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樂觀豁達幾乎是全球長壽老人的唯一共性。相反,抑郁焦慮帶來的傷害是全身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日,一項大型研究證實:做好7件事,可使抑郁風險降低57%</p> <p class="ql-block"><b>受訪專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伍學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件事大大降低抑郁風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自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遵循7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調節免疫和代謝功能,有助于讓大腦多個區域的體積更大,并進一步降低抑郁風險。這7種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煙、健康飲食、運動、健康睡眠、適度飲酒、避免久坐、多社交。</p> <p class="ql-block">研究團隊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數據庫中的287282名參與者,根據生活方式情況將他們分為三組:較差(0~1)、中等(2~4)、良好(5~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結果顯示,與生活方式較差的參與者相比,生活方式中等的人抑郁癥風險降低了41%;生活方式良好的人,抑郁癥風險降低了57%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大腦多個區域的體積更大有關,如丘腦、海馬體;與多個血液指標也有關,比如C反應蛋白、甘油三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件事具體怎么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述研究中提到的7件事,如果能在生活中真正落實,不僅有助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心血管系統、免疫和代謝狀態等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健康飲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慢性病的發生60%取決于個人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又處于危險因素之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夠果蔬:每天盡量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以深色的為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種類多樣:健康人三餐宜定時定量,每天攝入的食物盡量在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控油控鹽: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5克,食用油不宜超過25~30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運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運動會激起快樂和幸福感,并讓人上癮。先找一種你喜歡的運動,再將它培養成一種習慣。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年人每周應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2~3次力量練習。合適的運動頻次為:力量練習隔天1次,每周2~3天;有氧運動,每周3~7天。</p> <p class="ql-block"><b>控制煙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根煙從點燃至燒盡,至少能產生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69種被確定為致癌物。如何提高戒煙成功率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果斷戒煙VS逐步停吸,前者成功率高;戒煙14天內,咳嗽、煩躁等“戒斷反應”最為強烈,堅持下去就成功了一半;家人的監督和鼓勵非常重要,必要時前往戒煙門診尋求幫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健康睡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次研究中,健康睡眠被界定為7~9小時。此前的多項研究也顯示,夜間睡眠的底線時長是6小時,上限時長是9小時。盡量在23點前入睡。打呼嚕的人要及時去呼吸科或睡眠中心明確誘因,并盡量側睡、減少仰睡,同時控制體重。</p> <p class="ql-block"><b>適度飲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研究將適度飲酒界定為:不飲或少量飲酒,其中女性每天不超過14克,男性不超過28克。此前《柳葉刀》刊登的一項涉及全球2800萬人的研究指出,飲酒沒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建議大家盡量不喝酒,實在想喝淺嘗輒止即可,不宜貪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避免久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般來說,如果每天坐姿超8小時、一周內超過5天,或連續靜坐2小時不動彈,就稱得上“久坐”。連續坐著的時間盡量不超過50分鐘,工作時多起來走幾步,或者去趟洗手間、接杯水都可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保持一定的社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心理治療師劉洋表示,如果不愛社交對自己的影響不大,自己還挺享受這樣的生活,那就不成問題。但老年人不愛社交,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健康問題,比如增加糖尿病和老癡風險。因此建議老年人適度參加社交活動,不宜長時間獨處。<b>把“快樂激素”釋放出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伍學焱表示,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是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兩大調節系統。快樂還是抑郁不僅是一種心理狀態,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化學體驗”:當大腦釋放“快樂激素”時,人就會感到快樂。“快樂激素”主要包括四種: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和催產素。這四種化學物質都能觸發快樂,并且每種都與特定的事件有關。</p> <p class="ql-block"><b>和諧性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性高潮雖說只有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但其帶來的愉悅感最多可以持續兩周。美國曾對236名20~65歲的受試者進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性生活質量高的人,總體生活態度更積極樂觀;而長期得不到性滿足的人,體內多巴胺分泌會減少,容易變得郁郁寡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科學美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巴胺由酪氨酸合成,豆類、深海魚類、奶制品和堅果富含酪氨酸,可以適當增加攝入;新鮮蔬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也有助合成多巴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親密接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與他人身體接觸、建立信任,可以促進催產素分泌。不妨給家人或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經常約朋友逛逛街、聚聚餐。另外,養寵物也可以增加內啡肽和催產素分泌,同時可以降低應激激素皮質醇含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多曬太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到戶外走走、曬曬太陽,可以促進多巴胺產生,尤其是早上醒來曬曬太陽。</p> <p class="ql-block"><b>閉目冥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留給自己一點平靜的時間,深呼吸、冥想、靜坐、瑜伽等均能促進內啡肽分泌,緩解焦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聽歌看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些喜劇節目,即便勉強一笑也能促進血清素分泌。聽音樂、唱歌、洗熱水澡、按摩等,都可以減輕疲勞,遠離焦慮煩躁,釋放快樂活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德江县|
鄯善县|
策勒县|
新郑市|
镇平县|
霍林郭勒市|
绵阳市|
手游|
汶上县|
云南省|
七台河市|
三原县|
上杭县|
玉门市|
兰坪|
务川|
中方县|
宁国市|
潼关县|
平乐县|
峨眉山市|
尼勒克县|
托里县|
子长县|
常宁市|
宁国市|
班玛县|
眉山市|
友谊县|
天水市|
合江县|
岱山县|
碌曲县|
南靖县|
达尔|
安陆市|
高清|
永兴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