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接上集:上集講敘了在10年的“編外教師”生涯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人生第十二站:教師進修學校。</i></b></p><p class="ql-block"> 1986年7月從教育學院畢業回來后,我被安排在教師進修學校。“文革”結束后,全國教育全面恢復,各地各級學校急需大量中小學教師。為了自己培養急需的中小學老師,經兵團批準于1984年開始籌建教師進修學校。</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全國教育資源從硬件到軟件都非常短缺,各級財政也十分緊張。教師進修學校和同時復校的農一師黨委黨校無法新建校區,但為適應改革開放需要,培養教師工作和培訓干部工作迫在眉捷,只好“鳩占鵲巢”__占用第二小學校區,將小學改為“農一師教師進修學校附小”。二小地盤在1975年以前是農一師被服廠子校,1975年兵團建制撤銷后,劃給阿克蘇地區第六中學,成為六中附小。1983年農一師建制恢復后,交還給農一師,稱為農一師第二小學。校區有幾棟平房教室和辦公室,可以說破敗不堪,院子也是東高西低,坑坑哇哇,下點雨就泥濘不堪。</p><p class="ql-block"> 85年初開始,兩校從農牧團場拉贊助募集了幾十萬資金,先期報到的教職工與施工隊一起拆舊平房,平整校區,開始蓋教學樓,9月份就在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師教師中招了一個中學數學大專進修班和小學教師進修班。當時在</span>主體完工尚未裝修的教室里開始了教學工作。這也是在全國實行了幾十年的“先生產后生活”的實踐。九十年代以前,國家或地方新建一個單位或企業,因國家或地方沒資金先期投入修建住房解決生活問題,建設大軍就住帳篷或地窩子,全力先把企業建起來開始生產產品,有了經濟收入后再積累資金修建員工住房和辦公場所。這就是從解放初期一直到八十年代未實行的“先生產后生活”的政策。我們1971年底開始建設506礦時,就是這樣先建車間和實驗室,員工住在破舊不堪、隨時可能倒塌的五十年代初蘇聯專家探礦時住過的已破舊的漏風漏雨的“房子”里。礦山投產生產出合格濃縮鈾買了錢后才給維修了破舊房子。我們兵團人更是處處彰顯著“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所有農場和工礦企業在五六十年代都是這樣建起來為國家生產糧棉和工業品的。兵團人常用“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來激勵自己建設偉大祖國,我們兵二代都繼承了這種光榮傳統和精神。 在五六十年代,我國的原子彈、導彈、大慶油田等無數的鎮國之寶都是老一輩人頭頂藍天地當床干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學校從1985年到1991年間,在上級和團場的支持下,邊教學邊建設,先后修建了二幢教學樓、一幢綜合樓、二幢學員住宿樓和二幢教職工住宿樓,成了農一師最高學府和各級黨政干部教育培訓基地。。</p> <p class="ql-block"> 這是學校85年和86年先后完工的一幢教學樓和二幢教職工及學員宿舍樓。</p><p class="ql-block"> 學校實行一套班子幾塊牌子,校門上方掛著上級陸續制作頒發的校名銅牌:農一師教師進修學校、農一師黨委黨校、農一師職工中專、農一師農業廣播學校、農一師師范學校、農一師行政學院、農一師廣播電視大學。</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這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學校校園</b>,已發后修建了二幢教學樓、一幢綜合樓、二幢學員宿舍樓、二幢教工樓、鍋爐房和浴室,基本完善了教學對硬件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這是2004年時學校的校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從1984年到2005年7月,教師進修學校、職工中專、師范學校、農廣校先后完成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這個校區只剩下農一師黨校和兵團電大農一師分校二塊牌子。2015年7月,黨校搬到阿拉爾市新校區,這里只剩下一塊牌子:兵團廣播電視大學農一師分校了。</span></p><p class="ql-block"> 從初建到我退體,在這里耕耘了23年,成長為一名“萬金油”式的全科教師。</p><p class="ql-block"> 當年這個破舊不堪、塵土飛揚的地方,經過我們一批又一批的領導和教職員工的奮斗,建成了一所綠樹成蔭、環境整潔優美的學校,幾乎年年都是師市和兵團文明單位。在這里培養教育了數萬名各級基層干部、管理人員、老師、醫護人員、農業技術人員、公務員、法律工作者、財務工作者等。總之,農一師各行各業需要什么人才什么專業的人,這里就培養什么人才和專業,有學歷班、函授班、進修班、培訓班,如有中央黨校函授研究生班,黨校學歷本專科行政官理、經濟管理、法學專業等;有教育系統的本專科數學、化學、現代漢語等;農學專業、臨床醫和護理專業、財務會計專業、法律、政治等專業等。還有大批各專業的中專畢業生,他們都成為建設農一師的中堅力量,很多成長為師團領導和基層各級領導、中小學校長和教學骨干、醫院主任醫師和院領導等等。學校一茬茬教職員工功不可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次有趣的心理學知識講座(內容從當年講稿中摘要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大眾對心理學這個學科和名詞都還很陌生和很新奇,很多人以為心理學是算命的。