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武漢黃鶴樓始建于公元223年,當初是三國時期吳王孫權(quán)為軍事瞭望所建。到了隋唐以后,眾多文人墨客頻頻登樓賦詩作畫,特別是唐代詩人崔顥的七律《黃鶴樓》廣為流傳,讓黃鶴樓名揚四海、傳頌千秋,被譽為“天下江山第一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喜迎黃鶴樓1800歲生日,作為黃鶴樓的攝影“粉絲”,作者從近十幾年來所拍攝的黃鶴樓照片中精選50余張編輯成冊,力求通過多角度、多種“攝影語言”、多種表達方式全方位展現(xiàn)黃鶴樓的文化底蘊與藝術(shù)美感。同時查閱收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通過影像圖集來詮釋黃鶴樓的前世今生,以此作為獻給這座千古名樓的生日禮物。</p><p class="ql-block"> 本文圖集共分四章,其中圖片除少數(shù)注明資料圖片外均為作者本人原創(chuàng)拍攝,并配有詳細文字說明。雖篇幅較長,但兼有史料備查之用。(后期還會繼續(xù)修改補充)</p><p class="ql-block"> 感謝您耐心看完,想必定有收獲。歡迎留言指正、收藏轉(zhuǎn)發(fā)。</p> <p class="ql-block">一、黃鶴故鄉(xiāng),古城新貌</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26日清晨,一輪紅日從霧中升起,成群的飛鴿在蛇山上空來回盤旋,一列高鐵如期而至、迎面駛來,整個武昌古城沐浴在旭日暖陽之中。夢想多時的畫面終于出現(xiàn),這便是黃鶴的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1日,旭日東升映紅古城。</p> <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25日,從漢陽隔江相望,金色的太陽如同一枚大大的“鴨蛋黃”從黃鶴樓邊快速升起并向南偏移。只有迅速移動才能搶到這個視角。</p> <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24日,從漢陽江灘向東望去,初升的太陽正好在黃鶴樓邊升起,在烏云中時隱時現(xiàn)。利用減光鏡曝光30秒,收獲一張“行云流水黃鶴樓”。</p> <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29日,在漢陽江灘好不容易找到這個機位,讓黃鶴樓日出與萬里長江第一橋同框。</p> <p class="ql-block"> 2023年也是武昌建城1800周年。利用無人機升至500米高空,力求通過上帝之眼拍攝一張武昌古城的全貌圖。</p><p class="ql-block"> 可惜美篇不能上傳大圖,否則也許你能找到你家的樓頂。</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8日,武漢秋高氣爽、晴朗祥和。可在112年前的今天,這里卻是辛亥革命的戰(zhàn)場,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彰顯了這座千年古城的英雄本色!</p> <p class="ql-block">2020年2月16日清晨,封城中的武漢雪后放晴。作者在參加防疫值守之前趕到現(xiàn)場拍下了這幅“封城記憶”。</p> <p class="ql-block">2023年“五一”是三年疫情結(jié)束后的首個黃金周,黃鶴樓游人如潮,人氣爆滿。</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8日,這里是白云黃鶴的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27日,紅外相機拍攝的黃鶴樓。</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7日,無人機三倍長焦拍攝。</p> <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15日,黃鶴樓雪景。</p> <p class="ql-block">2016年7月24日,清晨的飛鴿總會會在有準備的等待中闖入你的鏡頭。</p> <p class="ql-block">二、瓊樓夜色,萬家燈火</p> <p class="ql-block">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是黃鶴樓的最美時刻,怎么拍都是光彩奪目、顏值擔當。</p> <p class="ql-block">以黃鶴樓為中心,由東向西,是“楚天極目”、江景璀璨。