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上海行(2023/09/10~18)

Alexandra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近一直在看金宇澄的《繁花》(一部描寫上海人生活的小說),于是動了去上海citywalk的念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之前去過上海好幾次,最初是去那里出差,后來是帶兒子旅游,其中還有一次是跟一位初中女同學一起。不過這么多次,我很少涉足上海老城區,只記得在街上偶遇過徐家匯天主堂,印象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近網絡上頻繁見到Citywalk,這是我從小就喜歡做的一件事,沒想到今天成了一種時髦。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趕時髦的人,不過,既然撞上了,那就也跟著湊個熱鬧吧!我覺得上海應該是一個很適合Citywalk的城市,所以“上海,我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目的地定下來之后,我便開始做“功課”,在攜程上查找具體可以去那里citywalk,最終我選定了思南公館街區、武康路(宋慶齡故居、武康大樓)、徐家匯源(徐家匯天主堂、徐家匯書院)、外灘源(新天安堂)、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張園、上海博物館、龍華寺和朱家角古鎮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住在如家商旅上海靜安寺店,那里距離地鐵靜安寺站很近,交通很方便,距離我要去的上述地方(朱家角除外)也都不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1 2023/09/10 星期一 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上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北京出發到上海,入住如家商旅上海靜安寺店。住下后,到酒店樓下一家吉祥餛飩館吃了一碗芹菜鮮肉餛飩,算作晚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餐后,在附近閑逛,發現了百樂門。百樂門,作為一個娛樂場所的名稱,我是知道的,但我對它的了解也僅限于此。站在斜對面的街上看它,感覺它色彩暗淡、其貌不揚,因此沒有給它拍照的沖動,所以沒有留下它的影像。剛剛查資料才發現,它的身世不一般!(百樂門,是由中國商人顧聯承于1932年投資興建的一家娛樂場所,中文名“百樂門”,英文名“Paramount Hall”,曾經號稱“東方第一樂府”。當時,張學良是百樂門的常客,陳香梅與陳納德的訂婚儀式是在這里舉行的,卓別林夫婦訪問上海時也曾慕名而來。)現在后悔沒有給它拍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樂門的斜對面是靜安寺,我走過路過,但沒有進去。從外觀看,它的建筑金碧輝煌的,而這恰恰是我所不喜歡的;進去還要收門票(美其名曰“香花券”),而離關門時間不遠了,所以我放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遠處傳來音樂聲,我尋聲望去,發現街對面是一處街心公園(靜安公園)。公園不大,一條主路,一座小水塘幾乎就是它的全部。夜幕降臨,主路的一段變成了舞場,幾位老人家演奏音樂,隨便誰,如果想跳舞,都可以伴著他們的音樂搖擺。真正跳舞的人不多,看跳舞的人倒是不少。后來我發現,只要天氣允許,他們這樣的活動天天有,因為從我住的地方可以聽到他們的音樂聲。水塘邊有一家泰廊餐廳,“榮登2023年大眾點評必吃榜”!餐廳的建筑風格我很喜歡,它與周圍的環境很搭調,用現在時髦的話說,拍照也很出片。</span></p> <p class="ql-block"><i>北京南站~上海虹橋</i></p> <p class="ql-block"><i>靜安公園內的“泰廊餐廳”</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2 2023/09/11 星期一 多云轉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南公館街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目的地是思南公館街區,不過在到達那里之前,我還途徑了另外一些古跡,也都值得一看。</span></p> <p class="ql-block"><b><i>同孚大樓</i></b></p><p class="ql-block"><i>從酒店到思南公館,我選擇了先乘坐地鐵2號線,再在南京西路站轉乘地鐵13號線的方案。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在南京西路站不是在地下直接轉乘13號線,而是必須先出站,再進站。我感覺好麻煩,因為又得安檢一次。從地鐵3口出來,眼前赫然矗立一座“紙片樓”。頓時,我心里的不開心煙消云散。上海有好幾幢紙片樓(樓體很薄的大樓),同孚大樓是其中的一座。