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疆是名副其實的“大美之地”。體驗過“三山夾兩盆”的游人們,在面對眾多的“美景美味”時也許會見仁見智,但對于新疆的“碩大無比”卻是絕對的眾口一詞:“太大了!”“簡直是太大了”!新疆不僅是個“好地方”,而且是個“大地方”。16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占了中國版圖的六分之一。東西相距2000公里,南北相隔1600公里,一區之內從東到西的時差竟然有兩個小時,連國土老五的四川都不及它的三分之一,實在是大的太大了!同時新疆還與蒙、俄、哈、吉、塔、阿、巴、印8個國家為鄰,擁有5600公里長的邊境線。而且中國最大的地級機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47萬平方公里接近四川)、最大的縣若羌縣(22萬)、最大的鄉祁曼塔格鄉(6.6萬)、最大的鎮羅布泊鎮(5.1萬)、最大的村達里雅布依村(2000)都出在新疆這塊地盤。大新疆,新疆大。廣東的家底“富可敵國”,新疆的面積“大可敵國”哦!</p> <p class="ql-block"> 在新疆這塊巨大的地盤上,天然大沙漠、大戈壁、大草原、大雪山,以及人造大標語、大風車、大曬場、大產業比比皆是。它們以巨無霸的姿態毫無顧忌地展示著自我,并強力地吸引著外地人的眼球。受其影響和熏陶,生活在這里的本地人則是烤大馕、吃大餐、喝大酒、說大話,把“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環境決定論演繹得淋漓盡致!下面我先從大沙漠開始來一番看圖說“大”。</p> <p class="ql-block"> 新疆的沙漠面積高達44萬平方公里,占全疆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占全國沙漠面積的64%。新疆最大的兩個沙漠分別是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北疆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它們在全國沙漠中的排位也是名列第一、第二。其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東西長1000公里,南北寬400公里,面積高達33.7萬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面積的20%,環塔一周要跑2700多公里,極富挑戰性。因此,一般的旅游者大多都是選擇從中穿越,而不會去繞圈圈。</p> <p class="ql-block"> 目前從北到南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一共有三條。第一條輪臺到民豐,全長565公里,1995年貫通;第二條阿拉爾至和田(阿和公路),424公里,2007年貫通;第三條尉犁至且末,334公里,2022年6月30日通車。我這次搭順風車從第二條沙漠公路走過,算是走馬觀花地領略了一番塔克拉瑪干風采。</p> <p class="ql-block"> “阿和沙漠公路”編號“580”,是一條二級公路,路面平坦,車輛稀少,限速80,非常好跑,在正常天氣狀況下行駛與其他公路并無差異,似乎感覺不到多少挑戰性!</p> <p class="ql-block"> 塔克拉瑪干沙漠最高的沙丘據說有200多米,但卻沒出現在視野范圍。目測“阿和公路”兩邊的沙丘,最高者也不過幾十米,而且有零零星星的低矮胡楊樹點綴在平緩舒展的丘壑之間,一點兒看不出“第一大沙漠”的高大蠻荒模樣。</p> <p class="ql-block"> 實事上,坐在越野車里瀏覽沙漠公路,給人的印象除了浩瀚巨大,剩下的就是那一眼望不到頭的“草方格”!不錯,橫向延展100米的“草方格”!它是“基建狂魔”恣意釋放在萬頃沙海中的“人進沙退”、“人定勝天”邏輯!是科技魔力和人類意志的體現!太震撼人心了!</p> <p class="ql-block"> “草方格”發源于中衛沙坡頭,現如今已被全國所有的沙漠公路所借鑒。區別在于,其他地方基本用的是麥草稻草,而塔克拉瑪干沙漠用的卻是蘆葦桿,相比之下更加扎實強勁。</p> <p class="ql-block"> 交通的目的實現了,可旅游的效果卻打了折,花一天的時間興師動眾看沙漠,相機里全部裝些“草方格”回去顯然不是個事。不得已間,數次路邊停車往里走,想拍幾張干凈畫面以了卻心愿。