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孟嬸走了,帶著我對她的思念,帶著兒孫們對她的不舍,去了另一個世界……</p><p class="ql-block"> 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是孟嬸的女兒孟琴,她在電話里說:“大姐怕你上火,當時沒敢告訴你,我媽沒遭著罪,就一個多小時的功夫,姐你沒啥遺憾的,前些天你在這住一個星期,我媽可高興了……,聽到這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孟嬸名叫趙玉芳,生于1934年1月27日,病逝于2023年8月6號晚18點45分。享年90歲。</p> <p class="ql-block"> 與孟嬸一家結緣,是我1971年從沈陽下鄉到盤錦榮興農場雙井子大隊的時候,算起來有五十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1972年,孟嬸的老伴孟兆清,被農場黨委派到雙井子大隊任黨支部書記。1972年下半年,我被調到大隊任團總支書記,婦女主任,這樣與孟書記接觸的時間多了,自然就認識了孟嬸。</p><p class="ql-block"> 雙井子大隊共有七個連隊,下鄉知青共計八百多人,分別來自沈陽、大連,北京等地,其中,除四連,六連在西大井子小隊,其他大部分知青都居住在大隊部周圍的青年點。</p><p class="ql-block"> 為便于工作,孟書記大部分時間都吃住在大隊,有時,其他大隊領導也替換著值夜班。</p> <p class="ql-block"> 孟書記是在五十年代初,從河北承德來到榮興農場的,孟嬸的娘家是盤錦胡家農場的。倆人經親屬介紹認識并結婚,結婚時將家安在了榮興農場雙井子大隊西井子小隊。后來隨著孟書記工作的變動,他們將家搬到了榮興農場場部附近。</p> <p class="ql-block"> 孟嬸的家,具體說是在榮興農場場部的西南面,我認識孟嬸時,她四十來歲,大高個,膚白透紅,身材勻稱,家里有三兒一女。最大的兒子小華16歲,二兒子小杰13歲,女兒小琴9歲,最小的兒子小文5歲。</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因路遠工作忙,孟書記很少回家,整個家里都是由孟嬸一手打理。孟嬸干凈利落,干活麻溜,走路帶風。白天,她在農場菜園子干活,下班后回到家,給孩子們做飯,洗衣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縫縫補補,</span>家里家外的忙活,沒有閑著的時候。</p> <p class="ql-block"> 雙井子大隊距離農場18里地,不通車,晚上沒有照明的路燈,基本是天黑以后伸手不見五指,所以,對我們這些城市里來的女知青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敢走夜路的,一般</span>天黑以后就不出門了。</p><p class="ql-block"> 去孟嬸家有兩種情況:一是到農場開會,散會晚了,就到孟嬸家住一宿,第二天在孟嬸家吃完早飯,再步行回大隊;另一種情況是,冬天放寒假過完春節從沈陽回來,到農場天快黑了,不敢走了,也到孟嬸家住一宿,第二天再返回青年點。</p> <p class="ql-block"> 1974年2月,我被調到農場團委工作,這樣離孟嬸家就近了,有時間我就過去看看,坐一會,跟孟嬸嘮嘮嗑。我比孟嬸的大兒子小華大三歲,幾個弟弟妹妹與我相處的都很好,也很親,一口一個大姐的叫著。</p><p class="ql-block"> 記得到了夏天,孟嬸家園子里的黃瓜,西紅柿下來以后,她就讓孩子們過來給我送點,這時,小琴妹妹帶著五歲的小文弟弟,用衣襟兜著新鮮的黃瓜,西紅柿,跑到農場場部給我送來,一進大門,小文就開始喊“大姐”,有同事看見小文虎頭虎腦的可愛,就攔住逗他:“你干啥來了?找我大姐!你大姐是誰?***”,然后,就蹬蹬的往我辦公室跑,姐倆把黃瓜,西紅柿往辦公桌一放,沒說幾句話,就蹦蹦跳跳的回去了,這個情景,就像拂之不去的畫面,始終印在我的腦海里……。</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我從團委書記的崗位被農場黨委調到海濱大隊任黨支部書記,革委會主任。</p><p class="ql-block"> 海濱大隊距離農場八里地,是一個青編大隊,有漢族,朝鮮族知青近千人,各連隊的連長,農業技術人員,都是從農場中央屯朝鮮族大隊挑選過來的,語言環境是漢語,朝鮮語交替使用。