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十月十一日從廣州中午飛烏魯木齊(5小時)因巴庫天氣不好,經停五小時后,重新登機,再飛四個半小時,于當地時間晚上十一點(北京時間十二日凌晨三點)降落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加索三國之行開始。這三個國家也挺有意思的,邊境相鄰,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當時都把俄語作官方語言。今天這三國各自民族不同,語言不同,連宗教信仰也不同(阿塞拜疆是伊斯蘭教、格魯吉亞是東正教、亞美尼亞則是基督教)。經濟發展水平也有差異,三國之中阿塞拜疆較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到達巴庫已是深夜,這是巴庫機場到達廳,入境手績辦理很快,我們持電子簽證進入阿塞拜疆共和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塞拜疆,位于歐亞大陸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東南部,面積8.66萬平方公里。阿塞拜疆全國劃分為1個自治共和國,66個區,78個城市,首都為巴庫。截至2023年5月1日,阿塞拜疆人口1014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11~13世紀阿塞拜疆族基本形成。11~14世紀突厥人、蒙古人入侵。16~18世紀歸屬伊朗。19世紀遭俄羅斯帝國吞并。1917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20年成立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36年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在蘇聯解體后,1991年2月6日改名阿塞拜疆共和國,同年10月18日正式獨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油氣工業是阿塞拜疆支柱產業。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約為800億美元,同比增長4.6%。人均GDP約8千美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機場入境大廳,里邊有個展位,專門介紹阿塞拜疆兩代總統(子承父業),聽地陪導游說,兩任總統威信都很高,也是人民用選票選出的。因為只要讓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安定,人民就會擁戴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晚入住巴庫五星級萬豪酒店。這個建在巴庫里海邊的國際連鎖酒店超大,有八百個客房,但只有四層客房,在電梯口去到房間,要走上長長一段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酒店面對里海的門口和大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酒店門口出來就面對里海,可以看到海邊巴庫市中心CBD的建筑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中心城區景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是阿塞拜疆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于阿布謝隆半島南側的海灣內,是里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外高加索地區最大的城市和航運、航空和鐵路樞紐。導游說巴庫市人口有三百來萬,占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是一座歷史悠久古城,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名城。巴庫以盛產石油著稱。在石油工業的帶動下,巴庫的石油機械、輕工、食品工業、儀表制造、化工,電子等行業取得很大發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城市建設不錯,道路寬闊,主城區在里海邊布局,城市整齊清潔,綠化及花草美化則一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城市建筑既有歐洲建筑風格也有前蘇聯建筑風格的痕跡,同時新城區則顯示當前現代與后現代時期的新建筑風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的體育館是前些年為歐洲杯足球賽事而新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巴庫中心城區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的現代風格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蘇聯時期風格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三日上午游覽巴庫市的黑達爾阿利耶夫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位于阿塞拜疆共和國首都巴庫,這一被譽為建筑業“解構主義大師”的著名建筑師哈迪德的最新力作無疑成為了當地的城市新地標。整個設計包括一個博物館、一個圖書館和一個可容納1000人的會議中心。這一綜合性項目圍繞中央廣場將這一區域的住宅區、辦公商業區和酒店等設施統一起來。相關政府表示:“我們并不期望通過模仿或是復原歷史而將城市與過去進行有機聯系,而是要通過一個極具現代感的建筑設計重新解讀歷史在這個城市當下的意義”。在阿塞拜疆現任總統伊爾哈姆·阿利耶夫主持下,文化中心在2012年5月10日舉行了預開幕典禮。創新的前沿設計,使它成為巴庫的現代化進程地標,并蠻聲國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為前蘇聯的一部分,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城市與建筑以前一直受到前蘇聯規劃的影響。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獲得獨立后,阿塞拜疆一直投入巨資進行現代化建設,在巴庫建設基礎設施和現代化建筑,走出蘇聯式的現代主義的影響。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是體現了巴庫現代建筑思想的杰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塞拜疆總統任期七年,選舉產生,可連選連限,不限屆數。