我1986年9月第一次給數學大專班和中小學老師進修班上心理學課時,不少學員圍著我問長問短,問的最多的是“老師,你是學心理學的,是不是可以看透我們的心理,給我算算命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當時我是進修學校黨支部委員,主管學員的。作為學員的活動項目,我組織了一次心理學講座。三個班的120名學員和中青年老師大都來聽講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介紹了心理學基本知識后,首先介紹了</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這是解釋人類行為動力的最基本的一個理論,人生中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支配的。以在座的大家為例,雖然大家現在生活在同一個班級中,但每個人心想的、日常行為中的表現、追求的目標都各不相同。原因就是每個人在生活中的需要不同,如有的學員每頓飯吃的都是最便宜的、有的學員很關心同學想和每個同學搞好關系、有的學員愛表現自己的能力,想當班干部或團干部、有的學員把自己包裹得很嚴,生怕別人知道自己的過去和家庭等。他們這樣做都是由內心的需要支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經過長期對人的社會行為的研究,于1943年提出了“</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需要層次理</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論”。他把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理需要,</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對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等。它們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支配力最大。如當一個人很饑餓時,最大追求就是獲得食物,一個要飯的女人睡在大街也不會害怕;</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安全需要</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指人們需要穩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的生存環境。如居有定所、</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職業有保障、福利待遇穩定、工作環境沒危險、醫療有保障等;</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歸屬和愛的需要。</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積極社交、廣交朋友、追求愛情,有漂亮女朋友等;</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尊重的需要</b>。指對自尊、受人尊重、在有群體中有威信、有創造力等的需要。如在學習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證明自己的價值等;<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我實現的需要。指</b>實現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并使之完善化,并有更大發展等。如一個要飯的人,他最大的需要和追求是怎樣吃飽飯,而不是安全、歸屬、受人尊重和理想,而一個豐衣足食、有才學的人想的是怎樣發達,而不擔心沒飯吃沒地方睡。人生活的動力是隨著個人的職業、收入、社會環境、社會地位、知識水平、執行能力而需要在不斷變化,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心不足蛇吞像”。說的是人的需要是無止境的,低層次滿足了一定要追求高一層次需要。所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也是重要的激勵理論。調動一個人的積極性,首先要知道他需要什么,滿足或基本滿足一個人的需要是最有效的調動其積極性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其次介紹了羊群效應,即從眾效應。</b></p><p class="ql-block"> “放羊的人都知道,一群羊中一定要有一頭稱領頭羊,因為羊群在一起行走的時候,只要有一只羊永遠在前頭,而且這只羊相對是固定的,那么它就起一個領頭的作用。放牧時,只要控制好這只羊,羊群就會跟著這只羊走,不會亂跑走失,這只羊就叫領頭羊。在某地曾發生時這樣的事:一群羊在山坡上吃草,突然領頭羊掉下懸崖,接著許多羊跟著領頭羊跳到懸崖下去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羊群效應”形容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人云亦云隨大流。從眾跟風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跟風,就容易導致失去自己的獨立性與主見而隨大流。如某人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很多人也不管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需要,也跟著去買,買后發現自己穿上并不顯得有多好。又如選優秀學員時,自己明明不認為他優秀,但看到別人舉手了雖心里不同意但卻舉手了。這種現象在日常購物、選舉、辯論中最易發生。”