</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發燒,膽囊發炎,吃不下飯,孟嬸知道后,把我接到了她們家,給我做可口的飯菜,直到我退燒病好轉,才讓我回到海濱大隊。</p> <p class="ql-block"> 孟嬸把知青當成自家的孩子一樣,有的老知青在榮興農場結婚生子,趕上有事就把孩子放在孟嬸家,孟嬸幫著照看,有的過年回沈陽探親,家里養的雞、鴨、豬沒人喂,也趕到孟嬸家,孟嬸幫著喂,啥時候他們從沈陽回來了,再弄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孟嬸對待知青不管是沈陽的,大連的,北京的都一樣的好。不管誰到了孟嬸家,她總是先問,“吃飯沒,餓不餓”,總是留你在她家吃了飯再走。</p> <p class="ql-block"> 知青回城后,也沒有忘記孟嬸。孟嬸在菜園子干活時,一起干活的有個女知青,家里吃糧困難,孟嬸就經常把她領回家吃飯,這個知青念念不忘孟嬸對她的好,回城后,她當兵去了很遠的地方,最后落戶在陜西漢中。前些年,她與愛人講:“在盤錦我有位恩人,如同我的父母,我一定要回去看看他們,既使找不到,我也要回去”!她愛人聽后被感動了,陪著她一起來到了榮興,<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找到了孟嬸家。</span></p><p class="ql-block"> 見到久別的孟嬸,孟叔,她開口就喊“爸、媽”!當看到孟書記已經患病臥床了,就幫著孟嬸一起照顧,住了半個多月才戀戀不舍的回陜西。</p><p class="ql-block"> 后來,她又回來三次,每次都是住一兩個月才走。</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間,我一直沒敢去看孟嬸,生怕把病毒傳染給已經八十多歲的她,孟嬸想我就跟女兒念叨:“你大姐啥時候來啊”,當面小琴妹跟孟嬸說:“這疫情大姐咋來呀”,背后,小琴妹打電話給我:“大姐我媽想你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疫情結束了,5月16日我準備回榮興農場,并提前將行程安排告訴了小琴妹妹,當孟嬸知道我要回去,非常的高興,讓女兒拆洗被褥,打掃房間。</p><p class="ql-block"> 其實,孟嬸是個非常干凈的人,平時家里也是收拾的干干凈凈。晚年,這些活大都是女兒小琴干。小琴妹妹家住興隆臺,每星期回家住三天,照顧孟嬸飲食起居,用小琴妹自己的話說:“先顧老,后顧小”,而往往是,顧老顧不了小。是個難得的大孝女。其他兒子,兒媳,孫輩們,也都很孝順,經常買些好吃的東西,回家看孟嬸。家里堆積著各種水果,零食,人氣,煙火氣十足!</p> <p class="ql-block"> 孟嬸一生勤勞樸實,心地善良,助人為樂,并以己之身影響整個家風及后代。</p><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在孟嬸家住了七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琴妹妹也一直陪了我七天。每次看孟嬸我都是住三四天就回沈陽了,這次不知為什么,就是</span>不著急走,也許是上天安排,讓我多陪陪孟嬸吧!</p><p class="ql-block"> 孟嬸能吃能睡,精神矍鑠,除了氣管有點不好,其它并無大礙,我們有嘮不完的嗑,聊不完的話,雖沒有血源關系,但親如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和我一同回農場的知青,有的也結伴來看孟嬸,大家約好,下次回榮興還來看孟嬸。沒想到,在我走后的兩個月,孟嬸竟撒手人寰,永遠的離開了我們!</p><p class="ql-block"> 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0日,我在孟嬸家,與86歲的孟嬸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0日與孟嬸,孟琴自拍合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府谷县|
万源市|
仙游县|
同仁县|
陵水|
昭觉县|
溧水县|
衡阳市|
六盘水市|
铜陵市|
营口市|
阿坝县|
阿城市|
清水河县|
简阳市|
皋兰县|
涿鹿县|
微山县|
文昌市|
南川市|
元朗区|
盖州市|
林甸县|
东至县|
巴中市|
吴川市|
兴义市|
施甸县|
普兰店市|
南召县|
昭通市|
东兰县|
丰都县|
兖州市|
大英县|
砀山县|
龙游县|
永安市|
山阴县|
军事|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