現任總統阿利耶夫是前總統的兒子,聽導游說其在人民中威信很高,這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不斷發展有密切關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阿利耶夫文化藝術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座建筑是扎哈&哈迪德設計的,獲得甚高的贊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阿利耶夫文化藝術中心的大草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利耶夫文化藝術中心周邊配套的住宅小區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新城區居民居住環境還是不錯的,雖然城市不是太多摩天大樓,空氣質量因為周邊油田開采及城市汽車(沒有看到有電動車)密集而不是太好。好在處在里海邊,經常風力較大令空氣流較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上出發是上班高峰,巴庫中心城區堵車比較嚴重,導游說很多人家有兩輛車,巴庫市面上看到的多是進口日系及歐洲系車,她看到過有中國產的“長城”牌汽車,但不多。女導游曾在安徽讀過一年中文,她說這里新車價與中國差不多,進口二手車很多。因為是油氣大國,汽油較中國便宜,我看到加油站標明92號汽油是1馬納特1公升(1馬納特≈4.16元人民幣)剛好比我們的便宜一半。這里是看不到電動汽車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月十二日從巴庫市區出發,沿里邊岸線前往阿塞拜疆泥火山群景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巴庫市區沿海岸線轉入荒脊的半沙漠地帶,里海這邊是石油天然氣豐富的能源產區,到處油井氣田,但土地貧脊,農業、畜牧業生產不很發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泥火山在 巴庫以南70公里的地方,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泥火山群,有400多個,大小不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荒野上,經過一個又一個這樣泥包似的小山包,是高矮不同的火山口,湊近可就能近距離看火山口里“咕咕”聲的冒泡,不時噴出泥漿團。當然,有時也會有的泥火山爆發會噴得很高,距離湊的太近躲閃不及的話就會被噴一身泥。?有個團友不小心,踏上地面濕潤的一片,一只腳踏破地面,陷入了泥漿中,鞋子褲腿都糊上泥漿,很是狼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剛好拍到泥火山沖出的可燃氣體,把泥漿頂出來一個球又未沖破時的樣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泥火山,是一種貌似火山噴發的“假火山”。它與火山的最大區別是火山噴出巖漿,而泥火山噴發泥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泥火山大多分布于斷層或背斜軸部,且出露地層多為泥砂巖。當地下大量流體受到巨大的壓力,使得流體攜帶泥沙從斷層處等地殼薄弱帶噴涌而出,在地面堆積形成泥火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泥火山的形成一定要具備三個條件,首先地下水一定要有水頭壓力;其次從壓力處到地面要有斷層或裂隙;最后要有遇水能成漿的泥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泥漿被地下往外冒的天然氣推動,像開鍋似的翻滾,如在泥漿上點火,天然氣就會燃燒起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泥火山群, 我們前往戈布斯坦看史前巖畫遺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戈布斯坦位于阿塞拜疆的東部,在阿塞拜疆語中意為“溝壑縱橫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這里位于大高加索山脈東南角的杰伊蘭克奇梅茲河流域,?為丘陵多山地勢,距離巴庫60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考古學家在這里發現了原始人遺址,?他們留下了許多巖畫。?這種原始藝術表現了古代人的文化、經濟、風俗和傳統。在20世紀30年代首次意外發現后,?已經在1000多塊巖石上發現了6千多幅不尋常的巖畫。隨后發現的還有古老的原始人民居洞穴遺址以及超過10萬件物質文化物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戈布斯坦的巖畫涉及不同的時代,最早的巖畫可追溯到2萬年前,而最近的也已有5000年的歷史。?這些圖畫清楚地反映了人類的整個進化過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巖畫記錄了過去一萬年來生活在這里的動物形象,如斑羚、野山羊、鹿、野豬、馬、獅子等,還有鳥、魚、蛇、蜥蜴和昆蟲的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1966年以來,戈布斯坦地區一直被視為國家保護區。?如今這里已成為一個露天博物館。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人參觀這座石頭畫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戈布斯坦巖畫于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稱為“戈布斯坦巖石藝術文化景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清晰看到古人類刻在巖石上的畫作,下圖是刻了一艘獨木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戈布斯坦巖畫在這個山上保留了很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戈布斯坦的巖畫歷史博物館,里邊詳細介紹了史前巖畫及考古發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戈布斯坦巖畫的巖石山腳有個突出的巖板石,在這里打個卡吧。山下瀕臨里海邊的村落,也許鑿巖畫時代的古人也曾居于此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戈布斯坦巖畫后,到里海邊的一個魚餐廳“Fish house”吃魚,有蒸煮的和烤的魚,味道還不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圖是里海海岸。里海是個內陸湖,曾是地中海的一部份,大慨1.1萬年前,因地殼斷裂而被割裂成了個內陸湖,其位于中亞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它長約1200公里,寬平均為320公里,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大小130多條河的河水流入海,面積37.1萬平方公里,大小幾乎與波羅的海相當,規模為亞速海的10倍,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平方公里)的14%。