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獨龍江探秘一結束,云南環線(丙察察)之旅也就接近尾聲了,雖然團期是到2023年5月5日,但有項目的日子也就剩下5月4日這一天。記得那天我們大約是8:10分出發的,車一啟動,支敢按照慣例作了一番“演講”,他的第一句話是:今天大家走到這里,已經安全了!話音剛落,引來一片掌聲。掌聲過后他接著說:今天的行程全部在路上,我們從貢山出發,將沿著怒江大峽谷一路南下前往瀘水,完成合同上的全部行程。</p> <p class="ql-block">廣義上的怒江大峽谷長達上千公里,從西藏嘉玉橋直到云南龍陵老卡;而日常人們所說的怒江大峽谷多是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內,怒江路經云南時形成的一處地理奇觀。怒江,又稱潞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流經西藏、云南,進入緬甸后改稱薩爾溫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流之一,處于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核心區域,是三江并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3240公里,中國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長650千米。怒江是世界上最長的未受開發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一條沒有建造水電站的大河。</span></p> <p class="ql-block">怒江在流經西藏昌都地區八宿縣時,便進入深不可測的高山峽谷。進入云南境內以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怒江怒吼咆哮著一路奔騰,</span>硬生生將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切開,形成怒江州境內綿延300多公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平均深度2000米無與倫比、險峻美麗的怒江大峽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的夾峙下,峽谷內險灘急流遍布,同時也不乏緩流沙灘,</span>人們用“水無不怒古,山有欲飛峰”形容他;怒江流域內的立體氣候產生了豐富多樣的植被,讓這里有了“十里不同天,萬物在一山”的說法;怒江流域聚集著怒族、傈僳族、白族、傣族、景頗族、獨龍族、德昂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多彩;這里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之一……怒江大峽谷神秘、美麗、險奇、原始古樸,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齊名,被稱為“東方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5月2日中午之前,我們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了西藏境內怒江大峽谷的蒼涼、險峻、驚艷,深切體會到了什么是“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自從進入云南界怒江大峽谷,秋那桶、霧里村、丙中洛、獨龍江……一顆顆閃耀在怒江大峽谷之中的耀眼明珠,讓我們的身體和眼睛都到了天堂。今天我們還將繼續穿行在怒江大峽谷,不知道路上又有怎樣的驚喜在等待我們。</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住了兩晚上但卻沒有時間游覽的的小鎮—茨開鎮,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地處縣境中南部?!?lt;span style="font-size: 18px;">茨開”是怒族語,意為糧食豐收的地方。茨開鎮</span>區域面積790.66平方千米,人口以傈僳族為主,占總人口數量的54.32%;另有怒、藏、漢、獨龍、納西、白6個民族。</p> <p class="ql-block">“要想富,先修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一條筆直寬闊的公路,</span>千百年來一直是依靠溜索過江的怒江人民心中的夢想,而滇藏新通道(新G219滇藏段)的建設,不僅讓他們心中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更是顯著增強了國防動員能力,有力地推動了怒江流域的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車窗外與怒江有著同樣曲線美麗、平坦的公路,帶著我們奔向詩意的遠方。</p> <p class="ql-block">這是貢山茨開鎮怒江大橋,過橋右轉我們將路過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江中一棵松。很不巧,今天的主要景觀都在車的右邊,路過江中一棵松時,還沒有找著目標,景點就過去了,感覺有點失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齊郎當村位于怒江西岸,村子附近的怒</span>江中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座巖石,上面</span>生長著一棵無法估算樹齡的云南松,樹高約4米。樹的根部土壤和肥力較少,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數百年來,這棵松樹都傲立于怒江中的這塊巖石之上,四季常青,</span>不見干枯,也不見成長。