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3日,跟隨環旅去承德市旅游。雖然去過承德不止一次,然閑居在家,不時換換環境,也是樂趣。十點旅游大巴從錦州出發,走丹錫高速向北奔朝陽,在朝陽轉長深高速,向西一路順暢,直達承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點多鐘到了承德縣。四點半在文苑假日酒店用過晚餐,又驅車40公里,入住了位于承德市普樂路上的藍海大酒店(避暑山莊店)。酒店的位置很好,西側毗鄰武烈河,河對面就是聞名遐邇的避暑山莊。東邊隔一條馬路就是盛名遠揚的馨錘峰國家森林公園。酒店新張,我們是第一批團體游客,受到了熱情的接待。</p> <p class="ql-block"> 走進房間驚喜的發現,這是一家智能酒店。電視,電燈,窗簾都可語音遙控,非常方便;燈光設置新穎別致;兩張大床不軟不硬,枕頭也高低合適,非??尚?。</p><p class="ql-block"> 環旅每一次都是精挑細選的安排酒店,住宿品質上乘,這也是我們愿意跟隨環旅出行的一個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放下行囊,出酒店西門十幾步,就到了武烈河邊。</p> <p class="ql-block"> <b>武烈河</b> 全長110公里,由北向南從承德市區緩緩流過,是承德飲用水的主要水源,也是避暑山莊湖區的主要水源,被譽為承德的母親河。</p> <p class="ql-block"> 武烈河上建有12道橡膠壩,是全國最大的橡膠壩群。橡膠壩階梯相連,形成了綿延12公里的景觀長廊,呈現出美麗的湖光山色城市景觀帶。</p> <p class="ql-block"> <b>避暑山莊永佑寺舍利塔 </b>隔著河,就看到了對岸避暑山莊中高高聳立的塔。這座高67米,九級八面,樓閣式結構的磚石塔,大名叫做:避暑山莊永佑寺舍利塔。這座塔始建于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歷時十年,于1764年完工。由于是仿杭州六和塔所建,承德的老百姓都叫它六和塔。這座塔可以登臨至頂,據說過去皇帝及后妃們常登塔觀景。</p> <p class="ql-block"> <b>棒槌石</b>和<b>蛤蟆石 </b>在橫跨武烈河的步行橋上向東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馨錘峰國家森林公園那高聳山頂之上那塊巨大的棒槌石和右邊靜臥的蛤蟆石。</p><p class="ql-block"> 傳說是康熙皇帝賜名此山為“<b>磬錘峰</b>”,當地人更習慣叫它“棒槌山”。棒槌山上的石棒槌上粗下細,仿佛一柱擎天,如果近看更是相當的壯觀。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棒槌。</p><p class="ql-block"> 獨特的石峰,千萬年不倒,帶給了當地許多的傳說。有人說,遇到了它,就可以延年益壽?!懊幻赍X多,靠一靠老來少”,這句順口溜在當地流傳甚廣甚久。在許多人心中,它更像采天地之精華的陽具,有些不會生育的婦女心懷虔誠,攀爬至山頂,就為了摸一摸它,感覺一下它的陽剛氣息,以生兒育女。 </p><p class="ql-block"> 當地還流傳著一個"棒槌山倒,蛤蟆石跑“的民間故事。相傳古時,大禹在這里治水,白天把水排出去,晚上就有蛤蟆精鼓起肚囊把水吸回來。聰明的大禹用洗衣棒槌把蛤蟆精趕跑,并將棒槌立在這里成了棒槌山,蛤蟆精見狀再也不敢動,變成了蛤蟆石,也算是一物降一物吧。其實大禹治水是在中原黃河流域,與這里差著幾千里。不過,這也是華夏一家的明證。? </p> <p class="ql-block"> 柔柔的晚風輕拂面龐,濃濃的花香沁人心扉。傍晚的武烈河,夕陽西下,水平如鏡,微風如沐,宛若一幅詩意的山水畫。</p> <p class="ql-block"> 承德是河北的省轄市,南鄰北京、天津,東依遼寧,北靠內蒙,是連接京津冀遼蒙的重要節點,也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具有“一市連五省”的獨特區位優勢。距北京200多公里,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北京的后花園。其面積39500平方公里,約等于四個錦州市。人口333多萬,比錦州市多一成。與錦州也有相同之處,都曾經是省會城市。錦州是遼西省省會,承德是熱和省省會。</p> <p class="ql-block"> 清朝之前,承德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僻野小山莊。1703年即康熙四十二年,避暑山莊的修建,使其成為了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人口與日俱增。1723年即雍正元年設熱河廳,承德市正式開埠,距今正好300年。1733年即雍正十一年,雍正皇帝賜字“皇承天德”--意思是,先皇秉承天地化育萬物的恩德,設承德直隸州,始稱“承德”。民國和新中國初期,承德市是原熱河省省會,直到1955年熱河省撤銷。</p> <p class="ql-block"> 走過小橋就是避暑山莊的東門--萬樹園。一打聽,這里距市中心不過幾站地。