沒想到會與它不期而遇,所以很開心!</i></p><p class="ql-block"><i>同孚大樓,位于南京西路801號,地鐵2號線3出口附近。它由中國銀行投資建造,于1936年竣工,原為中國銀行西區分行所在地,因地處同孚路(今石門一路)上而得名,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石門一路支行所在地。同孚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共九層,占地僅393平方米,形狀像被削掉大半的圓柱。大樓被設計成這種形狀,是受地形限制的結果。1992年,同孚大樓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i></p> <p class="ql-block"><b><i>上海市基督教諸圣堂</i></b></p><p class="ql-block"><i>從地鐵13號線一大會址·新天地站5口出來,在左手邊看到一座紅磚建筑,從其外觀判斷,它應該是一座教堂。建筑物大門口的標識牌印證了我的猜測,它是上海市基督教諸圣堂。</i></p><p class="ql-block"><i>上海市基督教諸圣堂,位于復興中路425號,地鐵13號線一大會址·新天地站5出口附近。它是上海現存唯一的羅馬風格教堂,竣工于1925年,磚木結構,紅瓦坡頂,清水紅磚墻體,西山墻飾有大玫瑰花窗,檐口有券齒裝飾。方形鐘塔與主樓分離,頂部四面均設三聯拱券窗。在歷史的變遷中,諸圣堂曾被改作它用。上世紀80年代復堂以來,它經歷過多次修繕。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在對教堂建筑本身進行結構性加固的同時,剝離了墻體內外經年累積的粉飾涂層,露出了其清水紅磚墻體的本色,讓諸圣堂得以接近它在1925年初生時的模樣。</i></p> <p class="ql-block"><b><i>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i></b></p><p class="ql-block"><i>既然到了一大會址附近,那就索性去參觀一下。不巧趕上周一閉館。一大會址給我最深的印象是這里的保安特別多!</i></p><p class="ql-block"><i>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位于興業路76號,始建于1920年,為磚木結構石庫門住宅建筑,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i></p> <p class="ql-block"><i>一大會址景區內有一家咖啡館,名曰“一咖啡”,提供滬上最“紅”咖啡:</i></p><ul><li><i>卡布奇諾——“同甘共苦”</i></li><li><i>摩卡——“苦盡甘來”</i></li><li><i>黑咖啡——“覺醒時代”</i></li><li><i>黑咖啡+黑巧克力——“至暗時刻”</i></li><li><i>拿鐵——“鐮刀錘頭”</i></li></ul><p class="ql-block"><i>我品嘗了他們的“同甘共苦”!</i></p><p class="ql-block"><i>(今天我才知道中國共產黨的黨徽是由“鐮刀錘頭”組成的,而不是“鐮刀斧頭”,其中鐮刀代表農民階級,錘頭代表工人階級。斧頭是砍伐工具,不如錘頭更能代表工人階級。)</i></p> <p class="ql-block"><b><i>其他街拍</i></b></p> <p class="ql-block"><b><i>聯排住宅</i></b></p><p class="ql-block"><i>從一大會址步行前往思南公館途中,路過一“聯排住宅”【自忠路414~454號(雙號)】。該聯排住宅建于1910~1920年代,磚木結構,建筑立面為早期外廊式風格,共21個居住單元,每個單元都有獨立的入口和前院。當初是天主教仁愛會修女的住房。一代國畫大師黃賓虹曾住在自忠路420號。2022年2月起,政府組織人力物力開始對其進行全項目綜合修繕,整個工程歷時14月,至2023年5月完成,實現了“面子”好看,“里子”好用的修繕目標,使其重新煥發了青春。</i></p> <p class="ql-block"><i>聯排住宅的住戶們直接在人行道上晾曬衣物。</i></p> <p class="ql-block"><b><i>思南公館街區</i></b></p><p class="ql-block"><i>思南公館街區,于1920年開始興建,于1930年陸續建成,是目前上海市中心唯一一個以成片花園洋房形式保留保護的特色項目,范圍包括復興中路以南,思南路兩側以及重慶南路以西的區域(如下圖所示)。域內51幢歷史保留保護建筑,薈萃了上海10種近代歷史建筑類型中的8種,分別為獨立花園住宅、聯立花園住宅、聯排住宅、新式里弄、花園里弄、現代多層公寓、外廊式住宅、帶內院獨立花園住宅。可以說,思南公館街區是上海近代歷史居住建筑的一個縮影。從1999年起,政府投入人力物力開始了對思南公館街區長達10年的保留保護修繕改建工程,將原有的住戶與單位全部置換,最終將其打造成了一個建筑可讀、街區可漫步的城市公共空間,并于2010年正式對公眾開放。