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秘色重光:慈溪越窯青瓷復燒20年紀實</p><p class="ql-block">張堅軍 李小平編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四篇 越窯情懷 第二章 第六節</p> <p class="ql-block"> 博古人生“馬前卒”</p><p class="ql-block"> 張堅軍</p><p class="ql-block">1963年出生的沈建喬,說起來還是筆者在中學教書時的學生。那時的他,個兒不高,健壯碩實,說話做事有些靦腆。如果不是他刻意說明,筆者已幾乎認不出他來。這時站在筆者面前的他,額頭上也已出現了幾條細密的皺紋,但健壯碩實的身材依舊,顯得特別有精神氣兒。如果筆者沒記錯,30年前,他應是棉紡織廠的一位機修工,也是一名業余的書畫愛好者。</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1991年在慈二棉工作時畫的《紡紗女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慈溪大酒店一間客房里見面,相問別后情況。他說他所在的棉紡廠,在1996年轉制,他也由此下崗,為生計進入書畫與收藏行業。20余年下來,他已在此新職業中有了些收獲,并對慈溪越窯青瓷文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得其樂地開啟生命的新航程。隨即,他拿出一本自制的青瓷文化圖冊送給筆者,說:“相比慈溪那些收藏大家,我只能算是小有建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的畫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沈建喬由書法繪畫藝術轉入收藏界。他說他這愛好,已持續了很長時間。還在企業上班時,他經常會去古玩拍賣市場遛遛,見有青瓷碎片出現,特別是一些有紋飾的碎片,就會有沖動購買。因為他覺得,這些帶著唐宋古意的圖紋,制作非常精美,可以在繪畫中學習借鑒。他說:“我入這行,開始是無意識的,后來下崗自辦了企業,有了些經濟實力,才有意識地做專項收集。”</p><p class="ql-block">隨著資料的不斷積累,他對越窯青瓷的認知也逐漸深人,體會到千年前青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促進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階梯。由此,他為家鄉慈溪有著如此輝煌的歷史文化而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7年2月8日慈溪日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的收藏,同樣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上。與其他藏家不同,他收藏不是為聚財,而是出于對書畫藝術的鐘愛。他說:“藝術是可以相互融會貫通的,我作為業余書畫家進入收藏領域,目的就是欣賞越窯青瓷文化。說起來,這種欣賞很奢侈,在書畫界也無此前例。但當時,我就是被青瓷的設計造型藝術迷住了,尤其是越窯秘色瓷,它那端莊大氣的設計,清水出芙蓉的色彩,以及別具一格的形態,是藝術家關在屋子里想象不出來的。誰知我這一迷,就二十幾年衣帶漸寬終不悔,緣起身陷此山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寫的《越窯青瓷中的文房用品》系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沈建喬喜歡寫文章,在慈溪越窯青瓷文化收藏家中,算是難得筆頭勤奮的人。2016年,他從美術角度寫了幾篇越窯青瓷方面的文章。第一篇是《從越窯青瓷上的彈涂魚說起》,描寫了一千多年前越窯工匠高超的手藝和巧妙的構思,把本地海涂上常見的彈涂魚,栩栩如生地雕塑在青瓷器上作為裝飾。應《慈溪日報》編輯約稿,他又就越窯青瓷中的硯、筆筒、筆洗、水孟和印章寫了五篇文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越窯青瓷自東漢晚期開始制作供文人使用的文房用品,這些產品在越窯青瓷發展過程中越做越精美,在實用的基礎上,裝飾藝術也達到至善至美的水平。此后,沈建喬專注地寫了《越窯青瓷上的銘文》《越窯青瓷上的飛天》《古銀錠湖窯區訪古》《秘色之青》等十多篇有關青瓷文化方面的文章,被一一刊發在《慈溪日報》和公眾號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林湖:心中的圣湖》配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林湖:心中的圣湖》配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心目中有個坐標,那就是越窯研究的先驅陳萬里先生。在閱讀先生的文章后,他寫了《陳萬里與上林湖越窯遺址》,發表在2018年《慈溪史志》上。陳萬里有一篇《余姚上林湖訪古記》,寫到上林湖“風景之佳,實不讓杭州西子湖也”,也令他對上林湖美景著迷,令他決定跟隨先生的足跡,美美地親身體驗一把。2019年元旦晨,沈建喬獨自駕車至上林湖看日出。他說:“雖然那日天陰,沒看到日出,但我難得地欣賞到上林湖的沉靜之美。”這種沉靜,讓沈建喬為之陶醉,回來就寫了《上林湖:心中的圣湖》一文,把上林湖美景和所蘊藏的深厚青瓷文化,淋漓盡致地予以表達,《慈溪日報》刊發后獲得廣泛的好評,并被慈溪中學生朗誦工程“江南雨”公眾號制成朗誦版。