里海雖稱海,但卻是一個巨大的內陸咸水湖,之所以叫海,是因為面積足夠大,以及其性質偏向于海水,如顏色、海灘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巴庫里海邊的“Fish house”魚餐廳吃烤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里海邊的魚餐廳環境優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塞拜疆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豐富,1841年,全球第一口油井就是在這里投產的,這里石油埋藏淺,導游說有的人買了塊地欲蓋房子,豈料挖地基時卻挖出石油來,干脆就打成油井了。在巴庫周邊,里海周邊可以看到不少“磕頭機”在不停地從地下抽取石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里海探明石油可采量占全球六分之一,沿里海岸有五個國家,以俄羅斯和阿塞拜疆開采實力最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巴庫海岸邊的修船廠和碼頭,可遠眺巴庫中心的CBD區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0月12日午飯后前往巴庫比比海巴特清真寺參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比比海巴特清真寺是阿塞拜疆的伊斯蘭教中心及伊斯蘭建筑的代表之一。它最初建于1281年,后于1936年蘇聯時期被布爾什維克黨摧毀。在蘇聯解體后重建。所以這個清真寺內外都還很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比比海巴持清真寺外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比比海巴特清真寺內主堂的穹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巴庫城外乘坐大巴回市中心的老城區,沿主干馬路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古城的希爾萬沙宮高高聳立于港灣之上的城市最高部分,以其被稱作王(沙赫)宮的漂亮宮殿而著稱。它真正建在突出的懸崖上,具有皇家的豪華和不同尋常的富麗堂皇。所有的一切都用閃光而削平的石頭做成,彼此連接精巧之極,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辨不出縫隙。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據記載曾為巴庫汗國首都。城內的眾多名勝古跡,如11世紀建造的瑟納克——卡爾清真寺塔,12世紀的克孜——卡拉瑟塔樓,13世紀的巴伊洛夫石堡,15世紀的希爾凡王宮及17世紀的汗王宮殿至今保存完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是位于古城王宮墻下的當年王室的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城歷史悠久。現存老城格局是12世紀席爾旺沙王朝定都后形成的。主要建筑則是更后來修建/重建的。主要景點有席爾旺沙宮、處女塔、“布哈拉”及“木爾坦”兩處商棧,若干古清真寺,雙門洞的北面正門沙馬赫門等。城北的巴庫主干道——獨立大街,城南是里海海濱,也分別是建筑、風景集中地。2000年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 古城王宮外的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 古城王宮的入口大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 從王宮外城墻遠眺電視塔和現代高層建筑,巴庫傳統與現代同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 在王宮中的整個古城沙盤模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在古城王宮王宮里遇到來阿塞拜疆旅游的游客父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是王宮中的用品展品,導游讓大家猜是什么東西,沒有一個人猜得出來,謎底是:胡須罩,原來那時有的男子留大胡子或八字胡,這需要像理發一樣護理造型,為保護睡覺時不小心把胡子造型弄散亂,就戴上個這樣的胡須罩,把造型后的八學胡子給套起來保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王宮中的大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處女塔全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阿塞拜疆“古建筑明珠”之稱的巴庫處女塔始建于公元前7世紀,是12世紀所建的汗王宮殿建筑群的一部分,是一座典型王宮燈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處女塔坐落在巴庫老城中心,比鄰里海海濱,高29.5米,墻厚4到5米,為8層圓柱狀,每層可容納50余人,內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涼甘美。塔上每層窗日都有防御設施,用石灰石砌成。古時候,塔上的窗口可傾瀉滾燙的熔鉛,或投下燃燒的火把,以抵抗外敵的進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關于少女塔還有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流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處女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庫古城很多建筑都是上世紀阿塞拜疆的石油大亨請歐洲建筑設計師來設計的,古城充滿歐洲建筑風格的建筑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 巴庫古城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 巴庫古城的書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少女塔下,遇到一群學生,他們知道我們來自中國,很熱情地與我們交流合影,后來又向我們用照相機拍攝合影的同伴要了郵箱網址,請她回去把照片發送給她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 一位大叔邀請我與他合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 與一群巴庫的少男少女學生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2日傍晚前往Yanar Dag 火焰山。