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奉化溪口</b></p><p class="ql-block">奉化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 剡溪由西向東流過全鎮區域,至東段有武嶺頭與溪南山夾持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溪口,位于寧波市西南20公里,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臨雪竇山。區域水繞山環,景色秀麗。鎮上蔣氏故居為蔣介石的出生地及蔣氏父子的故里,它包羅文昌閣、蔣氏宗祠、豐鎬房、玉泰鹽鋪等近代重要歷跡群體建筑,</p> <p class="ql-block">溪口,因一代梟雄蔣介石出生于此而名聞遐邇。他曾三次從民國權力的最高位置上下野,每次“隱退”他都會回到溪口老家“退避三舍”“運籌帷幄”,三次下野,三次復職,最后都得以重返權力高峰,一度成為國民政府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指揮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蔣氏故居·武山廟</b></p><p class="ql-block">武山廟,坐落在武嶺門外、武山南麓。歷史上,它是溪口鎮任、宋、單、張、蔣五姓宗族共祀之廟。武山廟始建年代無考,但至遲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此廟曾作過一次修繕。</p> <p class="ql-block">蔣介石一家對武山廟有著特殊的因緣,清末蔣介石之父被推選為廟首,曾召集五姓族長,對武山廟作過一次大規模擴建。</p> <p class="ql-block">民國初年,這里興辦武山小學,1916年蔣經國在此啟蒙。隨后,蔣介石也曾出資修廟,并多次入廟許愿、求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溪口門戶·武嶺門</b></p><p class="ql-block">武嶺門,溪口的門戶,進入溪口鎮的必經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1929年之前還是個小庵堂,蔣介石的母親篤信佛教,常到這里念經拜佛。</p> <p class="ql-block">1930年被蔣介石改建為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筑。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正面為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寫。背面是蔣介石親筆手書。</p> <p class="ql-block">一進城門,右邊便是一家叫美嶺的咖啡館,青磚翹檐,彩色的格子窗戶,散發出濃濃的民國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蔣氏故居·文昌閣</b></p><p class="ql-block">穿過武嶺門左行上坡幾百米林蔭小道便是氣勢崔巍的文昌閣。</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地處武山南端,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是溪口文士拜祭文昌帝君和同人聚講雅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閣下武嶺潭,潭深水碧,游魚歷歷。</p> <p class="ql-block">1924年清明,蔣介石回鄉掃墓,他見文昌閣年久失修、規模狹小,遂出資請其兄蔣介卿負責重建。</p> <p class="ql-block">到1927年12月蔣宋完婚后,文昌閣成為蔣宋別墅和他們的藏書樓。</p> <p class="ql-block">1939年12月12日,文昌閣在侵華日機大肆轟炸中,被夷為平地。1986年由政府出資按民國時原貌復建。</p> <p class="ql-block">在文昌閣坡下的東邊,有一條小河繞溪口小城而去,這條小河叫剡溪。由南來的澄潭江和西來的長樂江會流而成。由嵊州境內向北流經上虞后稱曹娥江,再匯經錢塘江入海。</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與毗鄰的小洋房、武嶺城樓、武嶺幽勝、武嶺學校大禮堂等構成"蔣氏故居"重要組成部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武嶺學校舊址</b></p><p class="ql-block">武嶺學校舊址(溪口博物館),1929年蔣介石遵母遺囑,在武山西麓創辦了武嶺學校。1932年起,蔣介石自兼校長。</p> <p class="ql-block">學校占地面積逾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4000平方米。建筑風格為中西合璧,教育設施一應俱全。