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師者豐碑</p><p class="ql-block">——回憶我的老師二三事</p><p class="ql-block">“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斯多德如是說。</p><p class="ql-block">——題記</p><p class="ql-block"> 寧縣二中 張永鋒 (745200)</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學老師張秉彥先生現在已經作古。</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那時候沒有幼兒園,有的人上紅幼班,我直接在村學上一年級。那所村學在奶奶家隔壁幾步路,不遠。有三只面朝西的窯洞,黑不溜秋,卻很大,窯洞頂上晃悠悠得掉下來一根電線繩子,掛一個燈泡,白天包括下雨天和冬季都很少開,窯洞里面光線昏暗。那個院落里閑置了一些廢舊的椽和檁條,我們平時就坐在上面,搖頭晃腦地讀課文。課文上的插圖是黑白的,可清晰漂亮:天空中有一群小燕子剪翅飛過,天底下一個池塘,旁邊小草生機勃勃;老農趕著耕牛犁地,一副熱撲撲喜洋洋的春耕圖赫然映入眼簾。那個張老師領著我們讀課文:春天來了,草地綠了,天空飛來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師生都不會說普通話,談不上字正腔圓,發音也不準,韻律感卻極強。累了,換一種方式,讓我們在操場里,每人劃分一塊“勢力范圍”或者叫做“領地”的地方,這么講其霸氣的成分今天想來也毫不遜色。我們用樹枝、廢舊電池中的碳棒或者小粉筆頭,寫生字、注拼音,寫詞語,或者做兩位數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張老師給二年級和三年級同學上完數學課,出來檢查了我們寫在熱烈的撲面而來太陽光底下,遼遠而深邃的天空下的作業,我們就會像被赦免了罪過或者被釋放了的罪犯一樣,獲得了自由。課間斗雞、做貓捉老鼠的游戲,或者瞎鬧,嘰嘰喳喳玩得不亦樂乎,然后上個廁所,聚集在窯洞門口,聽到吱—— 一聲哨子響,我們就溜進教室,等候上課。張老師在黑板上寫滿了生字,他老了,眼睛昏花,看不來,有的字還缺胳膊少腿,然后給我們教漢語拼音、教算術。再后來就是坐在板凳上喝茶,督促我們練習生字、組詞、造句、做數學題。他教的那些口訣今天想來還依舊耳熟能詳: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升降。這是音調簡捷記憶的方法。還有“前音輕斷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是指拼音時要牢記普通話聲母和韻母的配合規律,前音是指聲母,后音是指韻母。最期待的是張老師給我們教珠算,一邊說著公式,一邊做著演示,九九歸一那是很神奇的一件事。那時候一個小孩子的眼里,老師很讓人敬畏和崇拜!特別是開表彰大會的時候,發一張獎狀、一個精裝的筆記本或者一支自來水鋼筆,是讓人很羨慕和神往的一件事。雖然這個老師脾氣也不好,性情古怪。在吃飯時間罰我們留在教室里做作業,不讓我們回家是常事。記得同村一個姓袁的同學和我們一起被懲罰了,沒有回家。吃晌午飯了,他嫂子給端了一大碗高粱面搓搓,那家伙狼吞虎咽,絲毫沒有讓我們的意思,后來張老師把那個大碗給沒收了。他嫂子好說歹說,才把那個粗瓷大碗討回去了。我們也幸災樂禍了好一陣子。一幫女生下課后去山洼里偷摘酸杏,張老師抓住了,不說三七二十一,一頓耳光,罰站。一次天下雨,我生病了,披著一個塑料面袋子去上學,遲到了,躲在奶奶家沒去參加考試,后來沒有成績,父親求爺爺搞奶奶好話說了一籮筐,也無濟于事。只好留級一年。因此我上小學整整推遲了一年。</p><p class="ql-block">那時候,我們很討厭這個張老師,覺得他很不近人情。現在想來,一個年近六十的老人,退伍軍人安置為民辦教師,最后臨死都沒有轉正。因為沒有人來替補,他兩眼昏花了,每天還是連軸轉,三個年級的課程,搞復式教學,每個月領四十三塊錢的薪水,特讓人羨慕。現在想來,張老師用這一點微薄的薪水對付了多少個心酸而艱難的日子,又是什么支撐著他幾十年如一日熱愛著教書育人的事業。他對學生要求嚴格得近乎苛刻,又是那么慈愛。