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13年,時值暑假,同學們紛紛南下參加<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次革命”</span>,劉文島是此次革命的中堅分子。失敗后,一溜煙逃往日本(<span style="font-size: 15px;">為劉文島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肄業的主因</span>),進入早稻田大學埋頭讀書。</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要流血犧牲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對于小革命分子劉文島來說,這次挫折雖然沒有流血犧牲。但是,失敗輟學逃亡日本,卻極大的影響了他人生的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革命的失敗,就象一座分水嶺,導致他的人生方向與他的大部分軍校同學從此“分道揚鑣”,算是劉文島人生的<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第二次重要選擇!</span></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同學們畢業后參軍,走的是武將之路,</p><p class="ql-block">那么,劉文島走著走著,卻走到文官之路上去了。</p><p class="ql-block">冥冥之中,是什么力量把他的人生作了這么重要的改道呢?</p><p class="ql-block">答案是,革命分子的風險成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3年劉文島赴日(逃日),1915年,又因反對袁世凱與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被推舉為留日學生總代表,他一個“二次革命”期間參加反袁而逃亡日本的留學生,此時,為了國家的利益,居然置個人生死于不顧,到北京向袁世凱遞交請愿書,這豈不是飛蛾撲火?</p><p class="ql-block">(不畏生死,讓人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未幾,就被袁世凱政府押送湖北看管,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嗚呼哀哉了,他還關在里面,關了兩三年,直到1917年7月同學到萬耀煌去監獄看他之后,經過多方努力,費盡周折,方被保釋。</p><p class="ql-block">1919年隨梁啟超赴歐考察,隨后在任公的資助下在法國巴黎大學讀博,直到1925年回國,前后近13年。</p><p class="ql-block">這個時間段,國內軍閥割據,硝煙四起,戰禍于國家與老百姓雖然不利,但是,對于軍校畢業生來講,卻是建功立業的最佳時機。</p> <p class="ql-block">畢業后的軍校學生們開始分散到全國各地,一步步從小官干起,積13年之攻城略地,優秀者早就脫穎而出,成長為軍閥部隊的旅長師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逃亡日本、法國的劉文島,他這13年的流亡、坐牢、讀博,精彩的革命家生涯之下,卻是看得見的艱難,在冒著巨大風險的顛沛流離中,那些年的流亡與國內同學們的“攻城略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p><p class="ql-block">13年漫長歲月,唯有三件事值得記錄,</p><p class="ql-block">1,結識梁啟超。</p><p class="ql-block">2,讀博缺錢回國募捐,第一次變現了他的“網紅流量”。</p><p class="ql-block">3,近30歲的劉文島。讀博之余,終于追到了一個老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請看第五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結識梁啟超!</span></p> <p class="ql-block">民國八年,梁啟超組織歐洲考察團,羅致國內外名流參加考察,劉崇杰(外交)、丁文江(工業)、徐新六(經濟)、張君勵(政治)、蔣方震(軍事),均為當時有名人物。</p><p class="ql-block">因為蔣百里先生的關系,劉文島也以隨員參加了這次考察。</p><p class="ql-block">當梁啟超一行抵巴黎時,正值1919年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初罷,“巴黎和會”在巴黎附近的凡爾賽宮召開。當時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首席代表為陸征祥、顧維鈞、王正廷之流,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曾經向和會提出取消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的各種特權和要求,但僅有“山東問題”被列入討論,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全被與會列強否決,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由日本繼承,并明文載入對德和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消息傳來,全國人民一致反對,“五·四”運動由此爆發。