可是頭上烈日烤,腳下沙子燙,堅持不到200米即被攆出了沙漠。意志和裝備都不行,只好焉耷耷地坐車開拔,并在嘴里不停的念叨著:“進去出不來的塔克拉瑪干啊…我進過了…又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 坐在飛馳的車里隔窗凝望,突然被遠處的一棵胡楊所吸引,已經被狂風吹刮成彎腰駝背之狀,卻依然頑強地生發著新牙,執著地延續著生命。活著“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胡楊精神”果然名不虛傳,趕緊用手機抓下一張!</p> <p class="ql-block"> 說完了大沙漠,再來看看新疆的大戈壁。“戈壁”是蒙古語,意指被礫石覆蓋的平坦荒地,是區別于流動沙漠的一種荒漠地貌。中國的戈壁因沒有名字,學術上的界定又不太嚴格,所以很多人對“戈壁”是啥東東顯得不甚了了。</p> <p class="ql-block"> 加之受“戈壁間綠洲”說法的加持,很多人一見“戈壁”兩字立馬即會想到甘肅,以為戈壁是河西走廊的專屬特產。事實上新疆的戈壁灘有29.3萬平方公里,占到全國戈壁的三分之一,妥妥地坐定全國頭把交椅。之所以從星星峽入疆后感覺不到甘新兩側的地貌差異,是因為吐哈盆地與河西走廊、內蒙西南本來就是同一個大戈壁,都是滿目荒涼,一馬平川的荒漠。行政區劃不等于地理概念哦!</p> <p class="ql-block"> 地處東疆門戶,坐落于黑戈壁中心的哈密過去一直以哈密瓜聞名于世,最近這些年突然又增加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大標語”,非常吸眼球!辦理入住手續后放棄心心念念的哈密瓜不吃,立馬開始挖抓戈壁灘上的那幾副“標語”新寵。</p> <p class="ql-block"> 標語寫在哈密東南方一個叫“駱駝圈“的戈壁灘上,一共有5副,分布在方圓數百公里的東南西北不同方向。</p> <p class="ql-block"> 標語的最大特點是“大”。每個字長寬都是50米,占地高達2500平米(約4畝地),超過半個足球場的面積,是全世界最最“巨無霸”的標語!</p> <p class="ql-block"> 標語創作于1968年4月,創作者是“空軍八航校二團”的師生。在沒有衛星定位的情況下,主持者因陋就簡,以土辦法測量設計,并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鏟除戈壁灘表面的黑石頭,以裸露的黃土底色“書寫”出了“天下第一大標語”。鐵鍬當筆,戈壁當紙,新疆人的“書法”簡直太智慧!太牛B了哇!</p> <p class="ql-block"> 在戈壁灘上書寫巨副標語的緣由是為了“導航”。因為在茫茫戈壁上飛行,底下一片黑乎乎的景色,學員們很難找到明顯的方位標志。為了解決迷航問題,人們才想出了如此妙策!</p> <p class="ql-block"> 隨著導航功能的喪失,標語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默默地潛隱回戈壁深處。沒想到,當光陰逼近到2001年時,沉睡多年的標語又被美國衛星偶然發現,于是乎“巨幅標語”被再次激活,并在一夜間變成了哈密的網紅打卡地。漂亮國的衛星在搜集情報之余順便地“為人民服務”了一把,是不是也得說聲“謝謝”啊?</p> <p class="ql-block"> 據當地人講, 航校機場早在1992年即已關閉,圍繞機場設置的5組標語當然在,只是并非成熟旅游點,而且沒有像樣的路,建議坐衛星上天去拍照!因為從地面上跑過去沒那么大的廣角,恐怕連一個字也拍不出來。有道理!那就讓美國佬先拍著,我等“向斗爭中學習學習”再說哈!</p> <p class="ql-block"> 大標語拍不了,“大風車”卻可以隨手拍。只要你在新疆溜達就必然會遇上幾個風口,只要你通過風口,就必定是一溜煙的風車陣,坐在車上就可以抓鏡頭。新疆擁有達坂城、小草湖、阿拉山口、塔城老風口、額爾齊斯河谷、羅布泊等九大風區,可開發利用的風區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可裝機容量在8000萬千瓦以上,截止目前裝機容量已經超過了3000萬千瓦。</p> <p class="ql-block"> 1989年建成的新疆達坂城風電場是中國的第一座風電場,目前裝機容量已達12.5萬千瓦,單機1200千瓦。達坂城風區不僅風能儲量豐富,而且風能質量優良,一年內12個月都可以開機發電。從1998年8月20日“吐烏大高速”開通之日起,每次乘車路過都會拍幾張風車照,這次也不能例外。