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岳麓書院</p><p class="ql-block"> 自古有“四大書院”之說,究竟是那四大,各有說法,但無論如何排名,長沙的“岳麓書院”都名列其中,由此可見它顯赫的歷史地位。“岳麓書院”坐落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依山勢由低向高而建,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也是湖南大學及湖南師范大學的前身。因此,它也是“四大書院” 中唯一續存至今的書院。 </p><p class="ql-block"> 穿過湖南大學校區,就到岳麓山腳下的“岳麓書院”。書院甚為清靜,游客不多。“岳麓書院”始建于北宋,是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在岳麓山下的抱黃洞附近正式建立起的。北宋時期山長周式執掌書院,岳麓書院的從學人數和院舍規模都有很大發展,遂成為聞名天下的四大書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自春秋孔子周游列國,實施政治報負未果,回到家鄉,在杏壇首開私學始,開創了中國學堂教育的先河,學堂教育成為了我國的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之一,中國的教育事業從此進入嶄新有序發展階段。幾千年來,耕讀傳家,崇文生教,尊師重教成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通過學堂教育培養下一代,取得功名,實現家族的榮光,是一代又一代國人的夢想。</p><p class="ql-block">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里是湖南人才的搖籃,岳麓書院自創辦起,培養出來一大批令人觀止的學生,多少學子經過岳麓書院的培養后,走上考場,取的功名,成為一個又一個濟世經國之才。單就清代以來,書院便培養出17000余名學生, 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曾國荃、郭嵩燾、劉坤一、程潛等等,均是從這里走出,那個不是一等一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來,岳麓書院集中了海內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堪稱世間一流的文化、哲學大師來此傳經授教。 </p><p class="ql-block"> 張栻來了,這位當朝宰相之子放棄了京師繁華之地,來到這城郊山野之僻,承擔起管理和教學工作,初步奠定了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在他任山長期間,岳麓書院風生水起,達到鼎峰;</p><p class="ql-block"> 朱熹來了,特地從福建慕名趕到長沙,與張栻圍繞“太極、乾坤、中和、仁”四大議題朝夕晤談,進行深入探討交流,二人經常在橘子洲的古渡口,往返于湘江二岸進行講學,留下“朱張古渡”的千古佳話。我們暫且不對“程朱”理學進行評判,但熹的傳播講學使“程朱”理學影響中國近千年;</p><p class="ql-block"> 王陽明來了,這位當世大圣帶著他潛心研究一生的心學思想,來到這里與學子們交流,吸取精華,博采眾長,傳經布道。</p><p class="ql-block"> 陶澍來了,這位當朝名臣,百官楷模,將其一生積累的滿腹經世經驗傳授給書院的學子們,教育學子們做良臣廉官,救世濟民。在他的影響下,從清朝中期起,湖南人才異軍崛起,在短短的數十年內,湖南籍官員就形成了一個緊密的集團。故有湖南人才始于陶澍,盛于曾國藩之說。</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來,岳麓書院車水馬龍,不但聚集了各家大師前來講學,全國各地學子們慕名趕來,聆聽大師們的教誨,據說當年“朱張會講”時,大門前的一口池塘的水都被學子們的車駕喝干了。中華文化得以傳承數千年,正是因為有許多象岳麓書院這樣的教育機構付出的不懈努力。幾千年來,中華文化靠一代代大師學者們支撐而延續,無論是五胡亂華,還是元、清的侵入,這些有武力而沒文化的蠻夷最終被強大的中華文化所吞噬,融入其中。不幸的是,上世紀的那次文化斷層中,荒廢了整整一代人,這一代人的荒廢,給中華文化沉重的打擊,這種影響可能還會延續好幾代人。</p> <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后高考制度的復興,使中國的學堂教育重新煥然一新。但隨著社會階層固化的日趨嚴重,當下的國人中普遍存在焦慮情緒,焦慮的根源是人們尤其迫切希望下一代能通過教育的成功培養(無論是內在思想品德教育,還是外在的文憑教育),使之能擠身于社會的更上一個階層,從而實現家庭在社會層次中的晉升。因此,國人不血本對孩子的教育進行大量的資本投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成為每個家長的共識。于是補習班、托管班、學區房以及各類以提高分數為目的的培訓機構應聲而出,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成為應試教育的靈丹妙藥。人人都意識到這種模式是不對的,但人人都被迫去適應參與這種模式,因為目前在中國,沒有更好的模式能取代它。許多人天真認為:我們可以學習美國,大學寬進嚴出,就可避免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了。果真如此,那將徹底摧毀中國的教育。那時的權貴們可以通過手中的權力幫助紈绔子弟取得清華大學文憑;富豪們可以用金錢收買,幫助不學無術之輩從北大畢業,從而徹底斬斷出類拔萃的草根寒士晉升之路,也使中國的高等教育成為腐敗的溫床。久而久之,就連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文憑都賤如便紙。所以說,現有的應試教育是現有體制下唯一可行、還算彰顯公平的教育制度。</p> <p class="ql-block"> 焦慮的根源之二是對孩子的學業的提升無從下手,完全依托學校、老師的教導。