每年怒江江水上漲之際,水位都會漲到樹根上部,任憑風吹雨打,松樹都亭亭玉立于怒江之中,成為怒江大峽谷景區中一道奇妙的景觀。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注:齊郎當村隸屬于茨開鎮高拉博村委會,在茨開鎮東南邊11公里處,屬于山區。</span></p> <p class="ql-block">“上山到云端,下山入深淵;巖羊無路走,猴子也發愁”。這是當地人形容怒江大峽谷地形地貌的一句順口溜,從中不難看出在這里修筑公路的難度有多大。據說這些沿江公路,不是削坡而筑,便是炸石掏巖,硬把公路嵌進山崖里。遠遠看去,這條造價比一般公路高出幾倍的山間公路,就像一條綢帶,隨風飄蕩在懸崖深谷之間。</p> <p class="ql-block">進入福貢縣。福貢縣,隸屬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的怒江峽谷腹地,</span>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部,東與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交界,南與瀘水市相連,西與緬甸接壤,北與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相鄰,邊境線長142.218千米。</p> <p class="ql-block">福貢初設治時取名康樂設治局,取祝愿邊疆地區開發進化,民眾和平、安康、快樂之意。后因與甘肅省康樂設治局重名,遂改云南省康樂設治局為福貢設治局?!案X暋敝私Y合地理特點,并沿襲前稱“康樂”之意,取其近義詞“幸?!保谟谠~首,含有愿高黎貢山各民族安康幸福之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怒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span>福貢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怒族的世代聚居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與怒江結下了不解之緣。云南省的怒族把怒江稱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稱,“日美”漢譯為江,含義為怒族人居住區域的江。直到</span>15世紀后,傈僳族才從金沙江、瀾滄江一帶逐步遷入怒江。</p> <p class="ql-block">石月亮服務區。福貢素有“石月秘境”之稱,是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因邊而特、雖遠卻美,福貢特殊的地理條件,造成了他境內高山湖泊星羅棋布,飛瀑流泉流光溢彩,石月奇境鬼斧神工,皇冠美景迤邐如畫,飛來石神秘莫測,知子羅老城曾經輝煌,老姆登村寨民族文化絢麗多彩……青山綠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峽谷福地,魅力福貢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來此駐足。</span></p> <p class="ql-block">石月亮<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怒江大峽谷原生態旅游的一個標志性景點,</span>是我們進入福貢縣看到的第二個自然奇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月亮位于高黎貢山山脈中北部、福貢縣石月亮鄉境內的怒江西岸海拔3200米——3500米之間的山顛中,是一個由天然大理巖溶蝕而成的深洞。深洞穿透整個山體,呈橢圓型,東西長32.70米,上下高約60米,寬30米,深12米,從遠處眺望,恰似一輪明月高高懸掛于山林峰海之中,與天空連接為一體,傈僳語稱這一地質奇觀為“亞哈吧”,意為“石月亮”。</span></p> <p class="ql-block">穿過利沙底隧道,臨近石月亮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石月亮就藏在這厚重的云層后面。你知道石月亮與<span style="font-size: 18px;">駝峰航線的故事嗎?</spa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條重要的生命供應線連接著中國與外部世界,他就是被<span style="font-size: 18px;">稱為“死亡路線的”</span>駝峰航線。 從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駝峰路線</span>保障了緬北戰場抗戰物資的需要,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那當年在駝峰航線上的飛虎英雄是如何判定飛到了中國境內呢?估計任你腦洞大開也想不到,駝峰航線的導航地標,就是全球傈僳族公認的祖先創世之根—“石月亮”。</p> <p class="ql-block">石月亮觀景臺就在G219公路東側附近,但需要走一段<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近的</span>路,還要爬坡,體力是一方面,最主要是我們沒有時間。支敢說從公路上遙看已經非常不錯了,只要石月亮出來,便清晰可見山峰托著一輪圓月。但從石月亮服務區開始,厚厚的云層就籠罩著高黎貢山,完全看不見石月亮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公路邊上站著不少人,大家都翹首以待,期待著石月亮現身。時間一分一秒的溜走,不少人遺憾的撤離現場。我們的團友中也有人顯得有些焦慮。支敢說,大家不用著急,天上的云一直在走,今天一定能看到石月亮。大約二十多分鐘后,奇跡出現了,只見天幕緩緩開啟,石月亮漸漸顯露真容。她仿佛是開天辟地就聳立在那里,四周懸崖峭壁,云霧升騰,飄飄渺渺,猶如身在天上宮闕。