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對于針,我算是“資深”見證人了,從小就見母親用它縫衣服、釘扣子、納鞋底,一根根銀光閃亮、質地堅硬、身體纖巧。</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的針記得是二十根一包,包在銀色的錫紙里,外面再加一個紙質包裝,放在商店貨架上,像一個個待嫁的繡娘,等著遇上合適的姻緣。</p><p class="ql-block"> 針有大針、二勻、小針。大針用來縫被子、棉衣,二勻拉納鞋底、做鞋,小針釘扣子、繡花。莊戶人家的主婦都有一個針線包或者笸籮,里面裝著針、線、剪刀、頂針、布頭等。</p><p class="ql-block"> 我母親的針線包,是一塊四方形、土藍色泛白的手工粗布,是外婆親手織的,隨母親一起“嫁”到了我們家。粗布一角系著一根用線編的繩子,繩另一頭吊著一個邊沿磨的澄黃發亮的銅錢,不用時就四角一折綁起來。那個包很是吸引我,因為里面總有幾小塊顏色圖案很漂亮的綢或者緞,我逮到機會就會翻騰一遍,并且不厭其煩。那時候街坊鄰里還會借針,只要借的人說出針的用途,出借的人一定不會拿錯型號。</p><p class="ql-block"> 家里農閑或下雨的時候,母親就坐在炕上飛針走線,神態恬靜安詳,銀針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飛,像在舞蹈一樣。當針澀了穿不過去的時候就在頭皮上篦兩下,針又恢復順滑。她麻利為我們做出好看的千層底鞋,柔軟的棉衣棉褲和棉被,也用針縫補著艱苦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記得母親曾說過,她剛嫁到我們家的時候,父親褲子是破的。因他從小失去了母親,沒有人縫補,就用一只別針別在上面,看著甚是好笑和心酸。母親用針補好了破洞,圓圓的一坨,像個太陽。父親指著“太陽”說,有了它冬天就不冷了,聽著父親的話母親笑了,笑著笑著哭了起來!</p><p class="ql-block"> 耳濡目染,我大一點后就自己做針線:縫沙包、做鍵子、做鞋墊,甚至做一些簡單花樣。比如有一回,用各色的布拓著電視機套上的花樣裁剪出花形,再把花樣縫在一塊紅色的布上面鎖上邊,做成錄音機的套子,很是艷麗美觀。</p><p class="ql-block"> 離開家后就很少用針了,也就偶爾釘個扣子。許是年齡的原因,這幾年有時很想做點針線,在網上買過幾回針,都不稱手,又托母親在老家買了,還是不理想,不是彎、就是折、或者針眼壞了、或者很容易把線磨斷。</p><p class="ql-block"> 今天做完針線活,看著盒里的針覺得實在有趣,你看看,有骨折的、有彎腰駝背的,這比牙簽大許多的,是用鐵杵磨的吧,難得是難得,但一扎一個洞縫衣服是不能了,留著補天用吧,這針眼小的很難穿上線的,是按我的心眼做的嗎?</p><p class="ql-block"> 這些針如果放在以前,想想我們穿的衣服,針眼處全是洞,鞋子一圈全是“透氣”的,連底也是,一踩撲哧撲哧的響,不但涼快還時尚。</p><p class="ql-block"> 如今科技、網絡時代,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東西,針早已變得若有若無,會用針的人越來越少,即使會也懶得一用。那些用針織補愛的美好畫面再也看不到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情景也只能憑空去想象! 從前的慢時光,被遠遠的甩在了身后,曾經仰望天空看云朵變化的閑情被刷手機的快感代替,用針織出的繽紛色彩也已變成歷史畫卷。</p><p class="ql-block"> 隨之用來縫補日子的針也被遺失在歲月之中,哎, 也不定是針遺棄了我們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圖中帶廠家商品與文無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新野县|
临海市|
博兴县|
望都县|
句容市|
潮安县|
湄潭县|
大安市|
丰县|
盐边县|
惠水县|
琼中|
龙游县|
通州市|
盐山县|
沈阳市|
二连浩特市|
黄山市|
泗水县|
濮阳市|
石城县|
芜湖市|
长宁区|
宁国市|
灵武市|
平昌县|
慈利县|
博兴县|
油尖旺区|
特克斯县|
长寿区|
封丘县|
辽源市|
龙井市|
满洲里市|
汉沽区|
达日县|
仁化县|
沾化县|
连城县|