地下的可燃氣體不斷滲出,令這座小山腳的火焰歷經千年不論風霜雨雪而不滅。人們覺得這里是座神山,因此很多阿塞拜疆人甚至印度、伊朗人都會來此朝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傍晚前往拜火教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是拜火教廟對面的餐廳,我們在此吃晚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是巴庫拜火教廟門口。這是著名的有“永恒之火的地方”,修建于17~18世紀,這里主要是印度教、錫克教、鎖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等教徒拜火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 拜火教廟外墻及門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 拜火教廟內庭。在內庭中的長明之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拜火教為世界最古老宗教之一。 拜火教,是依其主要宗教儀禮特征而名。又稱瑣羅亞斯德教,以其創始人古波斯先知之名名之。阿塞拜疆還保留很多拜火教的文化。拜火教是古老的宗教,今天教徒早已式微,只在伊朗某些地方還有少數信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距離首都巴庫30公里的火神廟,是有著永恒之火的地方 。一束長明之火在庭院中心靜靜地燃燒。周邊的各個小屋,有對這個修復于17~18世紀的火神廟的歷史和典故的詳細介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原來真正的長明火在19世紀因為地下資源的枯竭而已經熄滅了,如今看到的其實是原蘇聯時期人工重新接入的天然氣之長明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前往巴庫市中心觀看“火焰塔”,就是幾幢摩天大樓,為展現巴庫歷史上對火的崇拜,把大樓塔身設計成曲線優雅的火焰狀,外墻用藍色鏡面玻璃鋪成墻面,晚上配以電子操控燈飾,遠看就如同城市熊熊燃燒的火矩,在城市那個角度都可感受到火焰的光芒,現在這已經是巴庫新城的地標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近處看“火焰塔”幾座建筑,與廣州花城廣場的建筑群比還是單薄很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酒店,從遠處看“火焰塔”就更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火焰塔”對面的阿塞拜疆議會大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火焰塔”旁邊是阿塞拜疆國家烈士陵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是長明火矩“永恒之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是烈士紀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圖為國家烈士陵園的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3日上午前往距巴庫130公里的沙馬基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途經建于1402年的迪里巴巴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為遠處半山腰的陵前方的墓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是位于科布斯坦鎮郊外的崖壁上的迪里巴巴陵。整個陵有大半身藏身于崖壁上,懸在半山,游人拾級而上。這座山有許多洞穴,是以前修道士隱于洞中修行之處。要沿陡峭狹窄的山路攀登上去,管理者要求參觀者頭戴安全帽並簽下一紙“生死狀”,安全責任自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是眾多修行者在半山上棲身修行的洞穴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迪里巴巴陵里的一個修行者房間,人們席地而坐地修身養性讀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洞穴中往外觀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沙馬基區位于阿塞拜疆東部,在首都巴庫以西130公里。面積1,611平方公里,人口85,308人,其中主要為阿塞拜疆人(75 %) ,以及亞美尼亞人,吉普賽人和俄羅斯人。首府沙馬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沙馬基是阿塞拜疆的一座古城,建于公元五世紀,在11~16世紀期間,曾是希爾萬王國的首都,也是希爾萬王的一處居所,18世紀時也曾是沙馬基王國的首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們參觀沙馬基周五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43年,曾經歷過1859和1902等大地震而不倒, 2010到2013年在大火后重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剛好是周五,前來禮拜的信眾絡繹不絕,寺里寺內人頭涌涌,我們等到中午,人們陸續散去我們才進去參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歷史上沙馬基曾遭受過11次大地震,然而沙馬基清真寺卻安然得以幸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 沙馬基JUMA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 沙馬基JUMA清真寺左側大廣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JUMA清真寺外走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側廊看清真寺廣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JUMA清真寺內大禮拜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JUMA清真寺前庭花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午在沙馬基一個餐廳吃飯,上圖 餐廳側門的獅子雕像和餐廳外的流浪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是餐廳外的蘇聯產“拉達”牌轎車,在巴庫外的幾個城市,看到不少“拉達”牌轎車,這牌子的車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廣州也看到過,但早在國內市場淘汰不知多久了。