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雨初歇,走訪張園的老土地,來到與威海路一路之隔的“甲秀里”上海毛澤東舊居。</p> <p class="ql-block">步入上海毛澤東舊居,戶外是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的雕塑。年輕的毛澤東手持書卷側頭,似與身旁站著的楊開慧交談。楊開慧懷中抱著的是家中次子毛岸青,長子毛岸英則向著父親張開雙臂。該雕塑為2003年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上海毛澤東舊居特委托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家創(chuàng)作。</p> <p class="ql-block">展館,是三間聯(lián)排的石庫門。都是“兩上兩下”的結構,坐南朝北。</p> <p class="ql-block">上海毛澤東舊居位于茂名北路120弄7號(原慕爾鳴路甲秀里318號),是一幢石庫門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樓和廂房等。</p> <p class="ql-block">根據(jù)1947年《行號路圖》,符合慕爾鳴路以東、威海衛(wèi)路以南、坐南朝北的三聯(lián)石庫門,僅紅框內三套“兩上兩下”的符合。</p><p class="ql-block">據(jù)“百度”顯示,甲秀里房屋建成于民國4年(1915年),弄內共兩排五幢房屋。坐南朝北,北面一排僅二幢三樓三底,南面一排三幢,系二樓二底房屋。該里弄北通威海衛(wèi)路,西通慕爾鳴路。當年房屋門牌為慕爾鳴路317、318、319、320、321號。1934年公共租界當局重編門牌,改為威海衛(wèi)路(后改威海路)583弄15、17、19、21、23號。1950年前后又改為583弄1、3、5、7、9號。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甲秀里改名為云蘭坊。1960年,開始對毛澤東寓所舊址進行調查,訪問了當年到過該處的張瓊、楊之華、徐行之、劉清揚、鐘復光、王一知等人。最后確認今威海路583弄7號或9號(原慕爾鳴路318、319號)均有可能為毛澤東寓所舊址。</p> <p class="ql-block">1964年上海市文化局曾對該里弄的5、7、9號三幢房屋進行修繕。由于不能最后確定是7號還是9號,1977年將5、7、9號三幢房屋一并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從建設的時間線來看,甲秀里建造之初,一路之隔的海上第一園“張氏味莼園”尚在營業(yè)中。</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在歷史上四次造訪張園,并進行演說。1911年12月25日,遠在海外的孫中山回到上海,他第一次蒞臨張園并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解除臨時總統(tǒng)職務的孫中山再次來到上海,4月17日張叔和致歡迎詞孫中山第二次來到張園,并致答詞,全場備受鼓舞,并推選他為中華實業(yè)聯(lián)合會會長。</p><p class="ql-block">1912年6月23日,上海各界張園集會,再次邀請孫中山、黃興等蒞臨講話,孫中山便第三次來到張園。</p> <p class="ql-block">1916年,7月17日孫中山第四次訪問張園,并在安塏第舉行政見演說會,與各界人士研討袁世凱死后形勢,講解地方自治,這個場景還留下一張著名的歷史照片,孫中山身后的大幅圖版,演示了他的政治主張。</p><p class="ql-block">1918年,作為游樂場的張園關閉。租界當局將土地分割成28塊出售。</p><p class="ql-block">至1924年,張園東區(qū)的不少石庫門建筑和慕爾鳴路榮康里,已經建成或在建。</p> <p class="ql-block">根據(jù)展館的介紹,1924年6月,31歲的毛澤東攜夫人楊開慧、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一家寓居于此。也正是在這里,毛澤東與楊開慧攜手革命,共度了一段難得的共享天倫之樂的溫馨時光。</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一生多次來到上海,甲秀里是他在上海居住時間最長的居所。</p><p class="ql-block">圖中左側的“兩上兩下”石庫門,不僅還原了石庫門的基本結構,也展示了當時的居住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一樓前廂房(東廂房)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臥室兼書房。靠窗放著一張書桌,可以想象出曾經偉人在這里奮筆疾書的樣子,靠墻則擺著一張床,像這樣書房兼臥室的布局,據(jù)說在舊時的上海人家,也是挺常見的。