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2px;">在危難中轉變角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記抗洪救災中的十渡中心小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2023年</b><b style="font-size:18px;">11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3.7”特大洪災從天而降,讓十渡這個風景秀麗、四季怡人的“山水畫廊”變得滿目瘡痍。十渡中心小學沒有遭受洪水的沖擊,卻變成了一個生命的港灣,一個救援基地,也涌現出一群感人的“抗洪戰士”。當李勇校長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感慨不已,贊嘆中還帶著幾分欣慰。他說:“我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開端,也見證了校園多種角色的轉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雨洪來臨,安置受災群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月29日,區教委新任干部調整,這是李勇校長走進校園的第一天。這天,鎮政府組織的緊急防汛會議剛剛結束,學校也應勢而為,迅速進入署期防汛狀態。他交接完手續,便按照主管領導的要求,召開學校班子會,重點布置防汛抗災事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天下午,烏云密布,雨勢逼近,李勇正帶領大家查看校園隱患,十渡村東有四戶人家,大人孩子12口人向學校跑來,說是險戶轉移,實在沒地兒去了。出于救災責任,李勇和值班人員一起將他們安頓在了學生宿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月30日下午,大雨連天,傾盆灑落,村北山洪傾瀉下來,低洼處村民為躲避水災,又有一百多人陸續來到學校。他們之中有老人和孩子,也有殘疾和病患,幾乎都是空手而來。這時,十渡鎮派駐村干部梁甫東、村委主任齊曉虎也冒雨來到學校,正式提出將學校作為主要安置點,接納附近災民,并委托李勇全面負責。茲事體大,不可耽擱,李勇隨即組織在校人員,將男女學生宿舍的樓門一一打開,冒雨解決大家的避險和食宿問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月31日,拒馬河水不斷上漲,傍晚村北山洪更加猛烈,如野馬脫韁,氣勢駭人。大水淹沒了土地,涌進了村子,水電斷了,通迅斷了,道路橋梁也沖毀了。這天又有</span><b style="font-size:18px;">許多</b><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民或舉傘或挾包先后趕來,拒馬公司員工、校外建筑隊工人、署期打工學生,也紛紛冒雨躲進學校,這讓李勇有些始料未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洪災突如其來,校園情勢也無法向教委匯報,于是他與邱紅亮副校長審慎商議,并果斷做出決定。他們認為,洪水來臨必須將救民救災作為第一要任,只要百姓來了就接待,一定要讓他們有飯吃,有地兒住。于是,兩位校長率先士卒,一次次親臨宿舍,安頓每一家受災群眾,又頻頻出入伙房,了解群眾的每一頓飯食。李勇</span>慶幸地說: “由于停水停電,三百人的用水與吃飯問題擺在面前,唯一讓我們有點底氣的是,伙房還存留著十袋米和十袋面,未來的幾天真的派上了大用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危難關頭,值班教師及后勤人員均不顧家庭安危,始終堅守校園。他們起早貪黑,燒水做飯,配合打飯,巡視看守。干部們更是樓上樓下問長問短,隨時解決食宿中的各種問題。因為夜晚潮涼,宿舍里只有床墊沒有被褥,有的村民沒穿上衣,有個外地孩子還跑丟了一只鞋子,支委干部便自費從附近一家小店,給他們買來外套和鞋子。一位嬰兒剛過兩周,沒有奶粉,李勇便派人尋找,還安排伙房師傅燒最干靜的水,對此全家人倍感親切。還有一位老人精神不是很好,房子雖然安全卻沒有備用糧食,說是實在沒的吃了才來學校的。她吃完飯回家,邱紅亮副校長帶著楊愛民老師沿小路送去了一箱方便面和一袋火腿腸,老人很受感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非常時期,從校內老師到受災群眾,大家同甘共苦,共度難關。