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詩意黃鶴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一首詩而牽掛一座樓,因一座樓而找尋一抹鄉愁,是一次詩意的旅行,也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黃鶴樓就是一座詩意的樓閣,聳立著千年的鄉關,千年的詩韻,牽引著我旅行的腳步。</p><p class="ql-block"> 去武漢一定去黃鶴樓看看,這是人們的旅行共識。我也一樣,有幸去武漢華中師大培訓,即使培訓再緊張,管理再嚴格,也擠時間去了黃鶴樓,了卻了崔顥《黃鶴樓》的詩意牽引,體味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詩意眺望,感悟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游子鄉愁。</p> <p class="ql-block"> 火車經過千里行駛,駛過武漢長江大橋時,看到了長江的千里煙波,也看到了高聳的黃鶴樓。但是一閃而過,沒有看清它們的樣貌,就倏忽消失在眼前,心中空生一份激動和失落。</p> <p class="ql-block"> 幾天緊張的培訓報到、聽講座、做觀摩后,終于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坐公交去了黃鶴樓。進了黃鶴樓景區,買了門票,就直奔高高聳立的黃鶴樓。那些像黃鶴張翅欲飛的的斗拱飛檐,吸引著我早點登上黃鶴樓,去看崔顥眼中的樓閣模樣,看樓閣之外的長江煙波,看閣樓之上的綿厚詩意。</p> <p class="ql-block"> 聳立在蛇山峰頂的黃鶴樓,是武漢的一張金色名片。從百度了解到,現在的黃鶴樓主樓為四邊套八邊形體、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檐五層,攢尖樓頂,樓頂覆蓋著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圓柱支撐,樓上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像翅膀一樣有飛翔的靈動。整座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這種八方飛檐的鶴翼造型體現了黃鶴樓的獨特文化,靈動詩意。中國的山水中,樓閣作為一個富有詩意風韻的人文意象,常常端居在高聳的峰頂,成為山水的守望者,俯瞰著近山遠水最美麗的自然圖畫,容納著詩歌王國最豐沛的文化內涵,激發著中國詩人最豐滿的詩意情懷。黃鶴樓端居在蛇山之巔,用崔顥的詩意眼眸俯瞰著蒼茫的長江,堅守著溫軟的詩韻。</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去,只見銅鑄的黃鶴、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建筑,錯落地環繞在黃鶴樓周邊,形成了豐富的人文景觀,渲染著黃鶴樓的主體形象。</p> <p class="ql-block"> 歷史的風煙中,黃鶴樓一直是一個詩意的存在。自三國時期孫權在黃鵠磯修建第一座黃鶴樓開始到1985年重新修建黃鶴樓,黃鶴樓雖然經歷了千年的風風雨雨,遭遇過多次的毀壞和消失,但是人們對黃鶴樓的情感卻一直在延續,黃鶴樓的詩意一直在熏陶。行吟在黃鶴樓,人們吟詠著《黃鶴樓》,遙望著千里煙波之上的鄉關,構思著心中的黃鶴樓詩意。</p> <p class="ql-block"> 登上黃鶴樓的觀景窗,憑窗遙望,長江橫臥在眼前,高樓聳立在長江兩岸,船舶緩慢移動在江面,龜山靜臥在長江南岸,長江大橋橫跨南北,景象宏達遼闊。登樓觀景,要的是憑高視下,一覽無余,千里美景,盡收眼底。黃鶴樓擁攬了長江的千里煙波,就顯得氣象宏大,景象萬千。長江雖然波瀾不驚,但是在黃鶴樓面前卻是胸襟開闊,氣度不凡。江面上商船不絕,江岸上高樓林立,江橋上車流滾滾,高樓下綠樹蔥蘢,天際處煙波飄渺,只是不見崔顥時期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景象。