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岳衡山</p> <p class="ql-block"> 中秋過后,因家事前往湖南株洲。事畢,便順腳前往衡山游覽。中午時分抵達衡山,剛出高速,沿途二邊全是賣香攤點,攤主吆喝著推銷香火。進入南岳小鎮,更是被這龐大的香火市場所震撼,這里幾乎家家賣香,戶戶屯香,可謂是“萬家香火”,可見這里的上香祀福文化之鼎盛,來到這里,才真正領略到什么是“祭祀文化”。</p><p class="ql-block"> 入住民宿與店主聊過知道,來衡山的游客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來上香許愿祀福的。當地人說南岳大帝保遠不保近,所以能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香客前來上香許愿、還愿。當然得到實惠的是當地居民,經營香火成為當地居民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南岳大帝以一己之名,不但庇護天下蒼生,更滋養了衡山腳下幾十萬民眾。</p> <p class="ql-block"> 午休片刻后到南岳大廟觀光,民宿離大廟僅一橋之隔,幾步腳便來到正門。正門前是御街,一色仿古建筑,歷朝歷代皇帝常到衡山祭祀南岳大帝,走的應該就是這條御道吧。</p><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帝經過歷史的演變過程,從最早民眾心中默認的衡山山神逐步演變為由官方勅封的火神祝融。上古神話中祝融在黃帝時主管南方,五行中南方為火,讓火神來當這南岳大帝還是很符合他的身份的。</p> <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廟有南方小故宮之稱,廟中格局與北京故宮甚為相似。它歷經幾千年,幾番燒毀又幾次重建,歷朝歷代不斷加封,不斷擴建為今天的規模。大廟坐北朝南,中央正軸線上如北京故宮一般規規矩矩地擺著與南岳大帝有關的幾座大殿,而左右二側的偏殿就有意思了,它的布局是左觀右廟,左邊的八座道觀供奉著道教的各路神仙;右邊的八座佛廟端坐佛教的各位佛主菩薩,但細細一看,也并非涇渭分明,廟、觀間也時不時插入另一教派人物的塑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香火相通,共榮一廟。不可思議的是,在這菩薩神仙中居然有座人間藥王孫思邈的宮殿,原本以為孫思邈可能來過衡山或上山采藥,或村里治病,恩惠過當地,查了一下,歷史沒有這方面的記載,但無論如何將這位有功于人類的人物供在這里讓世人祭祀,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菩薩神仙太多,許多香客也分不清是佛是道,有的甚至搞不懂案上端坐的是那位菩薩、那路神仙,見佛便跪拜,見神就上香。在大廟靠近后門的左側,和北京故宮一樣,還有一處頗具規模的花園,簡直要羨煞其它廟觀了。</p> <p class="ql-block"> 佛教與道教均于東漢時期出現在中國,從時間上而言,道教還晚了百把年。眾所周知,佛教是外來宗教,在古印度誕生發展幾百年后傳入中國,傳入中國后首先在皇家廟堂上所敬奉,被上層人物所膜拜,而后自上而下傳入民間百姓中。佛教進入中國后,十分注意處理好宗教與國家政治的關系,奉行“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的原則,積極爭取皇權和士大夫的支持,通過與中國本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逐漸形成中國化的漢傳佛教。</p><p class="ql-block"> 而道教是本土宗教,由“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發展而來,它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尊奉李耳為太上老君,首先在底層百姓中興起,自下而上逐漸影響到上流社會,在地利和人和上占據了有利地位。</p><p class="ql-block"> 二教的發展此起彼伏,在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進入全盛時期,被貴族統治者政治化,在全國范圍內大興佛教,修建廟宇,曾出現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盛景。到了唐朝,開國李姓皇帝將老子李耳視為自己的祖先,于是大力扶持道教,這是道教在中國的第一個鼎盛時期(第二個鼎盛時期在元朝)。</p><p class="ql-block"> 衡山又稱“壽岳”,與道教“壽與天齊”思想十分吻合。從魏、晉時期,道教便進入衡山開宗布道,衡山的五峰十八洞,是道教文化的代表,更是道教的圣地之一。佛教于南北朝時期進入衡山,南岳又是佛教天臺宗、禪宗、凈土宗、律宗的重要發祥地,特別是禪宗南派的重要源頭。因此,南岳不僅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也是佛教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佛、道二家自道教創立之初就在中國的影響力和地位進行了長時間的爭奪。道教認為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它化生的,講究個人修行,相信人通過求神或修煉可以得道,得道后不僅可以享受此生的人間幸福,而且可以返本還元,長生不老,與道同體,肉體永生,飛天成仙,長存仙界。</p><p class="ql-block"> 而佛教講究輪回,它先不講彼岸,只講此岸;先不講天堂,只講地獄。先不講星星,只講烏云。但是,講清了此岸,彼岸就出現了;講清了地獄,天堂就呈示了;講清了烏云,星星就閃亮了。佛教認為人生真相,便是一個“苦”字。