沒有水,有米難成巧婦之炊,于是伙房師傅便把幾個大盆放在院子接雨水做飯;沒有水,廁所沖刷成了大問題,老師們便用垃圾桶接雨水,與村民合力一桶一桶抬上樓去。村民張金英是一位老黨員,她處處以身作則,沒人指派她便當上了“小組長”。她安慰災民,組織打飯,發放物資,還批評不良現象,幫助老弱病殘,協助學校做好服務工作。她的做法穩住了大家的情緒,也維護了災民的生活秩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百來名受災群眾在學校里生活,處處讓人擔憂。斷路之后,一個孩子生病高燒,一位老人舊病復發,還有一位腎衰患者急需透析。病人痛苦,家人著急,李勇便親自安慰,親自送水,安排學校給他們單獨做飯,給予了特殊關照。因附近無法就醫,李勇便向鎮政府匯報了患者情況,于是許磊副書記便及時聯系鐵路部門,協調病人轉移事項,然后親自來到學校將病人護送到火車站,安排他們乘坐檢修車離開了大山。</span>危重病患的轉運救醫工作完成后,李勇緊繃著的心才放松下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險情就在身邊,困難無處不在,但領導的關心與支持讓大家心里更有底氣。為便于解決問題,主管教育的劉文云助理提議,成立了由校長、園長、助理組成的臨時黨支部,遇有困難共同協商,讓安置工作更有保障。洪水泛濫,通往學校的橋梁被沖毀,十渡村書記</span>梁甫東立即派人尋找器材,在斷橋上架起繩索,用鐵框為學校運送水和食物,確保了避險村民和滯留人員的生活。<span style="font-size:18px;">幾天后,天氣轉晴,洪峰退去,十渡村委會還安排鄰近村民齊朝義在家起灶,劈柴燒火,支鍋做飯,配合學校共同服務災民的伙食。鎮政府于云飛鎮長、楊秀華副鎮長、村委會齊曉虎主任,曾多次來校了解災民生活,指導安置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危難中的校園生活十分艱苦,甚至充滿了煎熬,但忙亂之后又很快變得井然有序。洪水退去,村民開始查看災情,清淤整治,一些災民開始回村,另一些災民依然還要回校吃住。這期間,老師們經常和群眾交流,盡最大努力滿足老人和孩子的需求,也得到了受災群眾的充分肯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8月6日是災民最后離開學校的日子。告別時刻,老師們聽到的是一聲聲“謝謝”,看到的是不間斷地揮手。一位長者走到李勇身旁說道:“感謝學校,感謝老師,沒有你們的救助,我們就會挨餓,就會受罪。孩子不在身邊,你們把我們當作親人和朋友,跟大家一起吃苦受累,就像兒女一樣貼心?!?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聽到這樣的活,李勇的心也踏實了許多。這些日子,他一心服務災民的食宿,全力解決村民的疾苦,不僅感動了每一位受災群眾,也踐行了一位黨員干部的責任與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物資空運,操場變成停機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7月31日,暴雨鋪天蓋地,拒馬河波濤翻滾,公路沖毀,鐵路停運,通迅中斷,十渡鎮村村失聯。危難時刻,路路斷絕,物資空投便成了唯一的運輸渠道,十渡中心小學也成了最佳的投放地點;于是,寬闊的操場也轉變角色,承擔起“停機坪”的特殊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1日早晨,某部隊兩名偵察兵在政府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走山路、跨鐵軌步行來到學校,接恰并安排空運事宜,最后以插旗為志確定了具體投放位置。隨即李勇校長便召集在校老師和部分基建工人,手搬肩扛,將八個籃球架一一放倒,一個個抬出投放場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這天下午,受房山區政府指派,航景創新公司緊急調度一架“應急救援型”無人直升機,向十渡運送應急物資。無人機跨過高山,越過洪水,在大霧中穿行,直奔中心小學。相關報道稱:這架無人機是下午3:30分從臨時搭建的起降點出發的,應急物資就裝在飛機下方懸掛的塑料盒里。它的飛行高度約700米,連續飛越了7座大山。中途山體阻擋信號,飛機甚至一度失聯,只能靠無人機的自主控制。整個飛行距離27公里,耗時40分鐘,它終于不辱使命,到達了投放地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飛機在操場上空盤旋,十渡鎮相關領導和接送人員早已在校園等候,大家親眼看到,一架灰色無人機停留在百米高的半空中,通過索降的方式將物資精準投放至相應的目標點??