<span style="font-size: 18px;">視頻顯示了石月亮出現的全過程,以及人們對</span>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和贊美聲。</p> <p class="ql-block">據說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話中,石月亮就已經存在了。她沒有陰晴圓缺,沒有初一十五,什么時候都是一輪圓月,頗有“皎皎碧羅雪,蕭蕭貢山秋。明月伴石月,萬古照江流。”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洶涌的怒江水在石月亮腳下流淌出千年的永恒,而那石月亮無形的月光似乎藏在怒江每一滴的江水里,也藏在峽谷的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上······</p> <p class="ql-block">石月亮鄉,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下轄鄉,在福貢縣北部,東以瀾滄江和怒江的分水嶺碧羅雪山主山脊為界與迪慶州維西縣接壤,南連鹿馬登鄉,西以怒江和恩梅開江的分水嶺高黎貢山主山脊為界與緬甸相鄰,北接馬吉鄉。石月亮鄉行政區域面積476.33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駐利沙底村,民族以僳僳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6.31%,另有怒、白等民族。</p> <p class="ql-block">福貢把延續文脈、張揚個性作為區域建設發展的核心,通過城鎮以及村寨的建設向世人講述福貢故事。如今,27座跨江大橋建成通車,57個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實現寬帶、4G信號全覆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功入選云南省“一縣一業”草果特色縣,成功創建41個“州級生態村”、6個“省級生態鄉(鎮)”。一路走來,能感覺得到這里的人們安居樂業,幸福感、安全感融入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span></p> <p class="ql-block">看了石月亮已接近中午,我們來到知子羅、老姆登景區。這是兩個以怒族為主,與其他少數民族混居的村寨,幾乎所有來福貢的人都會來這兩個地方逗留,去追尋她們過往的輝煌歷史,去感受他們當下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中午12點,我們先抵達知子羅,中午的午餐安排在了這里。</p> <p class="ql-block">走進知子羅,最美的體驗就是觀賞山水風光之靈秀。這里是知子羅“云上”觀景臺,置身其上,是欣賞壯美怒江大峽谷的最佳視角。右望,是鬼斧神工、美輪美奐的皇冠山;前方是高黎貢山氣勢磅礴,雄峰秀嶺,郁郁蒼蒼。</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高黎貢雪山北端頗有名氣的皇冠山,那形似皇冠的山石威嚴地戴在最高的一座峰上,或許正是造物主在為如此奇景加冕。在群山之中獨樹一幟,真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正直中午,陽光直射,照片的效果并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瑞氣呈祥,云霧繚繞,散落在山間的古老村寨恬靜祥和,連接各村寨的公路星羅棋布,一幅美麗的綠水青山畫卷。山坡上,萬畝茶園生機盎然、云霧繚繞、香氣四溢,乘著午飯還沒有開始的空隙,在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山川美景,賞云淡風輕,品味“輕煮時光”的美好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色香味俱佳的農家美食果腹,有雄奇壯觀、</span>綿亙起伏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群山相伴,真可謂秀色可餐!</span></p> <p class="ql-block">午餐過后,我們走進<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隱藏在</span>怒江大峽谷深處一座神秘的廢城——知子羅。知子羅坐落在碧羅雪山西麓海拔2023米處的山梁上,高懸于怒江江面以上1000余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兩側是高聳入云的山峰,中間是奔涌而過的怒江,峽谷的美麗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爸恿_”是</span>傈僳語,意思是“好地方”。在古代,知子羅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和集市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歷代的統治者都高度重視這里的地位。</span>新中國成立后,這里一度成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縣府都設在這里,當年的知子羅是怒江州最繁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p> <p class="ql-block">隨著1962年怒江第一條公路(保山瓦窯-碧江)和1973年碧(碧江)福(福貢)貢(貢山)公路的通車,知子羅顯得孤懸于碧羅雪山之上,地域狹窄、交通不便,命運開始急轉直下……1974年,地質專家斷定碧江縣城存在巨大的山體滑坡隱患,之后怒江州府下遷到瀘水六庫。1986年,碧江被撤銷縣制拆分成為兩部分,分別并入瀘水縣和福貢縣,昔日輝煌的碧江縣城從地圖上消失了,只在原址上留下了“空城知子羅”。