</i></p><p class="ql-block"><i>思南公館街區,當初是社會公認的高檔住宅區,一批新職業人群、外國僑民以及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如周恩來、馮玉祥、曾樸、梅蘭芳、柳亞子等,都曾居住在這里。</i></p><p class="ql-block"><i>今天的復興中路517號,曾經是馮玉祥將軍(1882~1948)的房產,其妻李德全于1951年將其捐獻給了國家,如今它變成了“思南書局”。詩人柳亞子(1887~1958),于1936年~1940年和1946年~1947年曾在此租住。</i></p><p class="ql-block"><i>1933年,梅蘭芳一家住進了如今的思南路87號,直至1959年夏他們全家及劇團從上海搬回北京。期間除去一段時間暫居香港,梅蘭芳一家一直居住在這里。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就出生在這幢房子里。梅蘭芳蓄須明志的故事也是發生在這里。</i></p><p class="ql-block"><i>曾樸,晚清四大譴責之一《孽海花》的作者,曾經是如今思南路81號的主人。</i></p><p class="ql-block"><i>(思南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泰康路,始建于1912年,以法國音樂家儒勒·馬斯南的名字命名,1946年改以貴州省思南縣命名,沿用至今。)</i></p><p class="ql-block"><i>思南公館街區示意圖</i></p> <p class="ql-block"><i>復興中路517號</i></p> <p class="ql-block"><i>“修舊如故”的水泥拉毛墻面</i></p> <p class="ql-block"><i>“修舊如故”的嵌鵝卵石墻面</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3 2023/09/12 星期二 陰轉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徐家匯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家匯這個地名與明末科學家、政治家兼軍事家徐光啟有關。徐光啟生于此,死后葬于此,他的后裔繁衍于此,加之這里是數水匯流之地,故而名之曰“徐家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光啟(1562~1633),上海人,萬歷進士,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祿。曾師從利瑪竇學習西方的天文、歷法、數學、測量、水利等科學技術,畢生致力于科學技術的研究,勤奮著述,是介紹和吸收歐洲科學技術的積極推動者,為17世紀中西科技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家匯源景區內有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的“徐家匯天主堂”、迄今擁有150多年歷史的“徐家匯觀象臺”、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上海現存最早的民居明代建筑“南春華堂”(遷建)、中國最早按西洋辦學模式設立的學校徐匯公學(現名徐匯中學,包括崇思樓)、《義勇軍進行曲》的錄制地百代公司舊址(小紅樓)等古跡,還包括新近落成投入使用的徐家匯圖書館新址“徐家匯書院”等新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參觀了徐家匯天主堂和徐家匯書院,還在徐家匯書院看了幾個小時的書。</span></p> <p class="ql-block"><b><i>徐家匯天主堂</i></b></p><p class="ql-block"><i>?徐家匯天主堂,位于蒲西路158號,1910年竣工,為當時天主教耶穌會上海教區主教座堂,奉耶穌會創始人圣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ala)為主保,故其正式名稱為“圣依納爵主教座堂”,“徐家匯天主堂”是其俗稱。【圣依納爵·羅耀拉,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創始人。圣依納爵·羅耀拉于1534年在巴黎創立了耶穌會,旨在反對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耶穌會于明末清初傳入中國,來華傳教士有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1842年,耶穌會重返中國后,主要建立了上海教區和獻縣教區兩大傳教中心。1952年耶穌會士離開中國。】</i></p><p class="ql-block"><i>1960年,徐家匯天主堂改奉“圣母為天主之母”為主保,故改稱“天主之母堂”。</i></p><p class="ql-block"><i>文革期間,徐家匯天主堂遭到破壞,并被改作它用。</i></p><p class="ql-block"><i>1979年,徐家匯天主堂被歸還給教區,并逐步得到修復。