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走過很多次了,雖不是環線游,但稻城亞丁、理塘、雅江、新都橋、康定、瀘定、磨西古鎮、海螺溝、紅石灘等等都曾留下足跡,過去了的三、四年,這些地方印象還是極其深刻。“有朋自遠方來”,由于十來年的自駕旅行思維已成定勢,想不出哪里更比西部更讓我心動,思來想去還是帶去川西走個小環線。 路線:上海、都江堰、臥龍自然保護區、四姑娘山雙橋溝(小金縣)、丹巴縣、八美鎮、塔公草原、新都橋、瀘定、成都、樂山、遂寧、宜昌、上海。小小的一圈。 出師不利,2000多公里的路程大部地區都在下雨,經過湖北、重慶,山區的雨勢更大,萬州過夜,居然下起了暴雨。白天上路繼續前行,滬蓉高速幾乎被大雨大霧遮蓋,幸虧熟門熟路,才沒被嚇到,不過最頭痛的是這條路上的隧道,沒完沒了,很多時候都在隧道里開車,暗無天日,非常容易引起困意。許多年以前同事說,她回家時非常喜歡走這條路,很美!是的,不僅美,更是偉大,沒有這條路,蜀道如何走。<div> 山里雨多,滬渝、滬蓉高速走過多少次自己也記不太清,只記得經過時基本都會下雨,最近一次是2021年從新疆經重慶回上海,暴雨下到所有汽車都自覺停靠路邊,不敢再往前開,那天我只好下高速在恩施土司城附近住一晚。<div> 盡管如此,往西去,我還是很喜歡走這兩條高速,也許這條路賞心悅目吧。</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都江堰</b></h1> 上海9月21日出發,第3天抵達都江堰,南橋附近找家酒店住下,順便再訪都江堰。每次來都是匆匆過客,今晚可以在景區閑逛,不用趕路。 ▲岷江 ▲都江堰魚嘴 古代水利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組成,功能分別為分水(岷江分流為內江和外江)、泄洪排沙、引水(引水入川灌溉)。 ▲景區噴泉 ▲人頭攢動的南橋廣場 ▲娃娃愛熊貓 ▲美女愛自拍 ▲廊橋(南橋) ▲流動的岷江水 ▲彩焰四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臥龍自然生態保護區</b></h1> 保護區在四川阿壩州汶川縣境內,邛崍山脈東南坡,橫跨臥龍、耿達兩個鄉,占地20萬公頃,是我國第三大自然保護區(前兩個分別是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臥龍自然環境十分復雜,是珍稀動植物最多的保護區,中華大熊貓棲息之地。保護區距都江堰一百多公里,沿中國熊貓大道行駛,能直通到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div> 之前非常擔心天氣,可是很幸運,來到神樹坪基地天氣很好,很適宜戶外活動。看看這里的山被云霧遮繞,非常具有保護區的神秘感,放歸自然的大熊貓就在其中生活。<br><div><br></div></div> ▲臥龍保護區 ▲游客禁止進入的區域 ▲不停進食 竹子能量低,需要大量啃食 ▲趴樹梢睡覺 ▲吃 睡 鬧,熊貓的生活節奏 ▲掀盆子 ▲躲清靜 此前去過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四川境內的兩個大熊貓基地都已經去過。<div> 出了神樹坪基地,沿著“中國熊貓大道”向西——四姑娘山方向行進,窗外的景色不斷變換。我不知道“中國熊貓大道”確切有多長,起始和終點在哪里。有的說從湖北開始,經四川到貴州結束,還有陜西說。全長也有幾種說法:1500公里、1300公里。這些都不重要,從駕駛感受來說,它是由多條國道串聯起來的,應該是大熊貓的生態圈,沿途除了有熊貓外,還有雪山、草地、藏民居,熊貓大道經過的海拔最低的幾百米,最高的超過了4000米。海拔差大,景色變幻也很大,是一條美麗的自然景觀國道,同時也是一條體驗不同民族文化的人文景觀公路。