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繼往開來展錦繡,文脈相承永流傳。為增強文化自信,培育民族精神,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鉛山縣實驗中學團委指導各班團員以“承千年民族精粹,揚傳統文化風帆”為主題,以精彩各異的活動為媒介,以合作為紐帶,積極開展第一期團日活動。</p> 制彩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彩燈及燈會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和文化情結,特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二(7)班團小組舉行“制彩燈”活動。</span>彩燈不僅是美麗的藝術品與裝飾物,更是團圓熱鬧、喜慶祥和等民俗文化的象征,彰顯著中華民族深厚的“家文化”“根文化”情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學們在制作之前,準備好了剪刀、膠水、宣紙、麻繩等材料,便于制作更加精致的燈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楊靜萱同學和王雙芷兒同學把棉柔巾粘在框架上。團員們沉浸在制作過程中,即使手上沾滿了膠水,也樂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間,同學們團隊協作,互相幫助,在燈籠面上進行創作,粘上了紙蝴蝶,寫上了書法。最后,制作好的燈籠體掛上了燈串,燈籠亮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彩燈會</p> 觀看《逃出大英博物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物館藏作為對傳統文化的實體呈現,積淀著中華文明的精髓,使其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用中一枝獨秀。鴉片戰爭以來,在經過列強壓迫和腐朽政府的統治下,中國的民族文化一度飽受摧殘和遺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偷盜者的貪婪讓一批文物流落在外,如果文物會思考,他們也會想回家。高二(6)班團小組觀看的《逃出大英博物館》,以創新的表現形式掀起了文物熱,也激發了國人骨子里對文化的高度認同感,團員們表示未來將積極參與傳播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事業中,為文化強國建設添續薪火。</p> 詩頌祖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千年的漫漫征途,幾百代的風云變幻,曾走過綠茵花溪,也踏過枯骨萬里,泱泱中華, 正如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鑄就盛世華章。 高二(5)班團日活動伊始,齊唱《義勇軍進行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團小組組織同學觀看愛國主義優秀短片。通過《中華民族抗戰史》的場景再現,同學們更加形象地體會到革命先烈為我們今天幸福生活所做出的犧牲,體會到國家的強大和每個人的關系,激發了團員們的愛國情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優秀的短片讓人熱淚盈眶,團小組們齊聲詩頌《傾訴與歌唱》。仰望歷史的天空,家國情懷,熠熠生輝。跨越時間的長河,家國情懷綿綿不斷,始終激勵著人們勇毅前行。</p> 繪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繪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為一種文化的時代載體,</span>對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也有著獨特的價值,高二(2)班團小組用畫筆積極實踐,并鼓舞積極分子參與,用畫作表達自己的想法。稚嫩的筆觸,可愛的畫作,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體現出學生們在哲學美學等人文科學的影響下,對繪畫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班級團日活動百花齊放,增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活力,團員們在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豐富校園精神生活的同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于心靈深處。笑臉燦爛,晚霞飛揚,第一期團日活動圓滿落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撰稿:姚如意</p><p class="ql-block">編輯:葉玲玲</p><p class="ql-block">審核:鄭曉明</p><p class="ql-block">簽發:傅建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锦屏县|
娄烦县|
宝鸡市|
东丰县|
卢氏县|
左云县|
晋城|
新泰市|
万州区|
靖州|
锡林郭勒盟|
宾川县|
元阳县|
曲麻莱县|
隆林|
大洼县|
同仁县|
黄大仙区|
东城区|
新河县|
莆田市|
海宁市|
汤阴县|
崇义县|
大悟县|
海丰县|
桂东县|
南漳县|
浮梁县|
兴安盟|
格尔木市|
民权县|
睢宁县|
望都县|
忻城县|
汤阴县|
肃北|
茶陵县|
尚志市|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