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貴池以前有打繩子的老行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春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中圖片來源網絡</p> <p class="ql-block">貴池小牛山有個福利院,還有個福利工廠。最早的時候這個福利院在貴池九華街,九華街有段時間叫東風街。凌霄烈士的母親就住在這個福利院里,我上城關小學的時候,常常從福利院門口經過,從敞開的大門可以看到凌霄烈士的母親坐在院子里曬太陽。 </p><p class="ql-block">后來福利院搬到了城西小牛山,同時還建起一個福利工廠,把福利院里那些聾啞人組織起來,從事各種老行當,如加工元釘,手工搖棕繩麻繩,把沉寂以久的小牛山搞得沸沸揚揚。小牛山離城墻不遠,就是現在大潤發地段的南邊,杏花村酒廠排出的酒糟水終日繞著小牛山向清溪河流淌,雖然有股難聞的味道,但是小牛山依然是一個清靜幽雅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打棕繩麻繩需要在戶外勞作,小牛山這里沒有來往的車輛和熙攘的人群,在綠草茵茵的山坡上搖麻繩是得天獨厚的好地方。一般兩架搖繩機之間的距離都相隔二十米左右,兩個操作搖繩機的師傅手不停的搖動,中間手握繩滑子的師傅緩慢的向前移動,將幾根細繩隨著搖機不停的搖動合股為粗繩。具體如何操作和使用哪些器具,請聽我慢慢道來。 </p> <p class="ql-block">打繩匠的木制搖繩機,亦稱“擰車”,舊農書稱為“紉車”,為“繟繩器也”。擰車大都是有五個部件,即基座、把子、打子、繩滑子、捋繩夾板組成。 搖機基座在相對一米寬的地方各栽一個長1.2米、直徑最小10厘米的木樁,一定要栽結實。同時,釘上一塊長1.2米、寬15厘米的木板,將其釘在兩邊的木樁上。木板中間位置并列打若干眼孔,一般為2—6個眼孔。</p><p class="ql-block">搖把子:近似于直角s形狀的鐵制品,有指頭粗細。一頭有一圓孔,孔上吊一直徑為5厘米的繩扣;另一頭為手柄。制作一塊長80厘米,寬15厘米的木板,中間各打若干個眼,一般為2—6個眼,套裝在手柄上。制作幾股繩坯就套穿上幾個搖把子,使其能同時左右旋轉。 </p><p class="ql-block">打子:為三角形的榆木墩子,大頭直徑約30厘米,平面上方打一10厘米的圓孔,上安裝一個長60厘米的木柱。木柱上端打一眼,安裝一個搖把子。下端為v字形的雙叉,向左右分叉張開,長度一米不等。</p><p class="ql-block">繩滑子:也稱瓜瓜子和瓜蛋子,中間大兩頭略小,圓形狀,是長為20厘米、小頭直徑為10厘米的木制品,一般為榆木。兩頭周邊分別刻有四道繩槽,用的時間久了,繩槽就磨得又寬又亮。中間部位的兩邊各有手柄,便于握手操作,專為合繩之用。 </p><p class="ql-block">捋繩夾板:將一根直徑為10厘米的榆木截成20厘米長,從中間破開,將兩頭削小一些,其中一頭各打一孔,用皮繩將兩塊木板拴連起來。用時將繩坯夾入兩板中間,來回捋直,使其平滑。在繩坯合成后,再通過捋繩夾板將繩來回捋直,使其表層光滑柔軟。</p><p class="ql-block">打繩的制作過程一般分為三步:第一步把長麻條用搖繩機搖成繩胚子。首先搖制單股繩坯,在搖機的鉤子上扣住第一根麻條,由徒弟搖機,打繩師傅拽住轉動的麻條并且不停添上麻條,絞緊好的麻繩坯繞成一個個繩團備用。 </p> <p class="ql-block">第二步就是用繞好的胚子打繩。兩個搖機相對而放,搖機之間的距離就是成品繩的長度。將麻繩坯來回拉,扣在兩邊相對的搖機掛鉤上。合股時需三人同時作業,兩邊的搖機各自反方向搖動,繩坯在一步步絞緊,俗稱“上陣”,第三人平端著掛有四至六個紡錘體的操作桿緩步從一個搖機走向另一個搖機,每個紡錘體刻著兩道凹槽,用于兩股合并的收束,當收束到一定程度即可。若要制成粗壯的纜繩,還需三股合并。這道工序需四人合作,兩人搖機絞緊,另外兩人抬著一個更大的刻有三道凹槽的紡錘體前行,身后的三股麻坯就合成了一股繩。如麻坯在中途絞亂了,持錘人就要招呼兩頭的搖機人停下來,待理順后再開始繼續搖。</p><p class="ql-block">第三步麻繩打成后都要先去毛須,然后再用破舊鞋幫子捋一遍。經這樣處理后,絞辮成的麻繩不僅結實,還光滑不礙手。接著,還需經過查檢、烘干、盤整等工序,方能成合格的繩子。 </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中期,我在池州鎮紅旗街道當過一年的會計兼文書,那時候街道里興辦“五小企業”,當時有彈棉花的,收費品的,修鎖配鑰匙的,還有打棕繩和麻繩的。在老街的街面上擺放著搖繩的木架子,兩個搖繩師傅拼命地搖動著搖把,發出有節奏的吱呀、吱呀聲,回蕩在街頭,引起無數過往行人像看稀奇一樣駐足觀看。后來隨著街道五小企業的倒閉,像打麻繩這樣的老行當早已消失不見了。 </p><p class="ql-block">如今,美觀耐用的尼龍等化纖繩索,逐漸替代了麻繩,即使在一些行業使用的麻繩,也是機器加工制作的,這一行當現已難以尋覓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阿拉善左旗|
芦溪县|
沈丘县|
彰武县|
忻州市|
仙居县|
江西省|
施秉县|
赞皇县|
虎林市|
电白县|
启东市|
辽源市|
霍州市|
呼和浩特市|
探索|
嘉兴市|
互助|
武义县|
邢台市|
延长县|
怀仁县|
白银市|
锡林浩特市|
闸北区|
富阳市|
石林|
香港
|
浦城县|
竹山县|
茌平县|
上高县|
且末县|
丹寨县|
井研县|
枝江市|
山东省|
井冈山市|
托克托县|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