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照片攝于1973年夏。這個時間我上小學四年級。班主任已經由蘇春玲老師換成張天目老師。</p><p class="ql-block">后排右2是二哥亞臣。前二排左4長辮者是小妹亞霞。前排左5是榮花,左9是金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闊別重逢的師生</p><p class="ql-block"> 亞臣二哥只比我大三個月,我倆小學一年級是同桌。應他和二嫂之邀,我來到美麗的天津海河河畔參加他們寶貝女兒的婚禮。我沒想到,在這里,除了見到嬌媚、可愛的新娘、新郎,還能與闊別將近50年我的小學老師、新娘的大伯----亞鑫大哥意外相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猜猜看,我是誰?”我站到亞鑫夫婦跟前。</p><p class="ql-block"> “小妹,你亞臣二哥跟我說了,你會從深圳趕過來。”</p><p class="ql-block"> “我記得您的個子很高啊!不對、不對,個子變化的是我,不是您……”</p><p class="ql-block"> 久別重逢的驚喜頃刻開啟了我兒時記憶的閘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50年前的紅領巾在天安門</p><p class="ql-block"> “大哥,我記得小學四年級那一年,老師們組織我們小學三、四、五年級的少先隊員去北京天安門。那一天,大家起得特別早,心里都特別興奮,幾乎每個孩子都是第一次來北京城逛天安門廣場。” 我們這一代是聽著《我愛北京天安門》長大的,可鄉下的孩子大多沒有進過城,更沒見過天安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哥接著我的話茬:“記著咱們搭乘的交通工具是洛陽生產的40馬力大拖拉機。在當時,這可是咱村唯一的、也是最奢華的交通工具。這也是咱們楊鎮全公社第一臺拖拉機。咱們齊家務當時可是全縣的先進村。”</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還記著出發前一天,老師們對我們千叮嚀、萬囑咐:咱們大拖拉機的后斗就那么大,中間的同學必須坐下。路上有警察,坐在中間的同學不許隨便站起來。咱們的人數肯定超載,不能被警察看出來。站在外圍的同學,不許隨便向外探頭、伸手,勉得會車時有危險。”</p><p class="ql-block"> 其實,第二天,當拉著我們幾十人的大拖拉機風風光光地經過縣城中心的紅路燈十字路口時,記不清因何還是被警察看出了破綻。只是他發現得為時已晚,眼巴巴地看著我們從他的眼前駛過,越來越遠。我的記憶里,那個越來越小的警察還用食指好無奈地指了指得意的我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現在才意識到,上個世紀70年代,老師們組織幾十個小學生從100多里外的一個小鄉村出發,進城逛一趟北京天安門,還照了一大合影,這是多么不容易,簡直就是了不起。而亢老師是這個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我從心里向亞鑫大哥,向組織我們的老師們致敬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第一次看到鋼琴</p><p class="ql-block"> 這天在天津,我是第一次開始管亞鑫叫大哥,因為50年前都是稱呼他老師。在去婚禮現場的大巴上,我們兄妹倆仍就滔滔不絕。</p><p class="ql-block"> “大哥,我還記得,那天從天安門回來時,您帶我在半路的順義縣城下車,直接報到參加為期3天的師生代表大會。”</p><p class="ql-block"> “我對這次會議似乎也有一點印象。”</p><p class="ql-block"> “大哥,這樣的會議,貌似后來還有一次。不過那一次,您是把我放在自行車的橫梁上,然后您從后邊跨上車。您先把我送到楊鎮,與在那里的其他學校的師生代表會合,再奔赴縣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次,剛到縣城招待所,我就被悠揚的鋼琴聲吸引。我們幾個小姐妹尋著琴聲走過去,透過一個玻璃窗,看見一個女老師優雅地坐在鋼琴前彈奏,一個容貌清秀的姐姐開始練唱《臺灣同胞,我的骨肉兄弟》。那是我有生第一次看到鋼琴,覺得它的聲音好聽極了。彈奏的老師和唱歌的姐姐從頭到腳都洋溢著都市人的洋氣與美麗。會議的內容已經基本模糊,只記得一個比我還要小幾歲的幼兒園小妹妹走到舞臺中央,一時記不起該唱什么,又走了回去。小妹妹再走回來時,深情地唱起了朝鮮電影《賣花姑娘》的插曲。她唱得太棒了,雷鳴般的掌聲好幾次將她的歌聲淹沒。會議結束該回家了,我第一次學著電影中解放軍叔叔背著背包行軍的樣子打理了行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第一次看到撐桿跳高</p><p class="ql-block"> 我的追憶已經決堤:“大哥,我還記著您曾在咱村小學的校園里拿著一根普通的木棍練習跳高。當時那個小小的我覺得好奇怪:跳高咋不好好跳,拿個大棍子多不方便。直到我考學出來,從電視節目中得知,您手持木棍那一跳,是我今生看到的第一個撐桿跳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亞鑫大哥笑了:“咱們那時的條件實在有限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您是第一個在體育課上教我們跳遠的老師。后來,我上初中一年級時曾得過全年級跳遠第一名。看來是您教得好啊!”</p><p class="ql-block"> “真不錯啊!”大哥為我得意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學四年級的我照于1973年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5、二八自行車騎在鄉間</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更早些時候,我三年級吧,大哥帶我去幾里外的楊鎮參加乒乓球比賽。