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郵政,自古有之。回望郵政之路,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國朝代更替、民生演變和社會發展的漫漫歷程。因此,近現代各國都建有郵政博物館,中國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島、哈爾濱、廣州、棗莊、臺兒莊等地都建有郵政博物館。建在首都的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是國家級行業龍頭老大,而上海郵政博物館則是中國第一個以郵政為主題的國家級勝數,無需贅述。我只想列出郵政年表,便可捋清我國郵政發展之路。</p> <p class="ql-block">參觀上海郵政博物館不光可以看到這棟優秀歷史建筑風貌和被譽為“遠東第一大廳”的郵政營業廳,更可以通過郵政事業的誕生和發展回眸上海,乃至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之路。網上關于它展陳內容和建筑風格的介紹數不勝數,無需贅述。我只想列出郵政年表,便可捋清我國郵政發展的概況。</p> <p class="ql-block">遠古時期,擊鼓通信、火光報信等</p><p class="ql-block">殷商時期,出現有組織的通信活動,開始出現驛站,派專人遞送公文等,同時還有飛鴿傳信、烽火臺等傳送信息的方法,并且一直延用了整個封建社會。</p><p class="ql-block">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創立了民信局(民局)和僑批局,民信局是傳遞民間書信、物品和辦理匯款的私營商業組織,僑批局是專門負責華僑通信和匯款的民間商業組織。</p><p class="ql-block">清朝道光至光緒年間,全國民信局已多達數千家,上海、寧波等地設立總店,各地設立分店或代辦店,構成巨大的民間的通信網(1935年才全部取消)。</p> <p class="ql-block">1850年代,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在其撰寫的《資政新篇》中提出了興辦郵政的規劃,是我國最早提出現在郵政的人。同時代,清代地方政府在臺灣省首先實行改驛歸郵。</p><p class="ql-block">1866年,清政府委托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兼辦郵政。</p><p class="ql-block">1877年起,中國出現有線電報(1902~1908年電報被收歸官辦)。</p><p class="ql-block">1878年,清政府決定由海關試辦郵政,7月24日-8月1日間發行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3枚),此舉成為我國近代郵政大端的標志之一。(1878~1911年海關兼辦郵政期間,大清郵政共發行了172種郵票)</p><p class="ql-block">1887年2月2日,廈門大清郵務總局掛牌并對外營業,是為中國最早的郵局。</p><p class="ql-block">1896年3月20日,光緒皇帝下詔設成大清郵政,中國近代郵政誕生。(大清郵政總局設在北京東城區崇內大街小報胡同7號,現為北京郵政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911年郵政脫離海關,成為專營郵政業務的機構。</p><p class="ql-block">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進入“中華郵政”時期。</p><p class="ql-block">1922年,上海郵政局大樓在蘇州河畔,四川路橋北側原集美里地塊上開工建造,由協澄洋行設計,辛豐記營造廠施工,1924年11月竣工。當時是上海十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上海郵政大樓,后改稱上海市郵政管理局。</p><p class="ql-block">1989年9月25日上海市首批優秀近代建筑名單公布,郵政大樓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上海郵政大樓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1999年郵電分營,上海郵政獨立運行。</p><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20日,江澤民主席為上海郵政博物館題寫了館名。</p><p class="ql-block">2006年1月1日,正式對外開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望江县|
南陵县|
马山县|
如东县|
巢湖市|
长沙市|
拜泉县|
新和县|
同江市|
綦江县|
万年县|
晴隆县|
游戏|
连江县|
榕江县|
长宁县|
河池市|
兰考县|
宽城|
绥化市|
道真|
卓资县|
淳安县|
崇仁县|
象山县|
漳平市|
蒙阴县|
宝鸡市|
贵南县|
开远市|
麟游县|
土默特左旗|
峨眉山市|
大关县|
怀柔区|
石台县|
汉沽区|
惠来县|
汉川市|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