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水鄉古鎮——甪直有一座保圣寺,據《吳郡甫里志》(甫里即甪直的古稱)記載:“保圣寺,梁天監二年(503)創,宋祥符六年僧維吉重建。”由此算來,已有1520年了,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p><p class="ql-block"> 圖為甪直保圣寺山門(拍攝于二十世紀20年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吳郡甫里志》還說:保圣寺“大雄殿供釋迦牟尼,佛像旁列羅漢一十八尊為圣手楊惠之所摹,神光閃耀,形貌如生,誠得塑中三昧,江南北諸寺所不能及。”唐代雕塑名家楊惠之于唐開元年間(713-741)為保圣寺制作了一堂(十八尊)羅漢,深受大眾所喜愛。</span></p> <p class="ql-block"> 民國七年(1918),北大學者、歷史學家顧頡剛喪偶在蘇州家居,應朋友之邀保圣寺游覽。當時大雄寶殿內的塑像基本完好,他見到的景象是:兩壁是堆塑的山,十八尊羅漢有的在山頂上,有的在山坡上,有的幾個湊在一處,有的兩個隔開得很遠,極參差不齊之致。最好的是各有各的精神,各有各的注意對象:談話、題壁、打坐、降龍、伏虎,他們真在山上做這些事情,并不是替三世佛排班護衛。未修過的幾尊,衣褶的輕軟,可以顯出衣服中的筋骨;面上的筋肉更能很清楚地表示他們的神情。大殿里還有趙孟頫所書的抱柱聯:梵宮敕建梁朝,推甫里禪林第一;羅漢溯源惠之,為江南佛像無雙。”說明寺院是南梁建,羅漢是唐代塑。(下圖為顧頡剛教授)</p> <p class="ql-block"> 中國的古建筑多為木結構,保護絕對是個難題。四年后的民國十一年,顧頡剛攜友陳萬里同游保圣寺,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殿中明亮得很,地下滿積著瓦礫,大佛座身之后幾乎阮坍塌了!我最不能忘的題壁羅漢,因為塑在東北角里,也連著倒得全無蹤影可!這一見真使我惱悵得說不出話來!”顧之所以“惱悵”,不僅是因為這些古塑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因為它們在中國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 于是,顧與鎮上坤董商量,請施補救。而寺鄰小學,坤董輩為求擴大校址,唯恐此殿不毀。顧無奈只得攝影后,向各處接洽,在各種報章雜志撰文介紹保圣寺塑壁羅漢情況,呼吁各界慷慨解囊,搶救古剎唐塑。</p> <p class="ql-block"> 大殿棟梁日損,塑壁羅漢岌岌可危,甪直鎮上的有識士紳也開始行動起來了。民國十四年,由沈柏寒集款,雇人將東壁的禪定、講經、沉思三尊,西壁的降龍、智真共五尊較完整的羅漢連座拆下,存放于小學操場西側的幾間小平房里加以保護。</p><p class="ql-block"> 圖為禪定(即達摩)羅漢。</p> <p class="ql-block"> 東壁拆下的講經羅漢。</p> <p class="ql-block"> 東壁拆下的沉思羅漢。</p> <p class="ql-block"> 西壁拆下的降龍羅漢。</p> <p class="ql-block"> 西壁拆下的智真羅漢。</p> <p class="ql-block"> 說起保圣寺羅漢,就不得不提及一個日本人,他就是日本的美術史學者大村西崖。民國十五年,他來到甪直實地調查,回國后出版了《吳郡奇跡·塑壁殘影》一書。在書中他認為殿中的塑像秉承唐代遺風,極具價值,得出塑像應為宋時塑造的結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根據木構形制判斷出大殿為宋代建筑,并進行了科學的測繪,這也是現今保存唯一的保圣寺大殿的測繪資料,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實物照片。(圖為大村西崖先生的漢服照)</p> <p class="ql-block"> 民國十六年,保圣寺大殿遭火,東壁的尷尬、聽經和西壁的伏虎、袒腹共四尊較完整的羅漢被拆下,安置在原陸龜蒙宅的光明閣保存。</p><p class="ql-block"> 圖為伏虎和袒腹羅漢。</p> <p class="ql-block"> 民國十七年五月,保圣寺大殿轟然坍塌,只剩殘壁一堵。值得慶幸的是,有九尊羅漢已先行移出。</p><p class="ql-block"> 圖為大村西崖先生拍攝的保圣寺大殿的影象。</p> <p class="ql-block"> 民國十八年,由時任教育部長蔣夢麟、次長馬敘倫倡導的“保存甪直唐塑委員會”成立。有葉恭綽、蔡元培、馬敘倫、顧頡剛、陳萬里等19人組成,共籌集到二萬三千六百銀元。次年,保圣寺古物館在大殿原址動工興建。</p> <p class="ql-block"> 民國二十一年春,“保圣寺古物館”竣工。羅漢塑像與塑壁的修復任務交給了雕塑家江小鶼、滑田友。一次,滑田友為降龍羅漢補斷臂,補了三次都不滿意。事被吳稚暉知道,就來信阻止說:“既稱古物館,就全要古的,補上了新手臂就不是古物了。”于是決定羅漢不加修補。經過他們的精心施工,半堂塑壁羅漢終于在“保圣寺古物館”安下了家,并且一直居住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羅漢昔睹漏雨淋,九尊今看坐碧岑。”從民國七年的驚喜初見,到后來的四處呼吁,顧頡剛的“唐塑保護行動”,在十四年后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盡管大殿已傾,塑壁已殘,羅漢已缺。