</p><p class="ql-block">在愛國學生和全國人民愛國斗爭的威力下,北京政府于6月10日下令,罷免了曹、陸、章三人的職務。</p> <p class="ql-block">這時留法學生群情激憤,憂國憂民,為中國之被瓜分而痛心疾首。與此同時,發起了一個歡迎考察團梁啟超一行的集會,但小道傳言,梁啟超有袒日言論,至是很多留歐學生擬于席間有所質難。這一個尷尬的場合頗不利于任公,多人反對任公出席,劉崇杰主張最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蔣百里先生是任公的門生,劉文島又是蔣百里的門生,劉文島又非這一次的團員,年事身份均矮一輩,照理沒有說話的資格,但他力主赴會,不可對留學生示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及蒞會時,果然群情洶涌,一時質諱大起,任公欲辯無從,局面異常僵持。劉振臂奮然而起,逞其如簧雄辯,聲如獅子吼,你看,關鍵時刻,劉文島敢闖敢拼的碼頭精神,總會不懼困難,迎難而上!</p> <p class="ql-block">他說:我劉文島是一個愛國軍人,因反對二十一條被推留日學生回國請愿的總代表,倘若梁先生果有賣國之舉,我早開槍打死他,還等得各位在此時此地開會反對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繼對任公如何愛國,對山東問題如何主張,引證事例,為仁公辯護,局面隨為之緩和。一眾人旋護送任公回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公熱烈與塵蘇握手致謝,其受知于任公即自此始。以后塵蘇進入巴黎大學深造,乃完全得任公之資助。但任公是一個窮書生,力量有限,資助有時難以為繼,乃不得不在海外撰文寄回國內發表,以稿費挹注補助。聞任公歸國時,尚以西裝數套留贈囑視情況緩急變賣,可以想見當時之窘境。</p><p class="ql-block">看梁啟超當時的處境,因反對袁世凱,組閣已不可能,一個當年極可能左右國家走向的領導人物,自此“力量有限”到西裝數套留贈劉文島以待救急的地步,真的是讓人不勝唏噓!</p> <p class="ql-block">而我們的劉文島呢,兩大導師因在與袁世凱的對抗中落敗,自己力量尚且“有限”,資助劉文島在巴黎大學讀博已經是盡心盡力了!可憐我劉公,一位年輕的革命家,只能耐心接受這挫折教育,在異國他鄉<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潛龍在淵</span>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此時的他,是如何處理與家里父母們關系的?</p><p class="ql-block">比如,其父親會不會嘮叨?</p><p class="ql-block">同學們都在國內當官發財,你還在國外晃蕩個啥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誰誰誰都幾個孩子了!你都二十好幾了,老婆還毛都沒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家里有一個大齡狗,父母都操碎了心</span>)</p><p class="ql-block">(急)。。。。。。。。。。。。</p> <p class="ql-block">幸好當時沒有微信,來自于家鄉的問候與嘮叨,依靠鄉人的口口相傳也無法常在耳邊煩他了。</p><p class="ql-block">此時的劉文島,家里早就幫不上忙了!</p><p class="ql-block">幫不上忙,一是劉文島已經長成了一棵大樹,這樣的一棵大樹,此時急迫需要的營養,家里除了給予他語言上的安慰之外,其他已經無能為力!</p><p class="ql-block">二是,清朝雖然被太平軍起義搞得千瘡百孔,但是比起民國時期老百姓的生活,還是要強多了。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越來越艱難。</p><p class="ql-block">你看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的老百姓生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p> <p class="ql-block">吳國柄先生有一篇回憶錄《我與漢口中山公園及市政建設》,記錄了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昌后建設漢口市的很多細節,回憶了在劉文島市長的領導下,積極改造漢口市市政建設的過程。時間大概在1927年之后,為民國時期老百姓的生活一年不如一年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在當下國富民強的我,即使沒有國破民窮的經歷,但是,文章以第一人稱娓娓道來,描述樸實,信息量大,雖然隔著年代,但祖國曾經的破敗,讀來依然讓人很是震撼!</p><p class="ql-block">今日俄烏戰爭打了一年多,觀察老百姓的生活尚且民不聊生,而由清末、民國到新中國,中國人民經歷近百年的戰爭磨難,又皆是多么水深火熱?</p><p class="ql-block">下期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民國時代的餓殍遍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县|
金坛市|
丰县|
清涧县|
舟曲县|
铜鼓县|
旬阳县|
宁海县|
九龙坡区|
右玉县|
邹平县|
保亭|
南丰县|
伊川县|
宜良县|
台中市|
河间市|
连云港市|
北海市|
永善县|
东丽区|
怀安县|
山阴县|
湟中县|
万年县|
项城市|
遂平县|
平果县|
贵港市|
井冈山市|
丽水市|
武平县|
涟水县|
双城市|
城市|
白河县|
荆州市|
巴彦淖尔市|
柘城县|
南康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