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生過半,早已經歷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階段。至此,才突然發現,其實所有的事情原來都如此簡單,只是我們人為的把它變復雜了。</p><p class="ql-block">我們之所以讓它變得復雜,是因為我們都太急于求成,太想要個結果,太看重名利,太把自己當回事。</p><p class="ql-block">但就當事人來說,自己處在那個局里,什么都看不清楚,所以才莽撞行事,才會東奔西走,才東抓一把,西靠一下,把原本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了。</p> <p class="ql-block"><b>一、境由心造。</b></p><p class="ql-block">其實很簡單,一切由心造。你看花好花便美。你看人好人便善。一個人眼中,看到的一切善惡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觀看者的心。</p><p class="ql-block"><b>一位哲人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事情用索取的方式一輩子都做不成,可用付出的方式一轉眼就成功。所以做事的方式比方法重要。”</b></p><p class="ql-block">生命是一種回聲,如果你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里獲得最好的回贈。</p><p class="ql-block">就如人在山谷里喊叫時的回聲一樣,你喊叫的聲音大,回聲就大,喊叫的聲音小,回聲就弱。</p><p class="ql-block">有時,我們過度理性就會讓你失去所有的機會;而過度感性,又會增加上當受騙的機會。</p><p class="ql-block">所以做人、做事在戰略上必須理性,戰術上要極度的感性,不斷去試錯,只有不斷的去冒險,去體驗,去感受對與錯,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打法。</p><p class="ql-block">人生的很多境遇,順與不順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心安則一切安,心亂則一切亂,一切由心造,心好命才好。</p> <p class="ql-block"><b>二、順應時勢。</b></p><p class="ql-block">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p><p class="ql-block">所以,你幫助的人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為人處世,還是多點淡然,少點虛榮,才能活得真實自在。</p><p class="ql-block"><b>《國語·越語·范蠡進諫勾踐持盈定傾節事》中說:“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b></p><p class="ql-block">時機未到,就決不能勉強行事;行事不探求事理,就不可能達到成功。這句話告誡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順應時勢,不可以違背規律強求。</p><p class="ql-block">人生處在逆境時,切記忍耐。人生順境時,切記收斂。在得意時,切記看淡;在失意時,就要隨緣;心情不好時,當需涵養;心情愉悅時,必須沉潛。</p><p class="ql-block">可我們大多人都是寧可證明別人的錯誤,也不愿面對自己的平庸。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格局,這更是原始動物的本性。</p><p class="ql-block">人性本就是在貧窮的時候沒機會釋放自己的傲慢、無恥,也沒能力發揮自己的慷慨、善良。一旦等有錢了,虛榮、貪婪、傲慢、自私、淫欲傾瀉而出。</p><p class="ql-block">所以說,人的一切痛苦,其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和無休止的原諒。</p> <p class="ql-block"><b>三、定住心神。</b></p><p class="ql-block">有人問作家王爾德:“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王爾德答:“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p><p class="ql-block">是啊!我們年輕的時候,活在塵世之中,生命被太多東西所牽絆。外界的眼光、世俗的評價、人群的嘈雜等等,無一不是內心的負累。</p><p class="ql-block">所以,人性里便有了一種對“尊嚴”的自我保護機制。那就是人們總喜歡把那些優秀和成功的人往最下三濫的地方去想,仿佛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安心,才能證明自己的庸俗不是孤立的,并能為自己的不成功和生活在底層找到理由。</p><p class="ql-block"><b>蘇軾在《晁錯論》里寫到:“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b></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大成者在生活里的生存法則其實很簡單,忍他人所不能忍,能別人所不能。忍住自己的情緒,養好自己的心境,頂住壓力,定住心神。</p><p class="ql-block">王陽明說:“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p><p class="ql-block">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體現著一個人的定力。人生貴有三種能力,忍得、容得、舍得。</p><p class="ql-block">忍得,就是一種定力,就像蘇東坡所說:“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很多時候,忍得就是扛得、耐得、穩得。</p><p class="ql-block">做任何事情,以及任何性質的收獲、成長,都需要定力。有定力的人,通常都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成功。</p><p class="ql-block">到了一定年紀,洗盡了鉛華,也活出了通透,就要沉浸式做自己,不要東張西望。</p> <p class="ql-block"><b>四:種樹培德。</b></p><p class="ql-block">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凡事都是有定數的,不能強求!內心的光明與強大,可以抵御外界一切困擾,也是成就一切的根本依托。</p><p class="ql-block"><b>《傳習錄》中有句話說:“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想培育一棵大樹,首先要培育好樹根;想修養一個人的品德,則必須先要從修心開始。</b></p><p class="ql-block">心如止水,心態穩定的人,往往都是大智若愚的人,從不斤斤計較的人,也一定是大有格局之人。</p><p class="ql-block">“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你對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從行為中看出的;而行為的正確精準與否,也反過來影響到對事物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p><p class="ql-block">如此,在安靜之中打磨心境,修煉定力,然后,借助于定力的能量、智慧,帶我們慢慢地努力,靜靜地收獲,人生必定精彩絕倫!</p><p class="ql-block">投資自己,只爭朝夕。</p><p class="ql-block">歡迎關注紫氣東來如意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瓦房店市|
双辽市|
南岸区|
翼城县|
三台县|
安仁县|
射洪县|
大竹县|
新河县|
靖安县|
名山县|
贞丰县|
斗六市|
大竹县|
望谟县|
丹巴县|
英超|
海林市|
富源县|
裕民县|
乡宁县|
沽源县|
萍乡市|
西峡县|
清远市|
赤水市|
安丘市|
宜昌市|
化州市|
康马县|
云南省|
同心县|
清涧县|
福海县|
自贡市|
多伦县|
凌海市|
阿鲁科尔沁旗|
铜山县|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