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張林 孫志陽</b>撰文<br><b>孫志陽 孫建生</b> <b>郭凱 曲木伍果</b>供圖 <font color="#9b9b9b">越西鳥瞰 柳軍攝</font> 多年之前,曲木克底還是一個少年,他坐在院子里的大樹下學手藝,打銀子。<div><br>大樹的濃蔭好似在瓦藍的天宇上掛了一塊綠毯,把一種悠遠的詩意灑向人間。稚嫩的手握著爺爺傳下來的錘子,敲打著閃閃發光的銀子,聲音單調而悅耳。深綠的樹蔭之下,有太陽的光斑鉆過來,在他的手指間跳蕩,像是想與銀子比賽誰的光芒更耀眼。</div> 曲木克底沒有見過爺爺,爺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飛到天上去了。有可能他經常會飛到樹梢上,饒有興致地看著小孫孫打銀子呢。阿爸告訴他,從前,爺爺像你一樣大的時候,就坐在這棵樹下打銀子,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也學你爺爺的樣子坐在樹下敲打。當時,樹上總會飛來一只鳥,羽毛是彩色的,下巴上那一抹明黃的絨毛一鼓一鼓的,伴著我的錘聲唱歌:爾果、拖且,爾果、拖且…… <font color="#9b9b9b">有百年歷史的錘子和模具</font> <font color="#9b9b9b">爺爺傳下來的各種用途的鏨子</font><div><br>“爾果”在彝語里的意思是“工匠”,莫非這只神奇的小鳥知道樹下的孩子將來會是方圓百里聞名的銀匠?從此,爸爸原來的名字“曲木拖且”被淡忘了,人們都叫他“爾果拖且”。</div><div><br>爾果拖且家族的族譜里,記載了他們家族十六代的血脈延續(莫洛曲木家譜:1.莫洛、2.阿熱、3.阿來、4.阿多、5.金俄、6.俄布、7.那果、8.吉康、9.沙呷、10.普惹、11.夫建、12.依拉、13.約哈、14.拖且、15.克底、16.伍來、伍達)。其中第十代的普惹爺爺成為了銀匠。傳說是普惹爺爺的爸爸不在了,媽媽改嫁到了美姑縣,他從一個叫吉夫阿爾的人那里學來的手藝,傳到如今已經有七代人了。</div><div><br>這個家族的根扎在越西縣普雄鎮爾普村。這里溫暖而多雨,山川壯美秀麗,美麗的彝族銀飾、服飾上的花紋都來源于大自然,彝族人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虎、羊、鳥、雕等動物,充滿對大自然的感恩和敬仰。他們貧窮而富足,他們善良而固執,他們靠手藝吃飯卻總是被生活打得焦頭爛額,他們有獨特的審美卻常常與時代格格不入。戰亂與動蕩,在幾十年前如影隨行,他們被搶過,被打過,被偷過,被斗過,日子過得提心吊膽,如履薄冰。<br></div> <font color="#9b9b9b">彝族銀器 銀馬鞍</font> <font color="#9b9b9b">彝族銀器 銀馬鈴</font> <font color="#9b9b9b">彝族銀器 包銀煙斗</font> <font color="#9b9b9b">越西彝族女子的銀飾。這位參加選美比賽的女子,是穿戴著曲木克底的小女兒曲木伍支設計的美麗服飾和銀飾參賽的。別致精美的銀飾讓選手更加自信,她獲得了亞軍。向文軍攝</font> 爾果拖且的手藝好,人品也好,無論自己的肚子多餓,無論自己家里多窮,他打得銀飾從不短斤少兩,從不偷工減料,總是光彩奪目,銀光閃閃,讓天上的月亮都為之遜色。所以,不論外面的世界如何動蕩變幻,讓他們家打銀子的人一直不斷線,他們的技藝口口相傳,成為了一個傳說。人們以擁有這個家族的銀飾為自豪。<div><br>少年曲木克底比父親幸福,有幸生在和平時代。但是也不容易,各種“折騰”“運動”不斷,一會兒“抵制封資修黑貨”,一會兒割“尾巴”,一會兒說是“精神污染”,弄得他像驚弓之鳥,無所適從。然而,他的人生態度救了他,他與世無爭,處處忍讓,無聲無息,像春蠶吐絲,裹一個薄薄的繭躲進去,窗外事能感受到,卻裝作不知道,把自己卑微到塵埃里,然后努力地開出花兒來。