胀督Y束后,無人機順利返航,漸行漸遠,繼續完成它的援災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這次空投主要是通迅設備,包括20余部衛星電話和30個應急電源。收到設備后,在場人員都很激動。當系統報告投放成功的消息時,起飛地點的工作人員響起了一片掌聲,北京客戶端記者還做了現場報道。通訊設備運走后,很快就分發到了各個村委會,緩解了受災群眾的失聯現狀,打通了十渡多個通訊盲區,為調度指揮節省了寶貴的時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3日上午,一架銀白色直升機又向十渡中心小學飛來。天氣睛朗,藍天白云,飛機由遠及近,又在校園上空盤旋,伴著漸響的發動機的轟鳴聲,飛機緩緩降落,安全著陸。這期間,螺旋槳的轉動帶起了巨大的風波,為了安全起見,李勇一直在現場指揮,勸阻圍觀群眾遠離降落地點,確保整個過程安全有序,防止發生意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這次空運,是公安部門安排的一次系統內的救援任務。主要裝運的是生活物資,包括礦泉水、米面油及各種蔬菜。機艙打開后,機組和地面人員協力搬運,老師們也鼎力相助一箱一箱送到場外。相關負責人將部分物資留給學校災民,另一部分學校派車送到了指定地點。直升機完成空運任務后準備返航,機組和地面人員相互道別,頻頻揮手;望著直升機漸漸升起,又消失在天空中,人們激動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5日,又一架銀白色直升機向中心小學飛駛而來。它依舊是裝著災區的希望,呈現著同樣的情景,寬闊的操場上演繹著同樣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架架飛機降臨十渡,落地校園,就像披著銀色羽毛的天使來到人間。這在災區百姓的心里形成了揮之不去的記憶,在蝙蝠山下的校園里筑就了一道美麗的風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搶險救災,電力工人入駐校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強降雨引發的特大洪災一如摧枯拉朽,高壓鐵塔沖倒了,各路電線沖斷了,水泥線桿橫七豎八地躺在淤泥中,隨處可見。沒有電,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無法得到保障,國家電力公司迅速馳援,道路通到哪里,搶修工人就奮戰在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5日,通往十渡核心區的道路剛剛打通,一輛發電車隨之開進了深山,給十渡災民帶來了一片希望。北京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董昕偉親臨學校,查看地形,準備將這里作為“十渡電力恢復臨時指揮部”。董昕偉說:“這是我們綜合學校環境和設備選定的最佳地點,感謝學校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對此李勇校長表示:“災后重建,恢復電力是在為十渡老百姓造福,我們一定全力相助?!?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6日,災民剛剛撤離,房山電力搶險部門一百多人開始走進學校。發電機響了,燈光照亮了校園,讓每個老師都感到慶幸,憋悶了一周的心情豁然開朗了。電來了水也來了,校園內的生活也便捷了許多,于是兄弟區縣電力工人又一波一波入住校園,人數最多時</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達到八百余人</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龐大的隊伍涌進校園,這讓李勇和值班老師多少有些措手不及。于是,大家全力以赴,人人行動,清掃學生宿舍,搬運教室桌椅,騰出房間,安排床位,一些老師的宿舍也讓給了電力工人,盡最大能力方便電力部門住宿和辦公。為了讓電力工人用餐得到保障,學校迅速收拾伙房,檢查各種設備,主動協調燃氣公司運送液化氣瓶;期間,因電炒大鍋不停的使用,壞了就積極維修,蒸車不斷運轉,壞了及時調借。在校領導、老師、工人親臨伙房,親自動手,做飯、擇菜、燒水、分飯,積極配合并協助伙房做好安置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由于人多車多,校園內進進出出的車輛絡繹不絕,學校便派專人安排工程車的停放,既保障了人員的安全,又讓各種車輛順利進出。