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jù)“十里紅云一灣水,八橋畫舫十六亭”的設(shè)計理念,建造的廣州文化館新館,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成為廣州嶺南建筑與文化的新地標。新館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園、曲藝園、廣府園、廣繡園等多組主題園林建筑。 中秋節(jié)蒞臨,館內(nèi)舉辦中秋游園活動。遠處高聳的就是傳統(tǒng)文化中心的中心閣。它與曲藝園的“清音臺”遙遙相對,呈現(xiàn)中國古典建筑風(fēng)格的“對稱之美“。<br> 與傳統(tǒng)文化中心相對應(yīng)的建筑”清音臺“。 <div><br>這是傳統(tǒng)文化中心主樓中心閣,高約39米共五層,以漢唐風(fēng)格打造,與曲藝園主樓形成南北走向的空間軸線,并與城市新中軸線的廣州塔遙相呼應(yīng)。<br></div> 典雅大氣,又極具漢唐風(fēng)格的傳統(tǒng)文化中心。園中有園,園外有園,里外不斷空間轉(zhuǎn)換,移步換景。 園中拱門,是園林中常見的造景元素之一,她不僅能有效地將空間區(qū)分開來,而且能在移步換景中起到很好的裝飾點綴效果。 拱門之后,別有洞天。視覺空間通過拱門得到延伸,不僅有高低錯落的層次之美,而且讓人對“一探究竟”充滿期待。 而洞窗則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另一種造景方式。洞窗的韻味<br>在“洞”而不在窗,一望即景,別有洞天。廣州市文化館之內(nèi)隨處可見的洞窗,真可謂“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常伴讀書人”。 廊柱悠悠,光影斑駁。<br><br> <br><br>新館中有“十六亭”,其中,位于公共文化中心的這個亭子,四周是文化培訓(xùn)及辦公區(qū),她成為這個區(qū)域的視覺焦點,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br>飛檐翹角,“有亭翼然”。雖無山間晦明之變化,周邊卻也當?shù)闷稹耙胺及l(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于此小憩,足以“陶然共忘機” 公共文化中心的主題園林 曲藝園里的“清音臺” 漫步在曲藝園,只見亭臺樓閣,廊廡回環(huán),使人流連忘返,文化藝術(shù)和自然風(fēng)光融為一體。 從曲藝園俯瞰,遠處小橋流水,曲徑通幽。 翰墨園亭臺 獨特的造型,猶如書法的筆鋒,渾然蒼勁。 在依山傍水的翰墨園,通過爬山廊道層層遞進,總有這么一處怡紅快綠之所,翰墨飄香之地。 游廊作為傳統(tǒng)唐宋建筑的特色元素,向來都是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且靈感迸發(fā)之處,而翰墨園在游廊設(shè)計上更有韻律與層次,令人流連忘返。 <br>窗欞之美,在乎其能取日光月影,舍朝暉斜陽。 人在畫中走 “風(fēng)經(jīng)綠樹鴉棲穩(wěn),月入空廊柱影斜。”何不小駐片刻? 推窗而望,或是“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 亭子在園景中往往是個“亮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斜陽陌陌,樹影婆娑 翰墨園里的主題園林 廣府園入口的滿洲窗 借用了陶淵明‘豁然開朗’的概念,在園區(qū)打造這片山石林,把漢唐風(fēng)和嶺南風(fēng)在視覺上隔絕開來,讓游人穿過山石林,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新館的建筑面積約5.4萬平方米,占地面積14.2萬平方米,居全國首位。因游覽的時間有限,廣繡園等處未能前往,留待下次再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丹棱县|
惠州市|
大英县|
金川县|
藁城市|
双牌县|
石阡县|
海淀区|
邳州市|
三都|
沂水县|
兴仁县|
拉孜县|
黎城县|
朝阳区|
晴隆县|
周口市|
南昌县|
龙江县|
柏乡县|
高雄县|
尉犁县|
姚安县|
张家界市|
巴东县|
绍兴县|
红桥区|
长乐市|
定兴县|
周至县|
衢州市|
中宁县|
荆州市|
鄂尔多斯市|
临泽县|
蕉岭县|
黄大仙区|
金阳县|
图们市|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