</p><p class="ql-block"> 另外還介紹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酸葡萄效應</b>,教給大家自我心理保護的方法,以減輕受到挫折時心理壓力過大甚至一厥不振;介紹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夢的產生</b>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現象;介紹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性格決定命運</b>的道理和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講座進行了二個時多小時,大家反響熱烈,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以后課堂心理學教學中,除了講解教材,還穿插了許多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社會心理學現象,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理解別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人教一個專業的主課</b></p><p class="ql-block"> 教師進修學校經過幾年的努力,小學教師的進修任務基本完成,教學重點轉向培養中學急需的學科老師。在辦了二屆數學教育大專班后,經上級批準招了一期化學教育專科班,我當班主任。按教學大綱開設的必修課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基礎、高等數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中學化學教學論、政治課。課程考試全部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統一試卷。</p><p class="ql-block"> 在三年教學中,除高等數學和政治課外,其它的所有課程全是我一個人教。其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中學化學教學論、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輕車熟路,教學中沒有遇到多少難的問題。但物理化學和化學工程基礎這兩門課雖然在大學都系統學過,但必盡畢業十年來再沒碰過,在教學中必然要遇到很多困難。因為物理化學講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化學熱力學、統計熱力學、電化學、化學動力學等。這些內容大多是用高等數學模式推演的。而化學工程基礎主要講化工生產過程中的流體流動與輸送、傳熱、傳質以及工業反應器的基本原理的,也大多是用各種數學模式計算的。而我大學學完高等數學后,在日后教學中從未涉及到高等數學內容。要講這二門課,必須要熟悉高等數學知識,否則根本無法教學。當時在阿克蘇也聘不到相關老師,教學任務還是落在我頭上了。所以在開班后我就利用可利用的時間,重新復習課程中涉及到的高等數學相關內容。日后總算較順利完成了這二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全班同學也都順過各科考試順利畢業了。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但沒砸著腳,沒有辜負學員們的信任,感到很欣慰。</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與部分化學專業大專班學員在校園合影</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7年5月和首屆教師進修班學員春游時合影</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尊滴水觀音</b></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全國教育產業化的初潮中,農一師根據各行各業的發展需要,每年招收大中專的各專業班十多個。先后在全兵團和南疆范圍開始招農業技術專業、護理專業、醫士專業、藥劑專業、醫療檢驗專業、英語專業、中師等十多種專業,黨校系統招收政工、法律、經管、行政管理等專業。我也在許多專業班帶主課。</p><p class="ql-block"> 但在九十年代,全國國民經濟發展由過熱轉為整頓,經濟增長勢頭趨緩。兵團農牧團場也在不斷探索改革經營模式中。主要產品糧棉價格持續下跌,有些團場收入銳減并出現虧損局面,職工工資拖欠較嚴重。許多從貧困農牧團場來的學生生活上出現很大困難,有的沒錢買飯票借錢支撐每月生活費、有的每頓只吃個饅頭和小攤上買的咸菜度日……。因我與所授課班的學生關系一向都好,他們在我面前沒有過多的拘謹。按常態一般學生都不敢張口向老師借錢,但有貧困生試探性地向我借錢,借個10元20元的生活急用,只要學生張口了,我都毫不猶豫地借給了,我很能休會學生張口向老師借錢的無奈。<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非常理解貪困生的生活窘迫。</span>貧困生見我體諒他們,找我借錢的人次也多一些了。他們借錢時都要給我打借條,我一概拒絕了。我雖然工資也不高,但比困難學生強的‘多了。再說我還應聘在外校帶高三化學,每月多少有些報酬呢。那幾年,有50多人次先后向我借過錢。有一年,一個護理班和農學班畢業離校時,8名同學聯名給我送了一尊“滴水觀音(也稱灑水觀音)”,感謝我對他們在困難時的幫助。這尊“滴水觀音”幾十年來一直伴隨在我身邊,鞭策自己永遠做一個善良的人。因為灑水觀音的愿力是:灑撤清澈,甘露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圖為我拍的同學們在春游時的合影。