那是大哥第一次用自行車帶著我。他把我放在車橫梁上,我當時的個頭剛過他們的腰吧。那時,我的腦海里飛速閃現著50多年前的村莊、老家、小學校。鄉間,一個不滿20歲的大哥哥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小妹妹,騎著一輛二八鳳凰自行車,時而在田間綠意滿滿的小道顛簸,時而在寬寬的板油公路飛馳,還有藍天、白云、大樹、莊稼、田野、和風。那是多么唯美的畫面啊!而此刻,我清晰意識到,這樣的師生之交、兄妹之誼,這樣的成長之記憶是多么的珍稀和寶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村里的筆桿子</p><p class="ql-block"> “大哥,問您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我們小時候,村里、學校經常有些演出。唯有我們班榮花、金蘭她倆那段朗朗上口的對口詞轟動一時,每場必演:</p><p class="ql-block">今日齊家務,</p><p class="ql-block">處處大變樣。</p><p class="ql-block">解放前,</p><p class="ql-block">地瘦土簿真稀糧,</p><p class="ql-block">漏房斷墻滿村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妹,你今天可是問對人啦。”亞鑫大哥笑了:“那個時候,不單是咱們學校,村子里的很多稿件,都是出自我的手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啊,大哥啊,我一直以為自己沒有偶像,今天才知道,原來您就是我的偶像啊!”兄妹二人都笑出了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大哥曾教我讀一篇發言稿:既畏敵如虎,又橫江自視。我當時就是不解其意,怎么都不清楚該在哪里停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才得知,亞鑫大哥當時是村里的通訊報道組長,村里的新聞報道都由他負責。在亞臣二哥我們上小學時,亞鑫大哥又到村小學校兼任民辦教師。幾年后,他響應國家號召,到最艱苦的煤炭行業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與奮斗,亞鑫大哥在單位做出了突出的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50年過去了,彈指一揮間。而今,大哥亞鑫已從昔日的翩翩少年破六奔七,而我也從那個黃毛小丫跨入退休大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伴我童年的老師們……</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回到家中,興奮未減。打開陳年的舊箱,翻出了1973年我們在天安門照的那張大合影。站在后排中間的六位老師自左到右分別是張淑清、蘇春玲、劉蓮秀、李慧玲、劉占生、亢亞鑫。當時教我們算術、語文的是張天目老師,張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因家中有事沒能參加活動。我一到三年級的算術、語文是蘇春玲教的。她性情溫和,講話慢條斯理,字跡秀麗工整。蘇老師在調離村小學回京城之前,曾經想要一張我的照片。只可惜,蘇老師這個小小的愿望因我的年幼無知沒能實現。亞鑫大哥說,蘇老師應該有82歲了,不知蘇老師現在一切可好?但愿蘇春玲老師能夠看到我們在天安門廣場這張大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躺在床上,我懵懵懂懂地又想起兒時的一個盛夏,張天目老師用敵敵畏藥水幫班上一個小女生消殺頭發里的虱子。李慧玲老師利用課間休息,用撲克牌給我們變小魔術。天氣過于炎熱,校負責人占生老師帶領老師們組織我們到村南口的小南坑玩水解暑。我那時根本不會游泳,水面上漂浮的水葫蘆花是天然的救生圈,抱著水葫蘆花,兩條腿不停地打水,可以在水中自由漂移。又依稀記起老師們組織我們去縣城看電影《買花姑娘》、為烈士掃墓、植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衷感謝我兒時所有的老師們。感謝您們讓我們的童年如此溫馨、美麗。祝愿所有的老師們、小伙伴們,祝愿亞鑫大哥、大嫂健康、長壽、安樂!愿我們的心永遠年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07.25</p> <p class="ql-block"> 2021秋,我們在侄女的婚禮現場。</p><p class="ql-block">右起,依次是二姐、大姐、亞鑫大哥、亞臣二哥、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謹以此文特別感謝亞鑫大哥。感謝蘇春玲老師、張天目老師、劉占生老師、李慧玲老師,感謝我兒時所有的老師們。祝愿您們健康、長壽、安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此文被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發表在第147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伊通|
朝阳县|
焉耆|
荔波县|
西丰县|
三亚市|
遂川县|
宜兰县|
安达市|
沂南县|
贺州市|
连山|
磐石市|
来安县|
兴安县|
册亨县|
谢通门县|
青田县|
莱州市|
襄城县|
长沙市|
大新县|
枝江市|
佛山市|
米易县|
涟源市|
舟山市|
绥滨县|
延长县|
逊克县|
凤山市|
定结县|
四川省|
新野县|
遵化市|
张掖市|
邛崃市|
牡丹江市|
南宫市|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