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月中旬跟團乘坐??熊貓專列第一次走進新疆游覽南北疆,回程途中友人們就再說中秋國慶大假去哪兒?大假八天,疫情后的大假肯定人多車多,反復商量了幾次也沒確定。劃拉著地圖……瞧著地圖上空著的白點,要不去瀟湘之地?一致通過后規劃了此線路。還沒出發,這個要增加這兒,另一個要添加哪兒,再改規劃吧。臨出門了又說都到長沙了還不如去岳陽登登岳陽樓?好嘛又添上岳陽。回程的規劃走是從長沙一路往西走張家界回渝的,都到岳陽了還不如去宜昌、去三峽大壩、秭歸的屈原故里看看,走十堰回渝?這下行程從3200多公里增加了一千公里,全程共4260來公里了。</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選定的是除長城外世界自然文化遺址-軍事遺址海龍屯。</p> <p class="ql-block">海龍屯,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海龍屯村,在遵義市老城西北約28千米的龍巖山巔,又稱海龍囤、龍巖囤、龍巖屯,是一處宋明時期的“土司”城堡遺址。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對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頂平闊,面積約1.59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海龍屯土司遺址始建于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毀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該遺址是宋、元、明時期西南播州楊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遺存。屯上建有九關,屯前六關: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屯后三關:萬安關、二道關、頭道關。</p><p class="ql-block">海龍囤遺址是貴州境內僅見的一處大型軍事建筑與宮殿建筑合二為一的遺址,也是當今中國乃至亞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遺址。 2015年7月4日同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或許是遺址、又或許是知名度不高,景區內游覽的人很少,多的是在教官帶領下來此軍訓的中學生。</p> <p class="ql-block">海龍屯遺址是貴州境內目前僅見的一處大型軍事建筑與宮殿建筑合二為一的遺址,也是中國乃至亞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遺址。海龍屯遺址居群山之巔,山頂上建閣樓、兵營、倉庫、水牢、繡花樓;囤前設銅柱、鐵柱、飛龍、飛鳳、朝天、萬安等九關,各關之間有護墻相連,憑險設關,關關相聯,以石塊壘砌的高大城墻關隘,形成三層防御體系,令整個城堡十分堅固。隨山勢綿延十余里,別有一番氣象。</p> <p class="ql-block">從這兒遺址里可以看出,這里地勢非常險要,難怪攻打了一百多天也未能攻克,才在后山對面山上架起火炮,轟垮了后山三關才攻下,統治了750多年的楊氏土司才得以瓦解。</p> <p class="ql-block">隆里原名“龍里”,曾經隸屬于龍標縣。元朝時期推行土司制度,在此設置了龍里蠻夷長官司。明朝時期,開始“改土歸流”,在此設置“龍里衛”、“五開衛”等。1385年,古州(榕江)吳勉發動起義,被朱元璋第六子朱楨鎮壓。隨后,明廷就在此設置千戶所,興建屯堡以鎮守苗侗邊疆。到了清朝時期,將"龍里"改為"隆里"。</p><p class="ql-block">隆里古城建設有古城墻,周長大約1500米,最初為土墻,后來改為了石墻。城墻設置有四個城門,四個炮臺。其次,城內的格局遵循作戰需要而建設。城內以千戶所衙門為中心,形成了“丁”字型的三條主干道。城中不開“十”字,緣由還因“十”與“失”諧音,作為軍事城堡,其為城的禁忌。開“丁”字,寓意“人丁興旺,城池永固”。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三街、六巷、九院子”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隆里古城的街道中,最有特色的莫過于蜈蚣街。蜈蚣街有鵝卵石鋪成的巨型圖案。根據當地老人的說法,此含義乃是“腳踩吳三桂”。清朝初期,平西王吳三桂派人收繳了千戶所官印,隆里的軍戶變成了民戶,身份地位降低。于是當地居民就砌成蜈蚣圖案,發泄心中不滿。另外一種說法是:按照風水學,南門火旺,須以水克之,而蜈蚣屬水,所以在南門大街鋪蜈蚣圖案。</p> <p class="ql-block">從隆里古城到上甘棠村,沒仔細看導航途經點跟著導航走,咋離桂林越來越近了呢?仔細看地圖,哦,都是山區沒路可走。既然到了桂林那就逛逛唄彌補彌補前年路過而未進城的遺憾吧。</p><p class="ql-block">桂林象鼻山。</p> <p class="ql-block">上甘棠村。據永明縣志載,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上甘棠設置謝沐縣治,屬蒼梧郡,歷經700余年,至隋文帝開皇9年(公元589年)。自唐太和年間(公元827年)周氏族人在此定居立宅,迄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千百年來,村名、村址一直不變,是周氏族人聚族而居的村莊。在漫長的歲月里,被史學界喻為“千年古村”。</p> <p class="ql-block">在漫長的歲月里,周氏一族從這里走出了載于族譜的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員。儒學為宗,耕讀傳家,上甘棠綿延的文脈和周氏嚴謹的家風,使這一大族在僻遠的湘南小鎮長盛不衰。而這一族人經年累月苦心經營的村落代代相承、縱橫有序。</p> <p class="ql-block">離上甘棠村十幾公里就是勾藍瑤寨,游玩上甘棠奔赴勾藍瑤寨。</p> <p class="ql-block">勾藍瑤寨是江永縣“四大民瑤”之一勾藍瑤的聚居地,為城堡式瑤寨,距江永縣城約35千米。</p><p class="ql-block">勾藍瑤寨保留明代、清代的民居300多棟,有社壇土地、舞榭歌臺、涼亭橋梁等小景觀;有盤王廟、相公廟、水龍祠、關公廟等大型建筑;勾藍瑤寨還有獨特的“洗泥節”民俗。</p><p class="ql-block">當地人的生活方式還是比較原生態的,建筑保存的也比較好。</p> <p class="ql-block">一早奔向衡陽九嶷山舜帝陵,拜祭舜帝陵,再赴零陵古城。</p> <p class="ql-block">零陵古城,亦稱永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24年,有2000多年的歷史。零陵是一座山水江河交融的城市,一座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之一。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柳子廟,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柳子街86號,地處瀟水西岸、愚溪之濱,始建于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p><p class="ql-block">柳子廟系磚木結構,廟宇前后三棟進深,前殿為戲臺,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氣勢非帆、戧脊翹角上飾有彩鳳、麒麟、鰲魚等裝飾,正脊泥塑云龍正吻塑鰲魚,脊中塑瓷葫蘆。</p> <p class="ql-block">石鼓書院,位于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瀟湘街道湘江北路69號,地處衡陽市城北蒸、湘、耒三水匯聚的石鼓山上,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是湖湘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明徐霞客贊譽稱“石鼓書院兼具滕王閣、黃鶴樓名勝之優越”;與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脈”之譽。