由于多是重型車輛,路面破損了,操場軋壞了,房山電力公司領導承諾說:“凡損壞的設施我們都將予以賠償,并與學校長久共建,每年為學校至少做一件好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解放軍92228部隊與學校是攜手單位,院黨委李云主任得知校園情勢,立即安排采購,援助災區。8月7日,宋開財副院長一路坎坷,親自跟隨,用軍車將緊急購置的純凈水、米面、方便食品等救災物資,迅速馳援到十渡小學。為了不添麻煩,他們沒喝一口水就又返回了部隊。學校將這數萬元的生活補給,作了合理分配,一部分留給電力工人,一部分送給受困群眾,另一部分用來慰問受災并為抗洪做出貢獻的老師。一車物資解決了學校急難愁盼的關鍵問題,也彰顯了大災中的軍人情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8日小信號車運來兩部通信設備,分別放在了操場和教學樓頂,解決了老師的通訊問題。于是,李勇便組織老師與孩子家長電話聯系,追問學生情況,聯系不上就派車安排老師親自登門;經了解,316名學生均無意外發生,老師們的心也踏實了許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電力工人整整在校度過了十四天,搶修隊員早出晚歸,近千人奮戰在河岸和村莊。人們看到,電線桿上搶修工人上上下下冒險操作,歸來時每個人的衣服都濕透了,滿身泥漿就急匆匆吃飯;人們看到,電力領導果決指揮,汗流滿面,深夜開會燈光久久不能熄滅。十幾天來,學校為他們解決了食宿問題,提供了停車場地,學校設備用壞了,塑膠操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破損</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了,但雙方的友誼卻加深了。為了感謝學校,他們還抽出時間幫助查看并維修線路,把校內外存在的陳舊電線撤除,把危險的線桿拔掉。公司領導安排人力,對低壓進行改造,移桿換桿,更換變壓器,又將光鋁線改成光纜線,大大提升了線路負荷,解決了學校后期用電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為保證新學期正常開學,幾百名工人提前撤離了校園。臨走,房山供電公司的領導給學校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校企聯合,共抗山洪勇擔者;無私奉獻,同舟共濟送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天夜晚,李勇輾轉難眠,兩列金色的大字在眼前浮現著;他回憶起電力工人的日日夜夜,頓生敬意,提筆書寫并轉發了一篇數百字的感言。結尾寫道:“你們不僅給災區送來了黑夜中的光明,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們涅槃重生的力量?!?lt;/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抗洪有我,舍小家顧大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非常時期,無論是干部還是老師,都經歷了一場洪水的考驗。他們無私無畏、勇于擔當,轉眼便從教書一線邁向了救災前沿,轉變成一個個感人的“抗洪戰士”。 抗洪有我,舍小家而顧大家,就是對這一形象的生動寫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暴雨紅色預警下達后,邱紅亮副校長便開始值守校園,他和李勇校長并肩戰斗,冒雨巡視校園,查看災情。暴雨致使圍墻倒塌,一側房屋嚴重漏雨,室內雨水存積,他便和老師們一起找來工具,一下一下往外掏水。災民入校,斷電缺水,食宿困難重重,他便跑上跑下,盡全力滿足群眾需求。8月4日,因交通中斷,音訊不通,他鉆山洞、冒酷熱,步行十里,沿山路到達六渡,然后岀山到達張坊,撥打電話向區教委匯報救災情勢,回來又為伙房采購生活物資。整個暑期,他以校為家,很少休息,白天忙于各種救助工作,晚上安排新學期的教育教學。李勇回憶說:“當他聽到小兒子通過留言告訴他爸爸我想你,爸爸我愛你時,這個硬漢流下了眼淚。他的住處離校并不算遠,家里也受災了,但他卻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連家庭受損情況都沒顧得上報。正是因為有了邱校長,才使我在整個指揮過程中前后無憂?!?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雨洪來臨時,晉海兵主任正在城關住院,也與學校失去了聯系。