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書友:</p><p class="ql-block"> 大家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秋風吹,夜漸長,轉眼秋已涼。秋分已過,正是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好時節,歡迎大家拋開忙忙碌碌的工作,放慢每日奔波的腳步,來讀書會里暫坐,給心靈一個詩意的棲息地,一瓣書香。</p><p class="ql-block"> “秋風清,秋月明”,“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很開心能在中秋節前和大家相聚,今晚的活動主題是: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p> <p class="ql-block"> 首先,簡單分享一下和中秋節中有關的習俗。中秋節歷史悠久,素有祭月、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扎燈籠、燒斗香、拜祖先等習俗。</p><p class="ql-block"> 話說中秋節是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相傳遠古時期,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莊稼枯萎。一位名叫后羿的人決心為老百姓解除這個苦難,他登上昆侖山頂,拉開弓箭射下了九個太陽,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p> <p class="ql-block"> 所以有不少人慕名前來找他投師學藝,其中有一個心術不正的逄蒙[páng méng]也混了進來。不久,后羿娶了美麗的妻子嫦娥,除了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有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據說吃了此藥便能長生不老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妻子,便把仙藥交給嫦娥保管,不料被逄蒙看到了。八月十五那一天,他趁后羿外出狩獵時闖入內宅搶奪仙藥,嫦娥抵擋不住,情急之下自己一口吞下仙藥。不料,忽然感覺身體輕飄飄地飛了起來,她飛出窗口,飛過山頂,一直飛到了月亮上。</p> <p class="ql-block"> 傍晚,后羿回到家,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那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只好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桂花酒等等,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p> <p class="ql-block"> 傳說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仙,生有四個可愛的女兒。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踏著云彩飛上天宮。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恰巧看到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很同情嫦娥。它立即飛奔回家,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給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向孩子們說明道理,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最后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于是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到月宮陪伴嫦娥去了。</p> <p class="ql-block"> 聽完美麗的神話傳說,現在我們開始今天的有書共讀。自古以來,月亮就寄托了中華兒女的思鄉之情,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請大家翻開季羨林的散文集《月是故鄉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夏日,在清澈的池畔,伴隨著一股股飄來的清香,展現在你面前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自然美景,這是散文《清塘荷韻》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下面,我們一起閱讀散文《清塘荷韻》。</p> <p class="ql-block"> 《月是故鄉明》、《清塘荷韻》是季羨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寫下的文章。《月是故鄉明》以月作為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月色的動人描寫,寫出了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文章用唐代詩人杜甫的千古名句“月是故鄉明”作為題目畫龍點睛,奠定了思鄉的情感基調,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內涵。</p><p class="ql-block"> 《 清塘荷韻》是季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翼和憐愛,躍入了樓前清塘,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智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么,季先生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p><p class="ql-block"> 季羨林 是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精通12國語言,翻譯了大量作品。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等職。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張中行四位老先生,因為都曾在燕園居住,人稱“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實則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潤園。所以又稱 “朗潤園四老”。</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請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和月亮、荷花、傳統節日有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p> <p class="ql-block"> 久坐傷身,課間休息十分鐘,活動一下我們的身體。