途中經過臥龍熊貓基地、四姑娘山、小金縣、丹巴縣、八美鎮等,然后來到塔公草原,走上318國道,經新都橋,翻越折多山,過康定、瀘定,然后回到成都。這絕對是一條路途不算太長,卻是體驗多種風景和風情的自駕行攝路線,當然深秋季節出行是最最理想的。</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姑娘山</b></h1> 四姑娘山在藏語里面稱“斯古拉神山”,這發音和漢語的“四姑娘”頗像,大概是漢藏語系里兩個語言有親屬關系吧。它坐落在四川省阿壩州的小金縣境內,四座峰,分別是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和幺妹峰。幺妹峰是四姑娘山的主峰,海拔高度6250米,是邛崍山脈的最高峰,僅次于蜀山之王的貢嘎雪山。<div> 景區內5000米以上的山峰85座,核心景點三溝一山,三溝: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一山則是四姑娘山。四姑娘山在川西高山高原區,其山峰俊秀挺拔,山體陡峭直指藍天,冰雪覆蓋銀光閃亮。巍峨高山覆蓋著濃密的森林,綠草如茵,流水潺潺,風景這邊獨好。</div> ▲崖上酒店(四姑娘山) ▲斯古拉神山之幺妹峰,海拔6250米。 ▲海子溝邊上的小鎮 ▲小鎮夜色 ▲下榻“土司度假酒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雙橋溝</b></h1> 長坪溝適合中青年戶外愛好者,海子溝適合中青年攀登。雙橋溝則是溝內開發最深入的,最適合大眾旅游的景區,全長將近40公里,坐觀光車進入,溝口海拔2900米,溝尾海拔3840米,落差將近1000米。景區面積216.6平公里。<div> 乘坐游覽車直達溝尾紅杉林,這里海拔3840米,如果身體敏感的人會有高原反應。在這里觀光游覽后坐車到下一站,海拔將有所下降,游覽后依次坐車下行經各景點。雙橋溝的主要景點:紅杉林冰川、鷹嘴巖、獵人峰、日月寶鏡、四姑娜措、攆魚壩、五色山、隆珠措、人參果坪等。</div><div> 跟車導游介紹:所謂雙橋溝,是因為村民在溝內建了兩座木橋,所以稱“雙橋溝”。這里最初有攝影家涉入,然后才被外界所知。</div> ▲紅杉林景區 ▲山體被云霧遮擋分不清啥子峰 ▲不知道是不是鷹嘴巖 ▲金剛峰 ▲雙橋溝的河流。溝有多深,河有多長。雙橋溝的河水來源于斯古拉雪山融化的雪水,順溝而下流入大渡河,最后匯入長江,所以這里也是長江的源頭之一。 ▲行進的牦牛 ▲牽手雙橋溝 ▲布達拉峰。外形如布達拉宮 ▲白塔 游客都會在這里轉塔祈福 ▲四姑娜措。傳說是四姑娘沐浴的圣湖 ▲四姑娜措 ▲四姑娜措湖水清澈,樹木倒映 ▲樹木靜立,山體倒映 ▲枯木不倒 ▲四姑娜淺灘 ▲尖子山 ▲鏡中賞秋 ▲木橋 ▲雙橋溝秋色初現 ▲行行攝攝 ▲倒映水中的山林,五彩斑斕 ▲四姑娜措向下游流出湖水 ▲隆珠措 ▲隆珠措 ▲人生果坪景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丹巴縣</b></h1> 丹巴縣屬甘孜藏族自治州,與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接壤,縣城在章谷鎮,人口約5萬,藏族為主。<div> 本來的計劃只是經過丹巴縣,準備前往塔公草原住一晚,可是經過該縣城已近傍晚,還有百多公里路,于是在丹巴住下,乘天黑之前,大渡河邊散散步。這一逛才知道居然是大渡河源頭,兩條河流在縣城匯流,然后向南奔騰而去,這里就成了大渡河的起點。</div> ▲大渡河 ▲穿城而過的中國熊貓大道 ▲大渡河記載 ▲大渡河源頭 ▲跨河大橋 ▲藏族廣場舞 ▲縣城之夜 ▲蓮花玉佛——亞拉雪山,海拔5820米。沿中國熊貓大道往塔公草原,路經雪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塔公草原</b></h1> 塔公草原在海拔3700米的康定市塔公鎮境內,是甘孜州內最著名的草原。