當他得知十渡災情時,病沒查完就決意出院。8月5日,通往十渡的道路剛剛打通,他就一路顛簸,開車趕回了學校。走進大門,看到校園的救災場景,看著李勇疲憊的樣子,兩人含著眼淚擁抱在了一起。海兵說:“這些天你們太辛苦了,學校這么大的任務,我必須留下來跟你們一起干!”從此他開始帶病工作,照顧受災群眾、安排電力工人食宿、組織裝修隊搶險,完成基建維修工作,奔忙于各個角落。在村里,海兵也是受災者,他和父母的房子都在低洼處,家具被淹了,地板塌陷了,淤泥滿地,一片狼藉,可他中途卻只回家看了一次。這時他的父親因半身不遂住進了妹夫家,母親被送到村里的安置點,后來又因病住進了醫院。他拋開家庭受災于不顧,白天忙于校園工作,晚上抽空再去看望父母,時常在電話里商量治療方案??粗1β档纳碛?,李勇感嘆道:“海兵真的不容易,家里困難重重,一天也不耽誤工作?!?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伙房的趙悅師傅是一位女同志,她篤實敦厚,心地善良,眼神里又透著幾分堅強。自7月29日接班開始,她連續干了一個多月,家里兩次冒雨接她回家,都被拒絕了。她說水電斷了,人又太多,我走了大家就更忙了。隨著校園里受災群眾增多,趙悅從早到晚整日忙碌著,她和同事用木柴一鍋一鍋地燒水,一鍋一鍋做飯、燒湯,汗水總是不停地往下流,燙傷了、摔倒了,仍無怨言。為保證老弱婦孺的飲水與吃飯,她顧不上照顧家中的孩子和老人,把時間和心血留給了校園,獻給了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洪水來襲,西石門小區被淹,水深接近兩米,小區成了孤島,十幾人危在旦夕。這天,李學軍老師也被山洪阻隔在了村中,他得知有人被困,立即前往小區,拉著橡皮筏和幾位村民一起游了過去。一趟、兩趟、三趟……當他第五次把人救到安全地方的時候,李老師因涼水浸泡渾身瑟縮,嘴唇發紫,有人拉住他說:“你都快60的人了,太危險!別再去了!”李老師卻絲毫沒有猶豫,又找來繩子繼續施救。當受困群眾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時,他才松了一口氣。此時,他的車被沖走了,家里的一些財產也被浸泡在水里了,但李老師的內心卻多了幾分慶幸和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提起這些感人的故事,李勇滔滔不絕。他還介紹說,隗合良老師每天早起晚睡,一個署期忙于后勤雜務,有條不紊,成了我們臨時的“大管家”;齊寧同志被老師稱作“萬能人”,他也一天都沒有休息,不僅完成了學校交給的任務,還成為了各種臨時工作的當頭兵,意外受傷依舊不離崗位;門衛的劉殿才師傅,被稱為校園的“守護神”,不僅守護著校園的安全,災民救助、校園重建,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隗有嶺主任、段金龍等老師,他們一直奮戰在抗災一線,冒雨檢查各種隱患,解決村民生活難題,他們繞山路走山洞,步行數十里去傳遞信息,向教委報告師生安全狀況,每到關鍵時刻總是挺身而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典型事例層出不窮,榜樣人物就在身邊。這里還有多次返校隨時完成臨時任務的隗合臣老師,有躬身守崗整理食堂做飯的趙獻革師傅,有不辭辛苦頻繁出車的</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毛廷竹同志</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隨時待命并為九渡村捐助2000元物資的隗功全老師,還有為電力工人、消防武警、受災百姓提供食宿的穆希寶老師,有為西莊村160余名受災群眾提供一日三餐的趙海濤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天降大災于十渡,亦將大任降斯人。李勇萬萬沒有料到雨洪會給兩岸造成這么大的損失,更沒有想到我們的老師承擔起這么大的社會責任。在區教委的一次匯報會上,李勇做了一次典型發言,他很自豪,一邊介紹老師們的事跡,一邊倡議為他們鼓掌。在李勇的眼里,這些老師就像一個個“抗洪戰士”,他們勇于擔當、舍己為人,一度成為山村佳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社會幫扶,校園舊貌換新顏</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受特大暴雨的襲擊,十渡<b>中心</b>小學雖然地勢優越,也未能逃此一劫,依然遭受了嚴重損失。