</b>當了三年班主任,講授他們的化學、立體幾何、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p><p class="ql-block"> 這些學生畢業后,通過自學考試、廣播電視大學、成人大學等學習途經,絕大多數都在不同專業的本科畢業。有的還考取了北師大傳媒專業的研究生成為大學老師、有的成為中學正高級教師、有的成為農一師一些學校的校長、付校長、教務和政教主任、教學研究室主任,各學科教學帶頭人等,不負芳華,報效祖國。若當年不給他們國家助學金的領導看到這些孩子們今天的成就不知該有何感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圖為本班同學參加學校舉辦的歌詠比賽,并獲得第一名。</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為師范生爭取助學金。</b></p><p class="ql-block"> 進修學校從93年開始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上普通中等師范專業,學制三年,后學校增掛了農一師師范學校牌匾,名正言順了。從1995年后,每年招收二個班,直到2003年最后一屆畢業為止。</p><p class="ql-block"> 按國家規定,凡報考農林牧專業和師范專業的學生都無條件享受國家助學金,通俗講就是上學免費。</p><p class="ql-block"> 如前所述,九十年是兵團農牧團場經營較困難的年代,特別農一師,從全國各地貧困地區移民和招募來的新職工特別多,他們家庭沒有積蓄。為了讓孩子享受免費學習和早日參加工作掙錢,農場初中畢業生興起了報中專熱,許多品學兼優成績優良的學生放棄上高中考大學的機會,以高分報了我們學校的師范班,就是圖有助學金減輕家庭負擔。但是學生入學后,沒有給他們應有的國家助學金,享受不到國家政策付于的學習支助。有一年我擔任了新招的一個普師班的班主任,我了解到班里大多數同學父母都是農場承包土地的,收入低,家庭經濟狀況很不好,生活非常困難。我葫發了為他們爭取國家規定的助學金的想法。有一天,上級教育部門的主管領導到學校來視察,我揪準機會對他說“國家規定普通師范生可享受規定的助學金,地方師范學校都在執行,我們農一師為什么不執行?”這位領導說:“他們愿上就上,不愿上就走人。”我說“這些學生中有許多都是品學兼優成績非帶好的,他們來上師范,就是因為家庭困難而作的選擇,不給國家規定的助學金,怎么對待起他們呢!”這位領導說:“我們不辦這個專業,他們連上學的地方都沒有,我們給他們提供了學習的地方,他們應感謝我們……”。</p><p class="ql-block"> 過了沒幾天,這位領導要召開與我們學校無關的表彰會,要我們班去充數捧場,我以要開班會而拒絕了。學校領導也勸我帶班去,我說“這會與咱們學校無關,我不帶他們去”,同學們看著我,呆在教室不出門,此事不了了之了。</p><p class="ql-block"> 幾個月后新學期開始時,上面同意給了,但不是原原本本執行國家政策,而是以獎學金的形式兌現了極少一部分。規定每學期未考試后,各科總分在前50%的學生按分數分為一、二、三等,每學期為100/80/60元。雖然面很小錢很少,但必盡爭取到了一點點,在當時,對生活困難的學生來講也多少是一點幫助。</p><p class="ql-block"> 當年也有同行老師勸我不要為學生的事和領導弄僵了,這樣對自己不好。但我還是千方百計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益。因為這些學生都是初中畢業生,才十五、六歲,還是未成年人呢。在學校,班主任就是他們的監護人,監護人不護犢子誰護!可能因為我護這些孩子多了些,這一屆師范生帶完后,學校再沒讓我帶師范班班主任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與我父母同在一團場的三個孩兒在學校合影。</b></p> <p class="ql-block"> 分別12年后到一團農場看望當年畢業分配到一團學校工作的同學。</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句箴言的效應。</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需要愛,特別是他不值得愛的時候</b>。”這是著名 心理學家 赫爾巴特說過的一句話。為了培養學生熱愛教育、學會教育,我選輯了四條相關的中外著名教育家的箴言,請阿克蘇著名書法家李先生書寫后,做上邊框,掛在教室墻上直到學生離校。這四條中我最強調這一條,經常讓大家朗讀,要求永遠牢記在心。因為在教育現實中,好學生人見人愛,老師都喜歡。而身上大小毛病較多、學習后進的學生老師都不甚喜吹,甚至有打罵、侮辱人格的現象。當時報紙曾報到過這樣一個案例:在某個學校,一個老師讓一個違紀學生抓蒼蠅,然后讓這個學生當全班學生面把蒼蠅吃掉。直到現在,體罰侮辱打罵學生的現象在各級學校都時有發生,特別是在中小學生中。因此當一個好老師,不在于你培養了幾個優等生(優等生有自身的許多優勢,老師花精力反而少),而在于讓多少后進生取得進步和成長。特別是小學生最重視對老師的感情,只要用愛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或愛自己孩子的心態對待后進生,很容易被感化而不斷進步成長。所以愛不值得愛的學生才是真正的老師,也是當好老師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我教的這個班的弟子們,都把這句箴言融入到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了,參加工作沒幾年,凡當了老師的都成為所在學校的骨干,又幾年后有許多都成為所在學校的各級領導,沒有發生過體罰學生的事件,說明他們是愛孩子的老師,這句箴言成就了他們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2012年8月,我從退休定居地回阿克蘇探親和看望久別們孩兒們。同學們聽說我回來了,在一個周未相約全部到母校與我團聚。我們在一起共敘當年遺聞趣事。