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劉家大院,是興山縣黃糧鎮戶溪村的一個美麗小山莊。這里群山懷抱,錯落有致的白墻藍瓦民居,隱藏在竹林云海之中,有若人間仙境,世外桃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劉家大院是我母親的娘家,姑姑的婆家,我的大妹妹也在這里居住。七大姑,八大姨,走到哪家都是親戚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這個地方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山變綠了,地規整了,院里干凈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大院邊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茂密的竹林。這里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習俗。每戶人家都會有自己的竹林,編個筐,打個席,做背簍,打曬箕,家里竹器家具,數不勝數。竹筍更是人們飯桌上少不了的美味菜品。“遠上寒山石徑斜,竹林深處有人家”,竹林既能產生視覺美,又能給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這可能就是人們喜歡在房前屋后栽竹子的原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劉家大院的劉氏家族,據說其祖先來自江西朱柿巷。最初移民到興山縣內蕃巖,清宣統年間,有三弟兄,來到劉家埫繁衍生息,如今早已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已有第十代子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起劉家大院,就不得不說說三個人。一個是陳家珍,一個是劉芝興,一個是陳常明,他們是解放時這里少有的文化人。劉芝興11個孩子,6個兒子5個姑娘。陳常明10個孩子,6個兒子4個姑娘。在生活極度貧困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養活那么多孩子,是多么的不易呀!生活的艱辛不但沒有把他們擊倒,反而越挫越勇。十里八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圍鼓,鑼鼓,喪鼓,舞個獅子,玩個燈,唱個山歌,吹拉彈唱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他們是非遺文化的傳承人,劉家大院有了非遺文化的加持,就好看熱鬧多了。劉陳除了專注非遺文化的傳承外,更重視子女的文化教育,他們的子孫都識文斷字,不少人考上了大學,成為軍官,公務員,醫生。還有的拿到了博士學位,成為大學教授,高級管理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劉家大院,海拔900米左右,氣候涼爽,環境宜人。我每年夏天,都要去住一段時間。那里有我的戰友,我的同學,我的親朋好友。山村的早晨,云霧繚繞,時影時現,就好像身處海市蜃樓,脖子上掛著哈達的仙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劉家大院,交通方便,環境整潔,民風淳樸,是吸引人們游玩的好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里的臘肉好吃。最難忘的是在我表妹劉蘭年家里,弄的紅肉,竹筍炒臘肉,更是香飄可口,回味無窮啊!我問她家的臘肉為什么這么好吃啊?她說,我們喂豬,除了玉米,每天還要找幾筐子新鮮野草。野草喂豬,雖然長的慢,但肉長的很緊實,味道自然比喂普通飼料的肉要好吃的多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的劉家大院,正以它美麗的身姿,迎接八方來客。特別是夏天到這里避暑,那可能是你今生最明智的選擇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3年11月1日寫于武漢</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策勒县|
罗田县|
偃师市|
手游|
化州市|
和平区|
锡林郭勒盟|
安陆市|
赞皇县|
扬中市|
自治县|
合作市|
黄陵县|
同心县|
洛川县|
南华县|
长白|
游戏|
新平|
平泉县|
枣强县|
安塞县|
綦江县|
莒南县|
皮山县|
奎屯市|
方山县|
荔浦县|
濮阳市|
镶黄旗|
馆陶县|
汤原县|
永仁县|
陇西县|
彭水|
松桃|
乐业县|
永丰县|
蒙城县|
清原|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