畢竟還有半堂羅漢枯木逢春,重駐人間。</p>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專程從杭州去甪直,游覽了保圣寺。寺院很低調,坐落于僻靜的小巷深處。</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就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簡單,屬于第一批的。</p> <p class="ql-block"> 保圣寺天王殿。然殿內空空無物,沒有任何一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有一幡桿夾石,武康石質,北宋遺物。舊時,夾石之間高豎幡桿,白日扯廟旗,晚間懸掛燈籠照明,可作叢林標志,吸引四方信眾。</p> <p class="ql-block"> 穿過天王殿,庭院道路兩側各有一件古物。</p><p class="ql-block"> 左側樹立尊勝陀羅尼經幢一座,青石質,通高五米開外。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此幢為唐大中八年(854)建,宋紹興十五年(1154)重立。原在山門左首,后移至大殿前。</p> <p class="ql-block"> 右側為一明末清初所鑄鉄鐘,鐘頂蒲牢為鈕。鐘身鑄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八方無災”等吉語。</p> <p class="ql-block"> 道路盡頭就是在原大殿遺址上建造的“保圣寺古物館”,已近百年滄桑。</p> <p class="ql-block"> 門楣上懸額“九羅漢圣跡”。</p> <p class="ql-block"> 跨進“古物館”大廳,正面墻上就是一幅巨大的塑壁羅漢圖。由于燈管暗淡,畫面顏色深沉,讓人有點陰森森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保圣寺的塑壁羅漢構圖獨特:只見山水洞穴之間,分布著一個個羅漢,或坐或立,姿態不同,神情各異,形貌如生,給人活靈活現的感覺。云霧繚繞的海上仙島和栩栩如生的洞中羅漢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古雅壯觀而又生動的山水人物立體畫。這種大膽的構思和高明的藝術,是非常罕見的,古人稱之為“海山羅漢”。</p> <p class="ql-block"> 在這幅跟展廳一般高的“海山羅漢”圖中,散布著九尊羅漢,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是:智真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袒腹羅漢、達摩羅漢、降龍羅漢、講經羅漢、聽經羅漢以及尷尬羅漢。他們或在山林中,或坐洞穴前,各行其是,各得其所。其構思,讓人嘖嘖稱奇;其手法讓人拍案叫絕!</p> <p class="ql-block"> 智真羅漢,位于左上角。頭型圓中帶方,肌肉豐滿,雙眼半開半閉,給人以雍容敦厚、圣潔慈悲之感。</p> <p class="ql-block"> 沉思羅漢,位于左下角。面相豐腴,秀目圓睜,表情深沉,仿佛正在沉思,敦厚凝重的風姿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p> <p class="ql-block"> 伏虎羅漢,位于偏左中部。威武彪悍,粗獷豪爽,雙目炯炯有神,雖然手臂殘損,但生動逼真的刻畫足以表現出其威武的精神氣質。</p> <p class="ql-block"> 袒腹羅漢,位于伏虎羅漢的右下方。面容清秀,肌體豐腴,袒胸露腹,衣衫寬松,依巖而坐,安然隨意,表現出溫文爾雅的精神氣質。通過寥寥幾筆柔和的線條,既勾劃出胸腹之間的界限,又逼真地表現出了肌肉似乎在抖動的狀態。</p> <p class="ql-block"> 高居正中的是面壁修行九年的禪宗始祖菩提達摩羅漢。他結跏趺坐,閉目頓首,臉上無任何表情,作禪定狀。</p> <p class="ql-block"> 與達摩一洞之隔的是降龍羅漢。圓顱大額、隆眉高鼻、絡腮胡須。其右手從容按膝,左手力撐巖石,目光如炬,衣衫隨身姿起伏,線條流暢,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 講經羅漢和聽經羅漢處于一個和諧的畫面中。講經羅漢為一清瘦的老者,后背微駝,大嘴微張;聽經羅漢抱腹而坐,雙目微合,姿態恭敬。通過一長一少、一瘦一胖、一動一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藝術上處理得恰到好處。</p> <p class="ql-block"> 尷尬羅漢,位于塑壁的右下角。絡腮胡、倒掛眉,面部表情十分豐富,似哭非哭、似笑非笑,仿佛“尷尬人遇上了尷尬事”一般,形神刻畫惟妙惟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维西|
清徐县|
沛县|
特克斯县|
武隆县|
宣城市|
抚顺市|
昌乐县|
陆良县|
漾濞|
周宁县|
益阳市|
花莲市|
新民市|
洛宁县|
丰都县|
西平县|
安龙县|
永昌县|
玛沁县|
深水埗区|
阜平县|
柏乡县|
满城县|
香格里拉县|
竹山县|
长沙市|
丰城市|
永泰县|
伽师县|
西宁市|
射洪县|
新野县|
建湖县|
阜城县|
西藏|
永寿县|
屯昌县|
嘉禾县|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