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六十年前的古鎮大岡老街,東西南北四頭各有一處水龍局,負責民主街、團結街、勝利街、公民街四個街道居委會范圍內的火情消防事。鎮上發生火災俗稱“走水”,工商企業店鋪和民居只要發生“走水”,水龍局都會緊急出警,四條水龍聯動,救民于水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而今社會進步了,城鎮配置消防大隊的救火消防車,到處都有紅色的救火水栓和滅火器,比起舊時全靠人力輸水救火的土水龍和洋水龍應警時效快,滅火出水多,財產保全止損好。每當聽到外邊馬路上響起凄勵警報一路疾馳的消防車笛聲,心立馬就會揪起來,腦海里常常浮現出老街水龍局土水龍出火警的情景。耳邊似又回響著木質水龍車上的鈴鐺一路叮當咣啷聲,街面上敲大鑼銅盆者喊人救火的報警聲,婦孺小孩被驚嚇的哭聲,青壯男女大桶小桶擔水抬水,臉盆腳盆端水傳水的喧囂嘈雜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記憶最深的是西街夾溝浜北石牌坊下的水龍局。水龍局規制不大,方方正正約一大間屋面,建在牌坊門下。大門是木柵欄常年鎖著,透過柵欄里面擺設一目了然。正對門后山墻洞里供個火神泥菩薩,據說姓祝名融。火神菩薩兩邊有一副“門雖設而常關,事有備而無患”的對聯。這對聯在各地水龍局里都千篇一律,屬于約定俗成的廣而告之。局里一東一西各有一土一洋兩個水龍腰形水桶。周邊墻上掛著銅鑼,火斗篷,火叉,火鏤,火鈀,火鉤。墻下又有扁擔連著水桶,水笆斗沙桶和帆布水龍管等救火物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水龍局由街長主管,各街坊明確一幫青壯年業余救火隊員,備有雙套人馬。水龍局出龍救火時誰操什么工具,抬什么龍,誰壓水揚沙,上屋推墻,分工精細,各司其職,很有章法。一般來說,一架土水龍要十個八個力大身不虧的漢子操弄,龍身腰桶前后各兩班輪換兩對人用人力壓水杠噴水,水槍噴頭和拉布龍管通常由滅火專業精的人操作。運作一架水龍還要有幾十個到河邊挑擔抬水,接力端盆輸水的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鎮上徐東來等七八專門挑水賣錢謀生的人,每逢火情,都放下生計,無償擔水趕來救火,義行感人,至今仍讓我動容敬佩。那年代的人參與救火,看到火情奮勇爭先,群情奉獻,不圖報酬,急公好義,救火出力者難計其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臨入冬后的年關歲暮,水冷草枯,火情隱患頻發的季節,或六月二十三火神爺生日那天,街長或街道居委會主任會組織救火隊員出龍演練。鎮上領導像軍隊組織會操樣,把計成銀、戴宗成,王祥瑞、馮信堂四大街長管的四個水龍局拉到大河邊水碼頭上操練,比賽誰家的水龍出局快,安裝快,出水快,射得高遠和隊伍齊整配合好。優勝者發個流動三角獎旗以資鼓勵。這保旗奪旗的水龍出水比賽,看時靠得近,很有看頭。不像真救火出水龍時,閑人不敢近前,看了叫人心驚膽戰。再后來社會進化到七十年代,鎮蔬菜大隊添辦了一臺十二匹柴油機帶動的機器洋龍。這機器龍上有根啟動的小火繩,有經驗者一拉就著,生手有時要拉好幾下才突突突冒煙,啟動高壓水槍水頭能射幾十米高遠。機器龍用工三四個人,帆布水管能伸到上百米遠的河溝里吸水,很帶勁,功能多,且能為蔬菜園地抗旱排澇灌溉,成為全鎮走水救災的主力軍。相比之下,效率不高的水龍局人力水龍就退居配角了。再再后來鎮與縣市通了公路和高速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也都配了機器龍,城里的消防大隊救火車能快速幅射到老街古鎮。