</p><p class="ql-block">石鼓書院主要由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等建筑構成,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創建的書院。</p> <p class="ql-block">石鼓書院內部無法看書院全貌,查地圖看位置,奔赴河對面去看。</p> <p class="ql-block">游完石鼓書院行往衡山。一進衡山景區區域,那就一個擠呀!大小姐早幾分鐘進去了,交通管制擋住不放了。算噠,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走,奔韶山!</p><p class="ql-block">坐等老人進去瞻仰。</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從湘潭直奔長沙岳麓書院。</p> <p class="ql-block">麓書院首任山長周式因為品學兼優、誨人不倦而名譽天下。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朝廷召見周式,請他留在京城講學為官,但周式一心只想歸山執教。宋真宗對其興學之舉頗為嘉許,便賜他一批藏書和一塊“岳麓書院”牌匾。匾額懸掛于大門正上方,岳麓書院自此名聞天下。現存匾額是根據明代牌樓“岳麓書院”石刻仿制而來。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觀賞洞庭湖風光和感受湖南歷史文化的絕佳去處1。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岳陽樓因北宋滕宗諒重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著稱于世。</p> <p class="ql-block">愛晚亭,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風峽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為清代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后由湖廣總督畢沅,據“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更名愛晚亭。</p><p class="ql-block">愛晚亭占地面積50平方米,邊長6.23米,臺基高0.4米,通高12米。內金柱圓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亭頂重檐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遠伸高翹,覆以綠色琉璃筒瓦。亭內有一橫匾,上刻毛澤東手跡《沁園春·長沙》一詞,亭正面額朱色鎏金“愛晚亭”匾,系毛澤東而題。亭中方石上刻有張南軒和錢南園游山的七律詩。愛晚亭古樸典雅,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整體上保留了較多清代亭臺樓閣建筑的風格。</p><p class="ql-block">幾位老人家要去橘子洲頭,我沒啥興趣就獨自呆在湖南大學游覽景色優雅、靜謐的校園景色等待。會齊后老人們要去韶山毛老人家故居,走嘛。我又在景區外繼續等待。</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觀賞洞庭湖風光和感受湖南歷史文化的絕佳去處1。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岳陽樓因北宋滕宗諒重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著稱于世。</p> <p class="ql-block">岳陽天下樓,洞庭天下水。</p> <p class="ql-block">荊州古城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進入宜昌。</p> <p class="ql-block">雄偉壯觀的三峽船閘。</p> <p class="ql-block">等看航船進入船閘。</p> <p class="ql-block">三峽大壩。</p> <p class="ql-block">襄陽古城位于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漢水中游南岸,襄陽古城約始筑于西漢高帝六年,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雄踞漢水中游,歷史久遠。</p><p class="ql-block">襄陽古城(襄陽城區)自東漢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古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p><p class="ql-block">襄陽古城總長為7322米,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古城護城河最寬處約250米,平均寬度180米,為亞洲最寬的護城河。襄陽古城為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之說。襄陽古城共有六座城門,即震華門、臨漢門、拱宸門、陽春門、西成門,文昌門。</p><p class="ql-block">襄陽古城與昭明臺、仲宣樓、鼓樓、襄陽護城河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中華腹地山水名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沒啥遺跡了,都是商業網點,難怪申遺不成功,僅留下的就是這城墻了。</p> <p class="ql-block">湖北秭歸是春秋戰國時代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屈原故里景區位于秭歸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景區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于此,現已開發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屈原誕生在山清水秀的秭歸樂平里。他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詩人,是三峽的“第一流才子”。他憂國憂民,最后投汨羅江以身殉國。他留下的《離騷》、《九章》、《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古今,名揚中外。</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穿越大巴山。</p> <p class="ql-block">此次瀟湘之行共計十二天,跨越五省,行程4260來公里,從成都的秋天到湘南的夏,再次領略盛夏的火熱,再到長沙開啟的秋雨綿綿直至回家,秋雨淋漓,好在一路平安,順利回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南召县|
塘沽区|
东海县|
宣武区|
郸城县|
民乐县|
荣昌县|
泰来县|
弥渡县|
新源县|
保亭|
翁牛特旗|
南召县|
阆中市|
修文县|
措美县|
楚雄市|
丹寨县|
毕节市|
丹巴县|
北流市|
金秀|
本溪|
裕民县|
南澳县|
老河口市|
衡南县|
光泽县|
哈尔滨市|
石首市|
奉化市|
红桥区|
中方县|
镇赉县|
青铜峡市|
雅江县|
西丰县|
屏东市|
桂东县|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