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朋友圈中小視頻《知青的小屋》,親身經歷者表達的真摯情感引人共鳴,感人至深,不知不覺中也勾起了我的知青小屋回憶。</p><p class="ql-block">1974年3月,我們一行5名安慶知青,下鄉插隊來到了大別山區岳西縣天堂公社,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下鄉當年公社便為我們建起了知青小屋,因為是縣安置知青示范點,所以小屋建造相對算是有顏值有檔次了,雖然也是土磚砌成,但有別于當地傳統高大的土屋,為農村平房帶院子的戶型設計。</p><p class="ql-block">小屋一進門,左右各一間為住房,中間堂屋,左側連著廚房及儲藏室,廚房后面是小院。平房青瓦坡頂,里外墻面刷白,院子外墻上涂刷著“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的紅色醒目標語。落成后的知青小屋,青瓦白墻,外觀干凈整潔,坐落在生產隊曬稻場邊上,簡樸而具有年代特色,在當時山里一眾土屋中,顯得與眾不同。</p><p class="ql-block">不過,小屋遠看雖亮眼,屋內卻十分簡陋,房間空空蕩蕩,除了床上,連坐的地方也沒有,窗戶上也是空的,沒有玻璃,只能找些報紙糊上擋風。在這里,除了個人的鋪蓋行李,幾張床一張桌子一盞煤油燈,加上廚房里灶、水缸及公社專項配置的幾件干活農具,就是我們知青小組最初的全部家當了,也是當時的貧困山村,所能為我們提供的最好條件了。盡管如此,小屋依然是我們遮風擋雨的溫馨港灣,讓剛踏出校門懵懂無知的我們,在這里學會了洗衣做飯,學會了自立、自強,承受了艱苦磨練,懂得了如何去面對人生,也陪伴著我在艱辛、歡樂和期盼的日子里度過了三年的知青歲月。</p><p class="ql-block">三年后,隨著國家知青政策調整,大家陸續地上調回城,離開了知青點 ,我也去了外地工作。此后,為生計、家庭和工作調動忙碌著,也沒顧得上回知青點看看。</p><p class="ql-block">2013年初春,我去岳西探望親戚,開車路過當年下放的村子附近,意外得知這條后期修建的山路,距村子知青點僅幾百米遠,可惜的是山坡陡峭,這個方向也無路直達,只能路邊停車遠眺,隔溝相望。一晃過去幾十年了,當地早已今非昔比,村民住房變化也很大,一棟棟明亮整潔磚瓦房代替了土屋,但鄉村山水地形依舊,讓人感到熟悉親切,只是村頭那片平坦的稻場上,青瓦白墻的知青小屋卻不見了蹤影。一瞬間,興奮、期待的心情變得有些失落和迷茫了。路過的老鄉告訴我知青屋拆了并不久,老屋要塌吧,這么些年了。他猜測著,說具體原因也不太清楚。</p><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思緒萬千。曾經熟悉的鄉親身影和插隊往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腦海里一幕幕浮現</span>,記憶中村里那古樸的土屋和知青小屋的畫面也在眼前回放。苦澀又溫馨,內心很久不能平靜<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感慨知青小屋已近四十載,見證了風雨歲月和年代變遷,于我承載著揮之不去的知青回憶,但如今,這一切都只能保留在記憶中了。</p> <p class="ql-block">激情燃燒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響應號召,掀起上山下鄉熱潮</p> <p class="ql-block">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p> <p class="ql-block">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經歷。知青歲月,一支難以忘懷的歌</p> <p class="ql-block">說明:以上圖片來自互聯網。為彌補未曾留下插隊生活和知青小屋影像的缺憾,特選擇幾張網絡圖片回味當年歷史場面,以示紀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新昌县|
左权县|
营口市|
华容县|
彩票|
永登县|
长宁区|
怀化市|
甘德县|
辽中县|
南阳市|
兴安县|
长武县|
佛教|
丽水市|
阳谷县|
自贡市|
北海市|
万盛区|
施秉县|
南岸区|
望城县|
怀集县|
乐山市|
大渡口区|
罗田县|
枣阳市|
兴山县|
济南市|
蒙自县|
金堂县|
睢宁县|
黄骅市|
甘德县|
华容县|
宣化县|
中宁县|
永兴县|
桐城市|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