</i></p><p class="ql-block"><i>2013年,徐家匯天主堂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i></p><p class="ql-block"><i>徐家匯天主堂,為磚木結構,歐洲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坐西朝東,平面呈長十字架形,正面頂部兩側建哥特式尖頂鐘樓,大堂可容納3000余人。</i></p><p class="ql-block"><i>徐家匯天主堂的正面</i></p> <p class="ql-block"><i>徐家匯天主堂的側面</i></p> <p class="ql-block"><i>徐家匯天主堂鐘樓</i></p> <p class="ql-block"><i>徐家匯天主堂滴水嘴獸</i></p> <p class="ql-block"><i>徐家匯天主堂大堂內景</i></p> <p class="ql-block"><b><i>徐家匯書院</i></b></p><p class="ql-block"><i>徐家匯書院,位于漕溪北路158號,是徐家匯圖書館新址,于2023年1月1日全新開啟,總面積18650平方米,地下兩層,地上三層,設近800個閱覽座席。書院建筑的外立面由細長的翅片構成,從地面垂直延伸到屋頂,且被涂成米色,很好地烘托了徐家匯天主堂的紅色磚墻。</i></p><p class="ql-block"><i>徐家匯書院一樓中心閱覽區</i></p> <p class="ql-block"><i>徐家匯書院構成立面的“翅片”</i></p> <p class="ql-block"><i>徐家匯書院二樓的外文圖書</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4 2023/09/13 星期三 陰轉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康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今天的目的地是武康大樓。武康大樓位于淮海中路與武康路的交匯處,離我住的酒店不遠。我從酒店沿著烏魯木齊北路、烏魯木齊中路、淮海中路一路走過去。在武康大樓的對面,我發現了“宋慶齡故居”。于是,我先去參觀了宋慶齡故居,然后,再去看武康大樓。看完武康大樓,我又沿著武康路……一路走回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b><i>宋慶齡故居</i></b></p><p class="ql-block"><i>宋慶齡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號,是一座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的花園別墅。1949年,宋慶齡遷居于此。這里是她一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故居主樓的陳設,依然保留著宋慶齡生前的原樣,陳設品也均為原物。2001年,宋慶齡故居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i></p><p class="ql-block"><i>透過武康大樓的外廊券洞遠望宋慶齡故居</i></p> <p class="ql-block"><i>宋慶齡文物館前的宋慶齡雕像</i></p> <p class="ql-block"><i>宋慶齡文物館展陳的文物</i></p> <p class="ql-block"><b><i>武康大樓</i></b></p><p class="ql-block"><i>武康大樓,位于淮海中路1850號,建于1924年,鋼筋混凝土結構,初名諾曼底公寓,屬法國文藝復興式建筑,大樓底層采用騎樓樣式,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建筑,高33米,8層,平面依地形而成楔形,樓身猶如一艘巨型航船。諾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現代化高層公寓,當時入住公寓的以上層僑民為主。</i></p><p class="ql-block"><i>民國三十五年(1946),上海市政府出資收購諾曼底公寓,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間由政府分配給公務員。</i></p><p class="ql-block"><i>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諾曼底公寓,并將其更名為“武康大樓”。許多文藝界名人入住這里,其中包括著名電影藝術家鄭君里、趙丹、秦怡、孫道臨、王文娟、王人美以及著名漫畫家葉淺予等。</i></p><p class="ql-block"><i>2010年,武康大樓經歷了一次大修。</i></p><p class="ql-block"><i>2019年,武康大樓經歷了一次更全面徹底的修繕,同時樓外蜘蛛網般密布的各種纜線全部被埋入地下,大大提升了武康大樓的顏值。武康大樓周邊也借此契機被改造成了一處觀賞與服務兼備的休閑空間。</i></p><p class="ql-block"><i>武康大樓位于淮海中路與武康路的交匯處,右為淮海中路,左為武康路。