</p> <p class="ql-block">時代的變遷,讓知子羅由州府、縣府變為一個村委會,而那場預言中的災難在N多年過去之后也并沒有發生,盡管一些村民又陸續搬進空了很久的房子,可昔日門庭若市的知子羅卻再也沒有熱鬧起來。現存的知子羅仍然是幾十年前碧江老縣城的格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漫步知子羅老城,走在斑駁的石板路上,</span>縣委大院、八角樓、老校舍、新華書店、百貨商店……小城的歷史已被永恒定格。對于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這些建筑讓我們又回到那個早已遠去的年代,人們仿佛聽到了那個時代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怒族小姑娘,手拿兩個果凍,滿臉欣喜。</p> <p class="ql-block">當發現我在給她拍照時,露出了羞澀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這是知子羅基督教堂。據說在怒江州境內共有654所教堂,僅福貢縣就有300多座,全縣9萬多人中,基督教徒就有7萬多人。怒江大峽谷沿線的西藏、云南大理以及周邊國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緬甸、泰國</span>等,都是佛教興盛的地方,很難想象如此高密度的教堂竟然出現在怒江大峽谷中。其實,早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天主教和基督教就已經傳入怒江峽谷。當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怒江峽谷中的傈僳族、怒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神靈、鬼怪、祖先,盛行巫術,而</span>基督教宣揚的信仰和生活方式<span style="font-size: 18px;">給當時仍處在原始狀態的民族以深刻的影響。</span>如今星羅棋布在怒江大峽谷中的教堂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知子羅街上的公交車站,當地人叫招呼站,估計是招手停的那種車。</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工人俱樂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6年特意從大理請來工匠打造的碧江縣城新景觀—八角樓,名為圖書館,才竣工不久,還沒來得及放進一本書就廢棄了。如今是怒族博物館,我們去的時候沒有開放。院子應該是當年的縣委大院。出生在50年代的人</span>來到這里都會找到逝去的童年記憶和歷史遺痕,很多經歷過城市大變遷的都市人們都會不辭辛勞的來到這里追思懷舊,吊古尋幽,因此這里也被稱為“記憶之城”。</p> <p class="ql-block">種種原因讓知子羅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盡繁華后香消玉殞,但離知子羅僅5公里的老姆登村卻越來越蒸蒸日上,正是那句話:上帝關了知子羅的門,卻在老姆登村開了扇窗。因怒族文化村的建設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讓老姆登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老姆登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坐落于碧羅雪山半山腰緩坡地,大致呈梯形聚落,海拔1800米,地形為山區,是驅車抵達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碧江縣縣城知子羅的必經之地。“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游完“記憶之城”知子羅,沿著山路,我們走向老姆登村。</p> <p class="ql-block">走進老姆登,最先看到的就是這<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座建在懸崖邊上,紅白相間的房子,他就是聞名遐邇的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1928年,美國傳教士楊恩慧及夫人以木、竹、草為材料在這里建了第一座教堂,后教堂幾經磨難,直到1993年才建成可容納500人的磚瓦教堂使用至今。</span>老姆登是福貢地區最早傳入基督教的地方,教堂具有廣泛的影響力。2011年12月5日福貢縣人民政府公布老姆登基督教堂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默默地注視著坐落在遠山近草之間的鄉村教堂,那種樸素和自然頓時讓人覺得心靜如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今這里是中國化示范點。</span></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教堂東側有一個池塘,信步走過去,只見大山和依山而建的村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倒影于水中,一切美輪美奐,客棧、農舍與茶地、綠樹相互映襯,讓人目不暇接。</span></p> <p class="ql-block">福貢縣怒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傈僳族</span>色彩斑斕的民族風情、音樂藝術、民居建筑、宗教信仰、節慶活動、飲食起居、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福貢獨特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而福貢縣老姆登這幅怒江峽谷深處的田園畫卷,讓無論是偶然路過還是慕名而來的所有人都在這里飽了眼福、增長了知識,獲得了內心的平靜,人人受益匪淺。