這些孩兒們已是一師一些學校的領導和教育教學骨干。</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5年后與同學們在一起暢談工作中的心得體會和回憶當年的趣事。</b></p> <p class="ql-block"> 15年后同學們重返校園歡聚。如今他們都己工作26年了,目前無論在哪個單位,始終親如兄弟姊妹。班級的微信群熱鬧非凡,分享著各自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拾棉花中的風波。</b></p><p class="ql-block">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成立以來,主業就是種糧棉,是國家的最重要糧棉生產基地之一。但在上世紀未以前,還沒有先進的拾棉機,棉花全靠人工拾。我從上小學四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年年都要去拾棉花,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月。到上世九十年代,種棉花的面積急驟增加。農場每年8月都要到內地各省招收大批拾花工拾棉花,通常從當年8月下旬一直拾到來年春節前。墾區中小學生和城區學校的學生每年也都要到農場助農拾棉花。</p><p class="ql-block"> 我們學校也不例外,每年10月棉花吐絮最旺期到指定農場去拾花。團場按每公斤一定價格給學校付勞務費,學校再按一定比例分給參加拾花的學生。拾花越多,獲得的報酬也多,同學們拾花時都特別賣勁,快手一天能拾100公斤呢。</p><p class="ql-block"> 我作為班主任必須帶學生一同去。有一年在某農場十六連拾花時發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連隊為了減少支付拾花費用,在磅稱上做文章,每稱一次少3至5公斤。學生從連隊職工那知道了這個秘密,對此非常不滿,也嚴重影響了學生拾花的積板性。連隊過磅時在磅稱上做文章其實是公開的秘密,他們都有兩本帳,一本是向上報產量的,一本是與拾花工結算報酬的,所有單位都這樣,差別在于黑多黑少。</p><p class="ql-block"> 我作為老師不能在學生面前公開講這個秘密,只能勸說學生要相信連隊相信稱。私下讓學生幾個人合在一起過稱,這樣被黑的就少一些。為了安撫學生,每次過稱時我站在磅稱旁,并看稱上的數字與過磅員報的數據一致時再登記數量。有一天過稱時,該連連長突然來了,不由分說,把我推開,不讓我看稱,并指責我們,由此我們爭執了一陣。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幫我和連長講理。事態平息后,學生都很生氣,受了委曲情緒低落。晚飯后我告許同學們,明天大家不上工休息一天。但為了把休息少拾的補回來,下午我開了班會,我按我年輕時拾花的經驗,制定了突擊拾花方案:把拾花最快的10名同學組成突擊組,3名體弱和拾花慢的同學負責給他們倒花兜(把拾花兜中的棉花倒了大麻袋中)、送水送飯,讓拾花快的同學把全部時間用在拾花上。在其他同學中開展拾花數量超越自我的趕超。為了保質保量,我提出的口號是“寧愿兜里二片葉,地里不留一個羊尾巴”。(綻開的棉花一朵一般有三、四瓣,在拾花時容易出現漏一瓣的現象,漏拾的這一瓣花叫‘羊尾巴’”。“羊尾巴”不拾干凈,會降低棉花產量。)</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凌晨六點,突擊組的同學在組長帶領下冒著寒冷去拾花了,其它同學按規定7點起床上工。我在連隊的一個小吃店給突擊組的同學買了油條當早餐。十月下旬的新疆早晨已非常寒冷,有的同學手都凍麻木了,用嘴哈哈氣又接著拾。我一邊喊著“孩兒們加油,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給大家鼓勁,一邊幫弱小的同學暖暖手接著拾。(注:當年這些同學才十五六歲,和我的孩子同齡,所以我一直叫他們為“孩兒們”,他們也很喜歡我這樣稱呼他們,感到非常親切。)</p><p class="ql-block"> 經過大家的一天的努力,拾花數量略超過過往兩天的。拾花周期結束后,我們班拾花數量是全校第一。同學們皆大歡喜。</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當年這位連長已升為團長了,每次在培訓班聽我講課時很專心,每次都認真做筆記,并稱贊我講的好,并請我和他的朋友一起吃飯喝酒。中國特色,不打不成交。</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圖為部分歷屆普師班畢業照。</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這是學校最后一屆普師班畢業生。此后教師進修學校、師范學校、職工中專完成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b>。</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屆師范生歡興暢飲,慶祝畢業。他們也是普師專業的關門弟子。</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今日畢業惜離別,三年師生情誼深。</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推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b></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改革開放的深化,西方思想觀念和生活方法潮水般涌向國內,特別是港臺影視和歌曲,被青少年無差別的迷戀和接受,崇尚所謂歌星影星,把他們作為自己的隅象,產生了許多適應性心理問題、學習心理問題和發展性心理問題,家長著急、老師發愁。