生、老、病、死、別、離、一生坎坷,都通向苦。為躲避苦、害怕苦、轉嫁苦,人們不得不去競爭、奮斗、掙扎、夢想、恐懼,結果總是苦上加苦。追根溯源,苦的最初根源都來自于種種欲望和追求。因此佛法讓信徒們放下欲望,憧憬愿景。讓人們相信此生行善積德,進入到下一個輪回就能有更好的一生,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 二教的基本目的都是勸人從善莫作惡,只是佛修來世,道信今生,哲學思想各具特色。道教的道法會使人覺得較為玄幻。從古至今,從帝王到平民,不少人想運用道法修道成仙,長生不老,但成功者只能去神話傳說中尋找。佛教認為一切眾生都有業報,只有通過個人行善和普渡眾生,才能離苦得樂,佛法則較為樸素。</p> <p class="ql-block"> 南岳衡山佛、道二教之爭可以說是二教在中國之爭的縮影。自東漢以來的幾百年里,道、佛二教一直在爭奪它的管轄權和影響力。雖然佛教較道教晚二百多年,但它憑借強大的佛教文化和當時佛教在全國的影響力的天時之利,迅速在衡山站穩腳根,與道教形成抗衡之勢,釋迦牟尼的兩顆真身舍利子就藏于衡山南臺寺金剛舍利塔中。雖然二教的社會地位卻往往由統治者的喜好而決定,但在幾次朝庭主持的論法辯論中,道教略遜一籌。</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經歷幾個揚佛抑道或尊道貶佛的輪回,經于到唐宋時期才由皇家拍定融合為由二教共管南岳的局面。此后的一千多年,隨著二教的相互融合,在此出現了“釋道儒”三家和諧共處的奇觀。</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為了避開黃金周旅游高峰,天不亮就趕往山門,十多分鐘的腳程中已有不少游客香客也從小鎮的四面八方向景區大門匯集。隨第一撥游客乘車上山,沒有體驗到十一黃金周擁堵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景區觀光車在暮色的山道爬行,此刻方體會到“深林人不識,明月來相照”的感覺。愈往上,天色愈明,此時方見衡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在“五岳”中南岳衡山以“秀”著稱,被譽為“五岳獨秀”。恰巧十多天前游完也是以“秀”聞名于世的峨眉山,正好比較一下這二座名山那座更秀。二山皆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但若非要比個高低,個人認為峨眉山略勝一籌。</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峨眉山是佛教勝地,那么衡山就是佛道盛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南岳大廟更是一座佛釋道三教合一的圣地!無論數量和規模,衡山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是三步一廟,五步一觀,這里的廟觀隱藏在山坳里、樹林間,早己和這大自然融為一體,層層疊疊的殿宇樓閣,氣象非凡。香客若逐一燒拜,不知要耗去多少時間,多少香燭,但仍有虔誠的香客,不辭辛勞,從山下徒步而上,逐一祭祀,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不到八點,登上衡山最頂峰一一祝融峰。環看四周,迷霧漫漫,大有:</p><p class="ql-block"> “浮云不共此山齊,</p><p class="ql-block"> 山靄蒼蒼望轉迷。”</p><p class="ql-block">之感。山頂是供奉南岳大帝火神祝融的“祝融廟”,它與山腳的“南岳大帝廟”形成上下相呼應的二座岳宗廟宇。廟宇四周祥云籠罩,宛如仙境。據說此處的南岳大帝最為靈驗,上香許愿祀福的香客早已擠滿了本就不甚寬敞的廟堂。</p><p class="ql-block"> 人類自從火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開端,它將人類的文明向前邁近了一大步。“火”改變了人類,讓我們與其他動物分開,更使人類最終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帶來美味佳肴;“火”還給人類帶來了溫暖,從而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和勞動生產,使人不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制,并能夠在寒冷的地區生活。這些都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空前進步,這應該才是人們對于給人類帶來火源的南岳大帝崇敬的初心吧!</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天王殿前的平臺上,望著遠方重重疊疊翠綠的山巒,猛然想起李白贊美南岳的那首詩:</p><p class="ql-block"> 衡山蒼蒼入紫冥,</p><p class="ql-block"> 下看南極老人星。 </p><p class="ql-block"> 回飆吹散五峰雪,</p><p class="ql-block"> 往往飛花落洞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栾城县|
沙河市|
左权县|
和龙市|
玉龙|
独山县|
开平市|
五指山市|
东港市|
灌阳县|
迁安市|
体育|
元谋县|
磴口县|
攀枝花市|
晋宁县|
青岛市|
新干县|
辛集市|
永平县|
家居|
通山县|
甘德县|
买车|
玉树县|
宁阳县|
宜州市|
藁城市|
灵丘县|
醴陵市|
梅河口市|
皋兰县|
华宁县|
平乡县|
江安县|
公安县|
连江县|
东光县|
武隆县|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