游完老姆登村莊并不需要多久,但老姆登的一草一石,一花一木卻長長久久地長在了人們的記憶中。</p> <p class="ql-block">村中寧靜優美,世居于此的民族散發著熱情好客、淳樸真誠的魅力。與當地怒族、傈僳族交談,你會發現他們是包容的民族,包容宗教、種族、語言和文化。也許從那些以"萬物有靈"為信仰的先民在怒江大峽谷中定居的那一刻起,這份包容就注定根植于他們民族的血液中。是啊,藍天、雪山、森林、峽谷,他們的生活在自然的懷抱中,自然生長于他們的胸懷間,如此這般,他們的胸懷才像這片天地一樣寬廣。</p> <p class="ql-block">從老姆登教堂出來,沿著公路下行,來到半山腰上的老姆登村觀景臺,中午前往知子羅的時候我們的車曾路過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觀景臺視野開闊,如果天氣晴好,向南向北遠眺視野可極盡數公里。站在這里,游客不僅能俯瞰怒江由北向南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山腳緩緩流過,還可以感覺到在這里領略皇冠山的壯美似乎比在知子羅云上觀景臺視角更好。觀賞皇冠山的最佳時間應該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對于我們來說只能是隨遇而安了。</span></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如今的老姆登不再是深山中遙不可及的仙境,而是擁有嶄新風貌和美好未來的中國最美村寨!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偶爾停下忙碌的腳步,到老姆登尋找現實中的美麗,也許在不經意間便會收獲春暖花開。</p> <p class="ql-block">怒江飛來石距老姆登景區16公里,離開老姆登景區觀景臺,沿G219大約走了25分鐘我們的車便在路邊停下,支敢指著路邊上一塊巨石說:這是我們今天游覽的第四個景點—怒江飛來石。</p> <p class="ql-block">1983年3月19日凌晨2:30分左右,伴隨著一陣天蹦地裂的巨響,一塊巨石從天而降,不偏不倚落在了福貢縣匹河民族中學四十平方米的教師宿舍小庭院內,巨石一側巖體緊靠小院北邊房子的面墻,僅損壞了房子屋檐一角,當時睡在宿舍里的十幾位老師都毫發無傷。</p> <p class="ql-block">這塊巨石重約500余噸,高3米多,直徑2米多,他是從哪里來的?至今仍是一個謎。多年來,人們到處尋找巨石滾落的地點,但找遍了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兩岸,都沒有發現巨石滾落的痕跡,于是在當地老百姓中間便流傳著各種版本有關飛來石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這是福貢民族中學。</p> <p class="ql-block">進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座橋看樣子是已經被新橋所替代,但</span>橋頭上書寫的“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兩句詩卻勾起我萬千思緒。這是毛澤東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第二首中的第一、第二兩句詩,從詩句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早已遠去的崢嶸歲月。</p> <p class="ql-block">瀘水市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轄縣級市,州政府所在地。他在云南省西部,北與福貢縣接壤,東北與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毗鄰,東與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龍縣相鄰,南靠保山市的隆陽區,西南連騰沖市,西與緬甸接壤,總面積3203.04平方千米,國境線長136.24千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瀘水市境內居住著傈僳族、白族、怒族等21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span></p> <p class="ql-block">瀘水市地處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境內雄奇險秀的峽谷山川,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和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用說瀘水境內的景區,單單是這一路走來怒江兩岸的自然風光就足矣讓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怒江老虎跳,是我們進入瀘水市界的第一景。怒江州的主要河流有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條大江都是從世界屋脊奔流南下進入州境,三條大江洶涌澎由北向南縱貫全境,183條支流從千峰萬壑中飛流直下傾瀉三江,奔騰咆哮的滔滔江水造就了無數的急流險灘和江中奇景,老虎跳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怒江“虎跳峽',位于瀘水市秤桿鄉齊期洛村一帶,峽谷全長10千米。這一帶怒江江面很窄,約20米左右,兩岸峰巒重疊,怪石林立,峭壁如削,江心橫臥一塊2米見方的巨石,江水從巨石兩側跌落而下,浪花飛濺,驚濤拍岸,轟鳴聲震耳欲聾,響徹峽谷。