爬上3750米的草原觀景平臺,可以環顧塔公鎮,俯視草原,以及草原上醒目的“木雅金塔”,這是為紀念班禪十世在此灌頂布法,于1997年建造的,是一座壇城式佛教寺廟建筑。<div> 從塔公草原南去將進入著名的 G318國道,西向去西藏,向東往成都。今天我們將轉入318國道,向東完成川西小環線的旅行。</div> ▲塔公草原大門 無需門票,但要繳納20元清潔衛生費 ▲草原上的風馬旗迎風飄揚 ▲草原已成枯黃色 ▲上山的馬隊 ▲遠眺亞拉雪山 ▲“木雅金塔”寺院 ▲“木雅金塔” ▲寺院中嬉鬧的孩童 ▲牽著放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都橋</b></h1> 新都橋鎮屬康定市所轄,折多山的西側,去西藏走318國道,新都橋是必經的節點。這里也是去西藏的南北兩條川藏線的分叉口。繼續向西是南線318國道,一條唯美的自然風光景觀國道;右拐進入248國道,前往G317川藏北線,那是一條充滿藏族風情,神奇的人文景觀國道,可惜我還沒有走過,待時機吧。<div> 新都橋被譽為攝影家的天堂,2019年第一次來的時候正逢十月中旬,天氣十分晴朗,放目遠望草原像是披上了金色的外衣,聚焦山谷中的樹林、河流和村莊,陽光下絢麗多彩十分迷人。第二次是次年夏初的首次西藏之行,路過新都橋,匆匆而過,這是第三次來新都橋了,可惜來得早了一點,如果再等半個月,昔日的光彩將重現。</div> ▲女人們都喜歡在路中央席地而坐擺拍 ▲318國道新都橋段 ▲秋色初現的G318 ▲新都橋鎮街頭老人樂 ▲藏族美女 ▲新都橋小學校 數年前,在新都橋的這片區域漫步過,今天再次經過,走下車去懷懷舊。 ▲初秋樹林仍蔥郁 ▲九月末秋色初現 ▲十月中旬已深秋,此時正逢雨加雪(2019年攝,同一地點) ▲藏民居(新都橋) ▲無名河流(新都橋) ▲河堤步道(新都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瀘定縣</b></h1> 從新都橋翻過折多山,過康定市就到了瀘定縣城。瀘定是個多民族聚集的縣城,有漢、彝、藏、羌、回、蒙、土、滿......傣等17個民族,人口8~9萬,屬甘孜州管轄。<div> 這里是川藏線上的一個節點,也是川西環線上的重要景區之一。很多人知道“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滔滔的大渡河上,紅軍戰士在 13根鐵鏈的鐵索橋上擊敗國民黨守軍奪得瀘定橋,為歷史轉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是長征的重要里程碑,從而聞名海內外。除了縣城內的瀘定橋以外,“高萬丈”二郎山,“蜀山之王”的貢嘎雪山,風光秀麗的燕子溝,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紅石灘公園......,還有著名的磨西古鎮。</div><div><br></div> 第三次路過瀘定,今天小住一晚,在城中心的對岸。紅軍當初連夜急行軍,在狹小的岸邊空間里集結了部隊準備渡河,距酒店200米處就是瀘定橋,對岸橋頭堡有重兵把守。住在“云水橋”景觀房,推開窗戶,下邊就是急速流動、翻滾的大渡河水,前方正是永定縣城中心廣場。現在我是隔岸觀燈火,當初的場景........。 ▲急速流動的大渡河水(慢門拍攝) ▲摸黑行走瀘定橋<div> 康熙44年(1705年9月)建的鐵索橋仍然完好,老祖宗真是偉大。夜間8:00以后,這橋不再是旅游景點,而是任由居民和住店游客兩岸通行的要道。</div> ▲縣城中心 ▲三年前的中午,在他家吃過面 川西小環線的行程基本結束,因為成都城區環線以內對“外牌”按尾號限行,為避免麻煩,在環線外的郫都區郫筒找個酒店,休息一晚后將趕在國慶節返回滬上。<div> 下午從郫筒乘五號地鐵,再換乘六號地鐵,一個多小時后到了武侯祠,開始帶著朋友逛逛成都老地標。