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團河行宮位于北京大興區西紅門鎮團河北村, 距離南三環15公里。團河行宮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獵時修建的四所行宮中最豪華的一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在元明清時期是著名的皇家狩獵之地和園囿,俗稱——南海子。到清朝時期更是擴充到了210平方公里,并在周邊砌墻120里,在明代東西南北四座苑門(皆稱為紅門)的基礎上增加了小紅門、鎮國寺門、雙橋門、迥城門、黃村門五座苑門,形成九門之制。同時為出入方便,又增開了13座角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園內原有的兩座提督府改建為新、舊衙門行宮,并新建了團河行宮、南紅門行宮。使這里成為了皇家狩獵、檢閱的重要場所。可惜隨著歲月的變遷,這里幾遭磨難,圍墻、園囿被毀,往日輝煌再難找尋,只留下了讓人遐想的地名大紅門、小紅門、西紅門、南宮、新宮、舊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團河行宮是四座行宮中唯一主體尚存的一座。80年代曾開辟為公園,2012開始,這里開始了閉園修復工程,歷經十余年如今基本恢復原貌。只是由于沒有解決水源的問題,至今東西湖中仍是荒草萋萋。國慶節前(2023年9月24日)這里又重新開園迎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團河行宮的園林建筑占地約400畝。周圍有宮墻圍護,周垣四里。宮中有璇源堂、涵道齋、歸云岫、珠源寺、鏡虹亭、狎鷗舫、漪鑒軒、清懷堂八景,分為東湖、西湖兩大景區。經過精心營治,團河行宮山水相間,游廊曲折,詩情畫意,宛若天然美景,是一處引人入勝的園林佳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是永定河沖積扇前緣,地勢低洼,原有72泉,遼、金、元皇帝就在這里打獵。明成祖永樂十二年(1414年),下令擴建,四周筑起圍墻,設四門,并在南海子修建行宮、廟宇。清政府繼續擴大成為一座重要的皇家苑林,內修東西二團泊,東湖周圍景致最多,有釣魚臺、翠潤軒、歸云岫、群玉山房、御碑亭等。乾隆留詩:“時霏細點未云晴,露綴林枝滟水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團河行宮吸收了江南園林以景取勝的建筑布局,行宮內掘土成湖,積土筑山,被自然地劃分為東西湖兩大區域。環繞西湖沿岸布有漪鑒軒、珠源寺、御碑亭、狎鷗舫、歸云岫、四方亭、濯月漪、抱廈房、碼頭、船塢、云隨亭等景觀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西湖以兩座木橋相連,東湖沿岸布置著涵道齋、鑒止書屋、群玉山房、鏡虹亭、露香亭、石板房、釣魚臺、魚樂汀等,中置一湖心島,島上筑有翠潤軒。東湖以南則為龐大的宮殿群。這些宮殿均自成院落,但又多有游廊相連,移步換景,錯落有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御碑亭,位于西湖西北岸,亭四方形,為大式歇山重檐筒瓦調大脊,吻垂俄獸,頂部旋彩畫,亭內有乾隆帝題詩碑一座。碑身四方形,上為四角攢尖頂,碑額浮雕雙龍戲珠。下為須彌座。碑身四面鐫有清乾隆御制團河行宮詩作四首。</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安吉县|
佛学|
桃园县|
普格县|
海口市|
十堰市|
宁晋县|
新河县|
张家港市|
新竹县|
丹江口市|
西青区|
济源市|
博湖县|
长泰县|
六盘水市|
阿巴嘎旗|
广东省|
苍溪县|
三江|
平阳县|
三明市|
西昌市|
灵石县|
远安县|
石城县|
绍兴县|
苏尼特左旗|
恩施市|
芒康县|
巴里|
南郑县|
大名县|
乾安县|
铜山县|
寻乌县|
桓台县|
苍山县|
遂平县|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