這是被傈僳人稱為“臘瑪登”的地方,“臘瑪登”是傈僳語,即老虎跳峽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怒江老虎跳與香格里拉虎跳峽雖然相隔遙遠,但兩者的傳說卻是如出一轍,都是有一只老虎在江中巨石上借力跳到了對岸,據說巨石上還有兩只老虎腳印,我認真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咆哮的怒江經年累月沖擊在巨石上,浪花飛濺,水流翻滾,轟鳴聲震耳欲聾,是怒江大峽谷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段險灘。</p> <p class="ql-block">“他鄉遇故知“是中國老古人所說的人生四大幸事之一,我們今天非常有幸,在怒江老虎跳遇見了兩位河南老鄉。他們風塵仆仆從河南開封一路騎自行車走到這里,接下來準備挑戰丙察察。能遇見就是緣份,我們在怒江邊合影留念、互道珍重、揮手告別。</p> <p class="ql-block">畫面中是秤桿鄉敬老院。稱桿鄉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下轄鄉,位于瀘水市北部,東與蘭坪縣毗鄰,南與大興地鎮接壤,西與緬甸相接,北與古登鄉相連。稱桿鄉行政區域面積586.3平方千米??側丝谥校岳圩鍨橹鳎?0.1%;另有怒,白、納西等11個民族。</p> <p class="ql-block">過了滇藏交界處,從云南怒江州<span style="font-size: 18px;">貢山縣丙中洛鎮開始,經貢山縣、福貢縣,止于瀘水市城西的G219路段,被稱之為怒江美麗公路。公路2020年1月通車,</span>主線(汽車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長286.68公里,</span>全線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慢行系統(騎行道、步道)全長321公里,一般路段4.5米寬、特殊困難路段3.5米寬。照片中的道路是通往維拉壩偉人峰觀景臺的人行步道。</p> <p class="ql-block">離開怒江老虎跳,我們來到怒江維拉壩偉人峰,<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一個擬人化的山體形象。</span>從觀景臺眺望,<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遠處的山峰有點神似人的頭像,與山體相連很像一個仰臥著的人。當然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像與不像個人說了算。</span></p> <p class="ql-block">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山區面積超過98%,境內南北走向依次分布著擔當力卡山、獨龍江、高黎貢山、怒江、碧羅雪山、瀾滄江、云嶺,構成-四山夾三江"的高山峽谷地貌。自古以來,江河兩岸的人們靠溜索飛躍峽谷江河,一對對顫悠悠的溜索,掛滿了辛酸和危險。</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瀘水市辣子米鄉位于怒江東岸的山坡上,全村有40多戶傈僳族人家。N年來,辣子米鄉的村民就是依靠怒江上這一對長近兩百米、高幾十米的鋼繩溜素,來往于怒江兩岸。隨著怒江上一座座大橋的建成投入使用,怒江上的溜索絕大部分都已拆除,剩下為數不多的都是作為娛樂項目在使用,支敢說乘溜索過江(包括做娛樂項目)很快將成為歷史。</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來到辣子米,一是親眼目睹一下怒江溜索,二是親身體驗一下凌空飛溜的驚險感受。我們車上有5個人參加了這項活動,老伴兒是第一人,非常遺憾沒有錄到東元哥過江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山是怒江的靈魂,水是怒江的生命,留存在這里的民族風情是大峽谷中芳香濃郁的美酒,一直以來,怒江流域醞釀了太多的神秘美景和獨特的民族文化,登埂澡堂會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傈僳族相傳己有數百年歷史的民族文化傳統。</span></p> <p class="ql-block">“澡塘會”(址)在瀘水市六庫街道北11千米的魯掌鎮登埂村躍進橋畔的怒江西岸,海拔820米,澡塘群分布于瓦貢公路下方怒江畔的巖石或懸壁上。有大小泉眼18處,故有'登埂溫泉18塘”之說,最低水溫50°C,有的高達72°C。</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塊石碑上,用傈僳文和漢文兩種文字介紹了傈僳族澡堂會的習俗。</span></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下去大約1000米就到了溫泉湯池。</p> <p class="ql-block">登埂溫泉是附近傈僳族群眾“闊時節"聚會、沐浴、對歌、跳鍋莊的場所,相傳己有數百年的歷史?!伴煏r節”是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一般在農歷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這段時間內,前后約有一個月?!伴煏r”是傈僳語的譯音,漢語意為“歲首”,登埂澡塘會是闊時節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199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條例》頒布實施后,把每年的12月20日定為傈僳族“闊時節”的法定節日。此后政府每年都為傈僳族同胞舉辦慶祝活動。</p> <p class="ql-block">正直春天,怒江兩岸春意盎然。新竹嫩綠,三角梅妖艷,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我和閨女只顧著抬頭賞花,沒有注意前面的大部隊什么時候不見了。當我們沿著竹林中的鵝卵石小路走出竹林來到怒江邊的一排湯池前,才發現我們的團友并不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我倆找到隊伍的時候,很多人都已經泡完腳離開了。