護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到頭都有許多尼泊爾人來此朝拜,女人多,男人少,每天還有大量的游客來島上,游客數量多于朝拜者,混雜在一起,熱熱鬧鬧。島的面積不大,轉一圈用不了多長時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印度教是多神教,佛教也是,里面的神都不少,尼泊爾人幾乎人人信神,只是信的神各有不同。在尼泊爾人的意識里,印度教和佛教是相通的,我常看見尼泊爾人在神廟拜完后,又進佛廟再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泊爾常被人們稱為眾神之國、寺廟之國,尼泊爾的印度教神廟和佛教寺廟加一塊,據說有21000多個,遍布城鄉各個角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博卡拉市的西南部有一個瀑布,叫大衛瀑布。來博卡拉的游客,一般都會來看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瀑布水流量不大,算不上壯觀,但很有特色,它以特色出名:水流湍急,瀑布下方的流水幾乎垂直的落入一個洞穴里陡然不見了,這個洞穴永遠也填不滿,因為落入洞穴的水形成了一條地下暗河,在數公里之外,地下暗河的水又冒出了地面,冒出地面的水又形成了一條地上明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水來自費瓦湖,順坡而下的流水落差不大,稱之為瀑布有點勉強,但也值得一看。傳說多年前有一對來自瑞士的年輕探險家夫婦,在這里先后被瀑布沖走而失去生命,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瀑布。大衛瀑布又叫魔鬼瀑布,魔鬼瀑布也許是以前的名字,后來改了,叫大衛瀑布是為了紀念,叫魔鬼瀑布是形容瀑布的狀態神出鬼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費瓦湖南岸的山頂上,有一座白塔,叫世界和平塔。該塔建于2000年,是由日本、泰國、斯里蘭卡和尼泊爾四國的佛教界集資興建的,其中主要出資人是日本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世界和平塔的四面墻壁上,塑著佛祖釋迦牟尼四個階段的雕像,分別是佛祖的誕生、成佛、傳法和入滅的場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緬甸也有一座世界和平塔,我以前見過,但好像不如這座漂亮,主要是它們周圍的環境不一樣,讓我感覺尼泊爾的這座更漂亮。尼泊爾世界和平塔這里是博卡拉的最高點,從這里向四周眺望,可居高臨下觀賞博卡拉市,可觀賞費瓦湖,還可觀賞遠方如玉帶般的連綿雪山。每天來此游玩的人不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誕生。為孩童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佛。背景是菩提樹,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傳法。佛祖掰著手指頭,一二三四,向信徒們授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入滅。釋迦牟尼活了80歲,側臥而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白塔前面的這座塑像,下面的文字說明看不懂,估計是某位尼泊爾國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俯瞰博卡拉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費瓦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遠處的魚尾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泊爾值得游覽的景點有很多,我們只是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不過這幾處景點都是尼泊爾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國家森林公園、喜馬拉雅雪山、印度教神廟、費瓦湖,佛祖誕生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對尼泊爾之行感到滿意,想看的基本上都看到了。唯一感覺美中不足的是尼泊爾的道路交通太差,公路多為土石路面,坑坑洼洼,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走好幾個小時,尼泊爾人對此已經習慣了,而我們卻感覺挺難受。不過尼泊爾人平和的心態和慢節奏的做事風格傳染給我們,讓我們游覽時沒有了過去那種緊緊張張的感覺,反而覺得每天的參觀游覽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龙口市| 荔波县| 彝良县| SHOW| 合川市| 古丈县| 龙井市| 乌海市| 射洪县| 苗栗市| 绍兴县| 兰西县| 郸城县| 广宁县| 阿拉尔市| 北安市| 通江县| 汉阴县| 乌苏市| 黎城县| 磴口县| 裕民县| 梧州市| 长沙县| 东阳市| 深水埗区| 离岛区| 霍城县| 象州县| 茶陵县| 潢川县| 湘潭市| 正镶白旗| 巩留县| 南城县| 保定市| 耿马| 孟津县| 奈曼旗|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