</p> <p class="ql-block">學校效仿開放式的法國鄉村教育模式,設置幼稚園、小學部、農業中學部,下轄農事試驗場、林場、醫院、電廠、民眾教育館等,形式完整的教育體系。</p> <p class="ql-block">大禮堂曾是蔣氏家族和民國要人的重要活動場所,二樓兼作軍政要員來溪口辦事的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2018年起,學校舊址11幢歷史建筑,改造成溪口博物館,成國家三級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蔣氏故居·蔣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蔣氏宗祠,由新老兩所祠堂合成。老祠堂重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供奉整個溪口蔣姓家族先祖。新祠堂建于上世紀30年代初,是蔣介石擴建豐鎬房時,為安放三房堂前遷出的先祖神位而造,故又稱"三房祠堂"。蔣介石親題"忠孝傳家"門額。</p> <p class="ql-block">蔣氏宗祠是溪口蔣姓進行宗族活動的場所,諸如節日祭祖、紅白喜事、家族修譜、慶祝盛典等都在這里舉行。蔣介石曾在這里宴請族、拜祭祖先、翻閱宗譜、觀看演出,留下了不少軼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蔣氏故居·豐鎬房</b></p><p class="ql-block">豐鎬房,蔣氏故居豐鎬房地處溪口三里長街東段。蔣家族中長輩以蔣介石承襲"周房",在宗譜中屬"周"字輩為由,推及西周豐邑、鎬京兩座都城之名,定房名"豐房"、"鎬房"給瑞元(蔣介石)、瑞青兩兄弟,兩房合一稱作"豐鎬房"。1932年,蔣介石著手擴建豐鎬房,至1935年新宅告竣,大小房屋驟增至49間,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豐鎬房富有江南舊式世家府第的特色。前廳門額"素居",樓上設有佛堂,是毛福梅誦經之地。后堂"報本堂"為三間高頂平屋,這里是蔣家敬天祭祖之地,神龕內供奉蔣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位牌。報本堂之左西廂房樓上為蔣元配毛福梅居所。之右東廂房樓上是宋美齡的住地。1910年4月27日,蔣經國出生在這里。西廂房西側有一幢獨立的二層小樓,原系祖傳的三間房屋,為蔣母王采玉舊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蔣氏故居·玉泰鹽鋪</b></p><p class="ql-block">玉泰鹽鋪,地處溪口三里長街武嶺路中段。1871年蔣介石祖父蔣玉表,在此開設商鋪,商號"玉泰鹽鋪"。建筑分前后兩幢。1887年農歷九月十五日(10月31日),中國近現代重要歷史人物蔣介石,出生在前幢樓上東首房間里,其祖父取其乳名為瑞元。</p> <p class="ql-block">1948年,蔣介石按原狀重建了玉泰鹽鋪。玉泰鹽鋪完整保留了當年鹽鋪的商號和交易等物件,以及蔣介石出生時床及相關場景。</p> <p class="ql-block">現存建筑是在一九四八年改建,大門門額上書“清廬”二字,大門西側界墻刻著蔣介石題寫的“玉泰鹽鋪原址”六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溪口除蔣氏家族的舊跡故地外,還灑落著大量的清末民初的商號和民居,從而展現了民國溪口從四明山小鎮快速繁衍為民國名鎮的發展軌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蔣氏故居·蔣母墓</b></p><p class="ql-block">蔣母墓道牌坊</p> <p class="ql-block">蔣介石母親王采玉,奉化溪口葛竹村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23歲(1886年)嫁給溪口蔣肇聰為繼室,次年10月31日(農歷9月15日)在鎮上玉泰鹽鋪生下蔣介石,以后依次生下瑞蓮(女)、瑞菊(女)、瑞青(周傳)于1921年6月14日患心臟病去世。當年11月23日,蔣介石葬母于白巖山魚鱗岙中壟。</p> <p class="ql-block">下轎亭,蔣介石回鄉祭母,每至此亭必下轎,輒拾級步行,以示孝心。由是,蔣氏后嗣及與蔣氏父子交好之士,亦仿而下轎,以表對墓主王太夫人亡靈之敬崇。久之,鄉人漸稱此亭為"下轎亭"。</p> <p class="ql-block">蔣母陵園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孝子亭,天下謂孝子亭者多矣,世人構亭無非褒揚孝子德行。斯亭則不然,緣起構亭者蔣介石篤信民間習俗,猶慮九泉之下小腳慈母,行路維艱,特于漫漫墓道之中道,筑八角亭相待,使母得以少憩,是故鄉民慣以"孝子亭"相稱。</p> <p class="ql-block">慈庵,1923年冬,蔣母60冥壽時,蔣介石修筑了這幢五開間平屋,題名"慈庵",當地人一般稱之墳莊或墓廬。</p> <p class="ql-block">蔣自言平生有一個愿望,即常居慈母墓旁。以后蔣每回溪口,多擇此相居,以示不忘母恩,謹守墓園之意。