此后,沈建喬更是一發不可收,常去上林湖觀賞這種有別于現代節奏的沉靜之美,陸續寫了《上林春雨》《上林九秋》《上林明月》等文章,并把上林湖的四季風光,用美圖配文形式予以展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林湖:心中的圣湖》配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陳萬里先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1年的上林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創作的《上林窯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關于越窯青瓷文化的創作面很廣。他把越窯青瓷中鳥的圖紋與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施建慶會長拍的鳥類照片共置一文,以此做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比對。《越窯青瓷中的鳥》在“慈溪發布”公眾號上發表,呼吁人們保護鳥類,保護生態環境。他的另一個作品則用詩情畫意的創意手法,繪制了越窯青瓷器形博古圖,此圖被寧波電視臺在視頻號上傳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用越瓷鳥畫《百鳥朝鳳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外,他還用國畫形式,臨摹了兩百多幅越窯青瓷圖紋,重新組合成新的意境,展示青瓷圖紋的典雅之美。2019年9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寧波收藏家協會在慈溪上林湖博物館舉辦“九秋上林——越窯風韻展”,由他創作的十多幅青瓷題材畫隨同展出,使人目光為之一新。2021年,根據慈溪本土編導徐偉明攝制電視紀錄片《秘色之城》(City of Mi-se Porcelain)需要,他創作了國畫《陳萬里訪上林湖》,再現先生1935年來上林湖考察的情景。他把創作經過寫成文章,發在《慈溪日報》和秘色瓷文化促進會的公眾號上。此外,他還是一個推行秘色瓷文化進校園的熱心人,多次帶著收藏的青瓷標本和作品,去寧波大學科技學院交流宣傳和在慈溪中小學校青瓷文化室展示。他還多次接待外地來上林湖研學的團隊,為他們講解越窯青瓷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畫《魏晉文雅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畫《越瓷飛天紋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秋上林:越窯風韻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秋上林展現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秋上林:越窯風韻展”中的沈建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畫《陳萬里訪上林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英文紀錄片《秘色之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畫家沈建喬在《秘色之城》中的劇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畫家沈建喬在《秘色之城》中的劇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畫家沈建喬的《陳萬里訪上林湖》在《秘色之城》中的劇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在寧波大學科技學院交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為慈溪龍山中學越窯青瓷文化長廊展板配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這種以收藏為基礎,以書畫藝術家的獨到眼光展開越窯青瓷文化主題研究和創作,利用現代媒體宣傳區域文化精神的做法,《慈溪日報》做過三次采訪報道。</p><p class="ql-block">沈建喬說:“在慈溪秘色重光、復燒越窯青瓷的隊伍中,我對自己的定位是‘過河的馬前卒’。作為越窯秘色瓷文化促進會會員,今后要更好地學習越窯青瓷知識,以收藏為本分,充分發揮特長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新時代的作品,為發揚光大家鄉區域文化精神盡綿薄之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林湖越窯圖 沈建喬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林湖越窯圖在浙江電視臺播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畫《上林翠色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喬畫《唐朝秘色瓷供佛圖》</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永德县|
新化县|
六枝特区|
宁南县|
灵石县|
民权县|
长子县|
旌德县|
鹰潭市|
驻马店市|
名山县|
平果县|
大新县|
资兴市|
肇庆市|
南华县|
买车|
余干县|
拉孜县|
东乡|
乌拉特中旗|
临西县|
马公市|
宣武区|
文登市|
苍南县|
曲阳县|
花垣县|
大同市|
仁化县|
茂名市|
鸡泽县|
神农架林区|
安丘市|
呼和浩特市|
泽普县|
天全县|
文化|
贵州省|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