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閩浙贛蘇區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方志敏對皖南情有獨鐘,其革命經歷在皖南留下的足跡和精神,光耀皖南。</p> <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下午,來自方志敏烈士家鄉的上饒市方志敏研究會一行80余人走進屯溪老街“合記春號”69號——中共皖南特委舊址紀念館,結合“走進皖南特區”活動主題,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弘揚方志敏的革命斗爭精神,加強革命歷史教育。此舉是該研究會成立以來規模最大一次北上皖南的組織行動。中共皖南特區委員會(簡稱皖南特委)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中共閩浙贛省委及方志敏領導建立,肩負和履行重大歷史使命的皖南及皖浙贛邊區最高黨組織。組織領導皖南和皖浙贛邊區人民開展革命斗爭,革命烽火由此燃遍皖浙贛邊區,書寫了閩浙皖贛革命斗爭歷史的光輝篇章。1933年冬,為配合閩浙贛蘇區斗爭,粉碎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鞏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方志敏派員來屯,重建中共皖南特區委員會。皖南特委先后在16個縣建立7個中心縣委(后合并為5個)、23個縣(區)委,還代管浙西工作委員會。在上海設立聯絡站,加強與臨時中央局聯系。在皖南特委的領導下,各地黨組織積極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武裝,開展武裝暴動,并在柯村建立了皖南蘇維埃政權。配合閩浙贛蘇區行動,策應先遣隊北上抗日,實現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有力牽制和打擊了國民黨的有生力量。在革命斗爭實踐中擴大了我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創建了游擊根據地,為其后三年游擊戰爭的開展做出了積極貢獻。</p> <p class="ql-block"> 閩浙贛蘇區是我黨最早開辟的六塊革命根據地之一,方志敏是閩浙贛邊區革命的旗幟。毛澤東稱之為“方志敏式”的根據地。皖南特區是閩浙皖贛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4年7月,中央蘇區的紅七軍團奉命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從瑞金開赴閩浙皖贛邊區,進行抗日北上。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黃山(皖南)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月,但對皖南地區的革命影響深遠。</p> <p class="ql-block"> 上饒市方志敏研究會首次把活動搬到方志敏和戰友們曾經戰斗過的地方,沿著方志敏當年在皖南建立皖南特區的主要線路,先后赴黃山北上抗日陳列館了解譚家橋戰斗歷史,皖南特委紀念館了解閩浙贛省委在皖南建立的皖浙贛邊最高黨組織及皖南蘇維埃政府建立地和“柯村暴動”發生地、被稱為“皖南瑞金”的柯村。與會人員實地接受了紅色革命傳統教育。</p> <p class="ql-block"> 在10月21日晚舉行的上饒市方志敏研究會會員大會上,上饒市方志敏研究會與屯溪區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互贈了《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研究叢書》《火種一中共皖南特委圖冊》等紅色書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大悟县|
蒙山县|
铁力市|
徐州市|
思茅市|
湘阴县|
木兰县|
离岛区|
白山市|
疏勒县|
淅川县|
峨边|
海盐县|
碌曲县|
九江市|
白水县|
永嘉县|
冕宁县|
永寿县|
仪征市|
鄂州市|
四川省|
小金县|
阳高县|
宜春市|
公安县|
灵山县|
岳阳县|
仙居县|
黑山县|
石景山区|
商河县|
宁远县|
龙陵县|
雅江县|
阳春市|
江陵县|
道真|
监利县|
台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