同時,登黃鶴樓猶如登岳陽樓一樣,也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只是岳陽樓吞吐的是洞庭湖,是一腔凝聚著先憂后樂的曠世情懷,而黃鶴樓吞吐的是長江,是一抹流動著日暮鄉關的悲涼愁緒。氣象不同,襟懷也不一樣。</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黃鶴樓各樓層,找尋一些詩意的歷史蹤跡,也是最愜意的行旅。崔顥的《黃鶴樓》一詩題寫在閣樓上,還有李白、王維、白居易等詩人的詩歌呈現在樓閣墻壁上,詩意充盈在樓閣內,詩心沉浸在詩句中,詩情飛揚在樓閣外。雖然多次閱讀、闡釋和講解過教材中《黃鶴樓》的詩意,但是總是局限于照本宣科式的機械解讀,缺乏情景式的真切體味。而今,看著木制的黃鶴樓變為水泥鋼筋的黃鶴樓,看著隱匿在高樓森林里的晴川漢陽樹,看著淹沒在歷史風煙里的芳草鸚鵡洲,看著飛馳在長江大橋上的滾滾車輪,看著移動在千里煙波里的船舶,更多的感喟和失落充盈在心頭,心頭不禁涌起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的落寞,涌起了“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惆悵,也涌起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愁緒。</p> <p class="ql-block"> 歷史巨變中的黃鶴樓已不是原來的那個黃鶴樓,眼前突顯的黃鶴樓也不是崔顥歌詠的那個黃鶴樓。物已非物,人亦非人,一切都在歷史的煙云中改變,一切又在文字的傳承中再現。凝固的詩句在歷史的滄桑中堅守著文字的意義,堅守著詩人的情味。我們喜歡到黃鶴樓,很大原因就是崔顥的繞有情味的詩歌《黃鶴樓》。崔顥因抒寫詩歌《黃鶴樓》而逾加出名,而黃鶴樓又因崔顥的詩歌更顯雄偉。李白面對崔顥的詩雖然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敬佩與無奈,但他又以黃鶴樓為載體抒寫過多首詩歌,其中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更以簡練的筆墨寫黃鶴樓前的千里長江,長江上的孤帆遠影,更寫友人遠去的惆悵。黃鶴樓作為一抹鄉愁的代名詞,氤氳在中國文人的詩意中。我在近一個月的培訓中,雖然用手機的音畫聯通著千里的鄉思,但是長江上的蒼茫暮色竟也不時地引起一絲淡淡的鄉愁,不由得勾起盡快結束培訓回歸家園的念頭。</p> <p class="ql-block"> 步行在長江大橋,看著緩慢駛過橋洞的巨型貨船,看著端居在龜山的耀眼黃鶴樓,看著林立在兩岸的摩天大樓,看著迷離在街道的璀璨燈火,看著擁擠在漢正街的飲食男女,心中竟泛起了鄉愁之外的一些情愫。智能手機流行的時代,鄉愁不再是千里之遙的苦苦期盼,而是時刻能夠音畫聯系中的遙遠記憶。曾經的詩意鄉愁消隱在快捷的交通工具中,隱沒在時代的燈火迷離中。</p><p class="ql-block"> 時代的燈光輝映著現實的生活,歷史的滄桑隱沒在時尚的光影里。時光不可能倒流,崔顥時代的情景不可能再現,因交通阻礙的游子鄉愁不再是問題,一切都在歷史的風煙中變得面目全非,但是我依然沿著崔顥詩句的軌跡找尋歷歷漢陽樹,找尋萋萋鸚鵡洲,找尋悠悠江上愁,找尋心中的那一抹詩意黃鶴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宜城市|
廊坊市|
平南县|
海阳市|
密山市|
玛纳斯县|
错那县|
南安市|
航空|
谷城县|
平罗县|
贵溪市|
娄烦县|
江油市|
扶余县|
罗江县|
都安|
舞钢市|
台湾省|
芷江|
江门市|
阿图什市|
五台县|
阜阳市|
云安县|
青海省|
沙坪坝区|
固始县|
高碑店市|
天气|
黔西|
泊头市|
张掖市|
博湖县|
郴州市|
方城县|
依兰县|
海伦市|
乌兰察布市|
万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