</p> <p class="ql-block"> 與“大風車”的頻頻上鏡相反,“原生態”的新疆“大風暴”卻一次也沒有拍到過。不是沒有,而是來的季節不對頭,七八月是“沙塵暴”休眠的時辰哦!不“接見”。</p> <p class="ql-block"> 至于大風刮翻汽車、火車的案例,對于我們這些旅游者來說,就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除了遇上不可預測的陣風,基本上不可能發生。因為現在的高速公路控制風險偏保守,只要天氣預報的風力級別稍微高一點兒,馬上就要關閉路口,你連體驗一下風暴的機會都得不到哦!</p> <p class="ql-block"> 恐怖的風沙難見到,但是初次游新疆的內地美女們對新疆太陽的“殘暴”卻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盡管去之前做足了準備,落地后又全力以赴防范仍不能逃脫被“上色”的命運,火辣辣+獨辣辣,新疆的大太陽實在是“太大陽”了!</p> <p class="ql-block"> 大凡有個露天活動,來自內地的一眾游客基本都是從頭到腳全副武裝,除了眼睛,渾身上下包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特別是那些戴著奇形怪狀面罩頭巾的美女們,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專門趕來“皈依”的信眾一樣,很有點滑稽!</p> <p class="ql-block"> 凡事都有個兩面性。皮膚不喜歡的這個“毒太陽”,放在鏡頭那里卻又喜歡得不得了。你看從新疆拍回來的照片,那張不是色彩飽滿,面色滋潤,“紅太陽兩個出”?還有那撒滿戈壁灘的光伏板板,渾身金光閃閃,神氣活現,每天心滿意足地矗立在光禿禿的戈壁灘上滿發滿干不說,還不停地暗自竊喜:幸好沒有把戶口上到那“蜀犬吠日”的鬼地方哦!</p> <p class="ql-block"> 光伏電站作為新疆新能源的第二板塊,現在已干到2000萬。“風光”相加已經5000萬,相當于兩座三峽電站的裝機量了。我想,照這樣的架勢,要不了多久,戈壁灘上的“太陽風”就會刮遍全中國,新疆人躺在大炕上“吹涼風”、“賣太陽”的日子快要來到了哇!</p> <p class="ql-block"> “大咧咧”的新疆人不但大規模曬光伏,而且還把戈壁灘搞成超級“大曬場”,曬起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坐車在高速行走,時不時會看到紅彤彤、黃橙橙的果蔬曬場從眼前一飛而過,一大片一大片的,其壯觀的規模把沒有見過世面的內地人搞的是大呼小叫,一驚一乍的,咋個這么大啊?一起來見識見識吧!</p> <p class="ql-block"> 曬辣椒。新疆人吃辣椒的排名不高,但種辣椒的規模卻不小。目前新疆的辣椒種植面積已超過60萬畝,年產干椒25萬噸以上,占全國的五分之一,是我國重要的制干椒生產區域和理想的工業椒加工基地。</p> <p class="ql-block"> 曬番茄。新疆的番茄醬年產能超過20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0%,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新疆番茄擁有紅色素含量高、可溶性固性物含量高、單產高,病害少、霉菌少的“三高二少”品質優勢。作為最愛番茄的人,新疆人制定菜譜是“萬物皆可配紅粉”,廚房里只要有西紅柿、匹牙子、辣皮子在,一切都會在瞬間搞定。</p> <p class="ql-block"> 曬紅棗。歷史上中國的紅棗主產區一直在兩河、兩山加陜西5省,但最近20年新疆的紅棗卻異軍突起,迅速占領了全國紅棗產量的半壁江山,穩穩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記得前幾年去延安棗園參觀,面對鋪天蓋地的大棗展臺,再看看棗園里稀稀落落的若干棗樹,禁不住疑問叢生,“圣地”的棗兒難道摘不完?一打聽才得知,原來棗園的棗兒是新疆人用火車拉過去的哦!邊疆和內地,政治和經濟強強聯手,把個“紅色旅游”搞得是風生水起!呵呵…</p> <p class="ql-block"> 曬核桃。新疆的核桃以皮薄個大為特色,一捏就碎,入口化渣,年產量100多萬噸,排名全國第二。</p> <p class="ql-block"> 曬杏干。杏干據說營養豐富,還能防癌治病,但是卻容易回潮,內地人相對消費少些,不寫了。</p> <p class="ql-block"> 曬瓜干。哈密瓜吃過不少,但是曬干了的“瓜干”還沒吃過,只有待以后品嘗后再寫了。