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多么熟悉的一句對待“過失”的安慰語。</p><p class="ql-block"> 如果常在河邊走就有了“理所當然”的濕了鞋的由頭,那肯定能受得了那份濕、那份澀才好。</p><p class="ql-block"> 記得兒子小的時候每到夏天穿涼鞋那會,如果鞋子里沾濕了水,進了沙子或者泥土,他便會特別不高興,得想著法的把鞋子弄干,把泥清掉。臉上的表情足以證明他十分不喜歡那種“拖泥帶水”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對于這句熟悉的安慰語,我倒是有那么點自己的看法。如果說要是真的常在河邊走那肯定得是穿著適宜的鞋,也不想去往更遙遠的地方才好。因為內心里早已有了濕了鞋洗洗腳的“被內涵”,那濕了鞋肯定是必然的,是情理中可以發生的。因為那種狀態肯定會是心理上的放松,精神上的“舒適”,肯定便會有了行為上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這話放在生活中,或許可以被茍同。然而,如果發生在工作中,那便不敢隨波造次。</p><p class="ql-block"> 常在河邊走,哪能那么敢于去濕鞋呢?如果你要奔赴遠方,如果你還有更美好的行程,如果你的高跟鞋,你的布鞋被濕了,你還能有想要的優雅從容,還會有所謂的遠方,所謂的形象可言嗎?我想,那份自我的感受應該只有自己才能正確解讀吧。</p><p class="ql-block"> 如果沒有充足的準備,如果唯有前行,“謹小慎微”還是更能護你我他安全。</p><p class="ql-block"> 很早之前,因為陪孩子讀書,看到過一篇小故事。內容是說在脾氣暴躁時就去院子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過一段時間轉頭看看自己的“杰作”,真是非常震驚。當再將所有的釘子通通拔出來時,柵欄上留下的孔,更是讓人觸目驚心,那份傷害是無法消除的。這也正如一次次的錯誤之后,或許會有所加速成長,但是終將是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傷疤”。它們或許會是留在自己的心里,更或許是印入了別人的記憶里。</p><p class="ql-block"> 就此而看,為何不提高自己,做好自己,不讓自己輕易的“濕了鞋子”。鞋子濕了可以晾干曬干,腳不舒服了可以按摩可以緩解。而心里面不舒服了,卻會落疤留痕,那得需要很長時間的慰藉才好。更何況我們所謂之的“河邊”可非安慰語里的那河邊吶!“木桶效應”找出短板更是反應團隊實力,望自律自省,望珍惜珍重!</p> <p class="ql-block">本文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指正,謝謝您。對于借用小林漫畫圖片予以說明并表示感恩感謝[合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澳县|
拜城县|
平定县|
霞浦县|
阜阳市|
乌兰浩特市|
金寨县|
娱乐|
收藏|
唐河县|
望谟县|
牟定县|
全南县|
巴南区|
德州市|
富平县|
吐鲁番市|
安西县|
历史|
通渭县|
彭州市|
泸水县|
台北县|
南投市|
伊吾县|
中江县|
宁波市|
平潭县|
外汇|
获嘉县|
浮梁县|
武穴市|
安化县|
平陆县|
江华|
临桂县|
肥西县|
察隅县|
民县|
平和县|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