</p> <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3日,當時的黃鶴樓還是老式燈光。</p> <p class="ql-block">2019年國慶之夜,喜迎祖國70華誕,遠處的武漢中心大廈已經(jīng)建成。</p> <p class="ql-block">以黃鶴樓為中心,由南向北,是“南維高拱”、萬家燈火。</p> <p class="ql-block">以黃鶴樓為中心,由西向東,是“氣呑云夢”、燈火闌珊。</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0日,晚上七時天還未黑,黃鶴樓準時亮燈,這是攝影人最喜歡的“藍調(diào)時刻”。在藍色的天空襯映下,黃鶴樓如金色鑲邊、整體透亮。</p> <p class="ql-block">以黃鶴樓為中心,由北向南,是“北斗平臨”、樓橋輝映。</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8日,耐心的等待終于迎來高鐵從黃鶴樓下穿行,為夜色中的仙山瓊樓增添一抹亮光。</p> <p class="ql-block">以黃鶴樓為中心,由上向下,是仙山瓊閣、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24日,武漢櫻花在疫情中堅定綻放。作者專程趕到晴川飯店為山西援鄂醫(yī)療隊的姑娘們拍照。她們在長江之濱的櫻花樹下,面對黃鶴樓點亮手機,既能為拍照補光,又具有“點亮希望”的特殊意義。這幅《希望的使者》后來被中央省市多家媒體轉(zhuǎn)發(fā)。</p> <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17日,利用相機兩次曝光、一次成像。通過廣角與長焦、慢門與快門的有機結(jié)合,求得一張<span style="font-size:18px;">皓月當空、車水馬龍的黃鶴樓。</span></p> <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23日,利用尼康相機內(nèi)的“影像合成”功能,按預(yù)想構(gòu)圖分別拍攝黃鶴樓與櫻花,直接在機內(nèi)雙底疊加、合二為一,實現(xiàn)黃鶴樓與晴川櫻花隔江同框。</p> <p class="ql-block">白云閣位于黃鶴樓以東二百余米的蛇山山頂,歷史上也稱“南樓”,是黃鶴樓的姊妹樓,于1992年重建落成。現(xiàn)在雖被高樓所圍,但古今同框,讓人自然聯(lián)想到白云黃鶴是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三、夢幻夜游,鶴舞千秋</p> <p class="ql-block">從2020年10月開始,黃鶴樓公園著力打造了夜游黃鶴樓活動。作者于2021年3月兩次進園欣賞拍攝了“夜上黃鶴樓”燈光秀與演藝表演,可謂精彩紛呈、美侖美幻,是一場高科技打造的視覺盛宴。</p> <p class="ql-block">四、前世今生,千古名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三國時期吳王孫權(quán)在武昌筑城建樓至今,黃鶴樓經(jīng)過歷代演變、屢毀屢建、命運多舛。</p><p class="ql-block"> 如今,1800年過去了,雖然黃鶴樓的鼻祖仲謀先生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始創(chuàng)的黃鶴樓及武昌古城卻歷經(jīng)滄桑、傳承千年,歌臺舞榭,歷久彌新。</p> <p class="ql-block">這是黃鶴樓第一張影像照片,由蘇格蘭人約翰.湯姆森于1871年拍攝。當時的黃鶴樓剛剛重建三年,而到1884年再次被火燒毀。(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這是1875年左右拍攝的黃鶴樓(網(wǎng)絡(luò)圖片),周圍有很多木制棚屋,這是導(dǎo)致1884年火災(zāi)燒毀黃鶴樓的重大隱患。</p> <p class="ql-block">左圖為1878年拍攝的清朝同治黃鶴樓(網(wǎng)絡(luò)圖片),右圖為2023年拍攝的當今黃鶴樓,都是拍的南面,樓上牌匾同為“南維高拱”四個字,只是現(xiàn)在的黃鶴樓要高兩層。</p> <p class="ql-block">這是1880年的黃鶴樓(網(wǎng)絡(luò)圖片),前方的孔明燈與對岸的龜山清晰可見。可以想象1300年前崔顥就是在這里面對長江、極目遠眺,感慨萬千,寫下傳誦千年、造福子孫的千古絕句《黃鶴樓》。</p> <p class="ql-block">修建于1343年的勝像寶塔,當時位于黃鶴樓正前方臨江而立,來往船只都能看見,所以俗稱“孔明燈”,距今已有680年的歷史。雖然其間黃鶴樓多次被燒,但孔明燈卻幸免于難。