</p> <p class="ql-block"> 曬巴旦木。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新疆四大干果之首的巴旦木屬于薄殼杏仁,是長在樹上的。以前一直沒有弄清楚,這次總算見識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新疆人的曬場在內地其他地方不容易復制。成都人唯一能參照借鑒的是吐魯番葡萄干,因為它也喜陰怕陽。</p> <p class="ql-block"> 葡萄干翠綠鮮嫩的皮膚是這樣子晾曬出來的。與其類似,成都美女的白凈細嫩皮膚也是在天然“大晾房”里陰晾出來的。只要找到共同點交流就容易多了哦!</p> <p class="ql-block"> 看過了新疆的“戈壁大曬場”,突然聯想到婺源的“曬秋”,感覺太擺拍,太小兒科了點!慶幸的是新疆人尚未意識到這一點,否則定會把那些各式各樣的“婺源粉”們弄到戈壁灘上“曬酷”。</p> <p class="ql-block">一望無際的谷子地。</p> <p class="ql-block"> 金穗萬頃的水稻田。</p> <p class="ql-block"> 體量龐大的果園子。</p> <p class="ql-block"> 寫了幾大天,累的手發酸。自以為觸及了本質,卻不料尚沒有切題。依照官方的說法,新疆的支柱產業靠的是“黑白兩道”,也就是黑色的石油與白色的棉花,其他的東東只能算是陪襯,上不了“正席”。也是,讓2000多萬新疆人依賴葡萄干、哈密瓜度日這樣的“主意”,也只有我們這些“看熱鬧”的旅游者才能想得出來哈!</p> <p class="ql-block"> 2022年新疆的油氣儲量和產量在全國雙雙排第一,在區內各行業中,“油老大”的地位更是長期穩如泰山。因此,新疆石油在本區及全國確實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正因為如此, 路過庫爾勒時,一行人果斷放棄“博斯騰”等等美景的吸引,直奔“西氣東輸”的源頭看究竟。來到氣站,只見荒涼的戈壁灘上,除了幾棟低矮的樓房就是橫七豎八的管道,當然還有極具中國特色的大標語。</p> <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的綠化樹種是最具新疆特色的“小白楊”。但是在大門兩邊卻栽了一排密匝匝的沙棗樹,枝頭上金黃色的沙棗在強光的照射下臉挨著臉地隨風搖曳,格外的誘人。沙棗是耐旱耐寒的沙生樹種,石油人選擇耗水少的沙棗樹綠化戈壁、美化生活,是“紅旗河”修通之前最因地制宜的高明之舉,值得給予點贊!</p> <p class="ql-block"> “西氣東輸”的一、二線兩條管道從新疆出發,經河西走廊鋪設至上海,全線4200多公里,加上國外延伸線長達10000多公里,是全世界最長的輸氣管道工程。該工程對提升沿線居民生活質量,有效治理大氣污染,拉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其重要性沒說的。</p> <p class="ql-block"> 只是,當自己站在“塔里木油田的心臟”遙想天邊的蕓蕓眾生之時,卻又莫名的感覺到一陣陣“氣緊”。千千萬萬個爐灶的“火門”被攥在戈壁灘的“手心”,潛在的風險既客觀又現實,到底如何才能規避?杞人憂天的老毛病啊,改不了啦!</p> <p class="ql-block"> “黑道”的石油說完了,再來說說“白道”的棉花。2022年新疆的棉花產量已經占到全國的90%,世界的20%。天然氣輻射4億人,新疆棉影響到每個人。可以說沒有那個中國人敢說不用新疆棉的,從身上的內衣,床上的棉絮,洗臉的毛巾,腳上的襪子,到處都是新疆棉。什么是國計民生?這就是了!新疆棉已經全面“侵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 新疆棉不但產量高,而且以質地柔軟,手感舒適,吸水性好,保暖性強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其中尤以148團的彩色棉和阿瓦提縣的長絨棉最受顧客青睞。</p> <p class="ql-block"> 148團在北疆的瑪納斯縣境內,該團生產的天然彩色棉是通過雜交轉基因培育而成,無須漂染,環保健康,很受歡迎。以前本人曾少量買來體驗過,但是這次沒能實地考察。據說該產品還存在產量低、纖維粗、色彩不鮮明等缺點,目前尚在改進中。</p> <p class="ql-block"> 阿瓦提縣屬于南疆阿克蘇地區,是“中國的長絨棉之鄉”。