這老態龍鐘度過成百上千歲月的水龍局和土水龍也就壽終正寢進了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水火由來無情,盡管舊時街巷有打更人喊水冷草枯火燭小心!在純靠燒柴草的年代,還是難保年年月月大火小燒的頻發。老街水龍局的救火隊伍純是業余志愿者。家父和伯父四人年值盛年,都是民主街石牌坊水龍局的救火骨干人員。每有走水火警事發,無論白天深更半夜都是第一時間沖出家門,進局抬龍擔水操鉤舉叉參與救火。滅火后又像落湯雞一樣泥水淋淋的回到家中。因此耳聞目睹也就記得好多鎮上走水失火的典型事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世紀老家鎮上飼料廠,棉花倉,南大河上油船,炮仗店人家和西灘陽糟坊等處幾場大火,幸賴水龍局四條龍噴水施救,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和傷亡。特別是南北兩個西灘陽地臨西頂港河,草行糟坊糖坊糧行沿河店鋪都是草房為主,一家失火殃及坊鄰。有家糟坊失火,酒助火勢,火上草屋,很快化為灰燼。老輩知情者說,舊時鎮上的局子有一破案很神的警官,他站在石橋口橋上觀察糟坊火情,看到黃黑濃煙滾滾,憑經驗說火里有人。事后這家有個女人果然死在火點附近,主家被縣上盤查了一番。一九六二年鎮西劉龍家大年三十晚上燒年夜飯失火,引發鄰家草堆茅屋連片燃燒,我在鎮西磚橋上目睹大火紅了半邊天,燒了幾個時辰。鄉間失火,水龍局很少出鎮,遠水解不了遠火。更驚心動魄的一場天火,燒在鎮西北梢從事爆竹行業的一戶人家。那是六幾年夏天的傍晚時分,我們坐在天井里喝著大麥糝子粥,突然天變了。先是烏云壓頂,后是電閃雷鳴,火蛇樣的閃電穿透那戶人家的窗戶,引爆了放在屋里的火藥罐子。劇烈的爆炸聲和沖擊波震碎了附近居民的窗玻璃。不久有好幾個煙熏火燎,被燒得糊馬爛焦面目全非的人被人緊急背送衛生院,其狀慘極,好像戲臺上上演諸葛亮火燒博王坡被燒敗的一群曹兵一樣。幸有靠得最近的北街和西街水龍局兩條水龍施救及時,保住了他家的房屋大框架不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水龍局是西街牌坊巷兒童幼時捉迷藏,藏貓貓的出發地和目的地(鎮上俗語叫大家)。也是大丫二狗三毛四粉子我等少年兒童演中國抗美國游戲的平臺。而今僅剩零碎不全的記憶與我捉迷藏了。別了水龍局,別了童稚時在你門口尿尿盤爛泥的水龍局!它的往事雖然隨著歷史的風云變幻飄散,但老鎮土龍洋龍救民于水火的鄉愁故事卻永難忘懷……。生活中總應該留住那些值得傳承的美好的東西。如水龍局救火往事中的團隊精神,人人參與不做隔岸觀火局外人的公義精神,在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盛行,部分人發生火情只是坐等公家專業消防車的今天,應予彰揚,得到千古傳頌。</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五原县|
庆安县|
图们市|
乳源|
高雄市|
上杭县|
罗定市|
桃园市|
台南市|
无极县|
舞钢市|
德江县|
合水县|
河东区|
多伦县|
庆安县|
沂源县|
益阳市|
东兴市|
邵武市|
铅山县|
屏东县|
佛教|
五河县|
荣成市|
防城港市|
余庆县|
定南县|
高邮市|
托克托县|
察哈|
三台县|
内乡县|
连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株洲市|
定陶县|
平谷区|
贵南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