這種車馬力小沒空調,夏天開車沒啥舒適性可言,沒自動檔車型,全是手動檔。這類車不像現在的汽車有那么多電子設備,用化油器白金點火,只要有配件,修理也不太難。所以在沙馬基這邊,可以看到不少“拉達”滿街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餐廳午飯時有民間藝人唱歌表演,用民族樂器演唱,讓大家領受了阿塞拜疆的民間藝術,贏得大家的掌聲。導游代大家給了小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午飯后乘車前往舍基(SeKi),途中經過一座度假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座度假酒店外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里海旁的巴庫向西行去舍基途中,地勢從半沙石平地向丘陵半山區過渡,植被也逐漸豐富,可能老天給了人們地下寶藏(油氣資源),地上就給了荒漠來平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傍晚吋分到達舍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舍基作為連接東西方國家間貿易互市的要塞,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如今的舍基歷史中心是18世紀之后重建的產物,其特征是擁有高山墻屋頂的中世紀建筑群。現在,舍基不僅是阿塞拜疆最美的城鎮之一,也是一個具有田園風光的休養地。舍基汗宮殿是由胡賽因汗建造的建筑,也是阿塞拜疆重要的古跡之一。它建于1762年,宮內有庭院與水池,四周古樹環繞,以雕飾與壁畫享譽于外。彩色玻璃窗用近5,000塊玻璃及木質材料,以“Shebeke”(一種在木制格子里鑲嵌著由彩色玻璃組成的精美馬賽克)這一古老的藝術特別制成,令整座宮殿呈現出奇妙的光影,內墻繪有帶著花卉、狩獵與戰爭等元素場景的圖畫,讓人們可以領略幾個世紀前阿塞拜疆的汗國歷史場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為舍基汗王宮殿外圍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為舍基汗王宮殿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舍基汗王宮殿的入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舍基汗王宮殿圍墻內大庭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宮殿前的水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舍基汗王宮殿的宮門,其實這座王宮與一般意義的王宮比較是很小的,進去參觀看到房間也很小。其實當時這些汗王統治的地域並不大,財力估計更是有限,因此建筑規模並不大,就是一幢兩層樓房。但里邊很多手繪的壁畫顯示出當年的裝飾藝術,並且有很多描繪了當時戰爭及生活的場景,很有歷史價值。</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舍基汗王宮殿外圍墻的后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宮殿內庭古樹參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舍基汗宮殿建筑外的小商店里,看到洋蔥是0.70馬納特一公斤(1馬納特等于4.16元人民幣),即相當于1.46元人民幣一市斤、馬鈴薯是1.2馬納特一公斤,即相當于2.50元人民幣一市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舍基是位于阿塞拜疆西北部的一個城市,人口6萬。位于大高加索山脈南麓,公元十五至十八世紀期間曾為希爾萬沙王的領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是我們今天晚上在舍基吃飯的飯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飯店裝飾充滿中亞風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餐時有樂手表演,水平還不錯,為大家帶來歡樂氣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晚的晚餐有一道舍基的名菜:帝王抓飯。廚師捧來一個像烘面包的圓球,切開里邊是有羊肉,桃子等的烘好的米飯,外邊是一層烤得香噴噴的面包皮,這抓飯也很好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開車到舍基外的五星級酒店 “SheKi Palace”酒店住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0月14日早上在舍基的“SheKi Pa1ace”酒店門外看日出時的景色,這個酒店建在舍基一個山谷上,風景秀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酒店外初秋的金黃色令人心曠神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酒店早餐后,乘車2小時前往格魯吉亞,這是在與格魯吉亞邊境接攘的小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十點經阿塞拜疆邊檢站出境,我們拖著行李在狹窄的邊檢通道上步行幾百米,跨過兩國界河橋,踏進格魯吉亞。目前格魯吉亞對中國公民是免簽證的,阿塞拜疆則要辦理電子簽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阿塞拜疆游覽幾天,對這個國家有直觀的印象。記得11日下午在烏魯木齊機場候機時,與一位正在阿塞拜疆讀研究生(石油專業)的年輕人聊天,他對我們說你們去阿塞拜疆有什么好玩啊!?這一路看來,阿塞拜疆確是沒什么風景特別好的地方,但高加索地區的歷史文化、民族人文等,還是很有故事的。只要看一下這三個互為鄰居的國家,人口不算多,但三國的人信奉三種不同的宗教,歷史上的外族入侵、戰亂頻頻,但三個小國仍能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盡管他們各自都面對各種勢力的挑戰,但國家經濟建設仍在不斷進步,而三國與中國的關系都不錯,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希望他們人民的生活幸福,生活水平不斷提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武穴市|
军事|
吴桥县|
淮北市|
天长市|
中宁县|
江永县|
河曲县|
益阳市|
天水市|
宜春市|
绥德县|
盱眙县|
乌兰浩特市|
会宁县|
灯塔市|
闽侯县|
五华县|
霍城县|
营口市|
宣化县|
禹州市|
雷州市|
丹巴县|
宜君县|
黔南|
科技|
循化|
吉首市|
新化县|
汕尾市|
汝州市|
清远市|
都昌县|
蒙山县|
永州市|
高要市|
桐乡市|
绍兴市|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