</p> <p class="ql-block">尤其在西安事變后回鄉養傷,1949年第三次下野還鄉這兩個時期,蔣長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慈庵會客室,蔣介石每次小住慈庵期間,這里總是賓客如云,國民黨軍政大員如林森、居正、馮玉祥、張治中等都曾來此晉見,并祭拜蔣母之墓。墓廬至墓地的卵石路較陡,為防地面打滑,蔣特地備有各種尺寸的軟底布鞋,供外人選擇使用。蔣平時對部屬都非常嚴肅,唯有部屬謁墓下來,他總是笑容可掬,連說"謝謝"。</p> <p class="ql-block">慈庵辦公室,在溪口蔣介石臥室與之相連的都有一間辦公室,以方便處理軍政要務和對外聯絡。1921年蔣母去世后,他頻繁返鄉,期間初撰了《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和草擬了北伐計劃書。"西安事變"后回鄉療傷第三天,就在此呈文國民政府,提請特赦張學良,并囑"嚴加管束"。1949年蔣介石下野后,在這里經常致函或召見軍政要人,以幕后掌控時局。</p> <p class="ql-block">慈庵餐廳,蔣介石平時用餐,都由溪口蔣姓廚師燒做,宴請賓客也以家鄉的芋藥頭、雪菜黃魚湯等時令菜為主。他平時品嘗到家鄉菜多面露喜色,唯有第三次下野還鄉,情緒特別低落,對屬下常發脾氣。據當時侍候過的人員回憶,蔣看到什么都不順眼,看到慈庵臥室的沙發床,要換成木板床,看到餐桌上機器軋制的白米飯,要換成傳統石碾磨制的黃糙米,武嶺學校校務長買了兩只甲魚給蔣滋補,沒討到好反遭訓斥。這或許是蔣自知在家鄉時日不多,而發泄的一種懷舊情緒吧。</p> <p class="ql-block">慈庵臥室,蔣介石在溪口有文昌閣、妙高臺、蔣母墓廬和武嶺學校等多處寓舍。他所住次數和時日最長的是在慈庵,三次下野或清明掃墓都曾在此小住,而住得較久的則是"西安事變"后回鄉療傷和第三次下野鄉居溪口。1949年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蔣介石在這里度過了家鄉最后的一個不眠之夜,25日他在拜別母親之墓后,便從象山港永遠離開了故鄉。</p> <p class="ql-block">慈庵歷史陳列間,主房中間,豎有孫中山、蔣介石和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祭慰蔣母的四塊碑石。</p> <p class="ql-block">蔣母墓,蔣母王采玉之墓坐南朝北,三面石勘圍護,黃土封頂。</p> <p class="ql-block">墓面中間嵌"蔣母之墓"橫碑,系孫中山手書,上端應欄鐫刻"壺范足式( kun fan zu shi )"四字,兩邊墓聯為蔣介石自撰,張靜江所書。墓前正中鋪設"鳳凰翠竹"圖案的石板,寄寓"葛竹山村飛出金鳳凰"。墓冢之內《蔣太夫人墓志銘》,由汪兆銘作墓志,胡漢民作銘,沈尹默書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摩訶殿(經國母墓)</b></p><p class="ql-block">摩訶殿,在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為蔣姓族人紀念第二代遠祖蔣宗霸家祠。</p> <p class="ql-block">蔣宗霸,五代后梁貞間人,篤信佛教,口中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故稱“摩訶居士”。</p> <p class="ql-block">1931年,蔣經國母毛福梅出資建造,作為她與蔣家女眷拜佛誦經的佛殿,大殿坐東朝西,黃墻青瓦,粉壁赭廊,兩旁兩層廂房各11間,殿井卵石鋪面。</p> <p class="ql-block">大殿內正面塑著蔣宗霸的立像,兩邊墻上懸掛著摩訶殿史跡及蔣介石祭祖掃墓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東邊的一幢平房內,陳列著毛福梅與蔣氏父子的生活照片。</p> <p class="ql-block">摩訶殿的東側空地,是毛福梅的墓地。這位蔣經國的生母是奉化巖頭村人,生于1882年,1901年與蔣介石結婚,1910年農歷3月18日生下了蔣經國,1939年12月12日被日本侵華戰機炸死于豐鎬房后門。1946年冬,在蔣經國操辦下,毛氏正式下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毛福梅墓位于摩詞殿東側花園內,坐西北面東南。墓南面中間豎石碑一塊,行書陰刻 “男經國敬立” “顯妣毛太君之墓” “丁亥十月 吳敬恒拜題”。</p> <p class="ql-block">墓圈用條石砌筑成四方形,中堆黃土,東、西、北三面用青石欄板和望柱圍成。拜壇地表用小鵝卵石鋪成,正中嵌青石浮雕“松鶴圖”一塊。墓四周遍植松、柏、梅等花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南市|
武陟县|
宁武县|
公主岭市|
达州市|
玉山县|
玛沁县|
汉源县|
沧源|
靖安县|
黔江区|
波密县|
吐鲁番市|
大名县|
将乐县|
泉州市|
文水县|
黄浦区|
噶尔县|
邮箱|
永州市|
武穴市|
仙桃市|
竹山县|
德安县|
仪征市|
临汾市|
乐至县|
新蔡县|
砀山县|
汾阳市|
巫山县|
昌乐县|
柳林县|
壤塘县|
漠河县|
靖州|
饶平县|
宁安市|
资中县|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