經過親友們的介紹和下到地頭親自觀察,初步了解了一些棉花種植的基本常識,也見識了新疆的長絨棉,漲了知識掃了盲。據說阿瓦提出產的棉花棉朵飽滿,纖維柔長,色澤潔白,品質優良,以后再買棉制品時要認準了哇!</p> <p class="ql-block"> 說完了大產業,再來看看新疆人的“大吃頭”。大凡到過新疆的人,眼球無不被大街小巷的馕餅所吸引。超市、馕店、馬路邊到處都是賣馕的攤位,層層疊疊的馕餅不僅數量多,而且規格大,在庫車買的這個“大馕”,幾個人吃了兩天都沒能吃完,真真是“馕中大馕”哦!</p> <p class="ql-block"> 發源于沙灣的“大盤雞”現在已成新疆的另一款代表性美食。雞塊、土豆、辣皮子三組合,再加上一條長長的“褲帶面”,一大盤燴菜吊足甘肅人、陜西人、川湘人,以及所有“雞肉粉”們的胃口。</p> <p class="ql-block"> “紅柳羊肉串”一直是新疆的傳統美食,由于環保的原因,現在的紅柳棒大多已被鐵簽簽所取代。但是,簽子上穿的那大塊羊肉卻始終沒有變!這使見慣了內地“微型羊肉串”的食客既興奮又不慣,原來10串8串不到量的肚皮,吃不到三個“新疆串”即被挺起,新疆菜的份量普遍大,一不留神菜就點多了哇!</p> <p class="ql-block"> 當內地人還在津津樂道于烤雞、烤兔、烤鵪鶉蛋時,新疆人早就發展到“馕坑烤全羊”了,真的有點跟不上趟啊!</p> <p class="ql-block"> 誘人的“馕坑烤全羊”之后,還有夸張的“吊車烤駱駝”!連如此龐大的“沙漠之舟”都被整體烤了,真不知那“淄博燒烤”是怎么冒出來的?難道烤的是“東海龍王”不成?說實話,憑我個人的感覺:當今時代如果要抓“大吃二喝”的典型,那是非新疆莫屬哈!</p> <p class="ql-block"> 除了規模大,品種全,隨心所欲,見啥烤啥而外,還有載歌載舞地吃,新疆燒烤夜市的這種特色其他地方學不來!</p> <p class="ql-block"> 大吃之后是“二喝”。茶樓的露臺上,幾位“老刀郎”以悠揚的琴聲和動聽的歌喉盡情地表現,在愉悅茶客的同時又在客觀上打了廣告,兩全其美的效果與成都茶館里清一色的“嘩啦啦”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 人是環境的產物。走大漠、做大事、吃大餐、睡大炕的新疆人,在脾氣性格方面有一個突出的表征,那就是善于“說大話”。初來乍到的南方人可能不大習慣,但是新疆人自己卻非常地習慣,似乎不如此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豪放大氣!</p> <p class="ql-block"> 請看一下這個視頻吧。每當一爐烤包子出堂,堂倌都會托舉著自己的成果,在食客云集的大廳臺階上“放聲大吼”,底氣十足,婉轉空靈的“嗓門兒”直逼帕瓦羅蒂!這樣子的霸氣喧銷,讓習慣了小橋流水、小碟小碗、低聲下氣、笑臉相迎的內地客心靈為之一震!胃口頓時大開!</p> <p class="ql-block"> 比服務生的大叫更厲害的“大話”,是公元前35年的新疆人陳湯說的。這句話在中國人的心中已經激蕩了2000年,至今仍是中華民族最最豪邁!最最霸氣的意志顯示!主權宣示!這句話的原話叫做:“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它的出處在新疆而不在長安哦。</p> <p class="ql-block"> 本來從烏魯木齊脫團南行的目的是走親訪友看民生,只計劃了3~5天時間,所以沒打算游山逛景。可是架不住親友們的再三鼓動,半道上還是跑到“溫宿大峽谷”溜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從烈日當空的大峽谷匆匆撤退,坐在空蕩蕩的游客中心休息啃馕餅。突然發現整個大廳不見一張峽谷的宣傳照片,反而在不停地、反復地播放一個古裝視頻。定睛一看才明白,原來“姑墨城”這地方的真正看點是陳湯,是伐匈戰役的“出發地”!“大峽谷”只不過是個引子。不做預案,不懂歷史,搞拐了,需要補一課哇!</p> <p class="ql-block"> 歷史背景:西漢王朝與匈奴的爭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發起“漠北戰役”開始,經過70年的不斷絞殺,匈奴已經被搞得精疲力盡。公元前60年,在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經略西域的同時,匈奴內部卻出現了“五單于爭位”的內亂。隨后的呼和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兩強大戰,最終導致了匈奴的大分裂,公元前51年,呼和邪的南匈奴不得已降漢,而郅支單于則率北匈奴西逃。