他們忽略了家庭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學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個體社會化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長輩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家庭教育和環境對于孩子個體思想的涵育和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家中長輩首先應該發揮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嚴格約束自身行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在潛移默化的生活中影響熏陶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目的,多鼓勵,少責罰,寓教于樂,讓孩子樂于學習,形成自覺學習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焦慮的根源之三是對當下社會整體道德水平日益趨下的擔憂。幾千年來,我們建立起讓外夷仰慕的文明和道德體系,建立起國民無比強大的自信心。然而,近一百多年來,由于我們的固步自封,在西方的利器和更先進的文明的打擊下,文明和道德體系面臨巨大的挑戰,自信心被打的蕩然無存,找不到方向。尤其是上個世紀的文化斷層,使得我們這代人在成長培育期,不但沒有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還深受極“左”思想的影響,使得我們文化修養不足,“三觀”嚴重扭曲。盡管我們努力去糾正,但那些思想己植入我們的骨髓血液之中,時不時影響著我們。更有甚者,在錯誤輿論的影響下,還無比推崇那時的所作所為。所以高曉松一趟北歐之行后無限感嘆:“與他們相比,我發現自己的內心很丑陋。”而我們這種丑陋的心理還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中國,道德淪喪已是不爭的事實。追根溯源,這是由于我們拋棄了傳統的價值體系,又沒有重新建立起新的、讓國民信服的價值標準,使國民在實際生活中沒有信仰而迷失方向。當下的中國迫切需要思想道德標準來規范國人的行為,重新建立能讓他國仰慕的文明和文化,而這些都必須依托培育優良的家風家教去傳承。優良家風不僅是一種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它更體現出一個家庭的性格特征。這種性格特征突出體現在對于家庭成員的教育和涵養的功能中,大多數情況下家風是一種不必刻意教授或者訓誡。行為示范便是最好的“無為而治”,家庭長輩將優良家風內化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格,家庭成員就能夠在家庭活動中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在不經意間獲得的精神氣質,品行性格,從而引導其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優良的家風家教還能夠促使孩子的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實現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孩子思想的培養,使其在潛移默化地過程中接受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點和道德規范,并使受教育者真正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p> <p class="ql-block"> 在岳麓書院內有二幅不著名的對聯,一幅是院中的赫曦臺西面兩柱上懸掛的一聯:</p><p class="ql-block"> 合安利勉而為學,</p><p class="ql-block"> 通天地人之謂才。</p><p class="ql-block"> 第二幅是大門過二門,至百泉軒對面的時務軒正門,聯曰:</p><p class="ql-block"> 胸蟠子美千間廈,</p><p class="ql-block"> 氣壓元龍百尺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較書院中其他名氣十足的對聯,這兩副聯在世人中的傳誦度稍顯普通,但此二聯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傳道濟民、憂國憂民、匡時濟世、經世致用之才的培養,聯通古今。</p><p class="ql-block"> 二幅對聯蘊含書院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作為士子必須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廣識博,潛心治學,勇于實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否能從這二副對聯中找到借鑒和啟發呢?</p> <p class="ql-block"> 細細地游覽了書院的每個角落后,走出書院后門,一片紅霞撲面而來,這便是岳麓山的另一景紅葉了,聞名遐邇的“愛晚亭”隱藏在這楓林紅葉叢中。岳麓山之名,正是這秋末初冬之季的紅葉和岳麓書院而揚名。此時正值初冬,滿山紅葉,層林盡染,整座岳麓山宛如披上彩霞,流光溢彩。愛晚亭四周楓林連片,楓樹頂端的葉子紅得似火,從樹頂往下逐漸呈現黃色、綠色。遠遠望去,紅黃綠三色相接,很有層次感。早年讀杜牧的這首“山行”,感悟不深,今日身臨其境,才領悟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寓意。人稀清靜之時,在這風景如畫之地,一杯清茶一本書,想必是極妙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涟水县|
萨嘎县|
广河县|
万盛区|
沧源|
达日县|
金沙县|
霍林郭勒市|
洛阳市|
西和县|
雷州市|
尼勒克县|
星子县|
大姚县|
荥经县|
保山市|
栾城县|
长丰县|
宜昌市|
静宁县|
梅河口市|
灵台县|
哈密市|
巍山|
玉溪市|
石首市|
岳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平塘县|
裕民县|
垫江县|
莲花县|
凉城县|
凉山|
灵寿县|
东方市|
东安县|
汉源县|
沅江市|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