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於濕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睎|漢大家張衡有一篇《南都賦》贊頌了家鄉南陽的地理位置之獨特,自然山河之壯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的家鄉南陽,歷史文化悠久,風景秀麗,是一個值得三顧的地方。這里人杰地靈:“有富饒的土地,靈秀的山川。”孕育了“醫圣”張仲景、“智圣”諸葛亮、“科圣”張衡、“商圣”范蠡等歷史文化名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個國慶,奶奶帶著我瞻仰了宛城四圣的古跡,并給我講了他們的生平趣事,讓我受益匪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先說說醫圣張仲景吧,東漢時期,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每天在公堂上一邊處理政務,一邊給人治病,但這并不能救治多少人。為了能夠拯救更多的人,他決定辭官回鄉,撰寫一部醫書幫助后人。在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冬季,很多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張仲景便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里煮熟,再切碎,用面皮包起來包成耳朵的樣子,再用原湯將“耳朵”煮熟,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過。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作《傷寒雜病論》,被后人尊稱為“醫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第二個故事呢,是智圣諸葛亮的讀書趣事。話說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不過癮。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里。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不知不覺,水鏡先生會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只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于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水鏡先生聽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于成為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如果你知道最早的地動儀,那你一定聽說過張衡??剖埡馐菛|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而商圣范蠡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商人。在他從商的九年中,幾次積攢了數以千計的黃金,“天下言富者,皆稱陶朱公”,他的財富,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南陽古稱“宛”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這里北接汝陽,南襟荊襄,西出武關、東連江淮,物華天寶,山川秀美、氣候宜人,玉潤花香。八百里伏牛綿延東西,千萬年淯水緩緩流淌,共同孕育和融匯著南陽的燦爛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使每一位南陽人感到幸福和驕傲!</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陵县|
迁西县|
武山县|
庐江县|
肇源县|
福州市|
专栏|
高唐县|
丘北县|
黔南|
京山县|
山丹县|
若尔盖县|
桃园市|
土默特左旗|
九寨沟县|
布尔津县|
河东区|
尚志市|
芜湖县|
高密市|
孝感市|
屏边|
禄丰县|
新丰县|
包头市|
额尔古纳市|
太湖县|
内丘县|
尤溪县|
旬阳县|
东乌|
沧源|
邵东县|
潜江市|
潢川县|
霍邱县|
宾川县|
临海市|
乾安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