在公交車站的站牌上看到,有十幾趟公交車從這里經過,空調車票價兩元,普通車票價一元。</p><p class="ql-block"> 我們打算到市中心逛逛,翻了翻兜,只有幾元錢的硬幣,如果是乘空調車,回來就沒有零錢了,我們只能乘普通車了。旁邊一位中年婦女聽到我們在嘀咕沒有零錢乘車,主動跟我們說,我這里有零錢可以給你們用。這一下子把我們感動著了,忙說謝謝了,我們乘普通車,錢就夠了。</p> <p class="ql-block"> 乘公交車沿山莊東路南行,拐上麗正門大街向西,直接到了火神廟站,這里就是承德市的中心區了。</p><p class="ql-block"> <b>康熙雕像</b> 向南走幾百米就是火神廟環島。環島中間的廣場上,聳立著康熙皇帝的銅質雕像。雕塑往往是一個城市的代表性標志。</p> <p class="ql-block"> 沒有康熙大帝,可能就不會有承德。在市中心立起康熙大帝的雕像,也算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吧。</p> <p class="ql-block"> 再向南走就是著名的<b>二仙居夜市美食街</b>, 這里是承德夜生活最熱鬧,最繁華,最具煙火氣息的地方,也是網紅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二仙居名字的由來,據說是1880年承德出土了一座合葬墓,里面是兩個男人,經考證,此二人是元朝末期有名的美男子,一個叫楊逍,一個叫范遙。金庸以此二人為原型,寫出了逍遙二仙,于是二仙居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建國初期,承德人用一句話形容承德市:“一條馬路一個猴、一個警察一個樓”。一條馬路指的是當時的主要街道南營子大街;一個猴是指離宮動物園最少的時候只有一個猴子;一個警察指的就是現在康熙大帝銅像坐落的火神廟環島,那里有個全市僅有的警察崗樓,一個樓指的是當時的五金公司。這句話說出了當時承德市區規模的狹小和蕭條荒涼。</p> <p class="ql-block"> <b>承德劇場</b> 1953年落成,在當時是承德市最為高大上的豪華建筑,已經有70年的歷史了,也是承德市的老建筑了。當年曾因為建設的過于豪華,市領導還受到過批評。</p><p class="ql-block"> 一轉眼的功夫,已經是晚上七點了,我們原路返回了酒店。好好休息,準備明天好好欣賞美麗的承德。</p> <p class="ql-block"> 14日七點,吃了一頓豐盛的自助早餐。七點半出發,八點不到就來到了位于避暑山莊北側的普寧寺。</p> <p class="ql-block"> <b>普寧寺</b> 俗稱大佛寺。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了準噶爾蒙古臺吉達瓦齊叛亂,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清政府依照西藏桑鳶寺的形式,修建了這座寺,是乾隆時代修建的第一座寺廟。</p> <p class="ql-block"> 普寧寺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藏傳佛教活動場所。占地3.3萬平方米,有殿堂、樓閣各類建筑29座。普寧寺分為前后兩部分,前半部是漢傳佛教寺院布局,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建鐘樓,鼓樓,東西建配殿。后半部仿西藏桑鳶寺,按藏傳佛教式樣布局。</p><p class="ql-block"> 普寧寺還是一座喇嘛研習佛教理論典籍的經學院。僧侶云集,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 <b>山門</b> 為面闊五間的門殿,居中的三間是石刻拱門,兩側兩間是石刻拱窗。門檐下懸掛著乾隆帝御題“普寧寺”云龍陡匾,取百姓“安其居、樂其業、永遠普寧”之意。</p> <p class="ql-block"> <b>碑亭</b> 進山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正方形的碑亭。碑亭建在一米高的須彌石座之上,亭內置三座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碑文的方柱形石碑。正中是普寧寺碑,東側為平定準格爾之碑,西側為平定準格爾后勒銘伊犁之碑。三座石碑記載了久遠的歷史,彌足珍貴。</p> <p class="ql-block"> <b>天王殿</b> 位于碑亭后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正中供奉布袋尊者,就是人們喜愛的,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布袋尊者身后有尊韋陀像,兩側站立著護世四大天王。</p><p class="ql-block"> <b>鐘樓</b>和<b>鼓樓</b> 位于天王殿的左右兩邊。鐘鼓聲聲為的是,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p> <p class="ql-block"> <b>大雄寶殿</b> 是普寧寺主體建筑之一,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正脊中央置銅鎏金塔。