今天的年輕老師出現了很多的佛系老師:職稱不想評,學生不敢管,業務上稀里糊涂,不求上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想這不僅使是社會風氣使然,還有一個老師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吧!今天,有的人找工作想要活少、錢多、離家近。這樣看來,過去的老師確實讓人仰之彌高。我的伯父說:張老師是我們一家兩代人的老師,伯父、我都是他的學生,他確實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我們一家兩代人求知求學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了,劉老師是我們班數學老師,鄰班的班主任。代班時每天早上都有晨訓,總結得失,提出要求,雷雷風行,從不含糊。講課很干練,很有條理,從不拖泥帶水,也不拖堂。一次他患了肝炎請假了,我和幾個同學去他家里探視,我們幾個人從鄰家的井里給打水,把那個水缸倒滿。他手頭不是很寬裕,看病吃藥也挺費錢的,他吩咐師母把家里的幾只荊條編織的籠賣了,買了蔬菜、水果招呼大家吃,我們很是愧疚,也糾結:不吃飯傷了老師的心意,吃飯嘛,實在于心不忍。現在想來,當時為什么沒有號召大家給老師捐一點錢呢,想來,那時候家家也都不寬裕,人人都窮,學生的零花錢也少得可憐,饅頭干糧、開水泡饃就打發了日子,也沒有生活費的說法。最主要的是這個老師生性耿直,估計也絕不會接受。他病愈后時間不長,騎著自行車上學。我背著四個鍋盔徒步去上學,他執意帶了我一程,那段路是上坡路。后來我看到他脊背上汗水滲透了衣服,濕了一大片。一個十六七歲的小伙子,背著干糧,自己家里沒有他也不會騎自行車,讓一個久病初愈的老師帶著趕路,這個孩子心里也堵得慌。老師愛護學生,學生愛戴老師,也沒有人能說出“親其師信其道”的高深的道理,可是那種息息相關的師生關系很純粹,也很淳樸。這個老師讓我終身謹言慎行,銘記于心,沒齒難忘。</p><p class="ql-block"> 后來,上師范了,那個教《文選與寫作》的李老師,教書很敬業,自己不輟筆耕,詩歌、散文、評論、民間文學八面開花,著作不勝枚舉,很有學問的。李老師指導作文也能獨辟蹊徑,從隨筆寫作入手,寫自己熟悉的、感受真切的人與事,率性寫作,有感而發,卓有成效,受惠者頗多,我也有幸忝列門墻。他最后是大學教授,退休了,也沒有閑著。最近發起了慶陽民間口述史研究,我說:他是家鄉的兒子,他深情地愛著他腳下的這片土地。他用治學的謹嚴與熱誠,工作的激情與韌性教化著我們砥礪前行、踔厲奮發。</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人一輩子能夠遇到幾位好老師,是終身無盡的財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老師做“四有”好老師,做學生的引路人。我想一個好老師一定是大愛無私、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大儒孔子說仁者愛人,其實仁者亦無畏!為人師者,必先是仁愛的人,其次才是廉明公正的人,當然也要有一肚子學問,這才無愧于喝了墨水的文化人的名號。</p><p class="ql-block">作者:張永鋒,甘肅作協會員、慶陽市作協會員。高級語文教師。</p><p class="ql-block">身份證號:622826197003230431 電話:13209346286 郵箱:2216090713@qq.com</p><p class="ql-block">聯系地址:甘肅省寧縣第二中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乐市|
怀来县|
贵德县|
东明县|
浦东新区|
平武县|
刚察县|
新晃|
新巴尔虎左旗|
佛冈县|
达孜县|
通海县|
措勤县|
南皮县|
白沙|
正定县|
宣汉县|
海口市|
兰考县|
桦甸市|
乌恰县|
贵港市|
南漳县|
临西县|
仲巴县|
淮阳县|
开化县|
滦平县|
陆河县|
伊金霍洛旗|
南宁市|
汾阳市|
平塘县|
五大连池市|
武陟县|
隆化县|
唐河县|
博乐市|
五莲县|
固原市|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