</i></p> <p class="ql-block"><i>武康大樓外形像一艘巨輪</i></p> <p class="ql-block"><i>武康大樓的外廊</i></p> <p class="ql-block"><b><i>其他街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5 2023/09/14 星期四 陰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外灘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灘源”這個稱謂是2002年以后才有的,指的是蘇州河匯入黃浦江的河口段區域,那里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近代城市發展的起點,故而得名。以前,我從未到過外灘源所在區域。攜程上提到那里有一座天主教堂(新天安堂),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決定到那里去看看。上海郵政總局大樓距離新天安堂不遠,我就一并去參觀了。</span></p> <p class="ql-block"><b><i>新天安堂、教會公寓、劃船俱樂部舊址</i></b></p><p class="ql-block"><i>(下圖中三幢紅磚建筑從右至左依次為新天安堂、教會公寓、劃船俱樂部)</i></p><p class="ql-block"><i><u>新天安堂</u>,位于南蘇州路107號(中山東一路33號4號樓),又名聯合禮拜堂,于1886年建成,1901年擴建,仿維多利亞時期羅馬式建筑風格。建成當時為蘇州河南岸的制高點。</i></p><p class="ql-block"><i><u>教會公寓</u>,位于南蘇州路79號(中山東一路33號6號樓),建成于1899年,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當時是新天安堂神職人員宿舍。</i></p><p class="ql-block"><i><u>劃船俱樂部</u>,位于南蘇州路76號,建成于1905年,建筑風格折中,頂部為維多利亞風格,局部帶巴洛克裝飾。原建筑由會所(中部)、游泳池(西翼)、船庫(東翼)三部分組成,現僅存中部會所建筑和西翼游泳池門樓。</i></p> <p class="ql-block"><b><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i></b></p><p class="ql-block"><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位于北蘇州路276號,四川路橋北堍,建成于1924年,是中國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郵政建筑,至今仍在使用,為上海市四川路橋郵政支局所在地,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經過大修后,大樓一層中庭天井和靠天潼路一側的二層原辦公用房被改造成上海市第一家郵政博物館。</i></p><p class="ql-block"><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離當時的上海北火車站和輪船碼頭都較近,因而郵件的水路運輸都十分便利。</i></p><p class="ql-block"><i>1924年12月~1957年1月,上海郵政總局大樓二樓為上海郵政管理局直屬營業廳,稱市局營業廳,開設有70多個營業窗口,氣勢壯觀,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郵政營業廳,不過,目前,據我觀察,只有一個窗口在營業,其余窗口均已關閉。</i></p><p class="ql-block"><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為19世紀上半葉至20世紀初流行于歐美的折衷主義風格,主體參照英國古典建筑風格,融合羅馬式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鐘樓。大樓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聳立于東南角正門處的鐘樓。鐘樓整體高30米,由三部分組成。最下層高13米,其平面為中間一個正方形兩邊各加一個小半圓,正面鑲嵌有一面直徑達3米的表盤,正面兩旁各有一座火炬臺雕塑。中間為一座藍頂八方亭,高17米,亭兩側小半圓平臺上各有一組人物雕塑,一組三個人物自右而左分別手持火車頭、飛機和電信電纜,象征交通通信事業;另一組中間人物為被稱為通信之神或商神的赫爾墨斯,其左右分別為愛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代表郵政事業是連接人類感情的紐帶。頂端是高8.2米的旗桿。