兩層檐下分別懸掛乾隆帝御題“大雄寶殿”、“金輪法界”的云龍匾。</p><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是僧人念經和舉行法會的地方。殿內供奉著三世佛,居中的是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左邊的是阿彌陀佛,右邊的是未來佛彌勒佛。兩側供有十八羅漢像。</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外的東西兩側有配殿。東配殿內供奉著藏傳佛教的護法,從北到南為:降閻魔尊,大黑天護法,吉祥天母。西配殿內供奉著騎著坐騎的三位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p> <p class="ql-block"> 大殿的左側有一大排的轉經筒。這些轉經筒飽經滄桑、閱歷豐富,櫛風沐雨,年代久遠,承載著佛祖與信徒之間的心靈溝通。</p><p class="ql-block"> 藏傳佛教認為,持誦真言越多,越表示對佛的虔誠,可得脫輪回之苦。因此信徒除口誦外,還把經文放在轉經筒里,每轉動一圈就相當于念誦經文一次。信徒認為轉經就相當于念經,是懺悔往事、消災避難、修積功德的最好方式。</p> <p class="ql-block"> <b>大乘閣 </b>是普寧寺的主體建筑。正門懸掛著一塊巨匾,匾上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書寫著“大乘之閣”。閣高37.81米,六層,重檐,由24根大木柱支撐著,柱梁相連,上置鎏金寶頂,五個攢尖頂,氣勢宏大雄壯。</p><p class="ql-block"> 以大乘閣為界,普寧寺的后半部為藏傳佛教,由19座建筑組成了一個建筑群,大乘閣居中,喇嘛塔、小型殿臺對稱的分布于兩邊,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b>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b>大乘閣內供奉著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高27.21米,重110噸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佛像造型奇特精美,華彩絢麗莊重,精雕刻精致細密,形象栩栩如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作為鎮寺之寶,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普寧寺被當地百姓稱為大佛寺,也是因此。</p> <p class="ql-block"> 導游給我們介紹,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刻有三只眼睛,寓意洞察過去、現在和未來。觀音菩薩像中間雙手合十,兩側各有二十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眼睛,一共40只手40只眼。佛經上講,觀世音菩薩每只手和每只眼掌管25種因果報應,40乘以25剛好是1000,所以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p><p class="ql-block"> 關于觀世音菩薩多出的四十只手和眼睛,有個佛教傳說。觀世音菩薩受佛祖釋迦牟尼之命,發下宏大誓愿,以大慈大悲救渡眾生,在眾生沒有成佛之前,自己決不成佛。無奈眾生太多愚鈍,觀世音感到自己的法力實在難以擔此重任,此想法一萌生,身體頓時碎成四十二段。觀世音的恩師無量光佛及時趕到,將碎成四十二段的觀世音身軀歸攏在一起,用手撫摩著勸慰道:救渡眾生豈能畏難而成疑惑之心?只要志堅,以佛的智慧和法力,一定能如愿。話音未落,四十二段的身軀立時合為一體,然而確多出四十只手臂和眼睛。觀世音菩薩為了感謝自己的恩師,把無量光佛放在了自己的頭上,以示尊敬。在普寧寺大乘之閣內供奉的這尊佛像的頭頂上,便雕有一尊1.52米高的無量光佛像。</p> <p class="ql-block"> <b>善財</b>和<b>龍女 </b>與大多數寺廟一樣,觀音菩薩的兩邊分別侍立著善財和龍女,只是這里的善財和龍女高14米,其高非一般寺廟所能相比。</p> <p class="ql-block"> 導游告訴我們說,這個位置是拍照大乘閣照相取景最佳的地方,習主席來時也曾在這里照過相。</p><p class="ql-block"> 我們就在這里留下了一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乘閣的廣場邊墻處,向下望去,前方廟宇黃頂綠邊的琉璃瓦,重檐歇山的屋頂,還有排列整齊紅墻灰瓦的幾十棟僧人房舍。能有如此之多的僧人房舍,足見此寺廟在宗教界地位之高和香火之旺盛。</p> <p class="ql-block"> 遠處的棒槌石也是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殿宇巍峨,云霧繚繞,鐘聲悠遠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金碧輝煌,香煙裊裊,佛光普照人世間。