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使般的少女!</p> <p class="ql-block">擂缽</p> <p class="ql-block">石碓</p> <p class="ql-block">故鄉生活回憶之二</p><p class="ql-block">農村小孩子,如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春節。</p><p class="ql-block">新衣服、吃臘肉、吃湯圓、油炸糍粑,這些都是只有春節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p><p class="ql-block">每年春節,媽媽都要買幾尺花布,幾尺靑布,帶著我們姊妹三人,到裁縫店請師傅給我們做衣服。</p><p class="ql-block">百宜街上有個老裁縫,戴著老花鏡,瘦骨嶙峋,面目和藹可親。</p><p class="ql-block">每次媽媽帶我去,老裁縫就笑著說:楊老師帶幺妹子作新衣服了。然后拿出皮尺,拉我過去,不停地夸我。量量肩寬、袖長、衣長、胸圍、腰圍、褲長。完事后,裁縫說,要半個月才能來拿。</p><p class="ql-block">回家后,就天天等時時盼。</p><p class="ql-block">終于等到半個月了。</p><p class="ql-block">媽媽照例牽著我的手,來到老裁縫家。</p><p class="ql-block">老裁縫拿出一個袋子,從里面取出花衣服,藏青色褲子給我試穿,還拿出來一塊鏡子讓我自己照照 ,一切都很合適。</p><p class="ql-block">滿心歡喜地跟著媽媽回家,初一早上,穿起新衣服到這家那家炫耀一番,因為不是所有人家孩子都有新衣服過年的。</p><p class="ql-block">媽媽是老師,工資有保障,每年春節我們姊妹幾個是必須穿新衣的。</p><p class="ql-block">為了吃上湯圓,有兩件事還必須要我們自己去做。</p><p class="ql-block">磕面粉。</p><p class="ql-block">把糯米洗干凈泡半個時辰,瀝干水, 然后到有石碓的人家去磕面粉。</p><p class="ql-block">去得早就不用排隊,晚了要排隊等半天。</p><p class="ql-block">用腳踩在木頭上,使勁舂米,米逐漸變成粉。一個大的簸箕放在地上,最細的篩子篩,一直要把所有顆粒變成粉子才算完工,一天下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p><p class="ql-block">回家后,遇到好天氣,要把糯米粉嗮干,否則會生霉。</p><p class="ql-block">媽媽趁趕場天到街上買來酥麻籽,拿回家后用大一點的面盆裝上,倒入水,然后不停地淘洗。飄在面上的撈出來(石子和沙子會沉底)炒熟 ,然后到奶奶家去磕,用的工具叫擂缽。</p><p class="ql-block">這個任務大多由我一人完成,粗粗的鐵棒,要揮舞上千下,才能磕碎成團,并有油脂冒出才算完事。</p><p class="ql-block">我經常是用左手磕一百下,再用右手磕一百下,數到了一千,酥麻出油了,裝在盆子里拿回家,放上糖,用來蘸糍粑,包湯圓都特別好吃。</p><p class="ql-block">最難忘的是,如果正好遇到雪后初晴,我們家和隔壁呂珍華老師家就會在初一晚飯后搞“春節聯歡會”。</p><p class="ql-block">媽媽拉手風琴,呂老師彈風琴,我父親拉二胡,我哥姐唱歌,我和呂老師女兒跳舞,記得跳“我們祖國是花園”“小鳥在前面帶路”,呂老師女兒長得很漂亮,舞也跳得好,她比我小些,我在學校教書時,還遇到過她,后來便失去了聯系。</p><p class="ql-block">媽媽走了二十六年了,呂老師也作古了,百宜小學早就被拆了。想起小時候那間破舊房子,大約只有六七平米,一家四口人也不覺擁擠,竟然比現在住大于二十倍的大房子溫暖很多——房屋里有媽媽的歌聲,有她和我講故事,睡覺時被窩里有暖水瓶……</p><p class="ql-block">老了,沒有什么憧憬,也沒有什么盼頭,就是那些小時候的生活紛至沓來 ,覺得有滋有味,是以記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兴仁县|
棋牌|
竹山县|
西宁市|
青海省|
蒙城县|
陕西省|
奉新县|
玉门市|
东安县|
通辽市|
阿坝县|
龙井市|
双牌县|
高台县|
长沙县|
阿合奇县|
霞浦县|
汉中市|
乡宁县|
肥东县|
马尔康县|
焉耆|
多伦县|
四会市|
三原县|
太仆寺旗|
上饶市|
十堰市|
大新县|
疏附县|
云和县|
太仓市|
梁山县|
桓台县|
九江市|
洪江市|
垦利县|
磐安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