</div><div><br>他用這種人生態度為自己創造一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仙境。</div> <font color="#9b9b9b">越西高鐵站內免費為曲木克底提供的工作坊</font> 我們采訪曲木克底的時候,這個當年的小小少年已經變成了一個72歲的老爺爺。他成了涼山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越西縣在新建的高鐵站免費為他提供一個很排場的工作坊兼商店,用于銷售自己的銀制工藝品。<div><br>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純手工制作,都是幾百年前的老式方法打造。當時他口里說著話,手里不停活,正在打一件純銀的精美頭飾,頭飾上有兩只相向而立的鳥。</div> 鳥紋,是彝族銀飾上重要的裝飾紋,除了孔雀紋,還有鳳鳥紋和其他鳥類的紋飾,還有鳥正在吃果子的畫面,生動活潑,細膩流暢。曲木克底鏨刻了鳥的眼睛、長尾和翅膀上的羽毛,風格簡潔古樸,充滿了動態之美。<div><br>鳥之下,是羊角紋。彝族生活在高海拔地區,有長期的游牧歷史,與羊關系密切。家里做儀式,羊是祭祀品;尊貴的客人來了,要用羊招待;參加葬禮也會趕羊去參加……羊在彝族人的意識里是財富的象征,羊越多說明越富有。這是彝族銀飾中大量使用羊角紋的原因。</div> <font color="#9b9b9b">鷹紋</font> <font color="#9b9b9b">鳳凰紋</font> <font color="#9b9b9b">孔雀紋</font> 涼山彝族女子,不論貧富,都會有屬于自己銀飾。在女兒出嫁前,母親不僅要為女兒縫制一套端莊華麗的彝族服飾,還要給女兒準備一套彝族銀飾,頭上是銀頭飾,雙耳佩銀耳飾,脖子上戴銀領牌,胸前佩戴銀胸牌,手上戴銀戒指和銀手鐲,象征新娘富貴華麗。在接親前,彝族新娘的耳洞上要穿著絲線,準備背新娘時,男方的伴郎們要想辦法接近新娘,把她耳洞上的絲線用大拇指和小拇指掐斷,然后換上銀耳墜,代表新娘已經屬于男方家的人了,然后將新娘背走。 <font color="#9b9b9b">新娘的裝束 孫曉青攝</font><div><br>銀頭飾在彝語里叫“曲哦鐵”,是銀帽子的意思。作為一個外行,我問老爺子,這個“曲哦鐵”值多少錢?</div><div><br>他說,這是按重量和工藝水平計價的。老銀子一兩2000元,新銀子一兩300元。所謂的老銀子,是指古時候留下來的銀錠或是老輩人傳下來的銀飾,這種銀子比工業化加工提煉出來的銀子更值錢。</div> <font color="#9b9b9b">銀錠</font> 我說,你隨便估算一下就行。<br>他不說話,扭頭去找他的秤。<br>邊找邊問女兒曲木伍果,我的秤呢?<div><br>秤拿來了,是電子的,他把“曲哦鐵”放在秤上,然后大聲報數:“243克!”嘴里又嘟噥著算賬:“1458元?!?lt;/div><div><br>這個細節生動地表現了曲木克底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認真、精準、負責任,一句假話不說,一個虛數不報,一是一,二是二。</div><div><br>彝族人把銀飾視為潔白可愛、純凈無瑕、質地堅韌的精神品質來追求。銀匠理所當然也要高尚的品行,富不凌人,貧不寒己,內心豐足,人生豁達。只有內心豐足才會讓作品富貴大氣,技藝超人。</div><div><br>彝族銀匠們相信,他們的銀飾是有靈性的,會有神靈依附其上。小孩子戴了會辟邪,保佑長命百歲,出嫁的女子更是必須佩戴,銀飾對新娘來說是美麗、富足、百年好合的象征。對于已婚女子,生育魂“格非”喜歡依附在她們的首飾上,如果隨便把自己戴過的首飾送人,就可能生不了孩子。還有,求健康求子的女人在算命時,常常會算到需要佩戴某種首飾,那就要趕快買來戴上,從而得到神靈的護佑。</div> <font color="#9b9b9b">有百年歷史的瓦曲村彝族女子銀領飾</font> <font color="#9b9b9b">這個銀領飾是爺爺打制的,奶奶傳給了曲木克底的女兒曲木伍果。