</p> <p class="ql-block">這張1924年楊開慧在滬期間與長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的合影,是這個家庭留下的唯一一張“全家福”,被譽為“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因為當時中共黨內不允許重要人物拍照,所以毛澤東即使身在現(xiàn)場但并未入鏡。</p> <p class="ql-block">后廂房是楊開慧母親房間。從家具陳設可以感受到,當時兩個年幼的孩子,也像如今的孩子一樣,在祖輩的協(xié)助下?lián)狃B(yǎng)長大。</p> <p class="ql-block">作為典型的石庫門,客堂則是一家吃飯和會客的地方,擺著舊時上海人家里常見的方桌和椅子。</p> <p class="ql-block">前圖右側的石庫門(以及未拍攝的另一棟)則作為主題展館。</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期間,毛澤東繼續(xù)擔任中共中央局秘書,負責組織部工作,協(xié)助陳獨秀處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擔任《向導》周報編委。</p> <p class="ql-block">同時,在國民黨上海執(zhí)行部任組織部秘書和文書科主任等職,先后負責國民黨員的重新登記、黃埔軍校在上海地區(qū)招生的復試、上海各界追悼列寧大會的組織籌備以及平民教育的指導等工作,并同國民黨右派進行尖銳斗爭。</p> <p class="ql-block">同年12月,由于積勞成疾,毛澤東帶全家回到湖南,開始了領導工農運動的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1930年,楊開慧被國民黨殺害,年僅29歲。</p> <p class="ql-block">2017年,建筑本體依據(jù)甲秀里復原設計圖進行風貌還原,運用傳統(tǒng)建造工藝與材質,復原弄堂、門頭、山花、磚線、勒腳、窗格等室外場景與室內細部。</p> <p class="ql-block">2020年最新一次展陳提升,陳列館走訪湖南、北京等地征集史料,增補了毛澤東、楊開慧、毛岸英的珍貴實物史料。</p> <p class="ql-block">展中,有一段摘自楊開慧的手稿,從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濃烈的、深深的情感。這讓我不禁想到一首詞……</p> <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中央檔案館編定的《毛澤東手跡》叢書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叢書精選了毛澤東不同時期的手跡,共1200余件,計2300余幅圖片。書中收錄的毛澤東詞作《蝶戀花·答李淑一》和《賀新郎·別友》,表達了毛澤東對妻子楊開慧的無限深情。據(jù)了解,毛澤東對寫給楊開慧的詞特別看重,多次修改。其中《蝶戀花·答李淑一》原詞為“我失楊花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后改成“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賀新郎·別友》原詞曾寫作“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妮妮兒女語。山欲墜,云橫翥”,后改成“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詩文圖片均出自《毛澤東手跡》,由北京出版社供圖)</p> <p class="ql-block">《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楊花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揮頓作傾盆雨。毛澤東 九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除說明材料外,還有部分內容來自中共一大紀念館、靜安區(qū)文史館的官方微信、人民網、旅游時報、新民晚報等。</p> <p class="ql-block">展館的服務處,也找到了關于張園的主題明信片。是啊,身為張園人,走到哪兒,都能一眼望見張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市|
南充市|
江安县|
乐业县|
平南县|
云南省|
兴业县|
铁岭县|
丹东市|
咸丰县|
苗栗市|
祁阳县|
新闻|
郎溪县|
堆龙德庆县|
涞源县|
年辖:市辖区|
武邑县|
宝应县|
鲁山县|
湛江市|
进贤县|
伊金霍洛旗|
沂源县|
香港|
涿州市|
同心县|
兴仁县|
谷城县|
连平县|
资源县|
合水县|
宕昌县|
达孜县|
凤山县|
肇源县|
浮山县|
吉木萨尔县|
天祝|
鹤庆县|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