</i></p><p class="ql-block"><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臨蘇州河一側</i></p> <p class="ql-block"><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正面</i></p> <p class="ql-block"><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鐘樓</i></p> <p class="ql-block"><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鐘樓人物雕塑(三個人物自右而左分別手持火車頭、飛機和電信電纜,象征交通通信事業)</i></p> <p class="ql-block"><i>上海郵政總局大樓鐘樓人物雕塑(中間人物為被稱為通信之神或商神的赫爾墨斯,其左右分別為愛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代表郵政事業是連接人類感情的紐帶)</i></p> <p class="ql-block"><b><i>其他街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6 2023/09/15 星期五 陰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為天氣預報說今天有中雨,所以我決定去上海博物館參觀。我著重參觀了他們的“中國明清家具館”,順帶參觀了正在那里舉行的《與時偕行金石傳拓技藝》展。離開上海博物館的時候,時間尚早,我就坐地鐵去了張園。</span></p> <p class="ql-block"><b><i>上海博物館</i></b></p><p class="ql-block"><i><u>莊志宸、莊志剛明清家具館</u></i></p><p class="ql-block"><i>?上海博物館的中國明清家具館,又名莊志宸、莊志剛明清家具館,館藏明清家具以香港莊氏捐贈的其近年所得王世襄先生舊藏明清家具(共計79件)為主,輔以博物館原有藏品,及2000年博物館斥資征集的陳夢家、趙葳蕤夫婦舊藏家具。</i></p><p class="ql-block"><i>#明代家具#</i></p><p class="ql-block"><i>明代家具,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比例勻稱,榫卯嚴密。在裝飾上,除了充分應用木材紋理的自然美外,還好用攢接(攢接就是用縱橫短材憑借榫卯把鎪鏤的花片銜接成所需圖案)、斗簇(斗簇就是用栽榫把鎪鏤的花片斗攏成各種圖案)和雕刻的手法,在家具的醒目部位加以點綴。明代家具能充分運用多種多樣的線腳來體現造型的完美,具體表現在置物的平面和承重的腿足上。如桌面都采用“冰盤沿”或上下對稱的線腳;腿足無論方、圓,是斷面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形式豐富。明代家具讓我感覺舒服、放松。</i></p><p class="ql-block"><i>黃花梨木束腰霸王棖方凳+展腿式半桌+折疊式鏡臺(莊氏捐贈)</i></p> <p class="ql-block"><i>黃花梨木圓后背交椅(莊氏捐贈)</i></p> <p class="ql-block"><i>黃花梨木透雕靠背圈椅(莊氏捐贈)</i></p> <p class="ql-block"><i>#清代家具#</i></p><p class="ql-block"><i>清代家具的發展狀況,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i></p><ol><li><i>從清初到康熙(1644~1722),家具直接承襲明代傳統,故其形制仍保持簡練質樸的結構特征。</i></li><li><i>自雍正、乾隆至嘉慶(1723~1820),清代經濟繁榮發達,社會奢靡之風盛行,體現在家具上,人們開始追求纖瑣繁縟,故清代中期的家具用料寬綽,體態凝重,裝飾上求多求滿,甚至采用多種材料并用,多種工藝結合的手法,來炫耀其華麗富貴。</i></li><li><i>清代晚期自道光至清末(1821~1911),中國傳統的古典家具業逐漸走向衰落,其時,家具做工粗陋,形式趨向庸俗,上乘之作少見。受外來文化影響,有的家具造型向中西結合轉變。</i></li></ol><p class="ql-block"><i>?紅木金漆嵌象牙寶座+座屏風</i></p> <p class="ql-block"><i>黑漆描金書柜式多寶格</i></p> <p class="ql-block"><i><u>《“與時偕行”金石傳拓技藝》展</u></i></p><p class="ql-block"><i>傳拓,是將紙張緊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拓手法,將器物圖形、紋飾、銘文等內容忠實復印到紙上的技法。傳拓技藝,最遲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i></p><p class="ql-block"><i>傳拓技藝的出現,始于對石刻文字復印、傳播的需求,之后,逐漸運用于青銅器等器物銘文。</i></p><p class="ql-block"><i>全形拓,又稱立體拓、圖形拓等,是一種以傳拓為主要方式,結合繪畫等技法,把器物立體影像表現到平面拓紙上的技藝,分為“分紙拓”、“整紙拓”、“平面版拓”等。</i></p><p class="ql-block"><i>全形分紙拓,是先通過測量,在整張紙上畫出器物等大全形線圖,然后用不同紙張依次按線圖拓制器物不同部位,最后將之在線圖上拼接、去除多余部分而成。