支敢說離活動結束還有10分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不想白來一趟,以最快的速度脫掉鞋襪,將雙腳浸于熱乎乎的泉水中。</span>坐在高大的攀枝花樹下,面對奔流的怒江,當一股暖流從腳心傳遍全身,那種愜意的感覺……此處省略一萬字。</p> <p class="ql-block">澡堂會是傈僳族的一個獨特節日,是怒江兩岸傈僳族民眾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二后的三天,經過一年勞作的人們帶上行李、食物,從高山峽谷涌向登埂溫泉澡塘,搭建竹棚,飲酒對歌,洗澡攆疾,祈求來年豐收,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年。</p> <p class="ql-block">一天奔波的疲憊感覺都融化在怒江邊的湯池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傍晚接近7點,我們離開登埂前往瀘水市六庫。</span>登埂距瀘水六庫也就11公里,相當于六庫的近郊。</p> <p class="ql-block">他就是由中交集團援建的“中交怒江連心橋”。<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0年6月16日通車(現在好像封閉了),瀘水人民稱之為“彩虹橋”。</span>大橋位于瀘水六庫街頭江東老城區渡口路(重陽路),在藍天白云下,在古老的木棉樹旁,紅色的中交怒江連心橋格外雄壯、靚麗,新穎別致,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六庫現在叫“六庫街道”,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span>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瀘水縣縣城所在地,也是進出怒江大峽谷的集散地。明清時期六庫設置為千總,57年設置為區,58年設置為公社,后又改為區。<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3年六庫被確立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成為怒江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至今;1983年六庫設置為鎮,直到2021年5月18日,撤銷六庫鎮,設立為六庫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畫面中的橋橫跨在怒江之上,名叫向陽橋,位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瀘六庫街道向陽西巷8號。這邊是向陽橋西頭,橋塔兩側立柱上寫著</span>毛澤東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中的第三、第四兩句詩: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太有年代感了,今天的行程幾乎成了懷舊之旅。光線不好,水平更有問題,拍攝得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站在向陽橋上,瀘水六庫街道怒江大峽谷風光盡收眼底。<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靠高黎貢山,東依碧羅雪山,</span>怒江從橋下悠悠而過,將六庫街道一分為二,1500多米長的沿江大堤圍護著整個市區。</p> <p class="ql-block">畫面中的橋是瀘水市怒江六庫大橋,位于我們所在向陽橋的南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成于1990年12月,</span>是國家交通部對怒江的扶貧工程,總投資11,701,996.00元,全長337.52米,橋面寬11米,主跨154米,是一座橫跨怒江的變截面預應力連續箱橋梁,居全國同類型橋梁之冠。</p> <p class="ql-block">這是位于向陽橋北邊的中交怒江連心橋,我們剛剛路過。</p> <p class="ql-block">站在橋東頭平視向陽橋,橋塔兩側立柱上用紅漆書寫的毛主席詩詞:“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字跡雖歷經風雨,但仍清晰可見;橋塔頂端橫批是“毛主席萬歲”,橋塔中間是“向陽橋”的名字。照片左下角有關于向陽橋的碑銘。</p> <p class="ql-block">向陽橋始建于1966年,1970年元旦正式通車,是一座木結構橋面柔性汽車吊橋,凈跨131米,行車道寬度4米,沒計荷載汽車一13級加重車一輛。這座曾經是連通六庫怒江兩岸的主要橋梁,在一九九一年六庫怒江汽車大橋建成后,就被改為僅供人馬通行。一九九九年,向陽橋木結構橋面改建成了鋼結構橋面,由通行汽車正式改為通行人馬的吊橋。</p> <p class="ql-block">六庫街道怒江東岸</p> <p class="ql-block">怒江無處不飛橋,一路走來,仿佛走進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橋的博物館。</span>溜索、人馬吊橋、藤篾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水泥橋、鋼索橋……我沒有數清楚大大小小、長長短短各種各樣橋的數量</span>,但我卻從中感受到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勇氣、魄力和決心,看到了人類征服自然的進程。向陽橋是我們今天行程的最后一個游覽點,也標志著我們云南環線之旅的結束。</p> <p class="ql-block">云南環游落下帷幕,明天(2013.5.5)大隊人馬直奔昆明后將各自行動。