</p> <p class="ql-block"> 廟宇朱紅,松柏翠青。寺廟雖已蒼老,依然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 碑刻蒼古,禪房幽靜,歲月留下滄桑印記。</p> <p class="ql-block"> 倚山而建,曲徑通幽,踏入寺廟如入仙境。</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不是信徒,只是到此一游。走出普寧寺剛過10點鐘,登上大巴車,轉去承德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承德博物館 建于2019年,是一座嶄新的,現代化的,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面積5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承德博物館的外觀十分新穎。尤其是門前廣場上的環形造型,獨特大氣,有個性,很藝術。</p> <p class="ql-block"> 承德博物館是兩層的建筑,地上一層,地下一層。這是由于其位于古建筑群中,建筑限高7米,因此采取了下沉式的建筑風格,整體下挖了6米。</p> <p class="ql-block"> 承德博物館雖然年輕,但展品精湛,精品璀璨。2020年其常設展覽 -- 《民族團結展》,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2022年又獲得了新時代博物館百大陳列展覽精品獎。</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習近平主席來到承德博物館,參觀了《望長城內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一共有8個展廳,其中常設展覽5個,分別是民族團結展、承德通史展、避暑山莊展、佛教文化展和帝后生活展。內容豐富詳實,展品精美精湛。</p><p class="ql-block"> 館藏以清代文物為主,有國家一級文物25件,多為清代皇家瑰寶 。無論是古樸雅致的瓷器、雄渾冷峻的盔甲兵器,還是做工精湛、設計巧妙的藝術作品,古人的審美情趣和創意表達都發揮得淋漓盡致。每件文物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有相應的展品佐證。</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上圖均為網絡圖片</b>)</p><p class="ql-block"> 最為精湛的是清代“紫檀木座銅胎琺瑯塔”,“紫金琍瑪吉祥天母”,“ 銅鎏金三世章嘉胡圖克坐像”,“清銅鎏金宗喀巴像”,“金代青銅燒酒鍋”等。</p><p class="ql-block"> 鎮館之寶“紫檀座掐絲琺瑯大塔”,是乾隆皇帝為迎接六世班禪來承德覲見,特下諭旨從其母后居住的慈寧宮花園寶相樓移至承德須彌福壽之廟的。</p><p class="ql-block">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廣西考察時曾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承德博物館就是這樣一所較好地展示了承德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博物館已是中午時分。匆匆午餐,飯后沒有休息就來到了避暑山莊。</p> <p class="ql-block"> <b>麗正門 </b>是避暑山莊的正門。門洞正上方,鑲有用漢、滿、蒙、回、藏五種文字題寫的“麗正門”石質匾額?!胞愓倍?,取自《易經》“日月麗于天”,意思為光明正大的門。皇帝都自詡受命于天,故將正門命名為麗正門。</p> <p class="ql-block"> 麗正門是個重臺城門,與一般城門為拱形不同,有三個長方形的門入口。重臺上建有城閣三間,門前列石獅一對,左右各立下馬碑一座。</p><p class="ql-block"> 麗正門是避暑山莊的乾隆三十六景之首。</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元朝大都北京皇城的正門曾叫麗正門,明代改稱正陽門。乾隆皇帝將避暑山莊的正門命名為麗正門,就是想說明,這里是同皇城一樣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外午門</b><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span><b style="font-size:18px;">內午門 </b>走過麗正門,就是外午門,過外午門是內午門。內午門上懸掛著康熙帝御筆銅鎏金云龍橫匾,書有“避暑山莊”四個大字。</p><p class="ql-block"> 導游告訴大家,“避暑山莊”這塊匾,是天下第一錯字。她繪聲繪色地說,康熙皇帝題匾時,想看看大臣們敢不敢提出疑問,故意多寫了一筆,結果誰都不敢說,就這樣一直掛到了現在。