1955年建設(shè)長江大橋時,將其遷至蛇山西側(cè),1984年黃鶴樓重建時遷入現(xiàn)址,是目前黃鶴樓公園內(nèi)最古老的單體建筑。</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勝像寶塔(孔明燈)位于黃鶴樓公園西門入口處,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p> <p class="ql-block">這是明代仇英款《江漢攬勝圖》,展現(xiàn)了當時武漢三鎮(zhèn)、兩江交匯的繁榮景象。其中,黃鶴樓(左)與晴川閣(右)隔江相望,還未沉沒的鸚鵡洲(右上)處于江心靠武昌一側(cè)。這正是崔顥詩中所述“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2010年7月19日,從漢口長航大廈樓頂拍攝的武漢三鎮(zhèn)兩江交匯,與《江漢攬勝圖》的視角基本一致。只是經(jīng)過400多年的發(fā)展,當時十分雄偉壯觀的黃鶴樓、睛川閣在現(xiàn)代城市中已顯得十分渺小,古時的鸚鵡洲也早已不見蹤影。</p> <p class="ql-block">這是《江漢攬勝圖》中反映黃鶴樓的局部圖。</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1日,作者尋找古人視角,利用無人機長焦拍攝的遠觀黃鶴樓局部圖。</p> <p class="ql-block">1884年黃鶴樓因火災(zāi)被毀。二十年后的1904年,時任湖北巡撫的端方,在黃鶴樓原址修建了一座西式建筑,后來被民間稱為“警鐘樓”。在警鐘樓其后還有一座樓閣叫“奧略樓”,由于所處位置與外形與黃鶴樓相似,此后若干年人們均把它當作了黃鶴樓。(上圖攝于1911年,網(wǎng)絡(luò)圖片)</p> <p class="ql-block"> 1927年春,在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時期,三十歲的毛澤東與楊開慧一道登上奧略樓,寫下了著名的《菩薩蠻·黃鶴樓》一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上圖為當時的奧略樓網(wǎng)絡(luò)圖片)</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的是,30年后的1957年,毛澤東領(lǐng)導(dǎo)的新中國在萬長江上建成了第一座長江大橋,讓“龜蛇鎖大江”成為了“天塹變通途”。</p> <p class="ql-block">這是1957年建成的武漢長江大橋(網(wǎng)絡(luò)圖片)。在建橋施工過程中,黃鶴樓遺址被迫占用。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遷址于蛇山之上,離原址大約一公里。如下圖所示。</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存的黃鶴樓于1985年建成。上圖為1986年第五期《人民畫報》刊發(fā)的攝影師羅文發(fā)拍攝的新黃鶴樓照片。</p><p class="ql-block"> 從1884年清朝同治黃鶴樓被燒毀,到1985年由武漢市政府重建落成,中間跨越了一百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黃鶴樓矗立于橫貫東西的長江與貫穿南北的京廣線的交會處,正所謂“九派流中國,一線穿南北”,這里便是中國版圖上的“九省通衢”。</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8日,黃鶴樓與華中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心同框。這里正在建設(shè)武昌濱江商務(wù)區(qū),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千古江山,古城新貌。</p><p class="ql-block">黃鶴樓將繼續(xù)見證武昌古城煥發(fā)新的生機,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兴市|
大港区|
江孜县|
涞水县|
西昌市|
荃湾区|
茶陵县|
江华|
垦利县|
贵德县|
綦江县|
玉田县|
集贤县|
连江县|
武汉市|
靖江市|
新化县|
南岸区|
绥阳县|
南木林县|
翁牛特旗|
神池县|
葫芦岛市|
启东市|
遂平县|
鄂州市|
大竹县|
六枝特区|
商南县|
金昌市|
宽甸|
芷江|
静宁县|
吴旗县|
平凉市|
崇左市|
武胜县|
湖口县|
寿宁县|
曲沃县|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