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神通寺塔林</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中國造塔2000年,遺存古塔20000座,精品力作約100座。但尚未把更具氣勢,獨具歷史和審美價值的塔林囊括其中,包括坐落于山東濟南南部山區的中國第四大神通寺墓塔林。<div><br></div> 塔林是某一寺院中歷代高僧大德墓塔聚集而成的大規模塔群。中國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在其主編的《中國古塔》中說:“在許多歷史悠久的寺院旁邊,有成群的古塔,密集如林,被稱為塔林。這些古塔是這一寺院中歷代高僧和尚們的墓塔,有的幾座,有的幾十座,甚至多達幾百座,寺院的歷史越久,規模越大,塔林也越大,塔的數量也越多。”塔林中每座塔的高低大小,層數和精美與否,主要由墓主人生前對佛學造詣的深淺、威望高低、功德大小來決定。<div><br></div> 在華夏大地,分布著眾多聞名于世極具欣賞價值的塔林,如著名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法王寺塔林、臨汝風穴寺塔林、山西五臺佛光寺塔林、永濟棲巖寺塔林、山東神通寺塔林、靈巖寺塔林。另在河北邢臺原存有開元寺塔林上千座,新中國成立后還遺存有120多座,可惜毀于十年時期。<div><br></div> 在濟南風景如畫的南部山區神通寺遺址內,不僅擁有被譽為“中國第一石塔”的四門塔和中國最精美的龍虎塔,更坐落著中國第四大塔林。神通寺是山東地區最早的一座寺院,號稱“山東第一寺”,是山東佛教的發祥地。位于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東北2公里琨瑞山金輿谷。琨瑞山,一名金輿山(金榆山),又名昆崳山,地處錦陽川畔,它東側的山叫青龍山,西側的山叫白虎山,北面的山叫玄武山,南面的山叫朱雀山,藏風聚氣,風光無限。<div><br></div> 當地將青龍山與白虎山之間的山峪,稱為金輿谷,當年朗公和尚在柳埠選擇的這片凈土,其位于神通寺址西北方向,山形地勢高背靠椅,坐北面南,藏風蔽氣,為濟南南部山區首屈一指的風水寶地。因此,歷代寺院的主持們慧眼相中這塊地方,以長眠的方式,在這里營造起了一片千年塔林。<div><br></div> 神通寺塔林現有墓塔50座,墓碑15通。在50座墓塔中,年代可辨的有36座,其中金代兩座,元代19座,明代15座,年代跨度約400年。15通墓碑除一通年代不詳,其余全為明代。根據塔身和塔頂形狀不同,可分成密檐式、闕式、幢式和亭閣式4種。造型各異,刻工精細,式樣繁多,可謂是國內難得一見的古塔博物館之一。<div><br></div> 密檐式塔共有4座。均為磚筑,其形制有六角形和方形2種。六角形磚塔有2座,其中金代神通寺住持清公塔是現存較早的一座墓塔,清公是元代神通寺住持善清,生平不詳。在《敕賜神通寺祖師興公菩薩道德碑》中最后列名的門人中有善清。塔為六角五層密檐式磚塔。塔身底層檐中刻有“清公山主之塔”字銘,并且在塔身西有磚雕門樓,門樓由 扇門、斗拱、檐枋、屋頂組成,雕工精細。其出檐下三層以二挑華拱承托,上二層為磚疊澀出挑。塔頂用磚疊澀層層收進。在清公塔西南處還有2座方形密檐式磚塔,形制相對比較簡單。 <div><br></div> 闕形塔共有2座。是碑形和密檐的混合樣式,一座是建于元代泰定三年的敬公壽塔,一座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的成公無為大師塔。這種塔門形式在國內比較少見,外觀好像雙闕立于其中,但細看塔身上的銘文后才知是墓塔。如“敬公壽塔”,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為石制墓塔,其基座呈須彌座式,座上置長方形塔身,塔身刻有墓主之名,塔身之上為石刻的三層屋檐。塔屋頂為廡殿式,屋檐和屋頂刻出瓦隴、垂脊、斜脊、博脊等,完全是闕頂形式。<div><br></div> 幢式塔在塔林中遺存較多,全部石筑,并且均為元、明兩代墓塔。塔座為八角形須彌座,上枋及下枋刻成蓮花或牡丹、菊等花卉圖案,束腰呈八角,也有的為鼓形。其中有的刻出獅頭、力士,形象逼真,雕工精致;有的則為素面。在須彌座上一般都放置寶珠一重,其上再置仰蓮座,仰蓮座上為塔身,塔身有八角形、覆鐘形和鼓球形3種,塔身上刻有墓主之名及修建年號。塔身上面一般是放一層仰蓮座或放石刻坡頂,在其上放置寶珠一層或兩層,寶珠上再放一層仰蓮座或放山花焦葉式的寶頂,用相輪和各種大小不同形式的寶瓶收頂。<div><br></div> 亭閣式塔只有2座,南北并排在一起。“貴公之塔”是塔林中最高大的石塔,平面呈方形,高7.03米,共3層。塔基座較低,為實心方形。一層塔身較高,四隅收分較大,其東面辟一拱形券門,門內為塔心室,塔心室內墻呈斜形,內頂為平頂,其上淺刻蓮花圖案。<div><br></div> 塔一層檐疊澀出挑三層,然后疊澀收進五層為檐頂。二層塔身的東面有龕,龕內刻一佛像結跏趺坐。其出檐為疊澀出挑二層,再疊澀收進二層。三層塔身均為光面,出檐也是疊澀出挑二層,再疊澀收進三層。其上為塔剎,塔剎由二重寶珠、一重蓮花、寶瓶及寶頂組成。此塔沒有紀年,但從其形制來看,年代不會晚于宋代。<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謝謝瀏覽) </h3><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万盛区|
寻乌县|
新营市|
陇南市|
镇巴县|
同德县|
吴旗县|
城口县|
沭阳县|
吉隆县|
南召县|
临汾市|
柞水县|
华安县|
天全县|
柳州市|
衢州市|
临洮县|
台南市|
桐乡市|
射洪县|
万荣县|
威海市|
固始县|
武威市|
集安市|
曲阜市|
吉木乃县|
临江市|
绩溪县|
涟源市|
泸西县|
微博|
额尔古纳市|
乐昌市|
新和县|
隆化县|
鸡西市|
泰州市|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