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我幾天和甜甜處在甜蜜期。國慶現在已經過去五天了,我們從來沒有一次發生過摩擦,這在我們兩個來說實屬罕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覺得這都是因為我和甜甜一起看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一個日本心理學家寫的,是對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理論的詮釋,這本書是用柏拉圖式的對話體寫的,非常淺顯易懂,很有可讀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現代人來說,阿德勒的名字可能不被人所知。我們所熟知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論。在弗洛伊德看來,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我們的一切行為和心理都可以從童年中尋找到原因,我們都有心靈創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于這些,阿德勒并不認可。 阿德勒出生于奧地利,他本身就很勵志。他身材矮小,駝背,遭遇兩場車禍,得肺炎差點死去。和他的哥哥相比,他處處覺得自卑。所以他從小立志要當醫生,后來他果然成了一名優秀的醫生。他成為醫生之后一直致力于幫助孩子們擺脫自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曾經和弗洛伊德有交集,而且曾經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協會的重要會員,但是后來他們的思想嚴重不和,因此分道揚鑣。阿德勒有很多思想是具有顛覆性的,尤其是在“原生家庭”理論泛濫的今天。我們把自己現在的一切不幸和不恰當的行為都歸因于原生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阿德勒看來,童年的確對我們有很深的影響,但是我們的過去并不決定我們的現在。</p><p class="ql-block">我們是生活在一個主觀的世界里,不是我們的童年本身,而是我們對童年的詮釋決定我們的現在和未來。</p><p class="ql-block">比如說,一個人童年遭受虐待的確可能使孩子更有可能失敗,但是不是所有遭受過虐待的孩子都一定失敗。如果有正確的引導,這段童年的經歷可能會讓這個孩子學會避免危險,而不是仇視其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是可以改變的。我們的負面情緒是可以控制的。我們是可以自我激勵的。我們有時候的不恰當的行為,比如亂發脾氣,不是因為我們生氣,而是因為我們有某種目的,比如是為了震懾住對方,讓對方聽從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把這部分讀給甜甜聽,她非常認可。她說她和我杠,就是想證明自己有多少力量。我也意識到我當時所謂的“怒不可遏”其實是可以控制的。當我正在發火的時候,看到有熟人進來,我的語氣馬上變得溫柔了。所以我的情緒是可以控制的。我發火不是因為我十分生氣,而是因為我想讓對方屈從于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發現這一點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突破。如果我認為我的發火是因為生氣,我就會覺得我的脾氣無法控制,是她的言語激怒了我。但是當我意識到自己的企圖之后,我很開心地發現我的憤怒是可以控制的。我是可以改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德勒認為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沖突的時候,父母一方應該退出權力之爭。因為,如果父母如果贏得了這個階段的斗爭,那么斗爭就馬上進入下一個階段:報復。孩子會對父母采取報復行為,比如消極對待學業,逃學,甚至自殘或者自殺。孩子采取這樣的行為就是要讓父母難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突然意識到,父母能在權力之爭中退出有多重要。孩子確實有這種行為。蔣雯麗曾在《姥爺我們天上見》里面說,當被大人教訓之后,她曾想過跳到河里,然后她想象大人趴在河岸上大哭,而她自己的靈魂就對他們說:“誰叫你不好好對待我。”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想法,那么我的孩子也會有,不管是不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威脅,都是一種報復行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家長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勇于退出戰爭。承認錯誤不等于失敗。退出戰爭不等于失去戰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德勒的名字也許已經湮沒不聞,他的理論卻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優點》和《人性的弱點》中發揚。近期被廣泛閱讀的《正面管教》其實也是阿德勒的理論,也是主張積極引導孩子,家長和老師要退出和孩子的權力之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性確實是難改變的,但是自己是可以改變的。我覺得這種對自己積極的啟發和暗示是非常可貴的。我們不再是悲觀地責怪過去和我們的父母師長,而是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好,每個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可以對他人,尤其是子女產生積極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把這些都讀給甜甜聽,這是我們的睡前讀書時間。甜甜說:“過去我對心理學不感興趣,但是現在我很喜歡了。我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p><p class="ql-block">“當我那么惡劣地對你發脾氣的時候你怎么想的?”我問。</p><p class="ql-block">“我想:她一定是瘋了。我不用去理她。”</p><p class="ql-block">在睡覺前,她伸出雙手,摟住我的脖子,輕輕地說:“媽媽,我愛你。我覺得現在我們兩個都像酒醒了一樣,清醒了許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就是看好書的意義。希望各位爸爸媽媽也可以看看這兩本書:《超越自卑》和《被討厭的勇氣》,前一本是阿德勒自己的著作,后一本是對這本書的理解和詮釋。都很值得一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望都县|
舒城县|
常州市|
河北省|
丹凤县|
商城县|
定襄县|
广州市|
格尔木市|
罗甸县|
邹平县|
湟中县|
鄢陵县|
铁岭市|
稻城县|
紫云|
临沂市|
天峻县|
日照市|
通许县|
山丹县|
石楼县|
天长市|
蒙阴县|
分宜县|
郓城县|
勃利县|
桦南县|
永吉县|
长岭县|
兴隆县|
沙洋县|
柳江县|
北海市|
广昌县|
禹州市|
舞阳县|
承德县|
乌什县|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