樓后高大的圍墻大面積倒塌,屋頂漏雨致使室內水潦積淤,墻面開裂甚至一塊塊脫落,塑膠操場變形、凸起或破損。洪水過后,各級領導十分關心十渡災情,多次走進校園指導工作。劉宇輝副市長、靳璐副區長對校園救助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校園重建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區教委郭冬紅主任在巡查時說:“即便不是雨災,校園也太陳舊了,需要重新整修,應該建成一所既能教學,又能安置災民的學校。”十渡鎮黨委書記梁義國、鎮長于云飛等領導也來學校查看災情,關心校園救助工作,并表示全力支持校園重建。</p><p class="ql-block"> 電力工人撤離后,校園環境亟待恢復,朝陽城發集團、北京城建集團、房山電力公司等部門第一時間開展整修和重建工作。尤其是朝陽區政府,他們綜合區內力量,對口幫扶十渡,當了解到校園內存在的問題,住建委副主任王國慶便帶隊到學校進行實地調研,聽取學校匯報,然后調集相關人員入校,針對受災后的食堂、操場、教學樓進行實地查看,將墻面破損、地磚破碎、門窗變形、樓頂漏水等安全隱患一一勘查測算,依據實情制定修建方案。房山教委也專項撥款,委托相關部門翻修塑膠操場。l</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重建伊始,樓里樓外便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運料車輛進進出出,施工人員汗流夾背,教職員工忙前忙后。其間,朝陽區城發集團朝開公司總經理郭忠多次趕到學校,檢查施工質量和進度,確保工程能夠在開學前完工;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承擔著修繕工程,羅科庭經理具體負責施工項目,趙偉主任便安排專人做好與學校的協調工作,在校緊盯質量,保障安全,盡量縮短工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25日,記者進校采訪,隨后《北京新聞》發布消息:在此次特大暴雨中,四面環山的十渡中心小學受災嚴重,各部門第一時間開展修復和重建工作,至今已完成全部基建修復,將于9月1日如期開學。在采訪中,李勇告訴記者:近日,“朝陽區教委還給十渡小學送來8臺筆記本電腦、11臺臺式電腦,給我們的工作以最大支持。家園被沖,校園受損,我們只想讓孩子們趕緊回校,開開心心來上課。”這一天,朝陽實驗學校領導還驅車來到學校,對今后在軟硬件方面的持續援助進行了深入的座談。李勇稱贊說,他們不僅把朝陽區教委的問候送到了學校,也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截止8月27日,朝陽區住建委牽頭援建十渡小學,完成了70萬元的修繕工程,并正式交付使用。如今走進校園,新鋪的瀝青路面平坦如砥,剛剛整修的塑膠操場色彩鮮明,教學大樓紅白相間,已經粉刷一新。走進教學樓,教室寬敞而明亮,計算機房的地磚、腳板、墻壁已然除舊翻新;來到食堂,地面整潔,墻壁雪白,房間里不僅安裝了空調,一件件新的設備也悉數登場。開學前,北京寶服制衣廠董寧經理也伸出援手,為全校學生每人制作了兩套新的校服,他說:“我不圖名利,只想為山區孩子做點實事,讓他們如愿開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9月1日,秋風送爽,校園里喜氣洋洋。開學典禮以“共克時艱渡難關,涅槃重生新起點”為主題,三百多名師生朝氣蓬勃,以嶄新的面貌迎來了一個新的學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經領導審閱,文章編入《十渡“23.7”抗洪紀實》一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感謝您的閱讀與點贊,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篇通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大城县|
贺州市|
延庆县|
东阿县|
淮安市|
江城|
沽源县|
界首市|
德庆县|
池州市|
常宁市|
南投县|
子洲县|
衡东县|
临邑县|
岑溪市|
香格里拉县|
义乌市|
南召县|
石景山区|
葫芦岛市|
板桥市|
怀宁县|
乌鲁木齐市|
新营市|
仁化县|
嘉峪关市|
西安市|
宜兰市|
合水县|
璧山县|
望谟县|
广汉市|
高台县|
南康市|
赤峰市|
含山县|
进贤县|
通州市|
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