</p> <p class="ql-block"> 戰爭原因:北匈奴在漢軍的攻勢之下一路西逃,最終落腳在“康居國”(現屬烏茲別克斯坦)地界。為了生存,郅支單于也向漢王朝表達了臣服的意愿,并送了質子。公元前45年,郅支單于在向長安進貢的同時,順便提出讓自己兒子返回的請求。漢廷幾經爭論后選擇同意,并派谷吉為使相送。但兒子到達后郅支單于卻翻臉不認人,立即殺掉了漢使。隨后幾年,圍繞尸體返還等問題,漢庭反復交涉終不得要領。這是陳湯發起戰役的直接動因。</p> <p class="ql-block"> 戰爭過程:公元前36年冬,在郅支單于殺害漢使8年后,大漢王朝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率4萬大軍奔赴3000里外的康居討伐郅支單于。大軍分兩路包抄,一路出疏勒,沿塔里木盆地南緣越蔥嶺穿大宛國到康居;一路出溫宿(姑墨),由甘延壽、陳湯帶隊沿塔里木盆地北緣經烏孫國抵康居。這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的戰爭以郅支單于被斬首終結。從簡單的敘述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原因和作戰過程并沒有什么復雜之處,引人關注的焦點是戰爭發起的離奇方式。</p> <p class="ql-block"> 離奇之處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越權指揮。作為副職,陳湯乘正職甘延壽生病之時擅自動員了部隊,并逼迫其配合作戰;</p><p class="ql-block"> 二、假傳圣旨。作為基層指揮官,陳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假傳圣旨發起了戰役;</p><p class="ql-block"> 三、借刀殺人。在自己的使團僅有幾十人,漢朝的屯墾兵只有2000人的情況下,向西域屬國借兵4萬殺向敵營,并一舉斬殺了郅支單于;</p><p class="ql-block"> 四、先斬后奏。為了抓住戰機,有意違反請示報告程序,一邊出戰一邊上奏自貶,創造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經典案例;</p><p class="ql-block"> 五、瑕疵必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作戰動機、政治決心白紙黑字寫在奏疏上,警告意味濃厚,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最佳注腳,更是軍人血性的最好體現!</p> <p class="ql-block"> 戰役結果:一生僅此一戰的陳湯卻以一次戰役收獲了戰略之功。他不僅給漢武、衛青、霍去病們發起,已經廝殺了數十年的匈漢紛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而且以一句蕩氣回腸的“大話”使自己名揚四海,流芳百世!同時,受郅支單于被誅的震懾,呼和邪單于三番五次上長安表忠心,并在戰役結束兩年后主動提出“做女婿”的要求。公元前33年,聰明漂亮的湖北女孩,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肩負著“和親”重任“雁落”塞外。從此后,南匈奴的命運與大漢王朝徹底綁定,自秦漢以來的北方邊患得以一舉解除。《厲害了哦~我的哥》!</p> <p class="ql-block"> 驢友出山,信馬游疆。走那寫那,隨記觀感。新疆實在太大!新疆什么都大!看不完,寫不全,堆點照片存個檔,順便給大假期間的西行客們提個醒:在西域的土地上怎么玩兒都行,就是不要和新疆人比大!比不過的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丘县|
巨鹿县|
天柱县|
和政县|
永兴县|
阳曲县|
紫云|
女性|
望城县|
邵武市|
交城县|
红桥区|
鄂伦春自治旗|
南雄市|
南澳县|
博湖县|
康平县|
慈利县|
永兴县|
富顺县|
吉木萨尔县|
南康市|
吉安市|
广丰县|
错那县|
阜南县|
桃源县|
墨竹工卡县|
海阳市|
广平县|
白河县|
宝鸡市|
甘孜县|
固始县|
崇州市|
大荔县|
乐东|
罗城|
博客|
包头市|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