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教育部開始關心學生和老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我作為心理學老師,想在本地推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經批準2001年8月去北京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舉辦的首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心研所許多學者來做報告,介紹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前景、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問題。</p><p class="ql-block"> 學習結業后,我從心研所賒帳訂購了100多套有關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書。返校后與領導積極勾通,經批準在學校開辦了一期為期30天的心理健育師資培訓班,每個農牧團場、廠礦和直屬中小學都派人參加了。我當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詳細講授了心理學知識、中小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心理測驗的方式方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建立和運作、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的方法等。</p><p class="ql-block"> 師資班結業,學員回到單位后,都積極向領導匯報,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對教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我又多次向心研所訂購教材,滿足了各校的需求。大多數學校在新學期開始時增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在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日后一年多內,一些學校先后請我去做講座,著重講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與解決方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與教育方法等問題。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各校領導關注的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01年8月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王極盛教授在北京香山合影。</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圖為當年到一些學校做有關老師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部分講稿。</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百煉成鋼的“萬金油”老師</b></p><p class="ql-block"> 教師進修學校從1984年成立到完成使命于2003年撤銷歷時19年,這19年中因學校實行一套班子多個牌子的辦學模式,先后經上級教育部門批準掛過7種校名牌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開辦過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的學歷班、進修班、培訓班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九十年代中期</span>全國實行了教育產業化政策,因經濟利益驅動各地辦學的熱潮洶涌澎湃,<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教育資質的單位想盡辦法掛靠各種大學開辦學歷教育的、有大學到全國各地就地辦學的、以各種名目開辦繼續教育培訓班和自學考試班的,總之,名目繁多的各種專業班如雨后春筍拔地而出。而</span>急于求學想改變命運的人更如潮水般,有為評職稱爭先恐后提高學歷拿文憑的、有為升遷而參加各種繼續教育的,有為提高自己知識水平追趕改革開放浪潮的……,形成了千軍萬馬求學的新局面。在這大好局面下,一些辦學機構缺有資質的老師,因我在當地有多年積累的教育教學小名氣,便成了辦學機構的香餑餑。除完成本校的教學任務外,常被聘為許多學科的授課老師,<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被錘煉成“萬金油”老師</b>。</p><p class="ql-block"> 在執教三十年中,除教過中學化學、地理、數學外,還教授過漢語言文學專業、英語教育專業、數學教育專業、化學教育專業、高級護理專業、中等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小學教育專業、法學專業、幼兒教育專業、藥學專業、醫學檢驗專業,行政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中學教育專業、教育行政管理專業,農學專業,經濟管理專業、行政管理專業和各種培訓班的培訓課程。毫不夸張地說::哪里有班,那里就有過我的足跡和身影!先后講授過近百門不同專業的課程和同一專業不同版本的各種教材,做過上百場專業講座。