支敢原本是想將最后的告別宴安排在5日中午,但因為我們一家半路要提前下車,所以他臨時決定把告別宴改在了今晚。餐廳和酒店是一家,離向陽橋特別近,感覺上車還沒有坐穩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晚餐的氣氛非常熱烈,一起相處了半個月,剛剛熟悉就要離開,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段視頻是苗苗錄的,非常感謝她給大家留下的珍貴記憶。</p> <p class="ql-block">酒店與怒江一路之隔,晚餐后本想一家三口一起到江邊轉轉,臨出門閨女突然發現她的手機不見了。上上下下一番折騰,最后在大堂的水池中撈出了手機,幸虧處理及時,沒有造成任何損失。手機就是在拍這張照片時掉到水池里面的。</p> <p class="ql-block">找著手機后,我們沒有再出去,閨女回屋處理她的手機,老伴兒回屋休息,明天就要離開了,我隔窗眺望著外面的夜色。六庫是在怒江邊依山而建的城市,城市高低錯落,有一點山城重慶的感覺。比如我們的酒店,店的門面臨著馬路,直達怒江邊,而酒店后院卻被陡峭的山崖包圍……窗外的夜色很靜!很美!我喜歡這個邊境小城。</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5日早上7點10分我們就離開了六庫酒店,車疾馳在怒江大道上,美麗的小城幻化成一幅幅圖畫在車窗外迅速后移</p> <p class="ql-block">六庫歷史悠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怒江第一鎮”之稱,雖然</span>六庫已從“鎮”改為“街道”,隸屬瀘水市,但對于當地人來說,六庫的名聲遠遠大于瀘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現在的六庫,橫跨東西的江橋如長虹臥波,把兩岸連接在一起;一幢幢高樓掩映在綠樹叢中,城建、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怒江從中穿流而過,將六庫城一分為二,江東是商貿物流中心,江西是政治文化辦公區。</span></p> <p class="ql-block">“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p> <p class="ql-block">山得水而秀,水因山而靈。山奇、水美,300多公里的怒江大峽谷造就了無數美景:茂密的原始森林,陡峭險峻的奇峰,百轉千回的江流……行駛在山水之間,每走一段都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全程都行駛在絕美的風光畫卷之中。怒江大峽谷蘊藏著靜謐,流淌著旋律,詮釋著生命的真諦,是清心遠俗、夢幻起源的“另一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7:35分到達六庫高速收費站進入G5613保滬高速,離開瀘水,離開怒江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行至何處,走馬觀花,行色匆匆,能帶給人視覺,味覺上的沖擊,然而一個城市的靈魂或是氣質卻需要靜下心來花些時間慢慢品嘗。</p> <p class="ql-block">8:30分在保山市隆陽區由G5613保滬高速轉人G56杭瑞高速。</p> <p class="ql-block">9點左右,進入大理地界</p> <p class="ql-block">10點在大理躍進服務區休息</p> <p class="ql-block">11點整抵達大理下關收費站。我們仨在這里下車,是最早離開隊伍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們站在原地目送車子緩緩離去,直至在大理南澗路拐角處消失不見。我不想說再見,但不得不說再見……</p> <p class="ql-block">“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系如何?” 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問。我回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余秋雨—《山河之書》</p><p class="ql-block">走滇藏新環線(新G219),穿越丙察察,我們用了半個月時間;回家后我和老伴兒、閨女同心協力,用三個半月的時間,終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2023年中秋佳節到來之際,</span>把跋涉<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過的路、看過的美景、遇到的感動、收獲的快樂,都安放在了20集美篇的文字和圖片中。三江并流、丙察察、怒江大峽谷……是我們仨永恒的記憶,20集美篇《丙察察—又美又虐的行程》是中秋節送給我們自己的最好禮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3年5月4—5日拍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3年9月27日落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拍攝、撰稿:我們仨</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汕头市|
汉源县|
登封市|
泰安市|
都昌县|
巍山|
洛扎县|
民县|
惠东县|
同仁县|
定兴县|
濮阳市|
双峰县|
北碚区|
剑川县|
施甸县|
甘德县|
沭阳县|
馆陶县|
融水|
西乌珠穆沁旗|
阿拉尔市|
叶城县|
东山县|
炎陵县|
赤城县|
科尔|
图片|
乳山市|
清丰县|
平顶山市|
清徐县|
仁怀市|
岳西县|
沾益县|
武山县|
曲水县|
高淳县|
闻喜县|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