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傳統集市還留一角</p><p class="ql-block">每年金秋季節,農活有閑時,傳統的交易就該開始了。在宜豐,中秋節后的幾天,即農歷8月16至19日,是傳統的牛墟節。</p><p class="ql-block">這時,從東門到西門,南門到北門,大路小巷,就見一人牽一頭或二頭牛往窯前板栗樹下趕,這里就是交易耕牛的地方,黃牛、水牛,大牛、小牛,人們牽牛過來,有的是純賣的,有的是既賣又買的,也有特來買的;買青壯年牛的,是農活急需用牛,花高價也要買;買小牛的則是花小成本養大再賣嫌個差價線,也有買小牛養大教會做農活的;也有個別的牛實在太老做不了農活,主人不得己牽來賣給牛肉販子的。</p><p class="ql-block">那時候是集體耕作,往往是一個隊安排幾個懂牛的來做買賣。我大舅是老牛把式,一頭牛強壯與否、脾氣好壞、是否會耕耙田,他扒開牛嘴看一下,牽著牛溜一圈就知道,所以除了本隊買賣牛由他代表外,本大隊、本公社很多人都請他掌眼。我媽媽好客,大舅來了都在我家住,他們有時幾人,有時十幾人,加上姑父也是懂牛的,有時也帶人來。我記得牛墟期間我家客人吃飯有三、四桌,吃流水席,家里采收的幾十個大南瓜、大冬瓜這幾天要干掉一大半。我家老房子叫“農廬”,廳堂有近十米長,鋪了幾床曬谷子的竹墊,上面鋪上稻草,再鋪草涼席,幾床薄被,就是客人的“旅館”,好在此時天不冷不熱,也少蚊子,要不然真無法睡,有一年天較熱,蚊子較多,點了幾盒蚊香,還不知他們睡著了沒有。</p><p class="ql-block">在解放路,則是搭建一間間的臨時店鋪,五金百貨,服裝鞋帽,農具家具,副食農付產品,各種物資應有盡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牛頭湯,幾塊大石頭,架起一口大鍋,洗干凈的牛頭丟到鍋里用大塊木柴慢慢燒,加上牛腸、牛肚、牛肺等內臟,一天到晚燉,熬出的湯5分錢一小碗,喝下牛頭湯,尤如喝了仙汁,香甜可口,回味無窮,到現在還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隨著城市建設,牛墟逐步移到了城外,當時的李家洲板栗樹下,現在的南屏公園所在地,成為了新的牛墟場,而物資變流會也幾易其所。</p><p class="ql-block">隨著社會進步,牛耕田逐步少了,牛墟無牛交易,只變成了物資交流大會,隨著商品的流通通暢,物資交流會規模越來越小,這不,如今只能偏居一隅……</p> <p class="ql-block">傳統牛墟節交流會</p> <p class="ql-block">木竹傳統家用具</p> <p class="ql-block">南方棉花</p> <p class="ql-block">傳統鐵具件</p> <p class="ql-block">農副產品</p> <p class="ql-block">傳統小吃</p> <p class="ql-block">水果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温州市|
万宁市|
兴化市|
昌黎县|
嘉鱼县|
抚松县|
渝中区|
南靖县|
赤水市|
苏尼特右旗|
观塘区|
田林县|
闻喜县|
柳江县|
华亭县|
虞城县|
彭泽县|
探索|
县级市|
绥芬河市|
永胜县|
涿鹿县|
镇宁|
伊宁市|
司法|
舒城县|
遵义市|
高要市|
招远市|
武威市|
那曲县|
昌邑市|
林芝县|
东源县|
墨竹工卡县|
白沙|
昆山市|
永清县|
临高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