</p> <p class="ql-block"> 個人分享</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一首從古至今最著名的中秋詞,毫不夸張的說,每年只要到了中秋節,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必然會吟誦這首詞,因為這首詞它不但是千古第一的中秋詞,而且它寫進了你、我、每個中華兒女的心坎里。沒錯,它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p><p class="ql-block"> 這首詞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佳作中的佳作。說它有名,因為它不但曲有名而且詞有名,詞曲相配,堪稱絕美。</p><p class="ql-block"> 水調歌頭,詞牌名。曲之調名,俗曰“牌名”,也就是說,詞牌是由曲牌發展演變而來的。水調歌頭是以曲牌“水調”首章另倚新聲而成。那么《水調歌》是怎樣一首歌呢?唐代劉餗在《隋唐嘉話》中記載:“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因而,這首歌是由隋煬帝所作。相傳當年由盛唐第一歌星許合子演唱,場景可謂壯觀。“水調歌頭”詞牌是截取了隋煬帝的《水調歌》首章而成的宋詞詞牌。北宋時期,文人墨客多以此詞牌填新詞,其中以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負盛名,所以可以說這首詞是由隋煬帝作曲,蘇軾填詞的千古絕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詞有名。這首詞不用翻譯,詞意一目了然,讀起來酣暢淋漓,只需要反復誦讀,用心感受,就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一副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對月飲酒的畫面;就能感受到一種灑脫、通透、超然的人生的境界。蘇軾從天上寫到了人間,從遠在百里之外的兄弟寫到了渴望團聚的夢想。但愿人長久打破了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打通了空間的阻隔。詞中既有對人間分分合合的領悟,又有對月有陰晴圓缺的坦然,既有天上的仙氣,又有人間煙火氣,既是那樣的飄逸,又是那樣的親切。</p> <p class="ql-block"> 這首詞寫于公元1076年,蘇軾40歲,我們一起看一下這首詞的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短短十幾個字告訴了我們這首詞的寫作緣由。那么蘇軾是在什么前因后果下寫出這首千古名作呢?讓我們一起簡單回味一下大文豪蘇軾創作這首詞之前的人生軌跡。</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一說起蘇軾,就情不自禁會微笑,覺得此君多才、溫暖、灑脫。如果說李白飄逸如仙,讓人仰望;杜甫厚重如土,讓人敬畏;而蘇軾呢,他既有俊逸之才,又有煙火之氣,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喜愛。蘇軾的才華毋庸置疑,而他最讓人嘆服的,除了才華之外,還有他的人生境界。</p><p class="ql-block"> 根深方能葉茂,他自幼被父親嚴格要求,在母親的引導下少年立志要澄清天下。青年時一舉成名天下知,以第一名的才華,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后因母親病故回家守孝,直到25歲時,才再度奔赴京城,參加了制科考試,考了第一名,隨后被任命為鳳翔簽判。整個宋朝,考中進士四萬多名,而考入制科三等的只有兩個人,的確是極大的榮譽。</p><p class="ql-block"> 在帶著妻兒出任鳳翔途中,弟弟蘇轍一身單衣一匹瘦馬一路從汴京相送到鄭州,手足情深難舍難分。蘇軾初到鳳翔就收到了弟弟的來信,讓人沒想到的是他給弟弟的這封回信也成了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 蘇軾在鳳翔干得不錯,政績突出,而且時常在燈下苦思國計民生,寫下了許多探討國家前途的政論文獻給皇帝。本來皇帝準備重用他的,但妻子和父親相繼去世。蘇軾回鄉守孝三年,等他再次來到京城任職時,已是公元1068年,宋神宗繼位,開始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法。</p><p class="ql-block"> 蘇軾發現了新法的弊病,不斷進行抨擊,在皇帝面前力陳新法的三大弊端: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p><p class="ql-block"> 新黨人物為了打擊他,居然捏造謊言,說他當年扶父親靈柩回眉山時利用官船販運私鹽、木材、瓷器,牟取暴利,說得煞有介事。神宗下令嚴查,最終當然是一無所得。蘇軾雖然洗刷了冤屈,但覺得心力交瘁,深感人心險惡,決定離開京城,自請到地方為官,免得遭到小人暗算。宋神宗是非常欣賞他的,但苦于政見不合,不能重用,只好任命他為杭州通判。</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74年蘇軾在杭州任期已滿,因弟弟在山東任職,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后來赴密州任知州。在密州他帶領民眾捕殺蝗蟲,常山求雨,甘霖降下,蝗災減輕,莊家豐收,常山謝雨返回途中,江邊會獵,祈禱來年風調雨順時又有大作釀成。</p> <p class="ql-block"> 密州日子清苦,蘇軾常覺煩悶,雖距離弟弟幾百里,兄弟相聚的愿望仍無法實現。中秋節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p><p class="ql-block"> 后來蘇軾遭遇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但他曠達的心胸拯救了他,更成就了他。東坡,一塊向陽之地,陽光和煦,草木繁茂,空氣濕潤,清溪環繞之中,麥苗青青,果實累累,跨越千年,依然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 種樹先養根,養人先養心,心寬則路寬,心靜則神安。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變化,不斷追求,不斷放棄,不斷平衡的過程,人生的終極問題就是內心如何安放。每周一期的讀書會活動,讓我們在讀書中不斷汲取力量,豐盈內心,如蘇軾那般經歷人生的千難萬險而平淡隨和,飽嘗人生的酸甜苦辣而知足常樂,既能享受順境時的湖光瀲滟,也能笑看逆境中的驚濤拍岸。</p> <p class="ql-block"> 最后讓我們在《但愿人長久》這首優美動聽的旋律中結束本期讀書會,祝在座的各位書友秋風撫月,朝朝暮暮盡團圓!</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7日活動記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宁夏|
民丰县|
甘肃省|
黔江区|
武城县|
历史|
南丰县|
丰都县|
宁城县|
舞阳县|
平武县|
名山县|
武功县|
黄陵县|
叶城县|
绥中县|
东港市|
洪泽县|
乌兰察布市|
抚顺市|
故城县|
泰宁县|
五华县|
湛江市|
丹寨县|
如皋市|
泸水县|
东光县|
彭州市|
额济纳旗|
托克逊县|
格尔木市|
雷山县|
和田市|
兴国县|
微博|
砚山县|
抚州市|
遂宁市|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