</p><p class="ql-block"> 其實,古代對文字的規范不很嚴格,尤其是書法,一個字往往有不同寫法。古時“避”字多一橫與不多一橫,兩種情況都有。從漢隸到魏碑,從王羲之到歐陽詢,從趙孟到唐伯虎,所有的“避”字都是多一橫。雖也能找到不多一橫的“避”,但多一橫的“避”還是用的很廣泛的。直到康熙四十九年即1710年編撰的《康熙字典》確定了這個“避”字,此后,多一橫的“避”字就成了錯字。</p><p class="ql-block"> 把康熙皇帝寫錯字作為野史傳說來講講,不過是增添點游覽的趣味罷了。</p><p class="ql-block"> 外午門和內午門之間的庭院,是皇帝檢閱滿清皇室子弟武藝的地方,也是皇帝召見蒙古王公貴族,觀看皇子大臣射箭的地方。皇帝看射箭,稱為“閱射”,康熙、乾隆二帝經常在此通過“閱射”選拔官員。所以內午門也稱“<b>閱射門</b>”。</p> <p class="ql-block"> <b>澹泊敬誠殿</b> 是建于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的。大殿正中懸掛著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澹泊敬誠”匾額。此殿是舉行重大典禮之處,亦是皇帝在山莊時聽政和讀書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澹泊敬誠殿面闊七間,原為松木結構,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乾隆皇帝用金絲楠木改建了這座大殿,后俗稱楠木殿。金絲楠木木質紋理猶如金絲,木色樸雅,木香清馨,不招蟲蛀,極為稀有珍貴。大殿的回廊上立有48根楠木大柱,經燙蠟處理,不施油彩雕鏤,既保持了楠木本色,又與山莊青磚灰瓦的建筑風格相協調。</p> <p class="ql-block"> 諸葛亮在《戒子書》中曾以“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來告誡后人。康熙皇帝非常欣賞這兩句名言,并將“澹泊敬誠”作為了自己的座右銘。</p><p class="ql-block"> 竊以為,皇上九五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怎么可能澹泊明志呢?無非葉公好龍而已。</p> <p class="ql-block"> <b>四知書屋</b> 位于澹泊敬誠殿之后,是一座5間大殿。四知是取《周易-系辭》“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之意。</p><p class="ql-block"> 皇帝上朝前后,在這里更衣,有時也在此召見王公大臣和少數民族首領。</p><p class="ql-block"> 兩側有配房各五間,以此為界,前面為前朝,其后面即為后寢。</p> <p class="ql-block"> <b>煙波致爽殿</b> 是皇帝的寢宮??滴踉f這里:“四圍秀嶺,十里澄湖,致有爽氣”。因此,題名“煙波致爽”。</p><p class="ql-block"> 正中3間設有寶座,上懸康熙皇帝御題“煙波致爽”匾,下有一斗大的“福”字,是皇帝接受后妃朝拜之處。東西間是皇帝和御前大臣議事的場所。門額懸咸豐皇帝“戒急用忍”匾一面。西次間是佛堂,西盡間是皇帝的寢室,俗稱“西暖閣”,門楣上懸匾“抑齋”。康熙、乾隆、嘉慶、咸豐都曾在這里居住。1820年嘉慶皇帝,1861年咸豐皇帝就病死在西暖閣內。 </p><p class="ql-block">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皇帝帶著后宮嬪妃,倉皇逃往避暑山莊。咸豐帝就是在西暖閣的炕幾上,批準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割讓廣東新安縣的九龍半島給英國;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批準中法《天津條約》賠款增為800萬兩;將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割讓給俄國。從此中國失去了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 </p><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就是在煙波致爽殿和恭親王密謀,成功發動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辛酉政變”,將肅順、載垣、端華等八大臣一網打盡,從而奪取了清朝的最高權力,開始了長達四十八年的統治。</p><p class="ql-block"> 煙波致爽殿里發生過太多的重大歷史事件,深藏著太多的世人所不知的隱密…。</p> <p class="ql-block"> <b>西所</b> 煙波致爽殿兩側各有一個小跨院,叫東所、西所,有側門與正殿相通。咸豐時,慈安住在東所,慈禧居于西所。</p> <p class="ql-block"> 西暖閣的北床后面,有一道夾壁墻,墻上開一小木門,以游廊連通西跨院。導游說,晚上皇上翻了牌子,太監就是從這里將侍寢的妃子送入皇上臥室的。