</div> ▲武侯祠<div> 建于221年,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亦稱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后來成為君臣合祀祠廟,劉備、孔明等君臣之像,都建于清朝年間。</div> ▲諸葛孔明 寬窄巷子分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巷子平行排列組成,都是青磚黛瓦的仿古院落,這是成都遺留下的較成規模的清代古街道,是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之一。<div> 寬窄巷子好像不分節日,每每來時都是人頭攢動,街邊藝人表演,店鋪前真人秀,店堂里傳出的陣陣“川味兒”,商家叫賣之聲,尤其是"qin......"的一聲響,那是兩根鋼條劃過發出的悅耳之聲,隨之一聲叫“掏耳朵咯!”哎喲喲,我的耳朵實實在在的癢到了根,如果掏一下,巴適!<div> 和十一年前相比,寬窄巷子時尚和傳統的川味兒糅合得很妥帖,游客選擇食物有辣與不辣或微辣、微微辣的機會,不善辣的人不會被“川味兒”嚇到。</div></div> ▲窄巷子 節日氣氛漸濃 ▲書寫扇面 ▲黛瓦墻 ▲老井墻 現代都市里難以尋覓了 ▲青磚石門墻 ▲美女要穿越入畫 ▲變臉 ▲熊貓也好酒 ▲驗證 ▲“石頭人”偷窺美女 ▲晚清遺少 ▲兔頭 成都人的最愛 幾條巷子夠長的,走累極了,帶上購買的解饞零食——零蔗糖花生牛軋,匆匆離去。就要開啟長假模式了,估計會人山人海,每條巷子將會出現人的洪流,想想也腿軟。 登上樂山大佛觀景平臺俯視江面,這里景城相望,三江匯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大佛腳下交匯,景色壯麗,令人嘆為觀止。由于大佛修繕,游客不能下到岸邊仰望,只能在佛頭轉轉。 ▲三江匯流 ▲俯瞰大佛 ▲和尚誦經 ▲游船上看大佛 雙節長假的第一天,我們結束行程返回。因為是反向運動,大部分高速路段車流量并不大,可是從網上看到的出城車輛有點恐怖,網上查閱各地賓館酒店價格紛紛暴漲。今夜住宜昌,酒店價格比平時翻一倍多,剛預定完,又漲了,搶酒店像是“軋金子”。<div> 來過一次宜昌,知道晚上的夷陵長江大橋還是可以看看的,它建成于2001年,酒店步行過去15分鐘左右。大橋在宜昌中心城區,它是城區對外交通的主干道,不僅車輛在橋上通行,助動車、自行車也可以從旋轉引橋上去,更讓人開心的是行人也可以上到橋面觀景、拍照,如愿意可以步行到長江對岸,這座橋不僅是道路設施,還是一個城市景點。距離大橋不遠的地方就是游覽長江三峽大壩的游船碼頭。</div> ▲夷陵長江大橋 ▲長江岸邊 ▲宜昌沿江大道 宜昌返回上海正逢長假第一天,這一段既省去了高速費用,也不會堵車,滁州停一站,一路通暢回到家。<div> 川西小環線5000多公里歷時11天,感受如何,一言概之:<b>巴適!</b></div>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趙益民</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10月8日</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余县|
汉源县|
德江县|
怀集县|
六安市|
渑池县|
旬邑县|
鄂托克旗|
阿拉善左旗|
台中县|
苍溪县|
呼伦贝尔市|
育儿|
铁岭县|
湘西|
郯城县|
大渡口区|
女性|
马公市|
保德县|
黑河市|
进贤县|
望奎县|
阿城市|
祁门县|
潢川县|
平顶山市|
道孚县|
合川市|
安阳县|
莲花县|
漠河县|
巴彦淖尔市|
五莲县|
桦南县|
裕民县|
越西县|
湖北省|
海安县|
尖扎县|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