</p><p class="ql-block"> 所授專業課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心理學,犯罪心理學,醫學心理學,護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思想,幼兒教育學,兒童教育學,教育管理學,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統籌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醫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化學,土壤分析化學,化學教學法,化學工程基礎。行政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婚姻法,公務員法教程,物權法,經濟法學,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制度(wT0),宏觀經濟管理,管理學,現代管理學,證券與期貨。藥學,藥物化學,藥理學,醫學檢驗 ,醫學倫理學,毛澤東思想概論……。專業跨度之大、難度之大是對知識與智慧的挑戰,我是敢于挑戰者,我的<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學習遷移能力</b>助我邊學邊教并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教了這么多課程,一是缺專業老師,學校需要一專多能的老師;二是學校和社會辦學機構對我的高度信任,一時找不到老師的課程或別的老師不原接的課程都讓我教;三是學生的信任給我力量和智慧。當我看到不同年齡不同專業的學生全神貫注地聽我講課時,信心倍增;四是所教專業課程統考成績一次性通過比率高,辦學單位和學生都滿意,更提高了我的自信,敢于承擔任務;五是我所授的課程和教學態度學生反映好。六是我喜歡講壇耕耘,站在講壇傳播思想,傳授知識,是多么開心的事,何樂而不為。</p><p class="ql-block"> 當然為教好每門課程所付出的心血非常人所能理解 。如《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全是古文,是語文老師都不愿接的課,最后交給我。我搬著《古漢語詞典》逐字逐句領會備課,出色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統籌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課,也是誰都不愿教的課,學生看了更是如云如霧。我參閱資料,融貫教材,深入淺出地變難為易,完成了教學任務。有付出必有收獲,豐富了自己知識面,提高了理解能力,鍛煉了智為,更享受了學生們的尊重與贊譽。</p><p class="ql-block"> 更讓人難忘的是在1999年至2002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后三年中,自己在阿克蘇地區各縣市和全師各級干部培訓班上,結合阿克蘇地區經濟社會實際,通俗易懂地講授中國入世的重要性、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制度和應對措施等知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每次講完之后的熱烈掌聲至今在耳邊嶸繞,那么清脆而持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理解這種多牌子的綜合性學校的模式,但在八九十年代在全國都很普遍,這是在教育資源軟硬件都很短缺時代的特殊情況。可以這么理解,就相當于一個學校有很多系,每個系又有多個專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大家可能更不理解的是我怎么一個人教那么多專業那么多課程,又沒三頭六臂和孫悟空的本領,能講好嗎?是不是蒙的或誤人子弟呢?。但這是真實的,前面已作了說明。我在大學既學過理科專業,又學過文科專業。我教過的上百門課程既有理科的,如醫護專業、農學專業、工程、檢驗等專業的基礎課都與化學有關,如最難的《生物化學》也是用化學知識講人體新陳代謝的、又如文科專業類的心理學類、管理學類都有共同的理論基礎,掌握了基礎理論,其它都可進行知識遷移;政治類的在上三個大學時都重復學重復考過,何況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濃郁的政治環境中,最不缺的就是這類知識;至于法律類,我自學了不少,八十年代后期曾自學法律準備考律師資格證當律師呢,但因怕誤了高三學生的高考課程而放棄了,也許我體內有法律因子,我當律師的愿望由我的二個孩子實現了,他們都是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專職律師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當然最根本的是我有一定的學習遷移和知識遷移的能力和悟性。在教高中化學時,我就特別注重為遷移而教、為遷移而學,善于舉一返三。當然我付出的心血和時間是大家可能難以想象的,好在我的二個孩子學習很自覺很認真,不要我督促和輔導,都如愿考上大學。家人的支持更功不可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未完待續,請看第五篇。</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乌拉特前旗|
嘉定区|
太康县|
嘉黎县|
宿州市|
漳平市|
连山|
连城县|
庆云县|
财经|
海阳市|
建湖县|
榆树市|
南岸区|
桦甸市|
福建省|
刚察县|
延川县|
宜黄县|
横山县|
阳城县|
德兴市|
随州市|
玉树县|
阜城县|
大余县|
咸宁市|
井研县|
文化|
盘山县|
云霄县|
胶南市|
吉水县|
诸暨市|
襄城县|
邻水|
博爱县|
沾益县|
酉阳|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