</p> <p class="ql-block"> <b>云山圣地 </b> 建于康熙50年即1711年,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8景。這座樓為兩層,內不設樓梯,憑借樓前假山登道上樓。一樓設戲臺,供帝后聽戲。二樓設佛堂,供帝后祭月祈福之用,乾隆帝御題“蓮花室”。</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莊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占地面積540多萬平方米,相當于兩個頤和園。山莊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宮殿區、山巒區、湖泊區和平原區。</p><p class="ql-block"> <b>宮殿區</b> 占地10萬平方米,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導游帶我們參觀如蜻蜓點水,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整個宮殿區就算游覽過啦。</p> <p class="ql-block"> 離開宮殿區,進入了山巒區,我們在這里乘上景區的游覽車,開始上山。</p><p class="ql-block"> <b>山巒區</b> 山巒區的面積約450萬平方米,占了整個山莊面積的80%。自南而北,由榛子峪、西峪、松林峪、梨樹峪、松云峽五條溝壑組成,這里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古松參天,林木茂盛??登瑑纱愿鳁l峽谷為主干,依山就勢,先后建有四十多組軒齋亭舍、佛寺道觀等建筑,情趣各不相同,是避暑山莊精萃所在。但自清末以來屢遭破壞,已經蕩然無存,僅剩為數不多的遺址,后人只能從這些的殘石碎瓦中遙想當年的神采了。</p> <p class="ql-block"> <b>四面云山</b> 游覽車停靠的第一站,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9景。這里是整個避暑山莊的最高處,可居高臨下,俯瞰承德市區全景。</p><p class="ql-block"> 承德地處燕山腳下,沿兩條山溝依山而建,是座群山環抱的山城。受自然環境的制約,市區分布于溝溝岔岔。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有名有姓的“溝”共有47條。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青霧繚繞,山勢蜿蜒,蒼松挺秀,煙雨蔥蘢,承德還真的是風景如畫呀。</p> <p class="ql-block"> <b>二馬道</b> 是游覽車再次停車的地方。避暑山莊石砌的宮墻長10公里,位于山莊西北門一帶的宮墻最寬,可供二匹馬并駕而行,所以被叫做二馬道。</p><p class="ql-block"> 游客可以在這里登上宮墻游覽觀賞。</p> <p class="ql-block"> 站立于宮墻之上,向北眺望,宮墻外山巒起伏,一組紅白相間層層疊疊的建筑映入眼簾,那是普陀宗乘之廟,又叫“小布達拉宮”,是乾隆皇帝為慶祝崇慶皇太后80壽辰和自己的60壽辰,而下旨仿西藏布達拉宮建造的。遠遠望去,殿頂鎏金魚鱗銅瓦,金光閃閃,富麗堂皇,非常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 向東放眼,可見掩映在綠蔭之中的須彌福壽之廟,也被稱為班禪行宮。這是乾隆皇帝為迎接六世班禪入覲朝賀乾隆七旬慶典而仿照班禪居所扎什倫布寺形制所興建的。</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莊周圍,共有12座依照西藏、新疆、蒙古藏傳佛教寺廟樣式修建的寺廟,這是作為少數民族政教首領覲見皇帝期間使用的禮佛場所,其中的8座是由理藩院直接管理。由于其地處古北口長城之外,所以被稱為“口外八廟”或簡稱“外八廟”。</p> <p class="ql-block"> 踏著厚重的城墻青磚,似乎能感覺到這里承載的一些歷史韻味。</p> <p class="ql-block"> 三國時期,曹操曾率大軍北上來到承德一帶征討烏桓。</p><p class="ql-block"> 西漢時,“飛將軍”李廣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在承德這一帶抵御匈奴入侵。</p><p class="ql-block"> “老馬識途”這一千古流傳的成語,就是齊恒公當年率軍來到今承德一帶解救燕國危機,討伐山戎時留下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幾千年來,當北方少數民族的勢力強大時,承德地域就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權的轄地,山戎、東胡、匈奴、烏桓、鮮卑、厙莫奚、契丹、蒙古等諸多民族都曾是這一地域的統治者。而當中央政權鞏固和強大時,漢族中央政權設置的行政機構就成為這里的管理者。