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營造濃厚的教學教研氛圍,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促進教師、青年教師的不斷成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2023年9月25日—28日,我校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數學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p> <p class="ql-block">本次數學骨干教師示范課由楊立娥和邱紀梅兩位老師執教。</p> <p class="ql-block">第一節課是楊立娥老師執教的六年級上冊的《圓的周長》一課。</p> <p class="ql-block">《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圓的周長”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圓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楊老師在教學時首先通過勞動課開課了,遇到了難題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借助觀察、比較進行猜想,并讓學生通過進一步的思考,認識到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引導學生猜測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學生根據對測量圓周長活動過程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測量、計算等操作活動,進一步驗證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從而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然后讓學生應用剛剛掌握的公式計算圓的周長,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鞏固對公式的理解。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測量、觀察和討論中經歷探索圓的周長公式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聽完課后,于主任帶領全體聽課老師接著進行了本節課的研討活動。</p> <p class="ql-block">研討中,大家暢所欲言,認為楊老師的課體現了以下幾點:</p><p class="ql-block">1、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傳授知識</p><p class="ql-block"> 正方形周長的知識是進行圓的周長概念教學的認知基礎,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思維,由正方形周長的概念類比推出圓周長的概念,較好地促進了知識的遷移。教學過程中,圓的周長的測量用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共同之處是化曲為直,有意識地滲透了化歸思想, </p><p class="ql-block">2、注重學生合作探究,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p><p class="ql-block">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驗證”又是學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p><p class="ql-block">通過兩次比較:正方形和圓周長的大小,以及圓和正六邊形周長的大小,讓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到底是直徑的多少倍,有的學生猜3.4,3.5.有3倍多一些,有的學生根據上面的推理得出圓的周長比圓直徑圓的直徑3倍多些,比圓直徑的4倍少一些,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需要驗證,怎么驗證?楊老師就讓學生進行分組測量三個圓的直徑和周長活動,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避免學生在活動時沒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在小組合作前,楊老師明確的提出了提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測量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的周長和直徑,把數據填在圓的周長記錄單上,讓組長分工。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比較,歸納出圓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進而推導出圓的周長C=πd或C=2πr。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教師始終把猜想與驗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斷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使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提高了觀察、比較、推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滲透數學文化,注重學生情感教育。</p><p class="ql-block">介紹圓周率的時候,通過結合數學家祖沖之研究圓周率取得的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鋼琴曲把數學與藝術完美結合,寓意深遠,充分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和數學之美。</p> <p class="ql-block">第二節課是邱紀梅老師執教的一年級的《比大小》。《比大小》是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的概念的難點。邱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講故事“小猴分水果”為主題,使學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邱老師課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已掌握的比較兩個物體多少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小猴請客”的情境中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整理、比較,在“夠吃”與“不夠吃”中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從而理解“=”“>”“<”的真正含義。</p> <p class="ql-block">課后全體數學老師一起進行研討。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并正確使用它們呢?邱老師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哪邊?尖尖的呢?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去記憶三種符號。“兩邊數字一樣大,中間填‘=’”,“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小,小于號”,“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等。等學生理解后,邱老師設計了一個小游戲:“看誰比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手比出相應的符號。最后安排補充練習,以加深學生對符號的印象,并會通用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數學課程標準》強調:為</span>學生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數學、用數學。在這節課中,邱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由學生喜歡的“小猴請客”的生活情境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欲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接著,動手操作,滲透分類。通過動手比一比,學生很明白誰大誰小,既能滲透分類思想、有序思想、一一對應思想,又能讓學生初步感知象形統計圖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通過這次數學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我們認識到在數學課堂中,一要給學生創造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經歷、體驗、感悟;讓他們帶著已有的經驗去進行探索、交流、體驗,發展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二要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的情境進行數學教學。創設的情境應該是符合學生認知的、熟知的內容,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真正的思考、充分的思考,然后就會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三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到精導妙引,在真正的關鍵的地方創設幾個關鍵、精當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在數學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下,所有的聽課老師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真正的實現了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有了自己的收獲與思考。同時也為我們以后的教學工作積蓄了前行的力量,在教研的路上我們攜手前行,努力奔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焉耆|
汤阴县|
昌都县|
淮南市|
松潘县|
沅陵县|
五指山市|
巴塘县|
长汀县|
邯郸市|
巨野县|
扎鲁特旗|
沅陵县|
中超|
太仓市|
营口市|
镇远县|
平远县|
衡山县|
永川市|
鄂托克前旗|
宁南县|
信丰县|
获嘉县|
政和县|
日喀则市|
北宁市|
彝良县|
巩留县|
三门县|
德安县|
连江县|
加查县|
铜陵市|
年辖:市辖区|
丘北县|
靖安县|
繁昌县|
漾濞|
和林格尔县|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