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萬松書院,始建于唐貞元年間,原名叫報恩寺,據記載,白居易和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時經常光顧此寺,白居易在《夜歸》詩里用“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句意,來贊美萬松書院一帶景色。書院地處湖山之間,清麗靜穆、得天獨厚,是個讀書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參政周木在此開辟書院時,改名為“萬松書院”,他是明清時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文人匯集之地。培養了不少飽學之士。明代學者王陽明曾來此授道講學,清代詩人袁枚曾在此潛心研讀。</p><p class="ql-block"> 近代維新派主張改革教育,認為書院教育己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萬松書院也由此結束了自己作為教育場所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坐地鐵五號線到侯潮門站C口出來,跟著手機導航走了十多分鐘的路程,到了這鳳凰山腳路和萬松嶺路交差口,找了家自認為比較滿意的店,簡單的吃了中飯,就往萬松書院方向走,其實,早就知道杭州的萬松書院,可一直沒來光顧過。今天來杭州偶然想起萬松書院,也就拿起手機打開導航直奔書院。</p> <p class="ql-block"> 萬松嶺路兩邊都是各種參天大樹,遮住了陽光,感覺密不透風。泡桐樹占多數,數齡估計都有二三十年了,街道還算整潔,人、車也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 大概十幾分鐘樣子,就到了售票處,門票十元,六十歲以上減半。門口岀出進進的人很多,年輕人占多數。我們取了票沿著一小節浮雕樓梯走上去,兩邊都是樹木,還有不少萬松書院歷史上的杰出人物雕像豎立在兩榜。</p> <p class="ql-block"> 三座石牌坊為“品”字型牌坊,分別代表了三個歷史時期,同時蘊含著“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的深刻含義。</p> <p class="ql-block"> 主牌坊代表1498年至1671年時期,其高9.22米,上面由姜東舒題“萬松書院”四個字,背面為馬世曉題“太和元氣”四個字。</p> <p class="ql-block">東面牌坊代表1671至1715時期,其高7.8米,正面由劉江題“太和書院”,反面為呂邁題“德侔天地”。</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師生祭祀孔子的場所。孟子贊孔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意為孔子的思想已達到了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現殿內陳設孔子及“四配”像及青銅禮器等物。展現萬松書院嚴格的祭祀式和齊全的祭器。</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前設曾唯和顏樂二座碑亭。其中一座碑亭里立著的碑上刻著四個字,“浙水敷文”,是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題寫的,四字字體為正楷,碑額浮雕雙龍戲珠紋,上有陽文篆書“康熙御筆之寶”,碑高156厘米,雙面陰刻“浙水敷文”。學問膚淺,不知其含義。</p> <p class="ql-block"> 另一碑亭里立著的碑文標題是《乾隆御詩》,是清乾十六年(1751)暮春第一次南下江南親臨書院時題的,是一首詩,其詩文:</p><p class="ql-block"> 松岡回首望袛園,講舍層階喜得門。</p><p class="ql-block"> 氣肋湖山鍾遠透,道傅孔孟有直源。</p><p class="ql-block"> 清這只欲心無逸,名教何非樂所存。</p><p class="ql-block"> 嘉?青袊真濟濟,嗣音?行勉相敦。</p> <p class="ql-block">孔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 張載(1021--1077),北宋陜西人,世稱橫梁先生,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注疏而新圣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王安石行新法就求助于他的理論。</p> <p class="ql-block"> 金甡(1702--1782),清浙江錢唐人,1780年始在此主講于敷文書院。他平生“廉儉方正、處事無巨細、井井有法度”。</p> <p class="ql-block"> 居仁齋,是學生自學和住宿的場所。齋名取意于孟子“居仁由義、體用于全”句。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擁有仁義之志,那么他就擁有了一切。萬松書院以此來命名學齋,也是希望全體師生能繼承儒家先賢的精神,培養浩然正氣、成就人格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萬松書院自明代創辦以來,因其齊備的祭田祭器、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而成為杭州四大書院之首,引領明清時期杭州書院教育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 眼前就是仰圣門,門框上雕刻著《高山仰止》四個字,是為了要求人們對孔子的尊崇和敬仰,提醒人們步入書院時必須衣冠整齊、心懷崇敬。</p> <p class="ql-block"> 毓粹門是中軸線上的第二道門,毓粹,意為培養有學問、有道德的人。</p> <p class="ql-block"> “萬世師表”平臺為民國初期建筑,現存有供案、石獅、照壁、孔子線刻碑等文物。可惜線刻碑己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 沿著臺階往上走,里面有一棟二層的木樓,</p> <p class="ql-block"> 看了指示牌知道是一棟藏書樓,取名“存城閣”,用于收藏皇帝御賜、鄉紳捐贈典藉之處。存城,既保持誠實之意。</p> <p class="ql-block"> 存城閣后面就是一片石林,林不高,但藏的很深,石林嶁峋剔透、青蒼玉削、姿態各異,且有奇花古藤相映襯,穿梭其中猶如芝進小迷宮。</p><p class="ql-block"> 石林為歷代文人所鐘愛,在這里,有從明代至今存摩崖石刻二十余處。</p> <p class="ql-block"> 往東沿著游步道穿過樹林,見有座亭子藏在巖石之上,見亭子上題“見湖”二字,估計站在亭子里可以看到西湖全景,我們也就走近亭子,想看看西湖美景,結果啥也看不到,都被灌木林淹蓋著。</p> <p class="ql-block"> 梁祝之戀使才松書院成為男女婚姻一線牽的姻緣之地,名聲遠播杭城,故而也取名“萬松書緣”。</p> <p class="ql-block"> 沿著山路穿進樹林,里面的植物很多,看到的都是藤繞樹樹牽藤的場景,感覺好像到了三亞的熱帶雨林了。</p> <p class="ql-block"> 《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并稱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p> <p class="ql-block"> 其故事發生在東晉,梁、祝兩人在萬松書院同窗三載,梁不知祝為女子,后梁山伯為勤縣縣令,死后葬于勤縣西十六里。</p> <p class="ql-block"> 這叫“對照井”,當年,梁山伯與祝英臺站在井邊,祝英臺指著井里的倒影對梁兄說“一男一女笑盈盈”,梁山伯卻說“你怎能將我比女人”。不知到底是不是那口井,現在也無從查證。</p> <p class="ql-block"> 正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段感人??姻緣故事,所以現在成了自發的相親角。據說每周六上午半天,有本人、當然更多的還是父母來到這里為自己或為子女找到另一半。美麗的故事為古老的書院增添無窮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 書院所處位置在西湖附近,但書院里不擁擠,仿佛與世隔絕般顯得清靜,有一種清凈安逸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書院面積不大,但當你走進之后,會驚奇的發現里面別有洞天,充滿著濃厚的書卷氣息。</p><p class="ql-block"> 讓我用一首網上找來的以萬松書院四個字開頭的詩來結束今天的游記。</p><p class="ql-block"> 才山鐘神秀, 松濤蕩人心。</p><p class="ql-block"> 書香蘊天地, 院落藏古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万州区|
景洪市|
东明县|
临西县|
湘阴县|
明星|
中宁县|
二连浩特市|
霍林郭勒市|
武陟县|
凤山市|
扎鲁特旗|
崇仁县|
郸城县|
东兰县|
文水县|
江津市|
博野县|
广丰县|
南乐县|
昭平县|
孟村|
长治市|
屯留县|
敖汉旗|
讷河市|
垣曲县|
科尔|
大冶市|
庆城县|
金乡县|
祁东县|
龙游县|
年辖:市辖区|
扶绥县|
城口县|
买车|
芮城县|
杭州市|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