</p><p class="ql-block"> “藍藍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是這片豐饒土地上的場景;“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也是這里的常態;“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更是這里曾經的寫照。古往今來,承德這片青山綠水,涌現出無數的英雄豪杰,誕生過眾多的美好和苦難,也創造了萬年不朽的文化與文明。</p> <p class="ql-block"> <b>古俱亭</b> 建于乾隆41年即1776年。這是一座重檐歇山尖頂方亭,位于松云峽西北嶺的制高點上,南望廣元宮,北近宮墻。登亭遠眺,可見青松遍布,嵐氣銜山。為皇帝祭天時休息賞景之用。</p> <p class="ql-block"> <b>青楓綠嶼</b> 游覽車的第三站,這是康熙三十六景的第21景。因此處遍植楓樹、郁郁蔥蔥而得名。中秋佳節,乾隆皇帝曾策馬登山 ,臨此聽鳥觀景,登高賞月,吟詩誦賦。</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一組楓樹圍繞著的院落建筑。東側有殿3間,面西額題“<b>霞標</b>”,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27景。</p> <p class="ql-block"> 導游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冷宮”,是失寵的妃子度過余生的地方。傳說乾隆寵妃吉拉恃寵而驕,一次,居然修改了乾隆已經批好的奏折。在眾妃的讒言之下,乾隆一怒之下把吉拉打入了冷宮,關在霞標殿內。乾隆原想是挫挫她的銳氣,可是吉拉性子剛烈倔犟,入冷宮后不吃不喝,三天后就死在了這里。</p><p class="ql-block">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容妃被打入冷宮刷馬桶一場戲,就是在這里拍攝的。風景雖然美,孤獨很殘酷。</p> <p class="ql-block"> 在青楓綠嶼可以俯瞰山莊東南的平原區與湖泊區。只見一座座白色蒙古包點綴在綠樹叢中,永佑寺舍利塔高聳矗立,磬棰峰頂聳立的棒槌石與蛤蟆石,普樂寺金色圓頂映襯在綠樹叢中,四景同框,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導游說,眼前的這片蒙古包群,是當年皇帝接待蒙古各部首領的“國賓館”。想必當年的蒙古包前,旌旗獵獵,金鼓齊鳴,更為壯烈震撼。</p> <p class="ql-block"> 游覽車下山速度極快,不覺中就到了山下的湖泊區。</p> <p class="ql-block"> <b>湖泊區</b> 在宮殿區的北面,面積包括8個小島嶼在內約49.6萬平方米。湖面被長堤、洲島分割成五個湖,湖與湖之間有橋梁相連,兩岸綠樹成蔭,洲、堤錯落,精美建筑若隱若現,分外曲折有致,靈動多姿??滴踉湟f湖區“天然風景勝西湖”。</p> <p class="ql-block"> 湖邊芳草萋萋,湖中游船悠悠,藍藍的天上白云如絮飄過,遠遠的山上棒槌石如定海神針聳立…,真的是山水如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在此留有《錘峰落照》詩:“縱目湖山千載留,白云枕澗報深秋。巉巖自有爭佳處,未若此峰景最幽。”</p> <p class="ql-block"> <b>煙雨樓</b> 是湖景的重點,位于如意洲之北青蓮島上。它是乾隆皇帝為紀念其父仿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而建的。紅柱青瓦兩層樓閣,面闊五間,四面開敞,風格典雅。周圍有十八個小亭子,分別代表了十八個省份。</p> <p class="ql-block"> 從煙雨樓上可以欣賞到湖光山色和亭臺樓閣的美景。樓東為青陽書屋,是皇帝讀書的地方,乾隆皇帝曾在此賦詩:“最宜雨態煙容處,無礙天高地廣文。卻勝南巡憑賞者,平湖風遞芍荷香?!弊阋娖鋵熡陿堑南矏?。</p> <p class="ql-block"> <b>鶯囀喬木</b> 康熙三十六景之22景。此處百鳥爭鳴,極富詩情畫意,是當年皇帝在朝霞映襯下聽鶯鳴鳥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b>芳諸臨流 </b>康熙三十六景之第27景,建于康熙42年。此亭三面臨水,一面居山。夏季潺潺的湖水,翠綠的山光,波泛漣漪的湖泊,及百鳥共鳴齊飛的美景,構成了一幅奇妙無比的山水花鳥圖。</p> <p class="ql-block"> <b>莆田叢樾</b> 康熙36景之35景。清代這里是皇家的農田和瓜圃。此亭是當年皇帝觀看莊稼瓜圃時小息之處,也是領略喬木成林,泉甘剖翠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b>水流云在</b> 康熙36景之最后一景。取意杜甫的“水流心不靜,云在意俱遲”的詩句。流水與浮云相映成趣,動靜變化妙不可言。當年帝后常在此賞景休息。</p> <p class="ql-block"> <b>御瓜蒲</b> 三百年前,康熙親自動手在這里開辟了這片田地,不只是種瓜,還種植水稻。中國是個農耕國家,康熙重視農耕,體現出古代農耕為本的治國治世思想。</p> <p class="ql-block"> <b>熱河</b> 避暑山莊內的一道獨特景觀。