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旬陽市作家協會“鄉村振興關口行”文藝采風活動如期舉行,市文聯主席魏連新等應邀參加活動,關口鎮黨委書記向宗輝、鎮長黃明、副鎮長熊明明等全程陪同,鼎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來到駱家院子,該院位于泥溝村四組,距316國道大泥溝口3公里,村主干道繞院而過。由門樓、照壁及廳房、廂房、正房等二十余間房屋組成,系駱氏十四世后人駱明玉及十五世后人建造,占地一畝有余,屬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來到段家臺拐棗產業示范園,該園區位于關口鎮宋坪村七組,北依八卦山,南臨漢江,316國道穿行而過。該園始建于2015年,栽植面積達500余畝,目前全部進入盛果期。</p> <p class="ql-block"> 當漢江奔流至旬陽市關口鎮上塘灣的時候,忽然拐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江面由窄變寬,曲流回腸,山嶂對開,峰回路轉,天然形成一個長約八公里的幾字形乾坤灣勝景。</p> <p class="ql-block"> 神龜亭,位于關口集鎮東端漢江北岸,因鎮江神龜原址滑塌,2008年7月,關口鎮斥資30余萬元新修神龜亭一座,以保護這一文物古跡。鎮江神龜屬旬陽縣重點保護文物,始建于公元1530年,大明嘉靖九年孟夏,因關口水急灘險,常有打船傷人之事,殃及社會不安。原洵陽知縣率當地民工180余人,在皂角樹梁修建“龜馱碑”一座,其意在保護過往船只及行人安全。</p> <p class="ql-block"> 歷經478年的歷史滄桑,“龜馱碑”仍完好無損,始終是關口人民向往和平、安定團結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禹穴,俗稱為女媧洞。是當年大禹治理漢水時憩息之地。洞穴是在高出江面約50米的崖壁上鑿制而成深、寬、高皆丈余,北依山巒,南臨漢水,洞前是過往的316國道,旁有古樹。在洞穴處俯瞰江水煙波,風景極佳。洞內鑿有神龕,供奉有大禹塑像。洞口石巖上有摩崖石刻兩塊,一刻隸書“禹穴”兩字字跡清晰,另一刻小楷字三百余個,記述的是大禹疏瀆治江的功績,為隋唐年間遺跡。禹穴右側10余米有一清泉,味甘,夏涼冬暖,當地群眾稱為神水,飲之有延年益壽之功效。</p> <p class="ql-block"> 為保存古樹,國道316在整修時特意繞過古樹,在漢江上重修一座橋,“道路讓古樹”全國僅有,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關口人民保護綠水青山傳為佳話。</p> <p class="ql-block"> 天門山位于關口鎮大廟村與雙河鎮水洞村交界處,距離316國道約20公里。相傳為漢相張良辟谷南羊山常居之地。山上以莽莽原始大森林為主,拔地擎天的天門山,山勢陡險峻拔,景色雄奇壯麗,其間古樹參天,藤蔓纏繞,青苔遍布,奇山異峰林立,主峰上的天門山高聳云端,在主峰上有一神奇山洞,洞高50余米,寬48米,當地人稱之為“穿山眼”。</p> <p class="ql-block"> 天門山集奇、險、俊、秀融為一體,主峰高聳云端,只見滿目奇山俏峰,浮云繚繞、美景雄渾。大有“天門一長嘯,萬里春風來”的意境,有詩曰“鬼斧神工造天門,千年神話傳古今,旅游賞景越奇境,騰云駕霧非凡人”。</p> <p class="ql-block"> 在關坪社區厚德廣場,幾位領導為作協創作基地舉行了揭牌儀式,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還分別捐贈了圖書、樂器、音響器材。</p> <p class="ql-block"> 在隨后由文聯副主席黃振瓊主持的座談會上,鎮長黃明、黨委書記向宗輝分別介紹鎮域情況和文旅融合發展思路,立足鎮域特色和資源稟賦,以“一心兩翼三區”(天門山景區開發為軸心,乾坤灣、禹穴兩大旅游節點打造,特色林果、特色養殖、特色民宿三個配套園區建設)文旅融合發展布局為統攬,以“關口拐棗小鎮”建設為目標;參加活動的作家紛紛暢所欲言,談感受,提建議,暢想未來;最后文聯主席做總結講話,勉勵作家多多創作,祝福關口鎮穩步發展!</p> <p class="ql-block"> “印像天門,厚德關口”歡迎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台南市|
凤凰县|
于田县|
湘阴县|
延川县|
汝阳县|
南岸区|
喜德县|
定西市|
印江|
南汇区|
余江县|
当阳市|
呈贡县|
庆元县|
凤台县|
祁门县|
云霄县|
金门县|
额济纳旗|
射阳县|
朝阳市|
新和县|
万盛区|
高邮市|
肃南|
开远市|
应用必备|
隆尧县|
嘉峪关市|
思茅市|
大关县|
大英县|
项城市|
抚远县|
苗栗县|
正安县|
长泰县|
永寿县|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