</i></p><p class="ql-block"><i>全形整紙拓,</i><i style="font-size:18px;">是先通過測量,在整張紙上畫出器物等大全形線圖,然后用同一張紙依次按線圖拓制器物不同部位。</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平面版拓,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器物淺浮雕立體造型,雕刻分陰刻和陽刻,然后在雕刻的平面圖形上拓制出全形完整圖案。</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溫泉銘拓本(照片)</i></p> <p class="ql-block"><i>古父己卣原器與拓本對照</i></p> <p class="ql-block"><i>毛公鼎全形拓</i></p> <p class="ql-block"><b><i>張園</i></b></p><p class="ql-block"><i>1882年,無錫商人張鴻祿(字叔和)購得今張園所在地塊建造私家花園,取名“張氏味莼園”(“味莼”,寓意“退隱”),簡稱“張園”。</i></p><p class="ql-block"><i>1885年,張園對外開放,成為上海第一家公共休閑娛樂場所。</i></p><p class="ql-block"><i>1893年,安塏第竣工。安塏第(Arcadia Hall,意為桃花源宅邸),時為上海最大的西式樓廳,可容納千余人,1900年前后,逐漸成為清末上海各界集會、演說的場所,孫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馬相伯等都曾在那里發表演講。</i></p><p class="ql-block"><i>1903年,張叔和將花園租與他人經營,至1910年,張園成為集花園、茶館、飯店、書場、劇院、會堂、照相館、展覽館、體育館、游樂園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公共休閑娛樂場所,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園”。</i></p><p class="ql-block"><i>后來,張園受到新興休閑娛樂場所的沖擊,日漸衰落。</i></p><p class="ql-block"><i>1918年張園停辦,并被出售給時任財政部長王克敏。王將土地劃分為28個地塊陸續出售。28家業主分別設計建造,由此帶來了28種170幢不同風格的石庫門里弄建筑,外界統稱為“張家花園”。</i></p><p class="ql-block"><i>張家花園,歷經百年滄桑,如今范圍東至石門一路,南為威海路,西為茂名北路,北至吳江路,包括40余幢20余種風格的石庫門里弄建筑,是上海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形式最豐富的石庫門里弄建筑群,人稱“上海最大的石庫門博物館群”。</i></p><p class="ql-block"><i>2018年10月1日,靜安區啟動張園保護性征收。</i></p><p class="ql-block"><i>2021年,張園保護性修繕工程正式啟動。</i></p><p class="ql-block"><i>2022年11月27日,張園西區17幢歷史建筑修繕完畢,對外開放。</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7 2023/09/16 周六 陰轉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去游覽了朱家角古鎮。朱家角古鎮位于上海市青浦區,地鐵17號線可直達,交通便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家角古鎮是典型的江南古鎮,古鎮內九條老街依水傍河,千余棟民宅臨河而建,河上36座古石橋連接兩岸,其中東起放生橋,西至美周弄的北大街上保存了相當多的明清建筑,被稱為上海明清建筑第一街。進入景區核心區,但見河岸上游人如織,人聲鼎沸;河面上游船往來穿梭。不過,我最喜歡在福星橋附近徜徉。那里地處景區邊緣,游客很少,但風景絕佳,很適合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i>福星橋看風景(上午陰天時拍照)</i></p> <p class="ql-block"><i>福星橋看風景(下午天晴后拍照)</i></p> <p class="ql-block"><i>福星橋上看風景,人在畫中(下午天晴后拍照)</i></p> <p class="ql-block"><i>雅韻居</i></p> <p class="ql-block"><i>垃圾船按時收垃圾</i></p> <p class="ql-block"><i>迎客犬</i></p> <p class="ql-block"><i>游船</i></p> <p class="ql-block"><i>其他街拍</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7 2023/09/17 周日 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行以龍華寺作結。