因為原來的襯布爛了,曲木伍果換成了綠色的布</font> 1975年之前,曲木克底在生產隊享受“特殊待遇”,他可以私下接活,整天“貓”在家里打銀飾。條件是每天給生產隊交一元錢,生產隊則給他記工分10分,給他分口糧。1975年23歲的曲木克底被招到昭覺縣涼山州民族工藝廠當工人。<br> <font color="#9b9b9b">昭覺縣資料圖</font><div><br>那時昭覺縣是州府所在地。工藝廠只有十幾號人,他負責技術工作,算是車間主任。他在這個廠干了26年,白天在廠里給公家打銀子,晚上回家里為私人打,因為他先后生了六個孩子,廠里的幾十塊錢工資根本無法養活一家人。</div> <font color="#9b9b9b">曲木克底與妻子</font> <font color="#9b9b9b">曲木克底夫婦與孩子們</font> 曲木克底相信多子多富,也想為家族的手藝傳承多生幾個接班人,所以他偷偷地違反計劃生育的規定,連續多次超生孩子。不過,時代變了,按現在的說法,老爺子是為防止人口老齡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與貢獻。<div><br>曲木克底的老大是姑娘,老二是兒子,老三老四老五都是女兒,直到生下了六弟,這才踏實了。他笑嘻嘻地對我說,我是“超生游擊隊”,為了躲避處罰,我搬了三次家,每次換一個不同的縣或鄉,但是還是被罰了三次款。罰款很心疼,生孩子很開心。</div><div><br>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個至今讓人格外懷念的年代,曲木克底也在這個年代走向人生的高光時刻。1982年,他的12件銀飾作品被涼山州選中,代表四川送到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用品展銷會。在會上,貴州省的銀飾因為種類繁多被評為一等獎,曲木克底的作品雖然技高一籌,但因為式樣少而被評為二等獎。</div><div><br>當時,廠里送展的婦聯主任阿米星星有點失落,州長卻樂呵呵地說,這么多展品你評個二等獎夠可以啦。</div> <font color="#9b9b9b">曲木克底在工藝廠當工人時也是有名的帥哥</font> 幾天后,阿米星星返回時,展銷會的組委會讓她把作品留下代銷,給她開了收據,卻一分錢也沒有給。從此,曲木克底再也沒有見過他這12件顛峰之作,甚至連消息也沒有聽到過。2000年,他所在的工藝廠破產了,連那份組委會給的收據也不知丟哪兒了。不過也有收獲,在展銷會結束的第二年,曲木克底因為得了二等獎,妻子被破格招收為工藝廠的工人,4個孩子也轉為城鎮戶口。看來,手藝確實能當飯吃。<div><br>曲木克底下崗后被分到乃托鎮鋅冶煉廠當機修工,有點大材小用。但對一個卑微的銀匠來說,這已經是令人滿意的去處。</div><div><br>曲木克底家族的口碑,還來自于他們的心底的良善。本來銀匠的技藝在一個家族里都是傳男不傳女的,更不用說傳外人了??墒窃诟母镩_放的年代,為了幫助那些還不富裕的同鄉,他們把手藝傳給了村民。</div><div><br>曲木克底說:“當時普雄這一帶只有我的父親和叔叔在做銀飾。我的父親叫曲木拖且,大家都叫他爾果拖且,爾果(??)在彝語里是工匠的意思。大概是在1988 年,從昭覺縣搬過來的阿說阿且常常在我父親那里玩,我父親給他制作了一套工具,他就跟著學做銀飾,阿說阿且把技術傳給了一個鐵匠爾果木機,爾果木機又傳給了威色車布,這樣,瓦曲村全村都學做銀飾,現在發展到了 200 多人。”</div><div><br>曲木克底退休后,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春。</div><div><br></div><div>從2016年開始,越西縣大力扶持非遺傳承與發展,越西縣“非遺中心“的兩任主任孫建生、孫志陽父女不僅把彝族銀飾制作技藝項目申報成為了涼山州級項目,曲木克底也申報成為州級傳承人,還將“瓦曲村”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飾村。