這是我國最短的河流,全長90米,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水是溫泉水而聞名中外。避暑山莊的別稱 -- 熱河行宮,也是因此得名。承德也曾經叫過熱河。熱河省的名稱就來源于承德避暑山莊內的這條溫泉熱河。</p><p class="ql-block"> 熱河是山莊湖泊主要水源地之一。山莊內共有8處熱泉,樹立“熱河”兩字石碑的地方是其中最大的一處熱泉。這些熱泉都是低溫熱泉,溫度為4--8°,冬暖夏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為泉水溫熱,上游又有溫泉水匯入,所以無論外面的天氣有多冷,即便在周圍被白雪所覆蓋,這里還是熱氣騰騰。 </p><p class="ql-block"> 當地百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熱河泉邊洗洗手,功名利祿全都有,熱河泉邊洗洗頭,一年四季不發愁?!?lt;/p> <p class="ql-block"> <b>平原區</b> 在湖區北面的山腳下,地勢開闊,面積有數千畝,由“試馬埭”和“萬樹園”組成。</p><p class="ql-block"> 西部綠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風光,以<b>試馬埭</b>為主體,是皇帝舉行賽馬活動的場地。</p> <p class="ql-block"> <b>萬樹園 </b>位于平原區的東部,大片郁郁蔥蔥的林地,古木茂密參天,頗似大興安嶺莽莽森林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這里設有不同規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御幄蒙古包,直徑達7丈2尺,是皇帝的臨時宮殿,乾隆經常在此召見少數民族的王公貴族,宗教首領和外國使節。是山莊內一些重要政治活動的舉辦地。</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曾寫下《避暑山莊》詩:“軒墀敞御園,草樹靜高原,</p><p class="ql-block"> 游豫思仁祖,庥和逮孝孫。</p><p class="ql-block"> 橋山將酹爵,玉館此停轅,</p><p class="ql-block"> 罨畫山容在,修蛇電影奔。</p><p class="ql-block"> 禽言欣客至,蛩語訴秋繁,</p><p class="ql-block"> 階篆苔紋暗,碑詩釵腳存。</p><p class="ql-block"> 圣蹤猶可想,衷曲向誰論,</p><p class="ql-block"> 倍切乾乾志,虞孤覆載恩?!?lt;/p><p class="ql-block"> 在網絡上看到了如下記載:中國古代最高產的詩人就是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創作出版”了御制詩5集434卷,收詩41800首。當了太上皇以后又“創作出版”了《御制詩余集》,收詩750首。合計共寫詩42250首,其中7000多首詩,是在避暑山莊寫下的。</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詩人中,白居易寫詩1056首,陸游的詩有85卷10000首左右。《全唐詩》搜集唐朝所有詩人的作品,共48900首,乾隆的詩作幾乎趕上了唐朝所有詩人加在一起的詩作。 </p><p class="ql-block"> 要論藝術價值,這4萬多首詩,也趕不上一首《床前明月光》,趕不上一首《春眠不覺曉》。但要是論史料價值,還真是不可低估。清朝的一些重大事件,都在乾隆詩里有反映。對于承德來說,乾隆的7000來首詩,就是一座寶貴的史料庫,許多史料上記載不清楚的事情,可以通過乾隆的詩弄明白。尤其是一些不復存在的古建和景觀,只有靠乾隆的詩去體味當年的意境了。</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時間,蜻蜓點水般游覽了名聞遐邇的避暑山莊。山莊不算太大,但其歷史深邃。清代一共十二朝,避暑山莊先后經歷了六朝。所以說,一座避暑山莊,半部清朝歷史。它見證了康熙盛世,雍正盛世,乾隆盛世,也見證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衰敗與沒落。</p><p class="ql-block"> 山莊建成,時代終結。唯有朱樓亭榭,青山綠水,碧空白云在向后人娓娓的訴說那曾經的歲月,盛世繁華如曇花,刀光劍影血染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朔州市|
镇赉县|
临朐县|
布尔津县|
罗江县|
景东|
固阳县|
霍城县|
崇文区|
徐闻县|
阜平县|
沽源县|
常熟市|
宿松县|
象州县|
定安县|
蓝山县|
雷州市|
徐汇区|
德化县|
海林市|
黑河市|
若羌县|
澄城县|
重庆市|
梧州市|
韶山市|
怀远县|
静乐县|
合作市|
水城县|
长泰县|
馆陶县|
贵定县|
封开县|
徐水县|
桂平市|
南投市|
广丰县|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