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這里開始</p><p class="ql-block"> □李友忱</p><p class="ql-block"> 小滿剛過,一腳踏在康平的大地上,心潮立刻熱烈起來。</p><p class="ql-block"> 臥龍湖遠近聞名,是人們節假日旅游的打卡地。在臥龍湖景區,一塊巨石上刻著《臥龍湖賦》,句子工整,語言簡練,意境優美,氣勢壯觀。賦的作者是鄭直,她戴著一副眼鏡,文質彬彬的,帶有康平人特有的熱情、謙和。她剛剛還和我進行了交談。</p><p class="ql-block"> “你是哪年來這里當知青的?”她這樣問,也將我拉回到四十多年前。</p><p class="ql-block"> 康平是我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的地方。我1977屆畢業下鄉,來到康平。十八歲的我涉世不深,猛然來到農村,一切都是新鮮的。我睜大了眼睛在看、在想、甚至在問,我能適應這里嗎?我能干什么?這里需要我們嗎?我當時只是身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身背不過百斤就氣喘吁吁,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半大孩子。</p><p class="ql-block"> “康平”是因清中期有移民來此墾荒,其中康姓者先來,村子便稱為康家屯。當時遼河泛濫,盜匪橫行,民不聊生,置縣時取“康樂太平”之意。這個有著祈福之意的地方,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如同檔案里記載的歷史,抹不去。</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人,甚至這里的隊部、馬棚、豬舍、半坡崗子、花生地等等,都隨時間的沉淀和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清晰起來。特別是這幾日,睡覺做夢總有隊長走路的樣子、會計的笑聲、喂馬大叔的煙袋,場院里女人們的嬉戲歡樂,紅格、綠格、粉格、藍格的圍巾在空中飄著,抖動著,仿佛召喚我回到人生步入社會開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年,秋收了,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可把我愁壞了。一人發了一把鐮刀,站在地頭前開始收割,苞米四條壟,高粱六條壟。人家有說有笑,我卻手忙腳亂;人家到地頭吸煙了,我還在看著手上血泡。</p><p class="ql-block"> 隊長看我不適合干收割的活兒,安排我跟著馬車裝地里的苞米和高粱稈子,將捆好的稈子碼到馬車上,可越到后來難度越大。干這個活要用腰勁一甩才行,當時瘦弱的我體重不足百斤,力氣不夠,太高了用叉子扔還總散包。</p><p class="ql-block"> 一天,隊長公布由我管理磨面機、負責收雞蛋,還讓我對家家戶戶的電費進行統計和收繳。這事雖瑣碎,但與村民接觸,為村民辦事,我十分愿意。近距離接觸百姓,知道了他們生活的艱辛,我逐漸與他們建立了感情,有時候我會將磨好的米面送到百姓家中。收雞蛋,我本著公平公正,這次秤高了下次低點,這次秤低了下次高點。統計登記電費,我也會抹零了,漲出來的到年底算到隊部賬上,受到了村民的好評。</p><p class="ql-block"> 當我穿上軍裝要離開這里時,村里大嬸幫我將軍裝的領子和棉衣的下擺扦上了包邊。她做著針線活,像母親般地囑咐,讓我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 再回到這里,我最先想到的是這里的人,從心里涌出對這里人們的感恩與敬意。</p><p class="ql-block"> ?。ㄗ髡邽橹袊⑽膶W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理事)</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李友忱,1959年出生,居住沈陽。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理事、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沈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沈陽市沈河區作家協會副秘書長。作品在《作家文摘》《鴨綠江》《芒種》《遼寧日報》《遼寧晚報》《沈陽日報》《沈陽晚報》等報刊發表。</p> 制作:<br>綠色蔬菜(劉晶),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沈陽市及和平區兩級作協會員。散文發表于《沈陽晚報》《沈陽廣播電視報》《幸福老人報》,沈陽指尖App。曾任"幸福老年報"知青??庉?,散文和詩歌發表于《共和國知青》,現受聘《中國知青??肪庉?。喜歡誦讀、聲樂、器樂。崇尚:天道酬勤、學無止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中|
油尖旺区|
安多县|
吉安县|
洪雅县|
石林|
盐源县|
辉南县|
固始县|
恩平市|
高阳县|
安平县|
大同县|
安龙县|
泽州县|
南澳县|
安福县|
武胜县|
本溪|
德庆县|
贵港市|
彩票|
晴隆县|
江门市|
丰都县|
天峨县|
墨玉县|
泰和县|
宁安市|
成安县|
黄浦区|
青州市|
鹤庆县|
当阳市|
桐城市|
申扎县|
珲春市|
扶余县|
荥经县|
师宗县|
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