今天是周日,到龍華寺上香的市民很多,像我這樣的純游客倒是不多。</span></p> <p class="ql-block"><b><i>龍華寺</i></b></p><p class="ql-block"><i>龍華寺,位于龍華路2853號,是上海市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據傳,龍華寺是三國時期東吳孫權為孝敬其母而建造的,但此說法無據可考。有文獻記載可考的歷史是,龍華寺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北宋英宗皇帝賜名“寶相寺”,保存在寺內塔影院澄碧亭里的寶相寺界碑即是實證。寶相寺于宋、元交替之際毀于兵燹,明永樂年間重建后,按佛經中彌勒菩薩于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改稱“龍華寺”。此后,龍華寺又多次毀于戰火,經歷多次重建,今寺為清光緒年間依宋代伽藍七堂制重建。辛亥革命時,有關管理部門曾擬拆毀龍華寺,后經公民朱章等力爭,得以保全。解放初期,市政府曾撥專款對龍華寺進行整修。“文革”期間,龍華寺遭到嚴重破壞——佛像全部被毀,文物和藏經全部遺失,寺僧被遣散,寺院被占用。1982年,龍華寺回歸上海市佛教協會,佛像、建筑等逐步得到重建或整修,以至今日之規模、樣貌。1983年,龍華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i></p><p class="ql-block"><i>龍華塔,建于宋太平興國二年(977),為七層八角木塔,其結構與形式為宋代建筑樣式。2006年,龍華塔,作為宋代古建,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i></p><p class="ql-block"><i>龍華寺,保持了宋代的伽藍七堂制,山門以內,中軸線上一次排列著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在封閉庭院內的方丈室、藏經樓,共六進殿堂。</i></p><ul><li><i>山門,龍華寺為彌勒的道場,即彌勒在人間修行的地方,所以山門上有匾額曰“人間兜率”。</i></li><li><i>彌勒殿,殿檐懸掛趙樸初題寫“龍華寺”匾額;殿前兩側蹲踞兩只“三王”石獅(因其須彌座上雕刻有百花之王牡丹、百鳥之王鳳凰和百獸之王獅子,所以被稱作“三王獅”。有三王獅的寺院,規格是最高的。);殿正面墻上有“九獅”磚雕,暗含“救世”之意。殿內正中供奉慈氏彌勒像,即布袋和尚像;彌勒像背后是一尊阿彌陀佛像,左手持金蓮臺,右手做接引印,指引人們往生極樂世界;殿后檐懸掛“繼證大雄”匾額,大雄是佛祖的尊號,佛祖指定彌勒為其繼承人,所以叫“繼證大雄”。</i></li><li>天王殿,殿內正中供奉天冠彌勒像,其頭戴五佛冠,身佩瓔珞,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內院修行的本相;兩側是四大天王;彌勒身后是韋陀。</li><li>大雄寶殿,重檐歇山頂的正脊上靈鷲莊嚴;殿內正中供奉毗盧遮那佛,其頭戴毗盧帽、手作毗盧印,左脅侍文殊菩薩,右脅侍普賢菩薩,背后是五十三童子拜觀音;殿內左右兩邊是二十天神和十八羅漢。</li><li>三圣殿,殿內正中供奉阿彌陀佛,左脅侍觀音菩薩,右脅侍大勢至菩薩。</li></ul><p class="ql-block"><i>龍華塔</i></p> <p class="ql-block"><i>轉塔</i></p> <p class="ql-block"><i>香客眾多</i></p> <p class="ql-block"><i>自助請香</i></p> <p class="ql-block"><i>燃香</i></p> <p class="ql-block"><i>棄香</i></p> <p class="ql-block"><i>彌勒殿正面</i></p> <p class="ql-block"><i>大雄寶殿正面</i></p> <p class="ql-block"><i>大雄寶殿內景(主尊毗盧遮那佛)</i></p> <p class="ql-block"><i>大雄寶殿背面</i></p> <p class="ql-block"><i>三圣殿內景(主尊阿彌陀佛)</i></p> <p class="ql-block"><i>塔影院</i></p> <p class="ql-block"><i>鐘樓底層地藏殿</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8 2023/09/18 星期一 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日返京</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清县| 吴堡县| 新泰市| 扎赉特旗| 梅州市| 平远县| 灵寿县| 巴马| 新闻| 松潘县| 鹤山市| 旅游| 五莲县| 广汉市| 长兴县| 南澳县| 温宿县| 咸阳市| 阜宁县| 安阳市| 金门县| 大安市| 翁牛特旗| 吉安市| 福州市| 通许县| 九江市| 景德镇市| 北安市| 黄大仙区| 赣州市| 吴旗县| 通海县| 砚山县| 遂平县| 涡阳县| 北辰区| 阿坝县| 绍兴县| 惠东县|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