這個村子與曲木克底的故鄉村緊挨著。</div> <font color="#9b9b9b">孫建生與孫志陽父女</font> <font color="#9b9b9b">瓦曲村的銀飾生意很紅火,老外也喜歡</font> 孫志陽的碩士論文的題目就叫《涼山彝族銀飾文化傳承保護與開發研究——以越西縣樂青地鄉瓦曲村銀飾為例》。小女生筆意縱橫兩千年,把越西從古至今銀飾的由來、發展與傳承梳理得清清楚楚。<div><br>他們還上聯下達,四處游說,推動越西縣于2016 年成立了第一家銀首飾加工公司,并成功地讓瓦曲銀飾產品入駐成都的購物中心。2017年瓦曲彝族銀飾制作技藝被列入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 年被州非遺中心授予國家級“非遺扶貧工坊”;2020 年,越西縣瓦曲村成立了銀飾加工專業合作社,籌建了非遺扶貧工坊展廳,當地人自信地說:“只要有彝族的地方,就能看見到瓦曲村的銀飾。”</div> <font color="#9b9b9b">越西縣非遺中心主任孫志陽</font><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曲木克底作為非遺傳承人,除了給年輕人傳承技藝,仍然每天堅持全手工打造銀飾。他打出來的作品會被合作社作為樣品仿制。他的二女兒曲木伍果說:“合作社那些年輕人腦子好使,學習模仿能力強。他們的設備也很先進,做東西可快了。我爸爸做出來一個新的作品,他們拿過去馬上就能規模化生產,東西也漂亮、好看。不過,我們這里手工作品的價格還是要高一點。<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 <font color="#9b9b9b">彝族著名設計師龍紅紫娓在倫敦雅山畫廊舉辦的展覽《我們》,把曲木克底夫婦等銀匠的作品和形象介紹給西方的觀眾,展現彝族文化和歷史。</font><div><br>雖然外面這世界變化飛快,銀匠曲木克底依舊泰然處之,每天活在他的銀光閃閃的世界里,一錘一錘地敲打,一刀一刀的雕刻,帶著原始的創作沖動,用原生態的手法,創造著他自以為是的仙境。也許有一天,他會成為國家級的非遺傳承人,把自己寫進歷史。</div> 他還有一個心思,就是盼著大兒子曲木伍來退休后能重新拿起工具,當個像他一樣的銀匠。他說,我大兒子特別聰明,念書很厲害,打銀子也打得好,他讀高中的學費全是靠自己打首飾掙來的?,F在他在縣里教書,忙得很,等他退休了,一定是個好銀匠。<div><br>寫到此處,忽然想收藏一套曲木克底純手工打造的銀飾,這種手藝人以后會越來越少了。</div> 下面是曲木克底帥氣漂亮、才華橫溢的兒女們。 <font color="#9b9b9b">大姐曲木伍呷</font> <font color="#9b9b9b">大兒子曲木伍來是高中老師,他打銀子的技藝也非常了得。</font> <font color="#9b9b9b">二女兒曲木伍果和弟弟</font> <font color="#9b9b9b">三女兒曲木伍牛</font> <font color="#9b9b9b">小女兒曲木伍支與她的女兒。曲木伍支的本職工作是教師,但在彝族服裝和銀飾的設計方面很有天賦,她設計的服飾和銀飾很搶手。</font> <font color="#9b9b9b">六弟曲木伍達</font> (注:越西人習慣把打制銀器說成“打銀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上杭县|
武强县|
河东区|
寻甸|
百色市|
惠东县|
河曲县|
永善县|
黎川县|
贵德县|
沂源县|
中方县|
博客|
屏南县|
叙永县|
林西县|
东海县|
英德市|
平谷区|
高安市|
龙里县|
交口县|
佳木斯市|
延吉市|
渭南市|
横峰县|
九龙县|
高陵县|
满城县|
宁波市|
常宁市|
青冈县|
和林格尔县|
宜兰市|
陈巴尔虎旗|
开远市|
安多县|
裕民县|
柞水县|
改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